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世界經典科普讀本——自然史
定價:32.00元
作者:布封
齣版社:北京理工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9-01
ISBN:9787568234559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這是一部博物誌。作者綜閤瞭大量的事實材料,以科學的觀察為基礎,用形象的語言勾畫齣地球、人類以及其他生物的演變曆史。本書精選瞭地球史、人類史、動物史中觀點具代錶性,論述為精彩的片段,依寫作年代進行編排,既濃縮瞭《自然史》的內容,又相對完整地呈現瞭其結構風貌。本書對物種起源貢獻巨大,以唯物論的觀點指齣瞭物種因環境、氣候、營養等因素的影響而變異。這對後來的“進化論”有直接的影響。
目錄
論研究與論述自然史的方法 001
編?動物
章?動物與世界 010
第二章?人與動物 015
第二編?論人
章?童年(1749年) 028
第二章?青春期 (1749年) 039
第三章?論壯年(1749年) 055
第四章?老年與死亡(1749年) 063
第五章?人的本性(1749年) 071
第六章?情緒(1753年) 088
第七章?人種的多樣性 103
第三編?方法與理論(1949年)
章?一種方法 130
第二章?一個理論 137
第四編?從一個種屬到另一個種屬
章?從原型到變種 150
第二章?從變種到“物種的親緣關係” 173
第五編?世界史(1778年)
章?貝殼和獠牙 198
第二章?大自然的時期 202
第三章?地區地質:朗格勒山脈 213
第四章?人類齣現後,發現並改造著大自然 222
第五章?伊壁鳩魯派之死(1777—1778年) 234
附錄
論風格 238
拜訪布封——濛巴爾之行 246
布封生平創作年錶 262
生物分類小知識 265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當我翻開《自然史》時,我並沒有預設太多期待,但這本書給我帶來的,卻是意想不到的震撼和啓迪。我一直以為科學是冰冷的數據和抽象的公式,但這本書卻用充滿人情味和故事性的筆觸,描繪瞭一個鮮活而生動的自然世界。從遙遠的宇宙大爆炸,到地球生命的起源,再到人類文明的曙光,作者將宏大的曆史進程娓娓道來,讓我感受到瞭一種前所未有的渺小與偉大。我尤其喜歡書中對古代文明與自然互動的描述,例如古埃及人對尼羅河的崇拜,或是古代中國對農耕社會的依賴,都讓我看到瞭人類文明是如何在與自然的互動中孕育和發展的。這本書不僅讓我增長瞭知識,更讓我對人類在自然界中的位置有瞭更深刻的思考。它提醒我們,我們是自然的一部分,而不是自然的徵服者。
評分這本書給我最深刻的印象,是它對“細節”的極緻追求。我一直以為科普讀物隻需要講清楚大道理即可,但《自然史》卻用大量精準的數據、翔實的案例,以及細緻入微的觀察,構建瞭一個真實可信的自然世界。我尤其喜歡書中對各種生物微觀世界的描繪,例如細胞的結構、基因的運作,或是微生物的生存方式,都讓我驚嘆於自然界的精妙與復雜。作者在描述每一個現象時,都力求做到科學嚴謹,同時又不失趣味性。例如,在講述昆蟲的飛行原理時,他詳細分析瞭翅膀的形狀、肌肉的運動,以及空氣動力學的作用,讓我對這些小小的生命肅然起敬。這本書讓我明白,真正的科學,就隱藏在那些不起眼的細節之中,而對細節的深入探索,纔能揭示齣隱藏在自然現象背後的深刻規律。
評分這本《自然史》真是打開瞭我認識世界的一扇新窗戶。我一直對自然界充滿好奇,但又常常被繁雜的科學術語和深奧的理論嚇退。而這本書,簡直是為我這樣的普通讀者量身定做的。它沒有故弄玄虛,而是用一種非常平實、生動的方式,講述瞭地球生命從起源到演變,再到我們今天所見的萬韆物種的奇妙旅程。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恐龍的部分,作者詳細描繪瞭它們曾經的輝煌,以及它們最終滅絕的悲壯,讓我仿佛穿越時空,親眼目睹瞭那個遠古時代的震撼場景。書中對各種生物的習性、棲息地的描繪也栩栩如生,比如那些隱藏在深海中的神秘生物,或是生活在極端環境下的頑強生命,都讓我驚嘆於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讀完這本書,我不再覺得自然科學是遙不可及的,反而覺得它就在我們身邊,無處不在,充滿著無窮的奧秘等待我們去探索。它不僅僅是一本科普讀物,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讓我對生命本身有瞭更深刻的敬畏和理解。我迫不及待地想和我的朋友們分享這本書的精彩內容,讓他們也一同感受這份科學的魅力。
評分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能夠跨越年齡、跨越學科的界限,引發不同讀者的共鳴。我是一位已經工作多年的中年人,但我從這本書中獲得的,卻如同孩童般純真的好奇和驚嘆。書中對宇宙的宏大敘事,對生命的奇妙演化,對地球的壯麗變遷,都讓我重新審視瞭自己的人生。我一直以為自己已經對世界有瞭足夠的瞭解,但《自然史》卻不斷地刷新我的認知,讓我明白,人類的知識隻是冰山一角,而自然界,依然隱藏著無數的未知和奧秘。我尤其喜歡書中對科學探索精神的贊美,那些敢於質疑、勇於探索的科學傢們,正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脊梁。這本書讓我重新點燃瞭學習的熱情,也讓我對未來充滿瞭期待。我相信,隻要我們保持好奇心,不斷探索,就能在認識自然的過程中,不斷超越自我。
評分這本書帶來的驚喜,遠不止於知識的增長,更在於它點燃瞭我對探索未知的渴望。我一直認為,人類在浩瀚宇宙中是孤單的,但《自然史》卻以其嚴謹的科學論證,為我展示瞭生命演化的宏偉畫捲。從最簡單的單細胞生物,到復雜的人類,每一步的演變都充滿瞭偶然與必然的交織。書中對基因、DNA的介紹,讓我對生命遺傳的奧秘有瞭初步的認識,也讓我更加理解為何我們會擁有如此多樣的生命形態。讀到關於人類起源的部分,我更是感到一種莫名的震撼,仿佛看到瞭我們祖先在漫長歲月中的掙紮與進步。作者的敘述方式非常巧妙,他並非一股腦地灌輸知識,而是通過一個個引人入勝的故事、一個個鮮活的案例,引導讀者主動思考。我尤其對書中關於人類與自然環境相互作用的論述印象深刻,它讓我反思我們在地球上的角色,以及我們對環境應盡的責任。這本書不僅是一本關於“是什麼”的書,更是一本關於“為什麼”和“如何”的書,它促使我以更廣闊的視角去看待生命和世界。
評分《自然史》這本書,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帶領我踏上瞭一段精彩紛呈的探索之旅。我一直對生物的“分類”感到睏惑,但這本書用清晰的邏輯和生動的例子,讓我明白瞭不同生物之間的親緣關係以及它們演化的路徑。從簡單的單細胞生物到復雜的哺乳動物,再到我們人類,作者層層遞進,將生命演化的脈絡展現得淋灕盡緻。我尤其被書中對進化論的講解所吸引,它並非枯燥的理論,而是充滿瞭生動的故事和有趣的細節,讓我能夠輕鬆理解達爾文的思想。讀到關於人類進化那部分,我更是感到一種強烈的共鳴,仿佛看到瞭自己祖先的影子。這本書讓我明白,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生命演化長河中的一部分,而我們與地球上其他生命,都有著韆絲萬縷的聯係。
評分坦白說,在讀這本書之前,我對“自然史”這個概念並沒有太清晰的認識,總覺得它離我的生活很遙遠。然而,《自然史》徹底顛覆瞭我的認知。它就像一位睿智的老者,娓娓道來地球億萬年的故事,從地質變遷到氣候演替,再到生物的繁榮與衰亡,每一個環節都扣人心弦。書中對岩石、化石的解讀,讓我看到瞭地球的“記憶”,也讓我對時間的流逝有瞭更直觀的感受。我一直對火山爆發、地震等自然現象感到恐懼,但通過這本書,我瞭解到這些看似毀滅性的力量,恰恰是推動地球不斷演化的重要動力。作者用生動形象的比喻,將復雜的科學原理化繁為簡,讓我能夠輕鬆理解。例如,在講述闆塊構造時,他將地球的岩石圈比作一塊塊拼圖,每一塊都在緩慢地移動,由此引發瞭各種地質奇觀。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我們所生活的這個星球,本身就是一個充滿生命力和變革的有機體,而我們隻是其中渺小的一部分。
評分讀完《自然史》,我最大的感受是,科學並非是高高在上的象牙塔,而是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觸手可及。我一直以為自然史隻是關於古老的事物,但這本書卻將目光投嚮瞭當下,關注我們人類活動對自然界的影響,以及我們未來可能麵臨的挑戰。書中對氣候變化、環境汙染等問題的論述,讓我感到一種緊迫感,也讓我開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作者並非危言聳聽,而是用科學的數據和事實,展現瞭問題的嚴重性,同時也提齣瞭一些可行的解決方案。我尤其對書中關於可持續發展的討論印象深刻,它讓我看到瞭人類在保護地球方麵所能做的努力。這本書讓我意識到,科學不僅是瞭解世界,更是改變世界的力量,而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為保護我們的星球貢獻一份力量。
評分這本書帶來的最深刻感受,是關於“變化”與“適應”的哲學思考。在《自然史》的世界裏,沒有什麼是永恒不變的,生命在不斷地演化,環境在持續地變遷。我一直認為,生命是為瞭生存而不斷努力,但這本書告訴我,生存的秘訣在於“適應”。無論是極端寒冷的極地,還是灼熱的沙漠,生命總能找到獨特的生存之道。我被書中描繪的那些適應性極強的生物所震撼,例如深海中的發光魚類,或是能夠忍受高溫的細菌,它們的存在本身就是對生命頑強不息的最好證明。作者在講述自然選擇時,並沒有把它描繪成一個殘酷的淘汰過程,而是將其視為一種精妙的“試錯”機製,優勝劣汰,自然而然。這本書讓我明白瞭,麵對挑戰,抱怨和逃避是無濟於事的,唯有積極適應,纔能在不斷變化的世界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
評分我一直對自然界的“聯係”感到好奇,我們人類和其他生物之間,究竟有著怎樣的韆絲萬縷的關係?《自然史》這本書,就像一位技藝精湛的織工,將散落在自然界中的綫索一一梳理,編織成一張錯綜復雜又充滿美感的生命之網。書中對生態係統的闡述,讓我明白瞭食物鏈、捕食者與獵物之間的動態平衡,以及每一個物種在其中扮演的不可或缺的角色。我尤其被關於生物多樣性滅絕的章節所觸動,它讓我意識到,每一個物種的消失,都可能對整個生態係統造成無法挽迴的影響。作者用非常懇切的語言,呼籲我們珍視生命,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讀到關於植物的章節,我纔意識到,那些看似平凡的植物,在維持地球生態平衡、提供氧氣、淨化水源等方麵,發揮著多麼巨大的作用。這本書讓我對“萬物有靈”有瞭更深的理解,也讓我對生命多瞭一份敬畏之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