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电气控制及应用(高职高专自动化类专业高素质系列改革教材)
定价:28.00元
作者:朱晓慧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2-01
ISBN:978730231373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2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电气控制及应用》共有三相异步电动机直接起动控制电路的安装与调试、三相异步电动机可逆控制电路的安装与调试、三相异步电动机降压起动控制电路的安装与调试、三相异步电动机制动和调速控制电路的安装与调试、典型机床控制电路的检修5个项目、16个典型工作任务。
《电气控制及应用》突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在做中学,并适当融人职业资格证书的内容。教学中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注重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将素质教育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以实现高职自动化类高素质与高技能并存的人才培养目标。本书适用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应集中在维修电工实训室、电气系统装配与检修实训室和机床电气系统检测与维修等实训室中完成。
《电气控制及应用》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机电类、电气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岗前培训、职业鉴定、技术培训的参考书。
目录
项目一三相异步电动机直接起动控制电路的安装与调试
任务1常用低压电器的使用及检修
1.1.任务目标
1.2知识探究
1.3任务实施:常用低压屯器的识别与检修
1.4任务评价
1.5资料导读:2012年低压电器品牌十大排行
1.6知识拓展:低压电器新技术特征
思考与练习
任务2点动与连续运转控制电路的安装与调试
2.1任务目标
2.2知识探究
2.3任务实施:电动机连续运转控制电路的安装与调试
2.4任务评价
2.5资料导读: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基本知识
2.6知识拓展
思考与练习
任务3多地控制电路的安装与调试
3.1任务目标
.3.2知识探究
3.3任务实施:电动机两地控制电路的安装与调试
3.4任务评价
思考与练习
任务4顺序控制电路的安装与调试
4.1任务目标
4.2知识探究
4.3任务实施:顺序起动控制电路的安装与调试
4.4任务评价
思考与练习
项目二三相异步电动机可逆控制电路的安装与调试
任务5接触器互锁正反转控制电路的安装与调试
5.1任务目标
5.2知识探究
5.3任务实施:接触器互锁正反转控制电路的安装与调试
5.4任务评价
思考与练习
任务6双重互锁正反转控制电路的安装与调试
6.1任务目标
6.2知识探究
6.3任务实施:双重互锁正反转控制电路的安装与调试
6.4任务评价
6.5知识拓展
思考与练习
任务7自动往返控制电路的安装与调试
7.1任务目标
7.2知识探究
7.3任务实施:自动往返控制电路的安装与调试
7.4任务评价
思考与练习
项目三三相异步电动机降压起动控制电路的安装与调试
任务8定子绕组串联电阻降压起动控制电路的安装与调试
8.1任务目标
8.2知识探究
8.3任务实施:定子串联电阻降压起动控制电路的安装与调试
8.4任务评价
8.5资料导读
思考与练习
任务9丫-△降压起动控制电路的安装与调试
9.1任务目标
9.2知识探究
9.3任务实施:丫-△降压起动控制电路的安装与调试
9.4任务评价
9.5资料导读:同步电机与异步电机的区别
思考与练习
项目四三相异步电动机制动和调速控制电路的安装与调试
任务10反接制动控制电路的安装与调试
10.1任务目标
10.2知识探究
10.3任务实施:反接制动控制电路的实现
10.4任务评价
10.5资料导读:电磁抱闸制动控制电路
10.6知识拓展:双向起动反接制动控制电路的分析
思考与练习
任务11能耗制动控制电路的安装与调试
11.1任务目标
11.2知识探究
11.3任务实施:能耗制动控制电路的安装与调试
11.4任务评价
11.5资料导读:制动方式的比较
11.6知识拓展:速度继电器控制的能耗制动控制电路的分析
思考与练习
任务12双速电动机控制电路的安装与调试
12.1任务目标
12.2知识探究
12.3任务实施:4/2极双速异步电动机手动控制调速电路的安装与调试
12.4任务评价
12.5资料导读:双速三相异步电动机极对数及高低速绕组判别方法
12.6知识拓展:常用的电动机调速方法
思考与练习
项目五典型机床控制电路的检修
任务13ca6140型卧式车床电气系统的检修
13.1任务目标
13.2知识探究
13.3任务实施:ca6140型卧式车床电气系统的检修
13.4任务评价
13.5资料导读
13.6知识拓展:cm6132型卧式车床电气控制线路的分析
思考与练习
任务14m7130型平面磨床电气系统的检修
14.1任务目标
14.2知识探究
14.3任务实施:m7130型平面磨床电气系统的检修
14.4任务评价
14.5资料导读
14.6知识拓展:m7120型平面磨床电气控制线路的分析
思考与练习
任务15z3050型摇臂钻床电气系统的检修
15.1任务目标
15.2知识探究
15.3任务实施:z3050型摇臂钻床电气系统的检修
15.4任务评价
15.5资料导读
15.6知识拓展:z3040型摇臂钻床电气控制线路的分析
思考与练习
任务16x62w型铣床电气系统的检修
16.1任务目标
16.2知识探究
16.3任务实施:x62w型铣床电气系统的检修
16.4任务评价
16.5资料导读
16.6知识拓展:xa6132型铣床电气控制线路的分析
思考与练习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是一个非常注重实用性的读者,所以一个教材的“寿命”和“可参考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对当前工业标准的兼容程度。从这个角度看,这部教材的选材是相当贴近当前主流工业实践的。书中涉及的传感器和执行器的选型原则,以及对三相异步电机启动方式的对比分析,都反映了当前自动化生产线上最常见、最经济的解决方案。比如,在讲解变频器应用时,它清晰地划分了恒压频比控制和闭环矢量控制的适用场景,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能调速”的层面。但另一方面,鉴于自动化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教材的更新速度是一个永恒的挑战。我希望在后续的版本中,能看到更多关于工业以太网通信协议(如Profinet或EtherNet/IP)在基础控制层面的应用实例,目前这方面的覆盖略显不足,而这恰恰是未来设备集成的重要趋势。总而言之,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可靠的“当下”的工具箱,但对“未来”的展望还可以再加强一些。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的排版设计和内容组织方式,确实体现了改革教材的思路,它试图在传统教材的严谨性和现代教学的灵活性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我特别喜欢它在每一章末尾设置的“能力提升任务”板块。这些任务往往不是简单的习题,而是模拟了工厂中常见的故障诊断和简单系统集成的情景。例如,其中一个任务要求我们根据一个描述性的故障现象(“电机启动后立刻跳闸”),反推可能涉及的控制逻辑和保护环节,这极大地锻炼了我的逻辑分析能力。当然,这种偏向应用的教材也有其局限性。在讲述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编程时,虽然覆盖了基础的梯形图、指令表,但对于现代工业中广泛使用的结构化文本或功能块图的深入介绍相对较少。这使得我们在接触到一些采用较新编程范式的设备时,需要额外花费时间去适应。整体来看,它更像是一本“实战手册”,而不是一本“理论百科全书”,目标群体定位很明确,对于提升一线技术人员的动手能力,无疑是很有帮助的。
评分从一个习惯了碎片化学习的现代学生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结构化程度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它最大的优点在于其体系的完整性,从最基础的电路基础知识、安全规范开始,逐步过渡到逻辑控制(继电器、接触器)、再到以PLC为核心的现代控制系统。这种层层递进的结构,有效地避免了知识体系上的“断层”。然而,这种严谨的结构有时也会带来阅读上的负担,尤其是在需要快速查找某个特定元件符号或接线规范时,目录和索引的细致程度有待加强。我发现自己花了不少时间在前后章节间来回翻阅,以确认某个特定保护电路的完整配置。此外,针对某些复杂的综合性控制案例,如果能提供一个流程图或者一个“设计思路导图”,帮助读者在大局上把握设计流程,而不是陷入到具体的元器件选型细节中,会更有助于培养系统设计思维,而不仅仅是元件级操作能力。总的来说,它是一本需要你投入时间和精力的书,但你的付出最终会换来扎实的知识积累。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发现作者在保持技术准确性的同时,努力降低了专业术语的“门槛”。这对于我们这种背景可能不是特别扎实的群体来说至关重要。很多教材上来就是一大段复杂的数学推导,让人望而却步,但这本书在这方面处理得非常巧妙。它会先用一个非常生活化的例子或者一个直观的物理过程来解释某个控制原理,比如用一个水龙头来类比反馈控制中的调节阀门,然后再引入相应的电气元件和符号。这种由浅入深的教学路径,大大减轻了初学者的心理压力。不过,也有让我感到略微困惑的地方,那就是在不同章节之间,知识的衔接性有时候显得略微生硬。比如,从传统的继电器控制跳跃到固态继电器或功率电子器件的应用时,过渡部分的处理略显仓促,感觉像是把两个相对独立的部分生硬地拼凑在了一起,如果能增加一些更平滑的桥梁章节,理论体系的完整性会更好。
评分这部教材给我的整体印象是,它在理论深度上似乎有所保留,更侧重于面向实际操作和工程应用。对于一个初次接触电气控制领域的高职学生来说,这种取向是相当友好的。书中的图例和实物照片非常丰富,这一点我非常欣赏。举例来说,在讲解继电器控制回路时,作者不仅仅是画出标准的电路原理图,还配有实际的接线端子排的实物照片,这对于我们这些动手能力要求较高的专业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我记得有一次我在实验室调试一个简单的星三角启动电路,按照书上的接线图来对照实物,一下子就明白了为什么某个元件的端子要连接到那里。不过,我也注意到,在一些涉及更深层次的电机控制理论,比如交流电机矢量控制的基础概念时,讲解就显得有些“点到为止”了,可能更多的是为了满足高职阶段的应用需求,对那些想深入研究控制理论的学生来说,可能需要再寻找一些更专业的参考书进行补充。总的来说,这本书非常适合作为入门和实践操作的指导手册,它搭建了一个坚实的工程应用基础,让学习不再是枯燥的公式推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