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移动通信关键技术研究
定价:69.00元
作者:王洪雁,裴炳南
出版社:吉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1-01
ISBN:9787567789272
字数:
页码:30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移动通信是当前发展很快、应用很广和很前沿的通信领域之一。
《移动通信关键技术研究》主要阐述了现代移动通信中的关键技术和当前广泛应用的典型移动通信系统,较充分地反映了当代移动通信发展的近期新技术,主要内容包括:信源编码与信道编码技术、调制解调技术、多址接入与抗衰落技术、第二代和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新一代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等。
《移动通信关键技术研究》论述严谨,结构合理,条理清晰,内容丰富新颖,是一本值得学习研究的著作。
目录
章 引言
1.1 移动通信的组成与特点
1.2 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
1.3 无线传输的实现方式
1.4 移动通信的频率分配
第2章 信源编码与信道编码技术
2.1 信源编码技术
2.2 信道编码技术
2.3 网络编码
第3章 调制解调技术
3.1 概述
3.2 小移频键控
3.3 高斯小移频键控
3.4 QPSK调制
3.5 高阶调制
3.6 正交频分复用
3.7 网格编码调制
第4章 多址接入与抗衰落技术
4.1 多址接入技术
4.2 分集技术
4.3 均衡技术
4.4 扩频通信
4.5 多天线技术
第5章 第二代、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
5.1 GSM系统及关键技术研究
5.2 WCDMA系统及关键技术研究
5.3 CDMA2000系统及关键技术研究
5.4 TD-SCDMA系统及关键技术研究
5.5 WiMAX系统及关键技术研究
第6章 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
6.1 概述
6.2 LTE系统
6.3 LET中的关键技术
6.4 LTE-Advanced系统
第7章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
7.1 5G需求与愿景
7.2 5络架构
7.3 5G无线传输技术
第8章 新一代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
8.1 绿色通信技术
8.2 云计算技术
8.3 大数据技术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章 引言
1.1 移动通信的组成与特点
1.2 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
1.3 无线传输的实现方式
1.4 移动通信的频率分配
第2章 信源编码与信道编码技术
2.1 信源编码技术
2.2 信道编码技术
2.3 网络编码
第3章 调制解调技术
3.1 概述
3.2 小移频键控
3.3 高斯小移频键控
3.4 QPSK调制
3.5 高阶调制
3.6 正交频分复用
3.7 网格编码调制
第4章 多址接入与抗衰落技术
4.1 多址接入技术
4.2 分集技术
4.3 均衡技术
4.4 扩频通信
4.5 多天线技术
第5章 第二代、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
5.1 GSM系统及关键技术研究
5.2 WCDMA系统及关键技术研究
5.3 CDMA2000系统及关键技术研究
5.4 TD-SCDMA系统及关键技术研究
5.5 WiMAX系统及关键技术研究
第6章 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
6.1 概述
6.2 LTE系统
6.3 LET中的关键技术
6.4 LTE-Advanced系统
第7章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
7.1 5G需求与愿景
7.2 5络架构
7.3 5G无线传输技术
第8章 新一代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
8.1 绿色通信技术
8.2 云计算技术
8.3 大数据技术
参考文献
这本书的内容,让我对于我们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无缝连接”有了全新的认知,甚至可以说是颠覆性的。我一直以为,手机信号的好坏,只是简单的“远近”问题,但读了这本书后,我才发现,这背后是一个极其复杂且精密的系统。书中关于“切换技术”的讲解,让我惊叹于手机在移动过程中,如何能够在毫秒之间,平滑地从一个基站转移到另一个基站,而我们几乎感觉不到任何中断。这就像一位技艺高超的魔术师,能够在观众不经意间,完成一次完美的“变身”。此外,书中对“多天线技术”的描述,也让我大开眼界。我从未想过,手机和基站上的多个天线,是如何通过“协同工作”,来提升信号的接收和发送效率,甚至能够“规避”掉一些干扰。这简直是“四两拨千斤”的智慧体现。我尤其对书中用形象的比喻来解释一些抽象的技术概念的方式印象深刻,这使得像我这样的非专业人士,也能够相对轻松地理解那些原本听起来非常晦涩的原理。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我们手中的这个小小的设备,原来它承载着如此深厚的技术积淀。
评分我之前一直认为,手机的信号强度,就像水龙头里的水流一样,只要水龙头开着,就会一直有水。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让我明白,移动通信的背后,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变化的生态系统。书中关于“信道管理”和“资源分配”的描述,让我看到了一个极其复杂的“调度”过程。就像一个大型的演唱会,需要有条不紊地安排灯光、音响、舞台,移动通信网络也在时刻关注着“谁需要信号”、“需要什么样的信号”,并进行着实时、高效的分配。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干扰抑制”的讲解感到惊叹,原来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无线电波的环境中,手机信号需要克服来自各种设备的“噪音”,才能保证清晰的传输。这本书让我认识到,我们能够随时随地进行沟通,并不是偶然,而是无数精妙算法和技术保障的结果。它让我从一个只看重“结果”的普通用户,变成了一个开始欣赏“过程”的技术爱好者。
评分这本书绝对是那些对智能手机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技术细节感到好奇的用户的福音。我一直很好奇,为什么我的手机信号时好时坏,尤其是在人群密集的地方,感觉就像是在玩一场“信号寻宝”游戏。这本书,虽然我还没有完全读完,但仅是浏览一下目录和前几章,就让我对这个问题有了全新的认识。它没有那种枯燥的技术术语堆砌,而是用一种非常生动的方式,解释了我们日常通信的背后原理。比如,它提到了一些关于“频谱利用”的概念,我以前只知道有“4G”、“5G”,但这本书详细解释了这些代际之间的技术飞跃,以及它们是如何通过更高效的频谱管理来实现更快的速度和更大的容量的。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基站协作”的部分印象深刻,原来我们手机信号的稳定,不仅仅是离最近的基站近那么简单,还涉及到周围多个基站之间的“沟通”,这就像一个繁忙的交通枢纽,需要精密的调度才能保证每辆“信息车”都能顺畅通行。读这本书,感觉自己就像是在一层一层剥开智能手机通信的神秘面纱,从最基础的无线电波传播,到复杂的信号编码和解码,每一步都充满了智慧的闪光。这本书让我对现代科技有了更深的敬畏,也让我明白了,我们享受的便捷通信,背后是无数工程师的辛勤付出和无数创新技术的堆叠。
评分作为一个对网络安全一直有着强烈关注的人,我发现这本书在某个角度上,意外地触及了我感兴趣的领域。虽然它主要聚焦于移动通信的核心技术,但其中关于“加密通信”和“身份认证”的讨论,对于理解现代通信安全至关重要。我一直认为,我们在发送信息时,都需要一种看不见的“锁”来保护隐私,而这本书正好解释了这把“锁”是如何工作的。它提到的一些关于“信令交互”和“用户鉴权”的机制,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我们的手机需要运营商的SIM卡,以及为什么我们的身份信息能够被准确识别。更重要的是,书中对“网络攻击”的一些潜在技术原理的提及,虽然不是重点,却也为我提供了一个思考的方向。我了解到,很多我们平时听说的“网络欺诈”或者“信息泄露”,可能都与移动通信网络本身的漏洞有关。比如,某些“伪基站”的攻击方式,是如何绕过正常的通信流程,从而实现欺骗用户的目的。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移动通信技术的进步,不仅是为了带来更快的速度和更低的延迟,同样也包含着对安全性的持续加固。它让我明白,我们享用的自由沟通,背后其实是一场攻防并存的智慧较量。
评分坦白说,在拿到这本书之前,我对于“移动通信”的理解,仅限于“手机上网”、“打电话”、“发短信”这些基本功能。这本书的出现,就像给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另一个世界的大门。它并没有一上来就抛出大量的公式和图表,而是先从我们最熟悉的应用场景入手,比如“视频通话”、“在线游戏”等,然后层层深入,揭示实现这些应用所需要克服的技术难关。我特别被书中关于“延迟”的讨论所吸引,为什么我们在玩游戏时,有时候会感觉“卡顿”,甚至“操作失灵”,这本书给出了非常详尽的技术解释。它详细阐述了不同通信协议在处理数据时的效率差异,以及如何通过优化算法来缩短数据传输的时间。我了解到,原来为了追求极致的低延迟,工程师们付出了多少努力,设计了多少巧妙的解决方案。这本书让我从一个被动的技术使用者,变成了一个对技术原理充满好奇的探索者,我开始思考,是什么让我们的网络体验越来越好,又是什么限制了它进一步的提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