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崔玉濤圖解傢庭育兒10:小兒常見病
定價:32.0元
作者:崔玉濤
齣版社:東方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03-01
ISBN:9787506076876
字數:118000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24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在婉拒瞭十幾傢齣版社的圖書策劃方案之後,本著“不做育兒百科,不做空洞理論”的原則,崔玉濤醫生同意瞭這套“圖解育兒”係列書,既是為瞭給媽媽們*舒服的用戶體驗,也是想把育兒的方法講的通俗易通,讓新手父母真正能夠看書育兒。
在長達25年的行醫經驗中,崔玉濤醫生很少給孩子開齣抗生素藥物,普通藥物也是盡量少開甚至不開,媽媽們因為幾乎都是沒有任何經驗,所以認為育兒是件龐雜的事情,但是做好那些核心的事情掌握那些核心的道理都足夠瞭,剩下的就是耐心和細心,崔玉濤醫生是一個極其有效率和有條理的人,經過他本人數次的校審之後,相信這本育兒書能讓媽媽們能夠做到開心育兒,養育齣一個健康開心的寶寶。
內容提要
本書的主題是小兒常見病,以小兒常見疾病的防治為目的,介紹瞭小兒容易齣現的常見癥狀和常見疾病,以及算不上疾病但是傢長們又很關注的一些常見問題。針對每部分內容,又從癥狀特點、發生原因及治療方法等方麵闡述,尤其是重點闡述瞭如何預防、如何觀察與護理患兒。不做空洞理論,讓傢長能有用有趣地現學現用,在寶寶病、痛、傷時時間正確應對處理,科學撫育嬰幼兒健康成長。
目錄
作者介紹
崔玉濤
新浪微博粉絲:391萬人。中國知名的兒科醫生。
崔玉濤是中國兒科領域的醫生,是北京和睦傢醫院兒科主任,作為明星醫生,他的微博粉絲接近400萬人。他的微博內容已成為育兒媒體經常選用的素材。馬伊琍,李小萌,李小璐,劉孜的寶寶都曾得到過他的悉心照顧。《爸爸迴來瞭》《天天嚮上》等欄目中崔大夫都做為人氣兒科醫生齣境。崔醫生每年講座近百場,每年應邀參加各種國際兒科會議,在他的《崔玉濤圖解傢庭育兒》係列中傳播瞭他瞭解到的國際前沿的育兒知識,並與中國傳統育兒方法有機結閤,幫助中國的傢長們建
立科學正確的育兒觀念。
文摘
皰疹性咽峽炎
皰疹性咽峽炎是由一種腸道病毒引起的(腸道病毒分很多種,如埃柯病毒、柯薩奇病毒等),大傢都知道手足口病,其實手足口病和皰疹性咽峽炎是一類病毒造成的,但不是同一種病毒。僅咽喉部分有泡就是皰疹性咽峽炎,手腳也有皰,是手足口病。
因為這種病毒來得快,反應強烈,病毒一來就會高燒,燒到39℃、40℃,所以有的傢長發現孩子上午狀態還很好,下午就開始無精打采,突然就發起高燒。皰疹性咽峽炎病毒復製期一般3~5天,到後期就不再增生,到後病毒自然在體內衰敗,病情好轉。像這種時間後會自然消失的疾病,我們叫它自愈性疾病。
皰疹性咽峽炎是典型的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初期發熱3~5天,同時口咽部會齣現許多小紅皰,發熱停止後,齣現破潰。從醫學角度看,這時病情開始好轉,但咽部小皰破潰後形成潰瘍,會劇烈疼痛。在孩子身上的錶現是,嗓子剛開始是水皰,是水皰的時候還不覺得疼,高燒的時候,孩子可能不覺得特彆疼,直到退燒後還能吃喝,但是等到不發燒之後,皰破瞭到瞭潰瘍期,孩子反而拒絕吃飯,甚至拒絕吃奶和喝水,有的還流口水,哭鬧,因為孩子疼痛非常嚴重。這樣的情況持續3~5天,就會完全好轉。
整個過程就是由開始的皰疹(水皰期)到高燒階段,再到後來的水皰破後的潰瘍期,一般體溫是低燒或者退瞭,到後完全好。對孩子來說難受的幾天是就是快痊愈的那幾天,也就是潰瘍期。這樣一來,病的恢復時間就要兩周。3~5天復製期,到潰瘍,逐漸再好,到痊愈基本上是兩周的時間。所以整個的病程是兩周。
對皰疹性咽峽炎的治療主要是補液和退燒,很少開中成藥。讓孩子多喝水,孩子不願喝可以喝適量涼開水。 因為孩子口腔裏有創麵,細菌停留在這裏可能會繁殖,因為黏膜破瞭之後會滲齣來一些液體,對細菌來說是有營養的,喝涼開水有鎮痛的作用,第二是可以把創麵給衝刷乾淨,利於恢復,還可以吃點含片以減輕局部的疼痛。
皰疹性咽峽炎通過飛沫、唾液、口腔接觸傳播,從潛伏期開始,一直到完全恢復,因為皰破瞭以後都具有傳染性,因為皰破瞭以後,雖然有抗體瞭,但是很可能還會擴散給其他人。
……
序言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真的非常吸引人,那種溫馨的米黃色調,加上清爽的插畫風格,一下子就讓人覺得這是一本值得信賴的育兒書籍。我記得我是在書店裏一眼被它吸引的,當時我正為我傢那位小傢夥的各種小毛病焦頭爛額。拿到手裏翻開第一頁,那種圖文並茂的排版方式就讓我感到很舒服,不像有些育兒書,堆滿瞭密密麻麻的文字,讓人望而生畏。這本書的作者顯然非常懂得年輕父母的心態,知道我們更偏愛直觀易懂的方式來獲取知識。每一章節的標題都設置得非常貼心,直擊我們日常育兒中最常遇到的那些睏惑。比如,當孩子突然發燒或者咳嗽時,我們往往會手忙腳亂,這本書的結構就像一個隨身攜帶的“傢庭急救指南”,能迅速幫我定位到我需要的信息。而且,它的語言風格非常接地氣,沒有太多高深的醫學術語,即便是像我這種醫學知識儲備為零的“新手爸媽”,也能輕鬆理解。我特彆喜歡它在講解每一個癥狀時,都會配上那個手繪的寶寶錶情圖,那種“寶寶現在可能就是這個樣子”的代入感,一下子拉近瞭閱讀的距離。可以說,從拿到的那一刻起,我就感覺到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朋友在耳邊細細叮囑,讓我對即將到來的育兒挑戰多瞭一份從容和信心。
評分隨著孩子慢慢長大,他接觸的環境也越來越復雜,各種奇奇怪怪的“小意外”也隨之而來。我過去總覺得,隻要按部就班地打疫苗、吃好喝好,孩子就能萬事大吉。但這本書讓我意識到,傢庭育兒的復雜性遠不止於此,它涉及到一個更宏觀的“安全網”的構建。比如,書中有一部分內容是專門討論環境因素對孩子健康的影響,這部分內容就非常前瞻性。它沒有停留在“生病瞭怎麼辦”的層麵,而是深入探討瞭如何優化傢裏的空氣質量、如何選擇安全的玩具材料,甚至是如何在傢中設置一個“防跌倒”的區域。這些“軟知識”雖然不像發燒那樣來得直接,卻是決定孩子長期健康的關鍵。我特彆喜歡作者在強調這些預防措施時,那種不卑不亢的態度,她隻是客觀地陳述事實和風險,然後提供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讀完這些章節後,我開始有意識地去檢查傢裏的每一個角落,這種從“被動應對”到“主動預防”的思維轉變,對我來說是這本書帶來的最寶貴的財富。它讓我不再隻是一個“救火隊員”,而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傢庭健康管理者”。
評分我必須承認,在育兒的路上,總會遇到一些讓你感到非常“無助”的時刻,特彆是當孩子齣現一些說不清道不明的癥狀時。網上信息鋪天蓋地,各種“民間偏方”和聳人聽聞的結論混雜在一起,讓人真假難辨。這本圖解手冊給我的最大安慰,就是它提供瞭一個非常堅實、可靠的“事實基礎”。作者在引用任何建議或操作方法時,都顯得非常審慎和嚴謹,所有的指導都基於科學的邏輯和大量的實踐經驗。例如,當談到如何處理寶寶意外吞食異物時,它給齣的步驟是清晰、冷靜且嚴格按照醫療流程設計的,完全摒棄瞭那些容易引起恐慌的誇大描述。這種“科學的冷靜”是育兒書籍中最稀缺的品質。它不是在販賣焦慮,而是在販賣“掌控感”。對我來說,育兒最難的不是體力上的付齣,而是心理上的不確定性。這本書就像一個定海神針,每當我感到迷茫時,翻開它,看到那些清晰的步驟和圖示,我就能迅速將自己從情緒的漩渦中拉齣來,迴到理性的軌道上。它教會我的,是如何在愛孩子的同時,也學會相信科學和理性的力量,這對於任何一個現代傢庭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生存技能。
評分自從孩子齣生後,傢裏的氣氛就變得有點微妙,總覺得好像隨時都有“戰鬥”要打,特彆是當孩子生病的時候,那種焦慮感簡直能把人吞噬。我之前也買過幾本號稱是“育兒聖經”的書,結果翻開後發現,它們要麼內容太理論化,要麼就是寫得過於籠統,關鍵時刻根本找不到重點。直到我遇到瞭這本,它的敘事方式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解壓神器”。作者的思路非常清晰,她沒有把所有疾病堆砌在一起,而是采取瞭一種非常模塊化的處理方式。比如,書中針對“齣疹子”這一主題的講解,就細緻到瞭不同階段的皮疹特點、傢庭護理的注意事項,以及什麼時候“必須、立刻”去看醫生。這種分層級的指導對我太重要瞭,它幫助我建立瞭一個清晰的判斷體係:哪些是可以在傢觀察和處理的“小麻煩”,哪些是需要立即升級到“緊急情況”的信號。這種明確的邊界感,極大地緩解瞭我因為信息過載而産生的恐慌。更讓我欣賞的是,它強調的不是“治病”,而是“預防和日常管理”,這纔是真正適閤傢庭育兒的理念。讀完相關章節後,我不再是那個一看到孩子有點不對勁就想往醫院跑的“過度敏感型”傢長瞭,而是能更冷靜、更有條理地去應對。
評分坦白說,我這個人對厚重的專業書籍總有一種天然的抗拒心理,總覺得它們是為專業人士準備的。但是這本圖解育兒書,完全顛覆瞭我的認知。它的視覺呈現方式簡直是育兒書界的“一股清流”。我發現自己最常做的事情,不是捧著它逐字逐句地啃,而是直接翻到感興趣的插圖部分,一看便知。那些細緻入微的解剖圖、流程圖,把原本晦澀難懂的生理過程,轉化成瞭有趣的“漫畫故事”。比如,講解如何正確清洗寶寶的鼻腔時,它配的那張圖,簡直是把每個步驟都拆解得清清楚楚,連手勢的力度和角度都有明確的指示,我甚至不需要配文字,光看圖就能學會。這種設計哲學非常高明,它尊重瞭現代人碎片化的閱讀習慣和對視覺信息的依賴。我甚至會把它放在客廳顯眼的地方,偶爾孩子奶奶或者其他傢人過來幫忙照看時,他們也能不費力地快速找到需要的操作指南。這本書的編輯團隊在排版和設計上投入的心血,絕對是值得稱贊的,讓知識的傳遞不再枯燥,反而成瞭一種愉快的學習體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