|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趣味物理學-續篇 | 作者 | 雅科夫伊西達洛維奇彆萊利曼 |
| 定價 | 32.00元 | 齣版社 | 中國婦女齣版社 |
| ISBN | 9787512709461 | 齣版日期 | 2015-01-01 |
| 字數 | 頁碼 | ||
| 版次 | 1 | 裝幀 | 平裝 |
| 開本 | 16開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 本叢書是一套世界經典青少年科普讀物。在書中,科普大師彆萊利曼不僅嚮小讀者們講述瞭物理學、數學、天文學的常識和基礎知識,還運用各種奇思妙想和讓人意想不到的分析,為小讀者解密科學謎題、解析科幻故事,激發小讀者對學習科學知識産生更濃厚的興趣,讓小讀者學會活學活用科學知識。 通過閱讀本書,讀者不僅可以輕鬆愛上科學學習,還能激活無窮的科學想象力,掌握科學思維的技巧。同時,對各種生活現象與科學知識的內在聯係也能産生深刻的認識。總之,這是一套通俗易懂、妙趣橫生、引人入勝而又讓人受益無窮的超級科普讀物! |
| 作者簡介 | |
| 雅科夫伊西達洛維奇彆萊利曼(1882-1942) 齣生於俄國格羅德省彆洛斯托剋市,是享譽世界的科普作傢、趣味科學的奠基人。1959年,“月球3號”無人月球探測器傳迴瞭世界上張月球背麵圖,其中拍的一個月球環形山就被命名為“彆萊利曼”環形山,以紀念這位科普大師。 彆萊利曼從17歲時開始在報刊上發錶文章。1909年大學畢業後,開始全力從事科普寫作和教育工作。1916年,他用瞭3年時間,創作完成瞭其代錶作《趣味物理學》,為以後一係列趣味科學讀物的創作奠定瞭基礎。彆萊利曼一生共創作瞭105部作品,其中大部分是趣味科學讀物。他的作品從1918年至1973年僅在俄羅斯就齣版449次,總印數達1300萬,被翻譯成數十餘種語言。對俄國乃至全世界青少年的科學學習都産生瞭深遠的影響。 彆萊利曼的趣味科學係列叢書妙趣橫生,而又立論縝密,是公認的受歡迎、*青少年閱讀的科普書。一些在學校裏讓學生感到十分難懂、令人頭痛的物理問題,到瞭他的筆下,都好像改變瞭呆闆的麵目,顯得和藹可親瞭。 |
| 目錄 | |
| Chapter1 力學的基本規律→ 1 絕妙的旅行→ 2 “地球,我命令你停下來!”→ 4 從飛機上投遞→ 6 影響飛行員投彈的幾種情況→ 8 無需停車的火車站→ 9 活動式人行道→ 11 一條費解的定律→ 12 大力士斯維雅托哥爾的死亡之謎→ 14 沒有支撐,真的能運動嗎→ 15 火箭的飛行原理→ 16 烏賊是怎樣運動的→ 19 Chapter 2 力功摩擦→ 21 關於寓言故事《天鵝、梭子魚和蝦》的思考題→ 22 剋雷洛夫的寓言又錯瞭→ 24 蛋殼是自然界中的“堅固盔甲”→ 26 “搶風行船”→ 28 阿基米德真的能撬起地球嗎→ 30 大力士馬迪夫和歐拉公式→ 32 打結和歐拉公式→ 35 如果摩擦消失瞭,世界會怎樣→ 36 “切柳斯金”號為什麼沉沒→ 38 擁有自動調節平衡能力的木棍→ 41 Chapter 3 圓周運動→ 43 鏇轉著的陀螺為什麼不會倒→ 44 利用陀螺原理變魔術→ 45 “哥倫布竪雞蛋”的解決方案→ 47 “水桶實驗”與“消失的重力”→ 48 你也可以成為伽利略→ 50 “我”與“你”之爭→ 53 在“魔球”裏行走→ 54 “伍德望遠鏡”的巧妙設計→ 58 “魔環”雜技錶演→ 59 雜技中的數學題→ 60 正當的“缺斤短兩”→ 62 Chapter 4 萬有引力→ 65 引力到底有多大→ 66 用一根鋼繩連接地球與太陽→ 68 真的能讓萬有引力消失嗎→ 69 月球上的半小時→ 71 站在月球上射擊→ 74 無底洞→ 76 童話中不會齣現的隧道→ 78 隧道是如何挖掘的→ 79 Chapte r5 乘著去月球→ 81 “牛頓山”真的存在嗎→ 82 飛嚮月球的“車廂”→ 84 一頂壓死人的禮帽→ 85 怎樣減小內部的“人造重力”→ 86 關於“飛行器”的幾道題目→ 87 Chapter 6 液體與氣體→ 89 永不下沉的海→ 90 破冰船是如何在冰上作業→ 92 沉沒的船隻去瞭哪裏→ 94 凡爾納的幻想能否變成現實→ 96 打撈沉船“薩特闊”號→ 99 “水塔永動機”→ 101 氣體、大氣這些名詞從何而來→ 103 一道看似簡單的數學題→ 104 “水槽問題”的真相→ 106 神奇的容器→ 107 空氣的壓力有多大→ 109 新式希羅噴泉→ 111 的酒杯→ 114 如何稱重倒放的杯子裏的水→ 115 兩艘平行行駛的輪船為什麼會相撞→ 116 伯努利原理的影響→ 119 魚鰾有什麼作用→ 122 “波浪”與“鏇風”産生的原因→ 124 到地心去旅行→ 127 幻想與數學→ 128 在礦井中工作的感覺→ 131 飛到天上去→ 133 Chapter 7 熱現象→ 135 扇扇子為什麼會讓人感到涼爽→ 136 有風的時候為什麼會感到更寒冷→ 137 “滾燙的呼吸”→ 138 麵紗真的有保溫作用嗎→ 139 製冷水瓶→ 139 自製簡易冰箱→ 141 人體的耐熱能力→ 141 是“溫度計”,還是“氣壓計”→ 143 煤油燈上的玻璃罩有什麼用途→ 144 為什麼火苗不會自己熄滅→ 145 在失重的廚房裏做早餐→ 146 水能夠滅火的原理→ 151 用火來滅火→ 152 沸水能否把水煮開→ 154 雪能把水燒開嗎→ 156 “用氣壓計煮湯”→ 157 沸水的溫度都一樣嗎→ 159 燙手的“熱冰”→ 161 煤也可以“製冷”→ 162 Chapter 8 磁性和電“慈石”與磁石→ 164 什麼時候指南針的兩端都指嚮北方→ 165 看不見的磁力綫→ 166 鋼塊如何産生磁性→ 167 功能強大的電磁鐵起重機→ 169 磁力與魔術→ 171 磁力飛行器→ 172 能讓物體懸浮在空中嗎→ 174 磁力列車→ 175 火星人的神奇“磁力戰車”→ 177 磁力和手錶→ 179 “磁力永動機”→ 180 又一個想象中的“永動機”→ 181 “幾乎”的“永動機”→ 183 站在高壓綫上的鳥兒→ 184 被閃電“凍結”的景象→ 186 閃電價值幾何→ 187 小型“人造雷雨”→ 188 Chapter9 反射、摺射與視覺→ 191 5個人像的照片→ 192 如何高效利用太陽能→ 193 柳德米拉的“隱身帽”→ 195 威爾斯的《隱身人》→ 196 隱身人的巨大威力→ 199 透明標本實驗與“隱身人”→ 200 隱身人能看見東西嗎→ 201 天然保護色→ 202 用保護色僞裝→ 203 我們能像魚一樣,在水下看清東西嗎→ 204 潛水員的特製眼鏡→ 205 玻璃透鏡在水中的神奇特性→ 206 缺乏經驗的遊泳者常常遇到的危險→ 207 從視野消失瞭的彆針→ 209 從水麵之下看世界→ 211 潛入深水裏,我們看到的顔色→ 214 視覺盲點→ 216 月亮看上去有多大→ 218 天體的視大小→ 220 愛倫坡與《天蛾》→ 222 顯微鏡真的能放大物體嗎→ 224 視覺欺瞭我們→ 226 穿什麼樣式的衣服顯瘦→ 227 哪一個看起來更大→ 228 想象力的參與→ 229 又談視錯覺→ 230 放大的網格→ 232 為什麼車輪沒有動→ 233 “時間顯微鏡”→ 235 尼普科夫圓盤→ 237 為什麼兔子斜著眼睛看東西→ 238 為什麼黑暗中的貓是灰色的→ 240 Chapter 10 聲音波動→ 241 聲音和無綫電波→ 242 聲音和子彈,哪個更快→ 242 流星真的爆炸瞭嗎→ 243 如果聲音的傳播速度變小瞭……→ 244 慢的談話→ 245 快的傳播方式→ 246 擊鼓傳“信”→ 247 聲音在空氣中的迴聲→ 248 聽不到的聲音→ 250 超聲波的應用→ 251 小人國中的居民和格列佛的聲音→ 252 一天可買到兩份新齣版的日報→ 253 火車鳴笛→ 254 “多普勒現象”→ 255 物理學傢的一筆“罰單”→ 256 我們以聲速離開時,會聽到什麼→ 258 |
| 編輯推薦 | |
| 暢銷20多個國傢,全世界超過2000萬冊 做一個瞭不起的科學少年! 世界科普大師、趣味科學奠基人彆萊利曼的代錶作品,對全世界青少年科學學習産生深遠影響的科普讀物。入選世界十大科普讀物。 其實啊,物理哪有那麼難!新奇、有趣、充滿想象力的科學玩耍手冊!與教科書上枯燥難懂的物理題目說“再見”,輕鬆學好物理學,激發無限科學想象力。 送給孩子*好的禮物!培養善於發現問題的眼睛和勇敢探索的心靈,讓每一個少年都成為“小牛頓”。 |
| 文摘 | |
| 序言 | |
初次翻閱《趣味物理學-續篇》,我便被其獨特的魅力所吸引。彆萊利曼教授的敘述方式,如同一位技藝精湛的說書人,將那些深奧的物理學原理,以一種通俗易懂、引人入勝的方式呈現齣來。書中關於“電”的篇章,讓我印象尤為深刻。他沒有上來就討論電流、電壓這些抽象的概念,而是從我們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各種電氣現象說起,比如燈泡為何會發光,電器為何會轉動,以及靜電的奇妙效果。他用一個形象的比喻,將電流比作水流,電壓比作水壓,電阻比作水管的粗細,讓我們對電路的基本構成和工作原理有瞭直觀的認識。我尤其喜歡他對“磁場”的描述,他通過展示指南針如何指嚮北方,以及磁鐵如何能夠吸引鐵釘等現象,讓我們感受到磁場無處不在的神秘力量。彆萊利曼教授的文字,充滿瞭生活氣息和人文關懷,他能夠將科學的嚴謹與藝術的靈動完美地結閤在一起,讓我們在輕鬆愉快的閱讀體驗中,深刻地理解物理學的魅力。他不僅僅是在傳授知識,更是在激發我們對科學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讓我們開始更加主動地去觀察和思考生活中的各種現象。這本書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電學世界的大門,讓我看到瞭物理學在現代社會中的重要作用。
評分《趣味物理學-續篇》這本書,帶給我的是一種前所未有的閱讀體驗。作者雅科夫·伊西達洛維奇·彆萊利曼,就像一位睿智而有趣的嚮導,引領我穿梭於物理學的奇妙世界。他摒棄瞭傳統的教科書式講解,而是以一種更加貼近生活、更加引人入勝的方式,將那些深奧的物理學原理娓娓道來。我尤其喜歡他對“聲音的傳播”這一章節的描寫。他沒有直接開始講解聲波的形成與傳播,而是先從我們日常生活中聽到的各種聲音入手,比如鳥兒的歌唱、風的呼嘯、人群的嘈雜,然後引導我們思考,這些聲音是如何被我們感知到的,又是如何穿越空間來到我們耳邊的。他用生動的比喻,比如將空氣比作一個巨大的鼓麵,聲波的傳播就像鼓麵上的漣漪一樣擴散開來,讓我們對聲音的傳播方式有瞭直觀的認識。他還探討瞭為什麼在真空環境下聲音無法傳播,以及迴聲的形成原理,並通過一些有趣的實驗案例,讓我們更加深刻地理解瞭這些概念。彆萊利曼教授的文字,充滿瞭對科學的熱愛和對生活的熱情,他能夠將枯燥的科學知識,轉化成引人入勝的故事,讓我們在閱讀的過程中,體驗到探索未知的樂趣。這本書讓我明白,物理學並非遙不可及,它就隱藏在我們身邊,等待著我們去發現,去探索。它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激發瞭我對科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讓我開始更加留心生活中的各種現象,並嘗試用物理學的眼光去解釋它們。
評分讀罷《趣味物理學-續篇》,我感覺自己仿佛經曆瞭一次精神上的洗禮。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並沒有像大多數科普讀物那樣,僅僅是羅列事實和公式,而是更注重引導讀者進行思考,激發讀者自身的探索欲。作者彆萊利曼教授的敘述方式,極其富有啓發性。他總是從一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入手,然後層層剝繭,引導我們一步步地深入到物理學的核心。例如,書中關於“光”的章節,他並沒有直接講解光的直綫傳播或反射定律,而是先描繪瞭白天陽光的明媚、夜晚星光的閃爍,以及鏡子如何能夠“欺騙”我們的眼睛,讓我們看到一個虛擬的影像。通過這些貼近生活的例子,他巧妙地引齣瞭光綫的概念,然後逐步深入到光的摺射、反射等原理。我尤其欣賞他對“光的摺射”的解釋,他用一個在水中看起來彎麯的吸管,以及魚兒在水中看起來比實際位置更淺的例子,讓我們直觀地理解瞭光綫穿過不同介質時發生的偏摺現象。這種“設問—解答—引申”的結構,讓整個閱讀過程充滿挑戰與驚喜。我感覺自己不僅僅是在閱讀一本書,更像是在參與一場與作者的思想對話,在不斷地提問和思考中,逐步構建起對物理學世界的認知。這本書讓我深刻體會到,科學的學習不僅僅是記憶,更重要的是理解和運用。它不僅僅是一本知識的寶庫,更是一本激發思考的智慧之書,它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物理學世界的大門。
評分看完《趣味物理學-續篇》,我感覺自己仿佛經曆瞭一次思維的“大掃除”,那些曾經模糊不清的物理概念,如今都變得清晰明瞭。彆萊利曼教授的功力,在於他能夠用最樸素、最直觀的方式,將最復雜的物理現象一一呈現。我特彆被書中關於“壓強”的講解所打動。他並沒有直接給齣公式,而是從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點滴齣發,比如為什麼細長的針比鈍頭更容易紮進東西,為什麼切菜需要鋒利的刀刃,以及為什麼重物會壓迫地麵。他用這些例子,讓我們直觀地感受到,壓強與壓力大小以及受力麵積之間的關係。我至今還記得他描述的那個場景:一個穿著雪地靴的人,在一個積雪的區域,會比穿著普通鞋子的人陷得更深,這是因為雪地靴增大瞭受力麵積,從而減小瞭壓強。這種貼近生活的類比,讓“壓強”這個概念不再是冰冷的數學公式,而是具象化的物理現象。彆萊利曼教授的語言,就像一股清泉,滌蕩著我們對科學的認知。他能夠將抽象的科學原理,用生動形象的比喻和故事來錶達,讓我們在閱讀的過程中,感受到科學的樂趣和魅力。這本書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重要的是它塑造瞭一種科學的思維模式,一種對事物刨根問底、深入探究的態度。它讓我更加熱愛生活,也更加熱愛科學。
評分讀完《趣味物理學-續篇》這本書,我內心真的久久不能平靜。這本書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友,以一種近乎耳語的方式,在我耳邊娓娓道來那些原本我以為高高在上、遙不可及的物理學原理。彆萊利曼教授的文字,沒有絲毫的生澀與枯燥,反而充滿瞭靈動與趣味。他善於從日常生活中捕捉那些最細微、最容易被我們忽略的現象,然後巧妙地將其與深奧的物理概念聯係起來。比如,書中對“慣性”的闡述,我至今記憶猶新。他沒有直接拋齣“牛頓第一定律”,而是通過講述馬車突然停止時,乘客為何會嚮前傾,以及為什麼船隻在停止劃槳後仍會繼續前進等生動場景,讓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就領悟到瞭慣性的本質。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教學方式,讓我深深摺服。更重要的是,他不僅僅滿足於介紹現象,而是深入剖析其背後的原理,用淺顯易懂的比喻和類比,將復雜的數學公式和抽象概念變得觸手可及。我尤其喜歡他對“能量守恒”的解釋,他將其比作一筆巨大的財富,無論如何轉移或改變形態,總額是恒定的。這個形象的比喻,讓我對這個曾經令我頭疼的概念有瞭全新的認識。讀這本書的過程,與其說是在學習,不如說是一種探索,一種與宇宙奧秘共舞的奇妙旅程。它喚醒瞭我內心深處對科學的好奇心,讓我開始用一種全新的視角去審視我所生活的世界。那些曾經讓我感到枯燥乏味的物理知識,在彆萊利曼教授的手中,煥發齣瞭璀璨的光芒,如同點亮我思維的火炬,讓我看到瞭一個更廣闊、更精彩的科學天地。這本書的價值,絕不僅僅在於知識的傳授,更在於它所激發的那份對未知的好奇和對科學的熱愛。
評分《趣味物理學-續篇》這本書,給我帶來的震撼是多方麵的。雅科夫·伊西達洛維奇·彆萊利曼教授的寫作風格,簡直是一股清流,它打破瞭我對科普讀物的刻闆印象,讓我看到瞭物理學原來可以如此鮮活有趣。書中關於“力與運動”的論述,尤其讓我印象深刻。他沒有直接拋齣那些復雜的力學公式,而是從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現象入手,比如用力推一個箱子,箱子為什麼會移動,以及為什麼我們要給車子加油纔能讓它跑起來。他用生動的語言,將這些現象與“力”的概念聯係起來,讓我們理解到,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我尤其喜歡他關於“摩擦力”的探討,他用推桌子、鞋子與地麵之間的摩擦等例子,讓我們認識到摩擦力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時也解釋瞭為什麼有時候我們需要增大摩擦力,有時候則需要減小摩擦力。彆萊利曼教授的敘述,總是充滿瞭生活氣息,他善於將抽象的物理學原理,轉化為一個個生動的故事,讓我們在輕鬆愉快的閱讀中,體會到物理學的魅力。他不僅僅是在傳授知識,更是在傳遞一種科學的思維方式,一種觀察世界、理解世界的視角。讀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就像一個好奇的孩子,在一位充滿智慧的長輩的帶領下,探索著我們身邊的物理世界。它讓我對物理學産生瞭濃厚的興趣,並開始嘗試用物理學的眼光去審視生活中的種種現象。
評分《趣味物理學-續篇》這本書,對我而言,不僅僅是一本科普讀物,更像是一場思想的啓迪之旅。雅科夫·伊西達洛維奇·彆萊利曼教授的寫作,充滿瞭智慧和趣味,他能夠將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現象,賦予深刻的物理學內涵。我尤其被書中關於“熱學”的探討所吸引。他並沒有一開始就講述熱力學定律,而是從我們感受到的冷暖變化入手,比如為什麼鼕天會感到寒冷,夏天會感到炎熱,以及為什麼金屬比木頭更容易導熱。他用生動的故事和形象的比喻,解釋瞭熱量的傳遞方式,比如傳導、對流和輻射。我至今記憶猶新的是他對“熱的傳導”的描述,他將其比作一隊士兵,從一端傳遞到另一端,以及他關於為什麼靠近爐火會感到溫暖,而遠處卻不那麼明顯,這都是熱輻射的作用。彆萊利曼教授的文字,充滿瞭人文關懷,他能夠將科學與生活緊密地聯係起來,讓我們在享受閱讀樂趣的同時,深刻地理解物理學的奧秘。他不僅僅是在傳授知識,更是在激發我們對生活的好奇心,以及對自然現象的探究欲望。讀這本書,我仿佛置身於一個充滿奇思妙想的世界,在作者的引領下,不斷地發現新的知識,拓展新的視野。它讓我對物理學産生瞭濃厚的興趣,並開始用一種全新的視角去審視我所生活的世界。
評分翻開《趣味物理學-續篇》,我立刻被它獨特的敘事風格所吸引。彆萊利曼教授仿佛一位技藝精湛的魔術師,他將那些原本看似復雜枯燥的物理學定律,用一種充滿想象力的方式呈現在我們麵前,讓我們在驚嘆聲中,不知不覺地掌握瞭其中的奧秘。我尤其對書中關於“浮力”的探討印象深刻。他沒有直接給齣阿基米德原理的公式,而是通過描繪船隻如何在水中漂浮,以及潛水艇如何改變自身密度來下潛和上浮的有趣例子,讓我們直觀地理解瞭浮力的作用。他甚至還探討瞭為什麼某些物體會漂浮,而另一些物體會沉沒,並將這些現象與我們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各種情況聯係起來,比如漂浮在水麵上的木頭,以及沉入水底的石頭。這種由淺入深、由錶及裏的講解方式,讓我在閱讀的過程中,始終保持著高度的興趣和專注。彆萊利曼教授的文字,充滿瞭哲思與幽默,他能夠將科學的嚴謹與藝術的靈動完美地結閤在一起,讓我們在輕鬆愉快的閱讀體驗中,深刻地理解物理學的魅力。我發現,通過他的描述,那些曾經讓我望而生畏的物理學名詞,都變得生動形象,充滿活力。他將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讓它們在我們的腦海中形成清晰的圖像,從而更容易被理解和記憶。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教科書,更像是一次奇妙的科學冒險,引領我們探索物理學的無限可能。它讓我重新認識瞭物理學,不再是冰冷的公式和定理,而是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的奇妙現象,以及支撐這些現象的深刻原理。
評分讀完《趣味物理學-續篇》,我內心湧動著一種難以言喻的激動。雅科夫·伊西達洛維奇·彆萊利曼教授的文字,就像一股清泉,滋潤瞭我對科學的渴望。他以一種極其生動、極其貼近生活的方式,將物理學的精髓呈現在我們麵前。書中關於“天文物理學”的章節,讓我著迷不已。他並沒有上來就拋齣復雜的恒星演化理論,而是從我們抬頭仰望星空的瞬間齣發,引發我們對宇宙的無限遐想。他用充滿詩意的語言,描繪瞭月亮的陰晴圓缺,行星的運行軌跡,以及遙遠星係的神秘光芒。我至今還記得他描述的“日食”和“月食”的奇觀,他用簡潔而生動的語言,解釋瞭天體運行的規律,讓我們仿佛親眼目睹瞭宇宙的壯麗景象。彆萊利曼教授的敘述,充滿瞭對宇宙的好奇和敬畏,他能夠將科學的嚴謹與人文的關懷巧妙地結閤在一起,讓我們在感受科學魅力的同時,也體驗到一種宏大的宇宙觀。這本書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重要的是它激起瞭我對宇宙的無限好奇,讓我開始思考我們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宇宙的未來。它讓我重新認識瞭物理學,不再是冰冷的公式和定理,而是我們探索未知、理解宇宙的強大工具。
評分《趣味物理學-續篇》這本書,給我帶來的不僅僅是知識的增長,更是一種思維方式的轉變。彆萊利曼教授以其獨特的敘事魅力,將我帶入瞭一個充滿奇趣的物理世界。書中關於“機械運動”的講解,讓我受益匪淺。他沒有直接給齣復雜的公式,而是從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例子入手,比如推門、拉車、蹬自行車等,讓我們直觀地感受到“力”在改變物體運動狀態中的作用。我尤其對書中關於“杠杆原理”的論述印象深刻。他用我們熟悉的撬棍撬動石頭,以及剪刀剪斷紙張等例子,讓我們清晰地理解瞭杠杆的“省力”和“費力”原理。彆萊利曼教授的文字,充滿瞭想象力和趣味性,他能夠將枯燥的物理概念,轉化為一個個生動的故事,讓我們在閱讀的過程中,體驗到探索未知的樂趣。他不僅僅是在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它激發瞭我對科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讓我開始更加留心生活中的各種現象,並嘗試用物理學的眼光去解釋它們。這本書讓我明白,物理學並非高高在上,它就隱藏在我們身邊,等待著我們去發現,去探索。它讓我對機械運動有瞭更深刻的理解,並開始思考如何利用物理原理解決實際問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