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知識之美
定價:98.00元
售價:62.7元,便宜35.3元,摺扣63
作者:(英國)David McCandless(大衛·麥剋坎德萊
齣版社:電子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8-04-01
ISBN:9787121309144
字數:256000
頁碼:256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大衛的處女作《信息之美》為我們展現瞭數據可視化的迷人魅力。此次再度創作《知識之美》,不僅僅對數據進行可視化,而是更進一步提升到瞭信息、知識的高度,涉獵廣泛,內容涵蓋軍事、科學、曆史、政治等,加上新意的數字設計,相信會是又一本“奇書”。
內容提要
我們生活在一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幾乎每時每刻都會從互聯網、廣播電視、報紙雜誌等各種渠道獲得大量信息,然而與此同時,如何快速地從瀚如煙海的信息中吸收養分也成為瞭擺在我們麵前的難題。換個角度來看,當今的時代凡事都講求效率,倘若無法*時間吸引到讀者的關注,實現快速有效的知識傳播,便很難擁有忠實的讀者。
作為一種數據、信息或知識的視覺錶現形式,信息圖應運而生。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信息圖也獲得瞭廣泛流行。本書適閤所有從事媒體宣傳、信息圖創作的朋友閱讀,也可供數字創意愛好者參考閱讀。
目錄
生活/媒體
動作片殺神/171
新聞業的陳詞濫調/188
Luckier Dip/200
情節/063
每人必讀的非虛構類圖書/084
電影鏡頭/019
健康
關鍵針/114
抗生素圖譜/140
流感病毒分布圖/173
長壽……/202
一茶匙/109
強對決:社會經濟/110
飲食
升糖指數/086
糖分錶/115
蔬菜伴侶/124
三明治圖譜/026
萬靈藥?/062
油的品質/122
飲食禁忌/102
交通
個人交通工具/016
空難真相/108
強鐵路/106
見解/觀點
數據—信息—知識/236
一錯再錯/174
謬誤/022
觀點分類/216
高質量視覺錶達要素/234
科學
謠傳一/028
謠傳二/112
生命圖譜/218
天纔與異教徒/036
這些醫學研究可信嗎?/197
技術
(毫不)齣乎意料/098
大數據/032
代碼庫/052
全球前500熱密碼/058
密碼如何被盜/060
PIN碼/180
思想
佛教/127
冥想/067
哲學上的現實/218
富有的教會/050
統治型式/181
正派天纔/080
文化/社會
強對決:教育/143
強對決:能源消耗及個人消費/204
交易/162
囚犯圖譜/174
強對決:法律和秩序/126
流行
你多大瞭?/100
社交禮儀/146
親密關係/178
天後/186
愛犬大賽/014
曆史
帝國時代/164
人力成本/161
人年/120
無情/030
財富
……富貴/211
財政支齣/166
日常消費/134
贏麵/076
莊傢優勢/138
強對決:經濟/111
世界/全球
産後抑鬱癥/150
強對決:人口統計/041
能量流/190
商業
種子錢/159
男女薪酬差距/206
你在一傢好公司嗎?/064
強對決:商業/152
自然
後院農場/054
全球變暖應對怪招/056
消失的品種/153
……多少吉噸CO2?/012
再生/018
水世界/075
全球儀錶盤/214
宇宙
太空殺手/091
恒星搖籃/044
我們是銀河係的嗎?/088
未來時間綫/148
簡圖
簡易圖錶一/042
簡易圖錶二/082
簡易圖錶三/144
作者介紹
大衛·麥剋坎德萊斯(David McCandless),一位備受贊譽的作傢和新聞工作者。他的作品遍及英美30多傢雜誌和世界各地的網站。當前,他作為一名創新顧問服務於Orange和BBC,並為《連綫》和《衛報》撰寫關於網絡、地下文化以及“一切有趣事”的文章。
譯者介紹
盛卿,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工業設計係碩士,英國愛丁堡大學訪問學者,北京郵電大學數字媒體與設計藝術學院碩士生導師,北京郵電大學人機交互與智能設計方嚮博士在讀。初時是單純地被新鮮的漂亮信息形式所吸引,隨後在教學實踐和學術研究中進一步體會到信息可視化的魅力和價值。希望本書能讓的讀者更好地領略信息之美。
溫思瑋,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工業設計係碩士。就讀期間和一幫誌同道閤的朋友創建瞭圖研所,開始的契機是從産品的設計錶達中體驗到信息展示的魅力,畢業後創辦圖易設計(TUYI Design),開始瞭用戶界麵體驗設計的新徵程。偶然獲得機會參與瞭本書的翻譯工作,為能為信息可視化在的空白添上淡淡的一筆欣喜異常,希望這本書能幫助到雖然寥寥無幾但正迅速增加的關注信息可視化的朋友們。
李程,原棲息榖思維導圖版主,現為商務思維導圖應用培訓師,鍾情於圖形可視化在數據分析中的應用。在做行業白皮書時,因找行業信息大數據如何在商業期刊的佳可視化應用方案而與圖研所結緣,後毛遂自薦成為其運營者。感謝此次翻譯工作,給我一個近距離地感受信息可視化之宏偉壯觀的機會。本書為讀者開啓上帝視角,重新看待我們周遭的世界,能從大眼入手,不被細節所惑。
孫丹洋,畢業於北京工商大學數字與媒體專業,畢業後成為圖易設計的小夥伴,一直從事UI設計工作,對信息的可視化錶達充滿興趣。後赴美國薩凡納藝術學院攻讀交互設計專業碩士,希望畢業後繼續從事UI設計相關專業,並能夠將信息可視化的思路及理念應用到UI設計工作當中。本身是個特彆感性的性格,所以開始在做翻譯時很難適應,好在原作者的題材和切入點都非常感性,纔有瞭堅持到底的興趣。
文摘
序言
當我看到《知識之美》(英國)這個書名時,腦海中立刻浮現齣許多關於“美”的聯想,但與“知識”的結閤,卻讓我眼前一亮。這不禁讓我開始猜測,作者David McCandless(大衛·麥剋坎德萊)究竟是如何定義和展現知識的“美”的?是它內在的邏輯性和嚴謹性?是它跨越學科的聯係和共通之處?還是它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的重要作用?我設想著,這本書或許會以一種非常直觀、甚至有些藝術化的方式來呈現知識。我個人對數據可視化和信息圖錶一直很感興趣,如果作者能夠將復雜的知識體係,通過精美的圖錶和視覺化的語言來呈現,那將是一種極緻的享受。想象一下,那些抽象的概念,那些龐大的統計數字,在作者的筆下,化作瞭一幅幅生動的畫捲,清晰地揭示齣事物之間的內在聯係和演變趨勢。這種“美”,我想是智慧的、是洞察的,也是令人醍醐灌頂的。我期待這本書能帶我進入一個全新的認知空間,讓我看到知識不僅僅是信息,更是一種力量,一種可以被感知、被欣賞的、閃耀著獨特光芒的“美”。
評分這本書的名字聽起來就充滿瞭某種吸引力——“知識之美”。光是這個書名,就足以勾起我強烈的好奇心,想象著裏麵會描繪齣怎樣一番由知識構築的、令人心曠神怡的景象。我尤其對作者David McCandless(大衛·麥剋坎德萊)的名字感到有些熟悉,仿佛在哪裏聽過,又一時想不起來。這讓我更加期待,想要瞭解這位名字聽起來就帶著某種智慧光環的作者,會通過這本書為我們呈現怎樣的“知識之美”。我希望它不僅僅是枯燥的數據堆砌,或者晦澀難懂的理論闡述。我期待的是一種能夠激發我思考,甚至在閱讀過程中就能感受到智識的閃光,就像在漆黑的夜空中偶然瞥見璀璨的星河。或許,作者會用一種前所未有的視角,去解讀那些我們習以為常卻又鮮有人深入探究的知識領域。這本書,在我心中已經預設瞭一個充滿驚喜的舞颱,等待著作者的精彩演繹,去展現那些隱藏在信息洪流中,不為人知的、令人驚嘆的“美”的形態。
評分“知識之美”(英國)——光是這個書名,就讓我對作者David McCandless(大衛·麥剋坎德萊)充滿瞭好奇。我猜想,他一定是一位非同尋常的思考者,能夠跳齣傳統的窠臼,用一種全新的、充滿創意的眼光來審視知識。在我心目中,知識的“美”並非總是顯而易見的,它常常隱藏在繁復的細節之中,需要細緻的觀察和深入的理解纔能發現。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助我培養這種“發現美”的能力。我期待作者能為我打開一扇扇窗戶,讓我看到知識不同尋常的一麵。也許,他會通過一些意想不到的聯係,將看似毫不相關的知識領域串聯起來,展現齣一種宏大的、係統性的美。又或許,他會聚焦於一些微小的、卻極其精妙的知識點,從中挖掘齣令人驚嘆的智慧和巧妙。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給我帶來一種“頓悟”的時刻,讓我從心底裏感受到知識所散發齣的那種獨特而深刻的魅力。
評分《知識之美》(英國)這個書名,首先就引起瞭我的極大興趣,因為它暗示瞭一種不同於以往的學習體驗。“知識”本身通常被認為是嚴肅、係統且有些枯燥的,而“美”則充滿瞭感性、愉悅和啓發。David McCandless(大衛·麥剋坎德萊)這個名字,讓我聯想到一些擅長以獨特方式解讀信息和數據的作者,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打破我對知識的刻闆印象。我渴望的是一種能夠點燃我內在求知欲的閱讀過程,一種讓我能夠輕鬆愉快地吸收新知,並且在潛移默化中提升我認知能力的書籍。我猜測,作者可能會運用一些生動有趣的案例,或者彆齣心裁的敘事手法,來呈現知識的“美”。也許,它會揭示齣某個科學原理在自然界中的巧妙應用,或者闡述一項曆史發明背後令人驚嘆的創新思維。總之,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帶我進入一個充滿發現和驚喜的旅程,讓我體驗到學習知識本身就是一種美好的享受,而不僅僅是為瞭達到某個功利性的目的。
評分《知識之美》(英國)這個標題,在我看來,已經傳遞齣瞭一種非常獨特的視角。通常我們談論知識,更多地是聚焦於它的實用性、它的價值,或者它的深度。但“美”這個字,則將知識的維度拓寬瞭,賦予瞭它一種更加人文、更加感性的意義。我非常好奇David McCandless(大衛·麥剋坎德萊)這位作者,會從哪些角度來挖掘和呈現這種“美”。是關於科學發現背後的優雅數學公式,是關於曆史事件中人性的光輝與陰影,還是關於藝術作品中蘊含的深刻哲理?我希望這本書不是那種淺嘗輒止的介紹,而是能夠深入剖析,用紮實的論據和獨到的見解,去證明知識之所以“美”。我特彆期待作者能顛覆我一些固有的認知,讓我看到那些平時被忽視的知識的角落,也能綻放齣迷人的光彩。或許,它會引導我去思考,在那些看似冰冷的數字和事實背後,隱藏著怎樣動人的故事和深刻的智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