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VBR流视频存储、I/O及传输优化
:29.80元
作者:谢建国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7-01
ISBN:9787030232403
字数:210000
页码:21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如今,VCD、DVD作为存储光盘的视频应用,在人们的生活中已经产生了巨大影响。网络视频或网络流媒体概念提出多年,发展至今虽已陆续被应用,但仍受制于一些关键技术,这些技术包括网络技术和视频压缩技术。本书主要将注意力放在变比特率编码的存储视频在网络服务方面的一些技术和方法,从视频的磁盘存储、并发流输入/输出到网络优化传输等均有一定的研究。
内容提要
全书围绕VBR流视频在磁盘存储、存取服务、网络传输过程中所涉及的问题而展开研究与讨论,主要内容包括:VBR流式视频的网络I/O调度与缓冲、VBR流式视频传输中的率平滑规划、VBR视频的磁盘存储及VBR流视频磁盘I/O与平滑检索、可伸缩编码视频特性分析、可伸缩视频网络适应性传输综述、伸缩视频适应性传输算法以及视频错误传输保护比较研究等。
目录
第1章 变比特率编码视频
1.1 引言
1.2 视频的VBR特性
第2章 流视频并行I/O优化
2.1 多网络I/O系统模型
2.2 单网络I/O调度
2.3 多网络I/O调度
2.4 优化调度与流接纳
2.5 仿真结果及性能评价
第3章 VBR流视频的率平滑传输
3.1 概述
3.2 变比特率平滑模型
3.3 短路径问题
3.4 短路径率平滑传输算法
3.5 快速传输率平滑算法
3.6 实验结果
3.7 其他存储视频率平滑算法
第4章 基于网络特性的率平滑算法
4.1 异步传输的率平滑算法
4.2 残余带宽下的视频传输算法
第5章 流视频实时率平滑
5.1 优化的实时率平滑模型
5.2 优化的实时率平滑算法
5.3 相关研究的比较
5.4 实验结果与比较
第6章 流视频的存储优化
6.1 视频存储技术的发展
6.2 单磁盘接纳计算模型
6.3 MZ单磁盘存储策略
6.4 MZ磁盘组存储策略
第7章 磁盘I/O率平滑
7.1 二次率平滑算法
7.2 磁盘I/O率平滑模型
7.3 基于分块的率平滑调度算法
7.4 磁盘I/O的On-Off调度
7.5 率平滑检索算法
第8章 流视频适应性传输概论
8.1 流视频的应用研究
8.2 视频编码与传输
8.3 流技术面临的挑战
第9章 可伸缩流视频VBR特性
9.1 分层扩展性编码
9.2 先进的可扩展性编码
9.3 FGS编码的比特率特性
9.4 FGS编码的质量特性
第10章 流视频带宽适应性传输算法
10.1 引言
10.2 前期基础
10.3 问题描述
10.4 带宽适应性传输算法
10.5 算法性能分析
10.6 实验结果与讨论
第11章 流视频传输错误保护
11.1 丢包信道错误保护算法
11.2 无记忆误码信道错误保护算法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对我而言,是一次“技术炼金术”的奇妙旅程。我原本对VBR流视频的认知仅停留在“文件越大越清晰”的层面,而这本书却让我看到了它背后如何通过巧妙的编码和传输设计,在保证视频质量的同时,还能兼顾存储和带宽的效率。作者在分析I/O性能时,并没有局限于某一种具体的存储硬件,而是深入探讨了不同存储架构(如RAID、分布式存储)在VBR流场景下的优劣势,以及如何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和配置。在传输优化方面,书中对“端到端QoS(服务质量)”的讲解,让我明白了除了基本的网络带宽,还有许多其他因素影响着视频流的质量,比如丢包率、延迟、抖动等等。作者提出的各种优化手段,从服务器端的负载均衡到客户端的自适应码率调整,都展现了对整体系统性能的深刻洞察。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实时监控与告警”的章节印象深刻,在实际运维中,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是至关重要的,这本书提供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思路。总而言之,这本书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穿越VBR流视频技术的迷宫,最终抵达“高效、流畅、稳定”的彼岸。
评分这本《VBR流视频存储、I/O及传输优化》的阅读体验,与其说是在读一本技术书籍,不如说是在与一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进行一场深入的对谈。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没有那种堆砌专业术语的枯燥感,而是像在娓娓道来一个关于“如何让视频跑得更快更稳”的故事。他将复杂的概念,比如“比特率动态调整”、“编码复杂度与存储压力”、“网络拥塞与缓冲策略”等等,用非常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语言进行阐释。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传输优化”的部分,书中详细对比了TCP和UDP在流媒体传输中的优劣,以及如何根据不同的网络环境选择最合适的传输协议。而且,它对“前向纠错(FEC)”和“丢包重传”等技术的讲解,让我明白了即使在网络不佳的情况下,视频依然能够保持一定的播放质量。书中的案例分析也相当接地气,例如针对CDN(内容分发网络)的部署和优化,以及如何处理大规模并发请求时的存储瓶颈,这些都是我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作者提出的解决方案,往往是兼顾效率和成本的,既有技术上的深度,又不失实操性。总而言之,这是一本能够帮助你“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书,让你在面对视频流技术时,不再感到束手无策。
评分这本书就像是数字时代的“鲁班经”,让我这个对视频流技术一知半解的读者,硬生生地啃下了一块硬骨头。原本以为VBR(可变比特率)只是个听起来很高大上的技术名词,没想到它背后牵涉到如此繁复精妙的逻辑。书里对存储介质的I/O性能分析,简直是把机械硬盘和固态硬盘的脾气摸了个透,从读写速度到延迟,再到并发处理能力,都掰开了揉碎了讲。我最感兴趣的是它如何把这些“冰冷”的硬件指标,与“火热”的视频播放体验联系起来。比如,书中关于缓存策略的讲解,就让我恍然大悟,原来播放卡顿不仅仅是网络问题,存储的“吞吐量”才是幕后推手。特别是它详细阐述了文件系统对I/O性能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调整文件系统参数来优化数据读取效率,这部分内容对我理解视频播放的底层逻辑非常有启发。而且,书中并没有止步于理论,而是引入了大量实际案例,展示了在不同场景下,如何通过精细化的I/O调优,显著提升VBR流视频的播放流畅度。书中的图表和流程图也设计得非常直观,即使是初学者,也能很快抓住核心要点。对于想深入了解视频流技术背后原理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宝藏。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在技术深度和广度上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VBR编码的基本原理出发,它逐步深入到存储系统和网络传输的方方面面。我对书中关于“数据局部性”和“预取机制”的探讨尤为着迷,这些概念在传统的计算机科学中就有涉及,但作者将其巧妙地应用于VBR流视频的场景,解释了如何通过优化数据在存储介质上的排列方式,来减少I/O的随机访问,从而提升读写性能。书中对于不同存储介质(如SSD、HDD、NVMe)的性能特点分析,以及在VBR流场景下的适用性评估,都非常有参考价值。而且,作者在网络传输优化方面,不仅介绍了基础的传输协议,还探讨了更高级的拥塞控制算法和端到端延迟的优化技术,这些都是决定视频流服务质量的关键因素。我特别喜欢书中对“视频分层编码(SVC)”的介绍,它允许在同一视频流中包含不同分辨率和质量的编码层,这样可以根据客户端的网络状况动态地选择播放的层级,从而实现更灵活的带宽适应性。总的来说,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VBR流视频技术背后复杂系统工程的大门,让我对这个看似简单的技术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评分翻开这本书,仿佛置身于一个繁忙的数字数据中心,耳边回响着数据流动的声音。作者以一种近乎艺术家的视角,将VBR流视频的存储、I/O和传输过程描绘得淋漓尽致。书中的内容并非仅仅是干巴巴的技术参数堆砌,而是充满了对“效率”和“体验”的极致追求。我尤其欣赏它对“缓冲”这一概念的深入剖析,从客户端的播放缓冲到服务器端的请求缓冲,每一个环节的优化都直接关系到用户是否会因为卡顿而放弃观看。书中关于“带宽预测”和“智能缓冲”的章节,为我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如何根据实时的网络状况和用户行为,动态调整缓冲策略,从而在保证流畅播放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存储和带宽的浪费。此外,书中对“元数据管理”的讨论也让我受益匪浅,如何高效地索引和检索视频文件,将直接影响到视频的快速启动和跳转。作者还分享了一些在实际部署中遇到的挑战和解决方案,比如如何在高并发环境下保证存储系统的稳定性,以及如何应对各种网络异常情况。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帮助读者建立起一个完整、立体的VBR流视频技术架构认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