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寬帶接入(內附光盤) 中國通信學會 組編,中興通訊學院著 9787115224767

對話寬帶接入(內附光盤) 中國通信學會 組編,中興通訊學院著 9787115224767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中國通信學會 組編,中興通訊學院著 著
圖書標籤:
  • 寬帶接入
  • 光縴通信
  • DSL
  • 網絡技術
  • 通信工程
  • 中國通信學會
  • 中興通訊學院
  • 光盤
  • 寬帶網絡
  • 通信技術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天樂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人民郵電齣版社
ISBN:9787115224767
商品編碼:29321550698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0-07-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對話寬帶接入(內附光盤)

定價:40.00元

作者:中國通信學會 組編,中興通訊學院著

齣版社:人民郵電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0-07-01

ISBN:9787115224767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輕鬆的人物對話形式,深入淺齣地介紹寬帶接入技術的基本概念和理論,包括銅綫接入技術、以太網接入技術、HFC以及相關技術、無綫寬帶接入技術、光縴接入技術、下一代寬帶接入技術、寬帶業務應用等內容。全書知識係統、重點突齣、內容實用,以趣味性的寫法介紹晦澀、枯燥的專業技術,並配有多媒體光盤,為通信技術的初學者輕鬆打開學習之門。
  本書以通信行業相關的從業人員為主要讀者對象,可作為初涉通信領域人員的學習入門書,也可作為相關院校或專業的學生學習參考書。

目錄


章 認識“寬帶接入” 
1.1 為什麼需要“寬帶接入”? 
1.1.1 “誰”推動瞭寬帶市場的快速發展呢? 
1.1.2 “寬帶接入”在網絡中的什麼地方呢? 
1.2 細談“寬帶接入” 
1.2.1 “到底有多寬呢?”——寬帶接入的定義及特點 
1.2.2 “百傢爭鳴”——多種寬帶接入 
1.3 小結 
1.4 習題 

第2章 來吧,簡單瞭解一下寬帶接入 
2.1 接入網知識集錦 
2.1.1 接入網包括哪些東西 
2.1.2 接入網是不是也有分層呢? 
2.1.3 接入網有哪些功能呢? 
2.1.4 接入網提供瞭哪些接口呢? 
2.1.5 我們怎麼管理接入網 
2.2 如何纔能上網呢? 
2.2.1 PPPoE撥號,你傢裏用過吧? 
2.2.2 DHCP撥號,你公司用過吧? 
2.3 VPN與隧道協議 
2.3.1 什麼是VPN 
2.3.2 VPN特點 
2.3.3 VPN安全技術 
2.3.4 隧道技術基礎 
2.3.5 隧道技術如何實現 
2.4 小結 
2.5 習題 

第3章 有綫接入技術的見證者——銅質雙絞綫接入 
3.1 窄帶接入——不能忘卻的紀念 
3.1.1 傢有“小貓”——模擬調製解調器接入 
3.1.2 精彩生活一綫通——ISDN接入 
3.2 寬帶接入,方興未艾 
3.2.1 提高銅綫速率“”的調製技術介紹 
3.2.2 開啓寬帶接入之門——HDSL 
3.2.3 的多對銅綫接入——G.SHDSL 
3.2.4 不對稱——ADSL 
3.2.5 又一個不對稱?——ADSL2技術 
3.2.6 長江後浪推前浪——ADSL2  
3.2.7 壯誌未酬身先死——VDSL技術 
3.2.8 接入新兵,蓄勢待發——VDSL2技術 
3.2.9 銅綫接入,你明白瞭嗎? 
3.3 小結 
3.4 習題 

第4章 以太網接入技術 
4.1 足不齣戶也能通曉天下——以太網基本知識 
4.1.1 什麼是局域網——局域網基本概念 
4.1.2 什麼是以太網——以太網的基本概念 
4.1.3 看得見摸得著的網絡——以太網交換的相關設備 
4.2 山外有山——百兆以太網技術 
4.3 更上一層——韆兆以太網技術 
4.4 10Gbit/s以太網技術 
4.5 下一代以太網發展趨勢 
4.6 小結 
4.7 習題 

第5章 HFC不是KFC噢 
5.1 什麼是HFC 
5.2 模擬電視與數字電視的區彆 
5.2.1 模擬電視 
5.2.2 數字電視 
5.3 什麼是有綫電視網雙嚮改造技術 
5.3.1 HFC雙嚮改造的動力 
5.3.2 HFC雙嚮改造係統結構描述 
5.3.3 接入網光傳輸改造技術EPON技術介紹 
5.3.4 HFC網絡用戶接入技術 
5.4 小結 
5.5 習題 

第6章 無綫寬帶接入技術 
6.1 無綫寬帶接入網的概念 
6.2 無綫寬帶接入網絡及技術 
6.2.1 WLAN 
6.2.2 WiMAX 
6.3 無綫寬帶接入技術的應用與發展 
6.3.1 WLAN的應用 
6.3.2 WiMAX技術的應用 
6.3.3 無綫寬帶接入技術的發展 
6.4 小結 
6.5 習題 

第7章 光縴接入技術 
7.1 用光縴接入用戶 
7.2 什麼是有源光網絡接入 
7.2.1 傳統的SDH/MSTP 
7.2.2 用以太網光縴接入用戶 
7.3 什麼是無源光網絡接入 
7.3.1 當前時髦的無源光網絡 
7.3.2 如何搭建一個PON 
7.3.3 PON是如何工作的 
7.3.4 典型的PON有哪幾種 
7.4 EPON的關鍵技術 
7.4.1 EPON標準和技術 
7.4.2 EPON係統構成 
7.4.3 EPON協議要求 
7.4.4 EPON工作原理 
7.4.5 測距和時間處理 
7.4.6 OLT的下行廣播模式 
7.4.7 ONU的上行數據傳輸 
7.4.8 操作、管理和維護(OAM) 
7.4.9 EPON技術總結 
7.5 GPON有哪些關鍵技術 
7.5.1 GPON是如何發傢的 
7.5.2 GPON由哪些部分組成 
7.5.3 GPON有什麼基本功能 
7.5.4 GPON是如何工作的 
7.5.5 深入解剖GPON協議 
7.5.6 用戶是如何注冊上來的 
7.5.7 如何給用戶分配上行帶寬 
7.5.8 怎樣管理GPON 
7.5.9 傳統的TDM業務怎麼辦 
7.6 小結 
7.7 習題 

第8章 下一代寬帶接入技術 
8.1 下一代寬帶接入的演進動力 
8.2 基於以太網IEEE 802.3av 10Gbit/s PON(10Gbit/s EPON) 
8.2.1 10Gbit/sEPON物理層是什麼呢? 
8.2.2 信號格式與MAC協議又是什麼呢? 
8.2.3 齣錯瞭有辦法——前嚮糾錯(FEC) 
8.2.4 新ONU加入啦——ONU的發現與啓動 
8.2.5 要想知道有多遠,測距機製來幫忙 
8.2.6 EPON OAM 
8.2.7 動態帶寬分配 
8.2.8 再次解讀EPON與10Gbit/s EPON 
8.3 小結 
8.4 習題 

第9章 寬帶業務應用 
9.1 VoIP業務——語音,也可以是寬帶業務 
9.2 專綫業務——專綫,同樣優質的寬帶業務 
9.3 高速上網業務——我們身邊熟悉的寬帶業務 
9.4 視頻通信業務——從專用網絡轉到寬帶網絡的業務 
9.5 視頻監控業務——快速發展、應用廣泛的寬帶業務 
9.6 IPTV業務——有影響力、耀眼的寬帶業務 
9.7 未來寬帶業務展望——沒有好,隻有更好 
9.8 小結 
9.9 習題 

習題答案 
縮略語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互聯網連接的演進:從撥號到光縴的數字脈絡》 引言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連接是數字生活的基石。從最初的電話綫上承載的模擬信號,到如今飛速奔騰的光縴網絡,互聯網連接的演進史,就是一部人類信息獲取、傳播與協作方式的深刻變革史。這本書將帶領您穿越時空的隧道,深入探究互聯網連接技術的核心原理、發展曆程、關鍵突破以及未來趨勢,勾勒齣構成我們數字世界的宏偉脈絡。我們將聚焦於那些為實現“萬物互聯”而默默奉獻的工程師、科學傢和創新者,他們如何剋服重重技術難關,將數字信號從涓涓細流匯聚成奔騰的洪流。 第一章:撥號連接的時代——信息時代的黎明 在互聯網普及的初期,撥號連接(Dial-up Connection)是連接世界的唯一途徑。本章將詳細剖析撥號連接的工作原理。我們將從電話交換機係統的基礎知識講起,解釋模擬信號如何通過調製解調器(Modem)轉換為數字信號,以及反之亦然。我們將深入探討撥號連接的傳輸速率限製(通常以bps為單位),以及當時用戶所能體驗到的上網速度。諸如PPP(Point-to-Point Protocol)和SLIP(Serial Line Internet Protocol)等早期網絡協議,它們如何在有限的帶寬下實現數據傳輸,也將成為本章的重點。 此外,我們還將迴顧撥號連接時代的上網體驗:漫長的連接建立過程、不穩定的信號、下載一張圖片都需要數分鍾的焦灼等待,以及電話綫被占用的不便。這些看似“原始”的體驗,卻是信息時代黎明時分,無數用戶與數字世界初次親密接觸的珍貴記憶。我們還會探討當時主要的互聯網服務提供商(ISP),它們如何通過租用電話綫來構建互聯網接入網絡,以及早期撥號上網的商業模式。 第二章:DSL與Cable的崛起——邁嚮寬帶的初步探索 撥號連接的局限性促使人們積極探索更快的接入方式。本章將聚焦於DSL(Digital Subscriber Line)和Cable Modem技術的興起,它們是如何打破帶寬瓶頸,將互聯網接入帶入“寬帶”時代的。 DSL技術詳解: 我們將深入解析DSL的核心原理,例如其如何利用現有的電話銅綫,通過不同頻率的載波來傳輸數據,從而實現數據傳輸與語音通話的並行。本章將詳細介紹不同類型的DSL技術,包括ADSL(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VDSL(Very High Bitrate Digital Subscriber Line)等,並闡述它們在上傳和下載速率上的差異及其應用場景。我們將探討DSL的覆蓋範圍限製、部署成本以及其在傢庭和企業用戶中的普及過程。 Cable Modem技術剖析: 另一條通往寬帶的道路是利用有綫電視網絡。本章將詳細講解Cable Modem的工作原理,說明其如何通過同軸電纜傳輸數據。我們將分析Cable網絡在帶寬共享模式下的優勢與挑戰,例如多個用戶共享同一段主乾網絡時可能齣現的速率波動。此外,我們還會探討DOCSIS(Data Over Cable Service Interface Specification)標準的重要性,它是Cable Modem技術得以標準化和大規模部署的關鍵。 本章還將對比DSL和Cable Modem的優劣,分析它們各自的市場錶現以及在不同地區的發展狀況。我們將追溯這些技術從實驗室走嚮市場的過程,以及它們如何改變瞭人們獲取信息和娛樂的方式,例如在綫觀看視頻、下載大型文件等成為可能。 第三章:光縴入戶——寬帶革命的巔峰 當DSL和Cable Modem在速度上逼近極限時,光縴通信以其驚人的帶寬和低損耗的特性,開啓瞭真正的寬帶革命。本章將深入探討光縴接入技術(Fiber to the Home, FTTH)的方方麵麵。 光縴通信的基礎: 我們將從光縴的物理特性講起,解釋光信號如何在玻璃縴維中以近乎光速傳播。本章將介紹光在光縴中的傳輸原理,包括全內反射機製,以及光縴的類型(單模光縴和多模光縴)及其適用場景。 FTTH架構與部署: 本章將詳細解析FTTH的網絡架構,包括局端設備(如OLT,Optical Line Terminal)和用戶端設備(如ONU,Optical Network Unit或ONT,Optical Network Terminal)。我們將剖析PON(Passive Optical Network)技術,特彆是EPON(Ethernet PON)和GPON(Gigabit PON)的原理,解釋它們如何實現多用戶共享一根光縴,以及其在分光分流方麵的技術細節。 光縴接入的優勢: 我們將重點闡述光縴接入相對於傳統銅綫接入的顯著優勢,包括極高的傳輸速率(Gbps級彆)、更遠的傳輸距離、更低的信號衰減、更強的抗電磁乾擾能力,以及其在支持未來新興業務(如8K視頻、VR/AR、智能傢居、遠程醫療等)方麵的巨大潛力。 本章還將討論光縴網絡建設的挑戰,包括部署成本、管道資源、用戶端設備升級以及技術維護等。我們將分析不同國傢和地區在推廣FTTH方麵的策略和成果,以及光縴接入如何深刻地重塑瞭數字社會的基礎設施。 第四章:無綫寬帶的勃興——移動互聯的新紀元 除瞭固定綫路接入,無綫寬帶技術也在飛速發展,深刻地改變瞭人們連接世界的方式。本章將聚焦於移動通信技術的演進,以及Wi-Fi等無綫局域網技術的發展。 移動通信技術的迭代: 我們將迴顧從2G(GSM, CDMA)到3G(WCDMA, CDMA2000)再到4G(LTE)的曆程,分析每代技術在數據傳輸速率、網絡容量和用戶體驗上的提升。本章將重點介紹4G LTE技術,包括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和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等關鍵技術,以及其如何實現高速移動互聯網接入。 5G的革命性突破: 5G不僅僅是速度的提升,更是一場連接的革命。本章將深入探討5G的核心技術,如mmWave(毫米波)、Massive MIMO、網絡切片、邊緣計算等,以及它們如何實現超高帶寬、超低時延和海量連接。我們將分析5G在不同應用場景下的潛力,包括增強型移動寬帶(eMBB)、海量機器類通信(mMTC)和超可靠低時延通信(uRLLC),以及其對工業互聯網、自動駕駛、智慧城市等領域的賦能作用。 Wi-Fi技術的進步: 無綫局域網(Wi-Fi)是傢庭和辦公環境中不可或缺的連接方式。本章將介紹Wi-Fi技術的發展,從早期的802.11a/b/g到如今的802.11n、802.11ac(Wi-Fi 5)和最新的802.11ax(Wi-Fi 6/6E),分析其在速率、容量、覆蓋範圍和能效方麵的不斷優化。我們將探討Wi-Fi 6/6E帶來的MU-MIMO、OFDMA等新技術,以及它們如何有效提升多設備並發連接下的網絡性能。 本章還將探討Wi-Fi與蜂窩網絡之間的協同工作,以及它們如何共同構建起無縫連接的數字生活。 第五章:網絡架構與協議——連接的語言和規則 無論何種接入方式,互聯網的正常運行都離不開復雜的網絡架構和精密的協議。本章將深入剖析互聯網連接背後的“語言”和“規則”。 TCP/IP協議棧: 我們將係統性地介紹TCP/IP協議棧的層次模型,從應用層、傳輸層、網絡層到數據鏈路層和物理層,詳細講解各層的功能和代錶性協議。重點講解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的可靠傳輸機製,以及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的無連接、低延遲特性。探討IP(Internet Protocol)在數據包路由和尋址中的核心作用,以及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和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等輔助協議的功能。 路由與交換: 本章將解釋數據包如何在互聯網中進行路由。我們將介紹靜態路由和動態路由協議(如RIP、OSPF、BGP)的工作原理,以及路由器在數據轉發過程中的作用。同時,我們將探討交換機在局域網中如何實現高效的數據交換,以及VLAN(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等技術如何劃分網絡。 DNS解析: 域名係統(DNS)是用戶訪問互聯網的關鍵。本章將詳細講解DNS的工作流程,從用戶輸入域名到解析得到IP地址的整個過程,以及DNS服務器的層級結構和緩存機製。 網絡地址轉換(NAT): NAT技術在IPv4地址短缺的背景下發揮瞭重要作用。本章將解釋NAT的工作原理,以及其在傢庭網絡和企業網絡中的應用,並探討其對網絡通信的影響。 理解這些底層架構和協議,有助於我們更深入地理解互聯網連接的穩定性和效率是如何保障的。 第六章:未來的連接——智能、融閤與無處不在 展望未來,互聯網連接將朝著更加智能化、融閤化和無處不在的方嚮發展。本章將探討連接技術的未來趨勢。 下一代通信技術: 我們將初步探討6G的設想,以及其可能帶來的技術革新,例如太赫茲通信、空天地一體化網絡、AI賦能的網絡等。 萬物互聯(IoT)的深化: 隨著傳感器、智能設備數量的指數級增長,IoT將對網絡提齣更高的要求。我們將探討低功耗廣域網(LPWAN)技術,如NB-IoT、LoRa等,以及它們在連接海量低功耗設備方麵的作用。 網絡智能化與自動化: AI和機器學習將深度融入網絡管理和運維,實現網絡的自愈、自優化和自主決策。我們將探討軟件定義網絡(SDN)和網絡功能虛擬化(NFV)等技術如何為構建更加靈活、可編程的網絡奠定基礎。 衛星互聯網的崛起: 衛星互聯網技術(如Starlink)為偏遠地區和移動場景提供瞭新的連接選擇。我們將分析其技術原理、優劣勢以及對全球互聯互通的意義。 網絡安全與隱私: 隨著連接的普及,網絡安全和用戶隱私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我們將簡要探討未來連接技術在安全性和隱私保護方麵麵臨的挑戰和發展方嚮。 結語 從撥號連接的蹣跚學步,到光縴的疾速奔騰,再到無綫網絡的無處不在,互聯網連接技術的每一次飛躍,都極大地拓展瞭人類的認知邊界,重塑瞭我們的生活方式和社會形態。這本書旨在為您提供一個全麵而深入的視角,去理解構成這個數字世界的重要脈絡。我們希望,通過對這些技術演進的梳理和分析,您能夠更深刻地體會到科技進步的力量,並對未來的數字世界充滿期待。這本書並非終點,而是您進一步探索互聯網連接奧秘的起點。

用戶評價

評分

對於我而言,這本書更像是一部通信技術發展的“編年史”,它係統的梳理瞭寬帶接入從早期發展到現在,以及未來可能的發展方嚮。書中對於各種接入技術的原理介紹,比如PON(無源光網絡)、ADSL、VDSL等,都顯得十分細緻,並且穿插瞭大量的技術參數和標準規範。我承認,我並沒有完全消化所有的技術細節,有些章節對我來說確實是挑戰。但通過閱讀,我至少對寬帶接入這個概念有瞭更立體和完整的認識。我特彆對書中提及的關於網絡演進和技術融閤的討論感到興趣,比如寬帶接入如何與5G、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相結閤,從而帶來更強大的網絡能力和更豐富的應用場景。雖然這些內容更多是理論性的探討,缺乏具體的實踐案例,但我認為對於那些希望深入瞭解行業未來趨勢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提供瞭一個有價值的參考框架。它是一本需要沉下心來,反復研讀,並且可能需要具備一定技術背景纔能充分領會其價值的書籍。

評分

我購買這本書的初衷,是希望能對“對話寬帶接入”有一個更直觀的認識,尤其是它名字裏包含的“對話”二字,讓我聯想到技術交流和用戶體驗的提升。然而,翻閱內容後,我發現這本書的側重點似乎完全不在用戶體驗的層麵。它更像是在係統地梳理寬帶接入的整體技術框架和發展脈絡。書中對於各種接入技術,例如光縴接入、DSL、無綫接入等的原理、優缺點、以及未來發展趨勢都有深入的探討。尤其是關於各種協議、標準和網絡架構的介紹,非常詳盡。我猜想,這本書對於工程師、技術研發人員,或者是在通信行業從事戰略規劃的人來說,會非常有價值。它提供瞭堅實的理論基礎和技術視野。我個人在閱讀過程中,更多的是被書中提及的一些未來技術概念所吸引,比如5G、物聯網與寬帶接入的融閤,以及相關的網絡演進方嚮。可惜的是,對於這些概念的闡述,對於我這樣的非專業人士來說,仍然顯得有些晦澀,缺乏具體的應用場景描述,讓我難以想象它們是如何真正落地並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的。

評分

說實話,我買這本書主要是因為對“中國通信學會”和“中興通訊學院”這兩個名字的認可,覺得應該能學到不少東西。拿到書後,它的厚度和專業的術語確實讓我有點“望而生畏”。書中的內容,我可以感受到它試圖從一個非常宏觀和技術性的角度來剖析寬帶接入。它似乎在梳理整個行業的“前世今生”和“未來規劃”。我嘗試著去理解其中關於網絡架構、技術標準以及各種協議的描述,但坦白講,很多地方對我來說都過於專業,我隻能囫圇吞棗地閱讀,很難深入理解其精髓。書中的一些圖錶和示意圖,我猜測對於專業人士來說是極具價值的,能夠直觀地展示復雜的網絡結構和技術流程。然而,對於我這樣一個對通信技術沒有太多背景知識的普通讀者而言,這些圖錶也增加瞭閱讀的難度。我更希望書中能有一些更貼近生活、更具象化的案例,來展示寬帶接入技術是如何支撐我們日常的通信需求的,例如在綫視頻、網絡遊戲,或者遠程辦公等場景下,背後具體是哪些技術在發揮作用。

評分

這本書的書名實在太過專業,一看就是給行業內人士準備的。我對寬帶接入這個領域瞭解不多,但“對話”這個詞引起瞭我的興趣,我以為它會以一種更易懂、更具互動性的方式來介紹技術。然而,打開書後,我發現我錯瞭。書中充斥著各種技術術語、標準規範和復雜的係統架構圖,對於我這樣一個門外漢來說,簡直是天書。雖然理論上它應該詳細介紹瞭寬帶接入的方方麵麵,但對我來說,它更像是一本厚重的技術手冊,而不是一本普及性的讀物。我嘗試著去理解一些章節,但很快就被各種縮寫和專業名詞搞得暈頭轉嚮。我甚至懷疑,即使是業內人士,要完全掌握這本書的內容也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如果我是真的想瞭解寬帶接入,這本書的門檻可能太高瞭。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有更清晰的邏輯梳理,或者提供一些案例分析來幫助讀者理解抽象的技術概念。不過,話說迴來,對於那些在通信領域深耕多年的專業人士來說,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或許正是他們所需要的。它可能涵蓋瞭最新的技術發展和行業實踐,對於提升專業技能、解決實際問題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評分

我一直對通信技術的發展充滿好奇,特彆是寬帶接入作為現代社會信息流通的基石,其背後的技術原理和發展曆程自然是我關注的重點。收到這本書後,我懷著學習的心態開始閱讀。這本書的內容非常全麵,從寬帶接入的曆史演進,到各種接入技術的詳細講解,再到未來發展趨勢的預測,幾乎涵蓋瞭整個寬帶接入的生態係統。其中,我對書中關於光縴接入技術的部分印象尤為深刻,詳細介紹瞭光縴的傳輸原理、不同類型光縴的特性,以及FTTH(光縴到戶)等具體的部署模式。雖然書中充斥著大量的技術性描述,但作為一個讀者,我依然能感受到編者在內容組織上的用心。各個章節之間的邏輯關係清晰,循序漸進,雖然有些地方的深度超齣瞭我的理解範圍,但整體上仍能勾勒齣寬帶接入技術發展的宏觀圖景。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未來技術發展的展望,雖然這些預測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但為我提供瞭對行業未來走嚮的初步認識,也激發瞭我進一步學習的興趣。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