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公益科研機構員工激勵研究——基於工作價值觀的思考
定價:56.00元
作者:馮紹紅
齣版社:科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2-05-01
ISBN:9787030337764
字數:260000
頁碼:206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359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公益科研機構員工激勵:基於工作價值觀的思考》以提高知識員工士氣、科研組織效率和國傢科技創新實力為目標,比較全麵、係統地研究瞭如何改進和完善我國公益科研機構員工激勵係統。《公益科研機構員工激勵:基於工作價值觀的思考》共分7章,分彆論述瞭公益科研機構員工工作價值觀的維度結構和基本要素,知識文明條件下公益科研機構員工激勵係統建設的目標模式,公益科研機構員工激勵係統的總體結構,包括由工作報酬、知識進取、職務晉升、工作環境和人際關係等5種要素構成的動力機製,由工作績效、倫理道德和製度規範等3種方式構成的約束機製,以及由動力機製和約束機製有機結閤構成的博弈機製。書中深入論述瞭員工激勵係統3種機製的有效運用,並分彆從不同角度進行瞭量化研究。《公益科研機構員工激勵:基於工作價值觀的思考》理論聯係實際,論述頗具特色,可供科研工作者、科技管理者、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者以及高等學校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師生閱讀參考。
目錄
前言
1 緒論
1.1 公益科研機構
1.2 員工激勵係統
1.3 工作價值觀
1.4 知識員工激勵
1.5 本書的章節安排
2 工作價值觀——員工激勵的文化心理基礎
2.1 價值觀
2.1.1 從價值到價值觀
2.1.2 價值觀的基本特徵
2.2 工作價值觀的核心內涵
2.3 工作價值觀的基本外延
2.4 經濟社會變革對知識員工工作價值觀的影響
2.4.1 知識文明時代
2.4.2 科學技術發展
2.4.3 市場經濟體製
2.4.4 全球化進程
2.4.5 改革開放大潮
2.5 公益科研機構員工工作價值觀的維度結構
2.5.1 調查問捲設計
2.5.2 數據統計分析
2.5.3 員工工作價值觀維度結構分析
2.6 本章小結
3 公益科研機構員工激勵係統的總體結構
3.1 係統的對象特點
3.1.1 工作價值觀結構
3.1.2 價值偏好特點
3.1.3 人纔素質特點
3.2 係統的主客體關係
3.2.1 傳統激勵關係中的主體與客體
3.2.2 知識文明時代激勵關係的深刻變革
3.3 對員工激勵的係統思考
3.3.1 員工激勵的實質和目的
3.3.2 員工激勵與組織效率
3.4 係統的內在力量
3.4.1 驅動力
3.4.2 調控力
3.4.3 互動力
3.5 係統的總體結構
3.6 本章小結
4 公益科研機構員工激勵係統的動力機製
4.1 動力機製的構成要素
4.2 工作報酬動力
4.2.1 工作報酬與職業吸引力
4.2.2 物質性報酬的剛性約束
4.2.3 精神性報酬偏好
4.3 知識進取動力
4.3.1 知識進取激勵的前效性
4.3.2 知識更新
4.4 職務晉升動力
4.4.1 技術職務晉升
4.4.2 管理職務晉升
4.5 工作環境動力
4.6 人際關係動力
4.6.1 對公益科研機構人際關係的再認識
4.6.2 管理者的特殊作用
4.6.3 營造健康和諧的人際關係氛圍
4.7 動力機製結構分析
4.7.1 動力機製的功能結構
4.7.2 要素靈敏度分析
4.7.3 動力機製諸要素的協同優化
4.8 本章小結
5 公益科研機構員工激勵係統的約束機製
5.1 約束機製與員工激勵
5.1.1 約束與激勵
5.1.2 約束對象
5.1.3 約束方式
5.2 工作績效約束
5.2.1 員工績效的約束作用
5.2.2 績效測度的與相對
5.2.3 績效考評的主觀與客觀
5.3 倫理道德約束
5.3.1 倫理道德的約束力
5.3.2 強化倫理道德約束
5.4 製度規範約束
5.4.1 製度規範約束的優勢
5.4.2 製度規範約束軟化問題
5.5 基於委托-代理理論的激勵-約束機製設計
5.5.1 委托-代理模型的一般形式
5.5.2 公益科研機構工作績效激勵的委托-代理模型
5.5.3 激勵模型求解
5.5.4 復閤動力要素的激勵模型
5.5.5 整閤績效激勵與績效約束的公益科研機構委托-代理模型
5.6 對約束機製的幾點討論
5.6.1 約束機製的一般特點
5.6.2 約束機製的博弈性
5.6.3 約束機製的動態性
5.6.4 約束機製的有效性
5.7 本章小結
6 公益科研機構員工激勵係統的博弈機製
6.1 博弈與效率
6.1.1 員工在博弈中的決定性作用
6.1.2 博弈的主要內容
6.1.3 博弈的基本樣態
6.1.4 博弈的連續性
6.1.5 博弈的階段性
6.2 博弈與公平
6.2.1 公平偏好理論
6.2.2 公益科研機構員工的公平偏好
6.2.3 公平偏好理論在員工博弈機製中的運用
6.3 員工激勵中的博弈決策
6.3.1 激勵博弈過程的特點和簡化
6.3.2 激勵博弈決策模型
6.3.3 基於信息的博弈決策學習過程
6.4 本章小結
7 實例研究
7.1 某公益科研機構員工激勵係統建設概況
7.1.1 機構概況
7.1.2 員工激勵係統建設概況
7.2 倫理道德約束實例分析
7.2.1 基本情況
7.2.2 幾點思考
7.3 基於模糊偏序方法的公益科研機構員工激勵決策實例
7.3.1 基本思路
7.3.2 激勵因子的提取
7.3.3 模糊偏序建模過程
7.3.4 實例計算分析
7.4 基於ANFIS方法的公益科研機構員工激勵決策實例
7.4.1 引言
7.4.2 ANFIS模型結構
7.4.3 建模流程
7.4.4 算法步驟
7.4.5 實例計算分析
7.5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附錄 公益類科研機構員工工作價值觀調查問捲
後記
作者介紹
王知非、楊貴如、梁衛星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書名,特彆是“公益科研機構員工激勵研究”這一部分,觸及瞭我工作中的一個痛點。我曾在一所公益科研機構工作過一段時間,深切體會到,在有限的資源環境下,如何留住優秀的研究人纔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我們常常麵臨與其他機構在薪酬福利上的差距,這無疑會影響到員工的滿意度和穩定性。因此,這本書“基於工作價值觀的思考”這一點,恰恰是我非常渴望瞭解的。我猜測,作者可能不僅僅是簡單地提齣“要激勵”,而是深入分析瞭公益科研機構員工的核心工作價值觀是什麼。是他們對學術探索的熱情?是對社會問題的關懷?是對知識傳播的使命感?抑或是對自由研究的追求?理解瞭這些,纔能真正做到“對癥下藥”。我期待書中能夠提供一些具體的、可操作的激勵策略,這些策略不一定是大刀闊斧的改革,但一定是從員工的深層需求齣發。或許書中會提到如何通過建立更有吸引力的研究項目、提供更多與國際前沿對話的機會、加強內部知識分享和交流、以及創造更加人性化的工作環境來提升員工的歸屬感和忠誠度。這本書的 ISBN 號碼也錶明它具有一定的權威性,由科學齣版社齣版,這讓我相信其內容是經過精心打磨和學術驗證的。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公益科研機構員工激勵研究——基於工作價值觀的思考》恰好擊中瞭我在非營利組織人力資源管理領域的一些思考盲點。我經常在想,公益科研機構在資源相對匱乏的情況下,如何纔能在人纔吸引和保留方麵與商業機構抗衡?傳統的物質激勵在其中所占的比重和效果是否會受到限製?而“工作價值觀”這個切入點,讓我覺得這本書的深度和獨特性。我設想,作者在書中可能詳細地剖析瞭公益科研機構員工在工作中所追求的核心價值,這可能包括但不限於社會責任感、使命感、對知識的純粹追求、學術自由度、以及團隊協作的氛圍等。基於對這些價值觀的深刻理解,作者很可能提齣瞭一係列創新的、非物質導嚮的激勵策略。例如,如何通過優化項目設計,讓員工感受到工作的價值和意義;如何通過提供持續的學習和發展機會,滿足他們對個人成長的需求;如何通過營造開放、包容、協作的組織文化,增強員工的歸屬感和認同感。我尤其期待書中能有一些關於如何有效衡量和評估這些非物質激勵效果的研究成果,因為這往往是公益組織在實踐中麵臨的難題。這個 ISBN 號碼,也讓我對其內容的專業性和可信度有瞭更高的期待。
評分我一直認為,非營利組織,尤其是公益科研機構,其核心競爭力在於人纔。而人纔的吸引和保留,離不開有效的激勵機製。這本書的書名——《公益科研機構員工激勵研究——基於工作價值觀的思考》,立刻抓住瞭我的眼球。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界定“公益科研機構”的,以及在“員工激勵”這個大範疇內,如何將其與“工作價值觀”緊密聯係起來。我個人非常認同,激勵不應僅僅停留在物質層麵,更要觸及員工的內心深處,滿足他們的精神需求。我猜測,書中很可能對公益科研機構員工的普遍工作價值觀進行瞭梳理和分類,例如,他們可能更看重工作的意義感、對社會進步的貢獻、學術聲譽的提升、以及與誌同道閤的同事閤作等等。在此基礎上,作者可能進一步探討瞭如何設計齣能夠最大化滿足這些價值觀的激勵方案。我期待書中能齣現一些創新的激勵模式,比如,如何通過完善的職業發展通道、提供參與國際交流的機會、鼓勵跨學科閤作、或者設置更具挑戰性的科研任務來激發員工的潛力。同時,我也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實證研究的案例,讓我看到這些理論是如何在實踐中發揮作用的,以及它們可能帶來的實際成效。這個 ISBN 號碼也預示著這是一本內容紮實的學術著作。
評分我一直對那些在幕後默默奉獻,緻力於推動科學進步和社會發展的公益科研機構的工作人員充滿敬意,同時我也深知,他們的工作往往伴隨著巨大的挑戰和壓力。因此,這本書的書名,特彆是“公益科研機構員工激勵研究——基於工作價值觀的思考”,立即引起瞭我的注意。這不僅僅是關於“激勵”本身,更是關於“激勵”的“根源”——工作價值觀。我猜測,作者可能深入研究瞭那些在公益科研領域工作的個體,他們究竟是什麼在驅動著他們,讓他們在相對有限的條件下,依然能夠保持熱情和創造力?是他們內心深處的理想主義?是對未知領域的探索欲?還是對社會做齣貢獻的強烈願望?我期待書中能夠提供一些非常具體的研究方法和分析框架,來揭示這些深層動機,並在此基礎上,提齣一些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激勵措施。或許書中會探討如何通過個性化的發展規劃、更具吸引力的研究課題分配、更有效的團隊閤作模式、甚至更人性化的工作時間安排來滿足員工的多元化需求。我相信,這本書的齣版,能夠為公益科研機構在人纔管理方麵提供寶貴的理論指導和實踐藉鑒。這個 ISBN 號碼也錶明這應該是一本內容嚴謹、值得深入閱讀的學術專著。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讓我立刻産生瞭濃厚的興趣,尤其是“公益科研機構員工激勵”這一主題,在當前社會轉型時期,如何有效地激勵和留住人纔,對於公益科研機構的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我一直對非營利組織的人力資源管理充滿好奇,想瞭解它們與營利性組織在激勵機製上存在哪些異同,以及如何剋服資源有限的瓶頸。特彆是“基於工作價值觀的思考”,這部分讓我覺得這本書並非流於錶麵的技巧羅列,而是深入探究瞭員工內在動機的根源。我設想,作者可能通過訪談、問捲調查等方式,深入瞭解公益科研機構員工的工作價值觀,例如他們對社會責任、個人成長、成就感、團隊閤作等方麵的看重程度,並在此基礎上,探討如何設計更符閤這些價值觀的激勵方案。例如,是否可以通過提供更有意義的項目、更具挑戰性的研究機會、更完善的培訓體係、更開放的學術交流平颱,甚至更靈活的工作安排來滿足員工的多元化需求。同時,我也期待書中能討論到一些非物質激勵的有效手段,因為我深知,對於從事公益事業的群體而言,精神層麵的滿足往往比物質迴報更為重要。這本書的書號也顯示它是一本正規齣版物,由知名齣版社齣版,這讓我對其內容的嚴謹性和學術性有瞭初步的信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