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之美 (英国)David McCandless(大卫·麦克坎德莱

知识之美 (英国)David McCandless(大卫·麦克坎德莱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国David McCandless大卫·麦克坎德 著
图书标签:
  • 信息可视化
  • 数据分析
  • 知识图谱
  • 设计
  • 科普
  • 英国
  • 图表
  • 思维导图
  • 视觉文化
  • 数据之美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品读天下出版物专营店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309144
商品编码:29233263207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18-04-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知识之美

定价:98.00元

售价:62.7元,便宜35.3元,折扣63

作者:(英国)David McCandless(大卫·麦克坎德莱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4-01

ISBN:9787121309144

字数:256000

页码:256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大卫的处女作《信息之美》为我们展现了数据可视化的迷人魅力。此次再度创作《知识之美》,不仅仅对数据进行可视化,而是更进一步提升到了信息、知识的高度,涉猎广泛,内容涵盖军事、科学、历史、政治等,加上新意的数字设计,相信会是又一本“奇书”。

内容提要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几乎每时每刻都会从互联网、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各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然而与此同时,如何快速地从瀚如烟海的信息中吸收养分也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换个角度来看,当今的时代凡事都讲求效率,倘若无法*时间吸引到读者的关注,实现快速有效的知识传播,便很难拥有忠实的读者。
作为一种数据、信息或知识的视觉表现形式,信息图应运而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信息图也获得了广泛流行。本书适合所有从事媒体宣传、信息图创作的朋友阅读,也可供数字创意爱好者参考阅读。

目录


生活/媒体

动作片杀神/171

新闻业的陈词滥调/188
Luckier Dip/200

情节/063

每人必读的非虚构类图书/084

电影镜头/019

健康

关键针/114

抗生素图谱/140

流感病毒分布图/173

长寿……/202

一茶匙/109

强对决:社会经济/110

饮食

升糖指数/086

糖分表/115

蔬菜伴侣/124

三明治图谱/026

万灵药?/062

油的品质/122

饮食禁忌/102

交通

个人交通工具/016

空难真相/108

强铁路/106

见解/观点

数据—信息—知识/236

一错再错/174

谬误/022

观点分类/216

高质量视觉表达要素/234

科学

谣传一/028

谣传二/112

生命图谱/218

天才与异教徒/036

这些医学研究可信吗?/197

技术

(毫不)出乎意料/098

大数据/032

代码库/052

全球前500热密码/058

密码如何被盗/060

PIN码/180

思想

佛教/127

冥想/067

哲学上的现实/218

富有的教会/050

统治型式/181

正派天才/080

文化/社会

强对决:教育/143

强对决:能源消耗及个人消费/204

交易/162

囚犯图谱/174

强对决:法律和秩序/126

流行

你多大了?/100

社交礼仪/146

亲密关系/178

天后/186

爱犬大赛/014

历史

帝国时代/164

人力成本/161

人年/120

无情/030

财富
……富贵/211

财政支出/166

日常消费/134

赢面/076

庄家优势/138

强对决:经济/111

世界/全球

产后抑郁症/150

强对决:人口统计/041

能量流/190

商业

种子钱/159

男女薪酬差距/206

你在一家好公司吗?/064

强对决:商业/152

自然

后院农场/054

全球变暖应对怪招/056

消失的品种/153

……多少吉吨CO2?/012

再生/018

水世界/075

全球仪表盘/214

宇宙

太空杀手/091

恒星摇篮/044

我们是银河系的吗?/088

未来时间线/148

简图

简易图表一/042

简易图表二/082

简易图表三/144

作者介绍


大卫·麦克坎德莱斯(David McCandless),一位备受赞誉的作家和新闻工作者。他的作品遍及英美30多家杂志和世界各地的网站。当前,他作为一名创新顾问服务于Orange和BBC,并为《连线》和《卫报》撰写关于网络、地下文化以及“一切有趣事”的文章。

译者介绍

盛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硕士,英国爱丁堡大学访问学者,北京邮电大学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硕士生导师,北京邮电大学人机交互与智能设计方向博士在读。初时是单纯地被新鲜的漂亮信息形式所吸引,随后在教学实践和学术研究中进一步体会到信息可视化的魅力和价值。希望本书能让的读者更好地领略信息之美。

温思玮,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硕士。就读期间和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创建了图研所,开始的契机是从产品的设计表达中体验到信息展示的魅力,毕业后创办图易设计(TUYI Design),开始了用户界面体验设计的新征程。偶然获得机会参与了本书的翻译工作,为能为信息可视化在的空白添上淡淡的一笔欣喜异常,希望这本书能帮助到虽然寥寥无几但正迅速增加的关注信息可视化的朋友们。

李程,原栖息谷思维导图版主,现为商务思维导图应用培训师,钟情于图形可视化在数据分析中的应用。在做行业白皮书时,因找行业信息大数据如何在商业期刊的佳可视化应用方案而与图研所结缘,后毛遂自荐成为其运营者。感谢此次翻译工作,给我一个近距离地感受信息可视化之宏伟壮观的机会。本书为读者开启上帝视角,重新看待我们周遭的世界,能从大眼入手,不被细节所惑。

孙丹洋,毕业于北京工商大学数字与媒体专业,毕业后成为图易设计的小伙伴,一直从事UI设计工作,对信息的可视化表达充满兴趣。后赴美国萨凡纳艺术学院攻读交互设计专业硕士,希望毕业后继续从事UI设计相关专业,并能够将信息可视化的思路及理念应用到UI设计工作当中。本身是个特别感性的性格,所以开始在做翻译时很难适应,好在原作者的题材和切入点都非常感性,才有了坚持到底的兴趣。

文摘


序言



《知识之美》(英国) David McCandless (大卫·麦克坎德莱) - 深度导读 一、 作者及其创作背景 大卫·麦克坎德莱,一位在信息可视化领域享誉国际的先驱者,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卓越的才华,将枯燥的数据转化为引人入胜的视觉叙事。他的作品,常常突破传统图表的束缚,以艺术化的手法呈现复杂的信息,使得原本晦涩难懂的知识变得生动、直观,易于理解和传播。 麦克坎德莱的创作背景,深植于他对信息洪流的深刻洞察。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都被海量的数据淹没,然而,仅仅拥有数据并不能直接带来认知。真正有价值的是从数据中提炼出的洞察,而信息可视化,正是连接数据与洞察的桥梁。麦克坎德莱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点,他不仅仅是一个数据展示者,更是一位信息的“翻译家”和“艺术家”。 他毕业于伦敦大学学院,并在那里奠定了扎实的学术基础。然而,他并没有选择安于象牙塔的研究,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应用领域。早期,他曾为《卫报》等知名媒体创作信息图表,凭借其新颖的设计和深刻的内容,迅速赢得了业界的赞誉。随后,他创立了自己的工作室Information is Beautiful,这个名字本身就深刻地体现了他的创作理念——让信息变得美丽,让知识绽放光芒。 麦克坎德莱的创作灵感来源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从社会议题到科学发现,从历史事件到文化现象,他都能从中挖掘出有趣的数据故事。他相信,任何信息,只要经过恰当的可视化处理,都能展现出令人惊叹的美丽和深刻的含义。他的作品,不仅是视觉的享受,更是思维的启迪,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以及我们在这个世界中的位置。 二、 《知识之美》一书的核心理念 《知识之美》并非一本传统的知识科普读物,它更像是一场关于“看”的革命,一场关于“理解”的盛宴。这本书的核心理念在于,信息本身就蕴含着美,而通过精心设计的可视化,这种美能够被释放,从而加深我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感知。 麦克坎德莱在书中反复强调,我们的大脑天生就善于处理视觉信息。相比于密密麻麻的文字或枯燥的数字列表,一个精心设计的图表能够以惊人的速度传递大量信息,并且更容易被我们记住和内化。这种“所见即所得”的认知方式,是《知识之美》的核心驱动力。 这本书倡导一种“数据驱动的叙事”。它认为,数据不是孤立的,而是可以被用来讲述故事的。通过将数据可视化,我们可以揭示事物之间的联系,展现趋势的演变,比较差异,甚至预测未来。这些故事,往往比纯粹的文字描述更加生动、有力,也更具说服力。 《知识之美》还强调了“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不仅需要获取信息,更需要辨别信息的真伪和价值。信息可视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我们更直观地评估数据的可靠性和潜在的偏见。通过观察图表的呈现方式,我们可以思考数据是如何被收集、分析和展示的,从而形成更深刻的理解和更审慎的判断。 书中,作者还探索了“美的力量”。他认为,当信息以美的方式呈现时,它更容易吸引我们的注意力,激发我们的好奇心,并最终引导我们进行更深入的探索。这种“美”不仅仅是视觉上的愉悦,更是一种能够引发共鸣、促进理解的“认知之美”。它能够打破知识的壁垒,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知识的探索中来。 总而言之,《知识之美》是一本关于如何“看”世界的指南,它教会我们如何通过数据可视化,以一种更直观、更深刻、更美丽的方式来理解我们所处的复杂世界。它鼓励读者拥抱数据,相信信息的价值,并运用创新的方法去探索知识的无限可能。 三、 书中可能涵盖的主题领域(基于作者过往作品推测,并非直接内容) 基于大卫·麦克坎德莱在信息可视化领域的丰富经验和《知识之美》书名所暗示的普适性,我们可以合理推测,本书将触及一系列广泛而深入的主题领域。这些领域之所以被选择,是因为它们都蕴含着丰富的、可以通过可视化手段加以阐释的知识点,并且它们对于提升我们对世界的理解至关重要。 1. 社会与人文 全球性趋势与模式: 书中可能会通过生动的图表,展现人口增长、贫困与财富分配、城市化进程、全球迁移等宏观社会议题。例如,一张关于全球互联网普及率随时间变化的地图,或者一张关于不同国家教育水平对比的柱状图,都能直观地揭示社会发展的脉络。 人类行为与心理: 麦克坎德莱或许会探索人类的情感、决策过程、社交网络等。例如,可视化一个社交网络中的信息传播路径,或者用图表分析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模式,将抽象的心理现象具体化。 文化与艺术: 电影票房的演变、音乐风格的融合、文学作品的演进,这些都可以通过数据可视化呈现出独特的文化图景。书中可能包含分析不同时期艺术流派影响力的图表,或者展现全球阅读习惯差异的可视化地图。 历史事件与进程: 战争的起源与影响、科技发展的里程碑、重大历史事件的连锁反应,都可以被转化为引人入胜的时间线或关系网络图。例如,一张描绘二战期间同盟国与轴心国力量对比的图表,或者一张展示互联网从诞生到普及的演变过程的时间轴。 2. 科学与技术 宇宙与天文学: 宇宙的尺度、行星的轨道、恒星的生命周期,这些宏大的概念可以通过三维模型或动态图表变得易于理解。书中可能包含关于星系分布、黑洞性质的可视化模型,或者关于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精密图解。 生命科学与生物学: DNA的结构、蛋白质的折叠、物种的演化,这些复杂的生物过程可以通过交互式图表得到生动的呈现。例如,可视化基因序列的相似性,或者描绘疾病在人群中的传播模型。 人体与健康: 人体的构造、生理功能、疾病的发生机制,都可以通过精美的解剖图、生理曲线图和统计图表来展现。书中可能包含关于人体器官功能的可视化模型,或者关于不同饮食习惯对健康影响的对比图。 技术发展与网络: 互联网的架构、数据的流动、算法的运作,这些现代科技的核心元素,都可以通过信息图表揭示其内部逻辑。例如,一张展示全球互联网连接方式的复杂图谱,或者一个分析社交媒体信息传播机制的动态模型。 物理学与数学: 物理定律的直观表现、数学公式的几何解释、统计学原理的应用,都可以通过图形化的方式变得更加容易掌握。书中可能包含关于量子纠缠的抽象可视化,或者关于概率分布的直观图解。 3. 经济与商业 全球经济格局: 国际贸易的流动、股市的波动、货币的汇率,这些经济指标可以通过可视化手段清晰呈现。例如,一张描绘全球商品贸易流向的地图,或者一张展现不同国家GDP增长率的动态图表。 金融市场与投资: 股票、债券、加密货币等金融产品的价格走势,可以通过折线图、K线图等直观展示。书中可能包含分析不同投资策略风险回报比的可视化模型。 商业模式与创新: 科技公司的崛起、初创企业的融资情况、市场竞争的格局,都可以通过数据可视化来洞察。例如,一张分析不同商业模式成功率的图表,或者一张展现全球科技公司估值演变的可视化图谱。 消费行为与市场趋势: 消费者偏好、品牌影响力、产品销量等,都可以通过各种统计图表进行分析。书中可能包含分析不同消费群体购买习惯的饼图和柱状图,或者预测未来市场趋势的回归分析图。 4.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气候变化与环境影响: 全球气温上升的趋势、海平面升高的幅度、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都可以通过数据可视化来揭示环境问题的严峻性。例如,一张描绘全球平均气温逐年升高的折线图,或者一张展示不同地区水资源分布的可视化地图。 能源消耗与生产: 可再生能源的比例、化石燃料的使用情况、能源效率的提升,都可以通过数据图表来直观展示。书中可能包含分析不同国家能源结构对比的堆叠柱状图,或者可视化能源消耗与碳排放量的关系图。 自然资源与生物多样性: 森林覆盖率的变化、物种灭绝的速度、海洋污染的范围,都可以通过数据可视化来引起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例如,一张展示全球森林面积变化的时间序列图,或者一张描绘海洋塑料垃圾分布的可视化地图。 四、 潜在的阅读体验与价值 阅读《知识之美》将是一次多维度的体验,它将不仅仅是获取知识,更是学习如何“看”知识。 视觉上的盛宴: 麦克坎德莱以其精湛的设计功底,将复杂的数据转化为令人赏心悦目的视觉作品。读者可以在享受美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吸收信息,这种体验本身就是一种独特的乐趣。 认知的升级: 书中展示的可视化方法,能够帮助读者突破思维定势,以全新的视角理解事物。读者将学会如何从看似杂乱的数据中提炼出有价值的洞察,培养更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的连接: 通过可视化的方式,原本分散在不同领域的知识点将被串联起来,展现出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读者将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看似独立的现象背后,可能存在着深刻的逻辑和模式。 思维的启发: 书中展示的大量案例,本身就包含了作者对不同议题的深入思考。读者在欣赏图表的同时,也会被作者的逻辑和洞察力所启发,激发自己对相关问题的思考。 实践的引导: 对于那些希望自己能够进行信息可视化的读者,本书将提供宝贵的灵感和方法论。读者将了解如何运用工具和思维,将自己的想法和数据转化为具有说服力和美感的图表。 信息时代的“导航仪”: 在信息泛滥的今天,《知识之美》就像一本“导航仪”,它教会我们如何在信息的海洋中找到有价值的岛屿,如何辨别信息的真伪,如何更有效地利用信息来理解世界。 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超越了单一的知识传递,它赋予读者一种新的“阅读”能力——理解可视化信息的能力,以及运用可视化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它鼓励我们拥抱数据,欣赏信息之美,并最终成为更具洞察力和创造力的人。 五、 结语 《知识之美》这本书,将带领我们踏上一段探索知识如何以最直观、最动人的方式呈现的旅程。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看”的书,更是一本关于“理解”的书。通过大卫·麦克坎德莱的独特视角,我们得以窥见数据背后隐藏的规律、趋势和故事,从而更深刻地认识我们身处的这个复杂而迷人的世界。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让我们得以用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去感知和理解知识,让“知识之美”真正触手可及。

用户评价

评分

当我看到《知识之美》(英国)这个书名时,脑海中立刻浮现出许多关于“美”的联想,但与“知识”的结合,却让我眼前一亮。这不禁让我开始猜测,作者David McCandless(大卫·麦克坎德莱)究竟是如何定义和展现知识的“美”的?是它内在的逻辑性和严谨性?是它跨越学科的联系和共通之处?还是它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我设想着,这本书或许会以一种非常直观、甚至有些艺术化的方式来呈现知识。我个人对数据可视化和信息图表一直很感兴趣,如果作者能够将复杂的知识体系,通过精美的图表和视觉化的语言来呈现,那将是一种极致的享受。想象一下,那些抽象的概念,那些庞大的统计数字,在作者的笔下,化作了一幅幅生动的画卷,清晰地揭示出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演变趋势。这种“美”,我想是智慧的、是洞察的,也是令人醍醐灌顶的。我期待这本书能带我进入一个全新的认知空间,让我看到知识不仅仅是信息,更是一种力量,一种可以被感知、被欣赏的、闪耀着独特光芒的“美”。

评分

《知识之美》(英国)这个书名,首先就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因为它暗示了一种不同于以往的学习体验。“知识”本身通常被认为是严肃、系统且有些枯燥的,而“美”则充满了感性、愉悦和启发。David McCandless(大卫·麦克坎德莱)这个名字,让我联想到一些擅长以独特方式解读信息和数据的作者,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打破我对知识的刻板印象。我渴望的是一种能够点燃我内在求知欲的阅读过程,一种让我能够轻松愉快地吸收新知,并且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我认知能力的书籍。我猜测,作者可能会运用一些生动有趣的案例,或者别出心裁的叙事手法,来呈现知识的“美”。也许,它会揭示出某个科学原理在自然界中的巧妙应用,或者阐述一项历史发明背后令人惊叹的创新思维。总之,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我进入一个充满发现和惊喜的旅程,让我体验到学习知识本身就是一种美好的享受,而不仅仅是为了达到某个功利性的目的。

评分

《知识之美》(英国)这个标题,在我看来,已经传递出了一种非常独特的视角。通常我们谈论知识,更多地是聚焦于它的实用性、它的价值,或者它的深度。但“美”这个字,则将知识的维度拓宽了,赋予了它一种更加人文、更加感性的意义。我非常好奇David McCandless(大卫·麦克坎德莱)这位作者,会从哪些角度来挖掘和呈现这种“美”。是关于科学发现背后的优雅数学公式,是关于历史事件中人性的光辉与阴影,还是关于艺术作品中蕴含的深刻哲理?我希望这本书不是那种浅尝辄止的介绍,而是能够深入剖析,用扎实的论据和独到的见解,去证明知识之所以“美”。我特别期待作者能颠覆我一些固有的认知,让我看到那些平时被忽视的知识的角落,也能绽放出迷人的光彩。或许,它会引导我去思考,在那些看似冰冷的数字和事实背后,隐藏着怎样动人的故事和深刻的智慧。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就充满了某种吸引力——“知识之美”。光是这个书名,就足以勾起我强烈的好奇心,想象着里面会描绘出怎样一番由知识构筑的、令人心旷神怡的景象。我尤其对作者David McCandless(大卫·麦克坎德莱)的名字感到有些熟悉,仿佛在哪里听过,又一时想不起来。这让我更加期待,想要了解这位名字听起来就带着某种智慧光环的作者,会通过这本书为我们呈现怎样的“知识之美”。我希望它不仅仅是枯燥的数据堆砌,或者晦涩难懂的理论阐述。我期待的是一种能够激发我思考,甚至在阅读过程中就能感受到智识的闪光,就像在漆黑的夜空中偶然瞥见璀璨的星河。或许,作者会用一种前所未有的视角,去解读那些我们习以为常却又鲜有人深入探究的知识领域。这本书,在我心中已经预设了一个充满惊喜的舞台,等待着作者的精彩演绎,去展现那些隐藏在信息洪流中,不为人知的、令人惊叹的“美”的形态。

评分

“知识之美”(英国)——光是这个书名,就让我对作者David McCandless(大卫·麦克坎德莱)充满了好奇。我猜想,他一定是一位非同寻常的思考者,能够跳出传统的窠臼,用一种全新的、充满创意的眼光来审视知识。在我心目中,知识的“美”并非总是显而易见的,它常常隐藏在繁复的细节之中,需要细致的观察和深入的理解才能发现。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培养这种“发现美”的能力。我期待作者能为我打开一扇扇窗户,让我看到知识不同寻常的一面。也许,他会通过一些意想不到的联系,将看似毫不相关的知识领域串联起来,展现出一种宏大的、系统性的美。又或许,他会聚焦于一些微小的、却极其精妙的知识点,从中挖掘出令人惊叹的智慧和巧妙。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给我带来一种“顿悟”的时刻,让我从心底里感受到知识所散发出的那种独特而深刻的魅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