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数字图像处理
:18.00元
作者:陆玲,王蕾,桂颖著
出版社:中国电力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7-01
ISBN:9787508353760
字数:265000
页码:16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是作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并参考相关文献编写而成的。书中附有例题可以帮助读者理解算法,同时对主要图像处理算法列出了程序代码。有利于读者进行程序设计。
全书共9章,第1~3章主要介绍数字图像处理的特点、内容、应用及发展,常用图像文件格式.彩色图像的特殊效果处理、界面切换技术及动画技术:第4~6章重点介绍灰度图像的变换、平滑与锐化处理、图像的分割与匹配,图像的基本几何变换,与二值图像相关的形态学运算、几何特征与形状特征:第7~9章重点介绍图像的几种频域变换、常见的图像编码与压缩方法和图像复原的原理。
本书通俗易懂、集理论与实践为一体、具有一定的特色。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作为研究生参考资料,同时还适用于数字图像处理的初学者。本书附带教学课件。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一直对AI驱动的图像处理技术很感兴趣,而这本《数字图像处理》恰恰为我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虽然书中主要侧重于经典的图像处理算法,但这些算法是理解更高级AI模型的前提。例如,书中关于图像滤波的讲解,无论是空间域滤波还是频率域滤波,都为我理解卷积神经网络(CNN)中的卷积层提供了直观的感性认识。我能更好地理解CNN是如何通过一层层卷积核来提取图像的各种特征的。书中关于图像分割的内容,也让我对基于像素的分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与许多语义分割和实例分割的AI模型有着紧密的联系。此外,书中对图像特征描述的深入探讨,比如HOG特征、LBP特征等,也让我明白,在没有深度学习的时代,人们是如何通过精心设计的特征来完成目标检测和识别任务的。这让我更加珍视那些经典算法的智慧,同时也为我学习更前沿的AI算法扫清了障碍。这本书就像一座坚实的桥梁,连接了传统的图像处理技术和现代的AI方法,让我能够更从容地遨游在数字图像的世界里。
评分我拿到这本《数字图像处理》纯属偶然,没想到翻开后就爱不释手了。它不像一些技术书籍那样干巴巴地罗列公式,而是用一种非常人性化的方式来引导读者进入数字图像处理的奇妙世界。作者在讲解图像变换时,比如傅里叶变换,并没有直接抛出复杂的数学推导,而是先从直观的图像频率概念入手,生动地比喻了高频和低频分量在图像中的作用。这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为什么傅里叶变换能够用来实现滤波和压缩。书中对边缘检测的讲解尤其精彩,从梯度算子到Canny算子,每一步都剖析得非常透彻,让我理解了为什么寻找边缘是图像理解的基础。我还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图像特征提取的部分,介绍了SIFT、SURF等经典算法,让我认识到如何从图像中提取具有代表性的点和描述符,这对于图像匹配和目标识别至关重要。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涉及了一些形态学处理的内容,像腐蚀、膨胀、开运算、闭运算等,这些操作看似简单,但在去除噪声、连接断开的区域等方面却有着神奇的效果。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合理,循序渐进,让我能够一步步建立起对数字图像处理的认知体系,感觉自己真的在“学以致用”。
评分这本《数字图像处理》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以前觉得图像处理就是简单的PS调色,现在才明白这背后蕴藏着多么深厚的理论和精妙的算法。书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图像增强的部分,它详细讲解了各种滤波器的原理和应用,比如高斯模糊、中值滤波等等,让我理解了为什么模糊和去噪能够提升图像的视觉效果。尤其是在分析噪声模型和如何选择合适的滤波器来抑制特定噪声时,作者的讲解清晰易懂,即使是复杂的数学公式也变得不那么枯燥。书中还提到了图像复原,这部分内容对于我这种经常需要处理老照片或者低质量图像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学习了点扩散函数和逆滤波等技术,让我开始思考如何“挽救”那些模糊不清的画面。此外,图像分割的章节也让我耳目一新,了解了阈值分割、区域生长等方法,明白了如何将一张图像中的不同物体区分开来,这在自动驾驶、医疗影像分析等领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有些算法的推导过程需要反复琢磨,但整体而言,这本书的理论深度和实践指导性都非常强,绝对是值得反复阅读的宝藏。
评分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其内容的全面性和理论的严谨性,同时又不失趣味性。从最基础的图像采集和量化,到复杂的图像分析和识别,几乎涵盖了数字图像处理的每一个重要环节。我特别喜欢书中在讲解图像变换时,所采用的由浅入深的方式。比如,在讲解离散余弦变换(DCT)时,作者并没有直接给出公式,而是先从图像的能量分布概念入手,解释为什么DCT能够有效地将图像能量集中到少数几个系数上,从而为JPEG压缩奠定基础。这让我觉得学习过程非常顺畅,而不是被动地记忆公式。书中关于图像纹理分析的内容也令我眼前一亮,了解了如何通过统计特征和模型来描述和区分不同的纹理,这对于材料科学、医学影像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我还被书中关于图像复原的算法所吸引,尤其是自适应维纳滤波,它能够根据局部图像特性来调整滤波参数,从而在抑制噪声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图像细节,这在实际应用中非常有价值。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仅是技术的堆砌,更是一种思想的传递,让我深刻体会到数字图像处理的魅力与力量。
评分作为一名在图形学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兵,《数字图像处理》这本书给我的感受可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书中所探讨的许多概念和算法,都是我日常工作中经常会接触到的,比如色彩空间、图像量化、像素操作等等。然而,让我感到陌生的,则是书中对这些基础概念进行如此深入浅出的剖析。作者在介绍色彩模型时,不仅仅停留在RGB、CMYK的表面,而是深入探讨了不同色彩空间之间的转换原理及其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优劣势,这对于我理解色彩的本质以及如何更准确地控制色彩起到了极大的启发。在图像压缩方面,书中对有损和无损压缩算法的讲解,特别是对JPEG压缩原理的详细阐述,让我对这种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技术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仅解释了如何通过减少冗余来压缩数据,还让我对压缩比和图像质量之间的权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此外,书中关于图像几何变换的内容,比如缩放、旋转、平移等,也提供了更严谨的数学推导和实现思路,这对于我开发更复杂的图像处理工具非常有帮助。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友,用一种温和却又深刻的方式,重新点亮了我对数字图像处理基础知识的热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