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好媽媽要懂讀心術(從心開始讀懂孩子成長的每一步)
定價:28.00元
作者:李玲玲
齣版社:天津教育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1-06-01
ISBN:9787530964606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好媽媽要懂讀心術》是教育學專傢李玲玲女士的新作。在這部作品中,李玲玲從心理學角度入手,以自己的兒子為研究案例,從嬰兒期到高中等整個孩子的成長期,全麵細緻地講述心理學在傢庭教育中的完美運用,從而為每個媽媽成為勝過好老師的好媽媽提供瞭指導方法。每一個媽媽都不缺少對孩子的愛,隻是缺少正確有效的方法。李玲玲告訴媽媽們,好媽媽要懂讀心術,好媽媽要從心開始,讀懂孩子的內心,用心與孩子交流,纔是真正的好媽媽,纔是可以勝過好老師的好媽媽。
1.作者李玲玲是心理學學士、經濟學碩士,曾在新東方等多傢教育機構任職,著有多部教養類暢銷書,在傢庭教育領域非常專業,有一定的影響力。
2.以心理學為切入點,以自己的兒子為研究案例,以身作則講述媽媽讀心術,讀心術和傢庭教育的完美結閤,為傢庭教育提供瞭更有效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3.行文樸素流暢,偏口語化的敘述方式,給人更親切的感覺,更利於媽媽們理解和接受。每個媽媽都是心理學傢,個媽媽都要懂讀心術,從心開始讀懂孩子成長的每一步,給孩子*舒心、*貼心、*安心的成長空間,《好媽媽要懂讀心術》不懂讀心術就不懂孩子的心理,不懂孩子的行為,不懂孩子的生活……讀心術是媽媽通往孩子內心的橋梁,是媽媽開啓孩子心門的鑰匙……
內容提要
親子教育成功的根源不在於父母的方法有多麼精妙,也不在於你是否按照所謂的教育理論去指導自己的孩子。因為方法是固定的,但孩子的思想各有不同,即便是同一個孩子,在不同時期和環境下的思想都在隨時改變。死闆的方法永遠無法滿足教育的需求。能讓我們順利實現教育目的的方法隻有一個——讀懂孩子的心。當你明白瞭他們的內心世界,你和自己的孩子就已經有瞭完美的溝通。
目錄
自序
章 決定孩子一生的世界觀
1 獨立意識要從娃娃抓起
2 寶寶愛周傑倫的歌
3 學習“雷鋒”好榜樣
4 好孩子要有好品質
5 和陌生人有個約會
6 有一種愛叫做放手
7 先搶搶,再分享
8 學習是個基礎活兒
9 敏感期的不敏感
10 彆看拳腳,看“聊”效
11 好習慣要熟能生巧
12 若即若離,若遠若近
第二章 形成孩子基本的社會觀
1 嚮著幼兒園,前進,前進進
2 新環境,新生活,新起點
3 閤作——大傢好纔是真的好
4 拳腳小動作,讀心大道理
5 美好人生,規劃先行
6 懂責任更要懂承擔責任
7 說不會就不會,會也不會
8 尊重孩子就是尊重自己
9 生活時間錶,量身定做
10 拍屁屁不如“拍馬屁”
11 健康從講衛生開始
12 問問惹人煩,煩煩更聰明
13 左手特長,右手興趣
第三章 樹立孩子正確的人生觀
1 每個孩子都有一顆五道杠的心
2 權力和責任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3 問你爸去?問你媽去?自己想去
4 大人的事兒,小孩兒靠邊站
5 選擇需謹慎,彆讓特長成特短
6 說謊話的孩子你傷不起
7 爸堅持,媽堅持,堅持帶堅持
8 遊戲本無錯,父母自擾之
9 身凍,所以更要動身,鍛煉
10 謙虛惹人愛,驕傲遭人煩
11 早戀很純潔,韆萬彆傷害
12 犯懶很容易,治懶有妙招
13 一切失敗都是紙老虎
14 以身作則教育孩子要孝順
15 狠抓節約政策,落實積纍方案
16 咱做的不是傢務,是體貼
17 鍛煉意誌,相信自己
第四章 教育孩子從認識生命開始
1 初中,新的挑戰,新的開始
2 打破睏惑,更進一步
3 閤理引導偏執情緒
4 把錯誤想法斬草除根
5 正視叛逆,做他的知心朋友
6 抹平代溝,互相尊重
7 讓孩子自由的飛翔
8 愛成績更要愛孩子
9 和孩子一起處理感情問題
10 控製情緒,修煉氣質
11 同一個愛好,同一個世界
12 快樂學習,彆信苦讀那一套
第五章 是時候讓孩子瞭解生活瞭
1 好好生活,天天嚮上
2 青春期,和孩子一起青春
3 早戀、早熟,傻傻分不清楚
4 不想承擔責任的孩子不會懂義務
5 對於愛好,不拋棄、不放棄
6 愛競爭,愛閤作,愛進步
7 愛錢有道,用錢也有道
8 不是看電視,是看品質
9 信任孩子,孩子就信任你
10 你吵,或者不吵,交流就在那裏
11 得饒人處且饒人,少摺騰人吧
12 老師錯吧不是錯,學會體諒彆人
13 給學習加點料,讓學習更有味兒
14 用真心誠心換朋友的心
15 高調地錶揚,低調地批評
16 不完美的自己纔是真實的自己
第六章 後一課:正確麵對人生抉擇
1 淡定,謹防皇帝不急太監急
2 一起戰鬥,但彆替他參戰
3 監督他的復習計劃,不要放水
4 自我評價,我的地盤聽我的
5 少壯太努力,不如巧學習
6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不要虧本
7 報誌願,不要越俎代庖
8 大考小考,考好考壞,淡定對待
9 手放開,讓孩子飛嚮國外
10馬後炮——考後關懷至關重要
作者介紹
李玲玲,心理學學士、經濟學碩士。曾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後專事教育,曾在新東方等多傢教育機構任職,認為教育是世界上難、有成就感的事業,在許多雜誌、報紙上均有相關文章發錶。著有《管理你的情緒》《彆怕孩子犯錯》《這些事,讓孩子自己做》等暢銷書籍,作品在東南亞地區受到廣泛歡迎。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簡直是育兒書中的一股清流,讀起來完全沒有那種高高在上的說教感,更像是鄰傢那個經驗豐富、又特彆善解人意的媽媽在跟你分享她的心路曆程。我特彆欣賞作者那種深入骨髓的同理心,她不是簡單地告訴你“要這樣做,不要那樣做”,而是會帶你迴到那個特定的場景,讓你真切地感受到孩子內心的波動。比如,當孩子因為一個小小的挫摺而大發脾氣時,很多書會教你如何“控製場麵”,但這本書卻引導我去探究那個“為什麼”。我記得書裏有一個案例,關於一個男孩因為玩具被搶而爆發的情緒,作者沒有急著去評判對錯,而是耐心地分析瞭孩子在那個瞬間感受到的“不公平感”和“失控感”。這種細緻入微的剖析,讓我這個平時容易被錶麵現象迷惑的傢長,開始學會透過行為的迷霧,去觸碰孩子最真實的內心需求。這種“讀心”的過程,與其說是在學習技巧,不如說是在重塑我與孩子相處的基本姿態——從“管理者”轉變為“傾聽者”。閱讀體驗非常沉浸,仿佛作者正拿著一把精巧的鑰匙,一步步打開瞭孩子那扇看似緊閉的心門,讓我看到瞭一個更立體、更需要被理解的小生命。
評分我發現很多傢長在育兒的路上,會陷入一種“完美主義陷阱”,總想成為那個無所不能、永遠理智的榜樣。這本書恰恰是解開這個束縛的良藥。它非常坦誠地探討瞭父母自身的局限性、疲憊感,以及我們如何將自身未被滿足的需求投射到孩子身上。書中有一個觀點讓我醍醐灌頂:讀懂孩子,首先要學會原諒那個不夠完美的自己。它沒有要求我們做到“好媽媽”這個虛無縹緲的標簽,而是鼓勵我們成為一個“真實且不斷學習的媽媽”。這種自我接納的態度,極大地減輕瞭我的焦慮。我不再因為一次情緒失控而懊惱一整天,而是會像對待孩子一樣,去審視自己當時的情緒來源。這種“自我的讀心術”,其實是讀懂孩子的基礎。它的結構編排非常人性化,不追求一口氣讀完,而是鼓勵你帶著自己的睏惑,去書中尋找對照和啓發,讀完後閤上書本,會發現自己內心的某個角落被溫柔地熨平瞭。
評分我之前讀過一些關於親子溝通的書籍,大多集中在“錶達技巧”上,比如怎麼組織語言讓孩子聽進去。但這本書的關注點顯然更深一層——它探討的是“連接的質量”。作者通過大量的案例分析,展示瞭非語言信息在親子互動中的巨大能量。比如,孩子在沮喪時,父母一個不經意的嘆氣,可能比任何一句安慰的話語都更具殺傷力。這本書像一麵放大鏡,把我平時忽略掉的那些微妙的互動瞬間都清晰地呈現齣來。它教會我的不是一套新的對話腳本,而是訓練我的“第六感”——那種對孩子情緒能量的敏感度。當我開始真正關注自己的身體語言和語調時,我發現孩子對我的反饋也變得更開放瞭。這種內在的覺察訓練,比任何外在的管教技巧都要持久和有效。它讓育兒從一種外部任務,轉化成瞭一種內在的修行,深刻且令人敬佩。
評分說實話,這本書的文字有一種難以言喻的“溫柔力量”。它不是那種激昂的、讓人讀完後鬥誌昂揚、但執行起來卻寸步難行的“雞血”讀物。相反,它散發著一種沉靜的力量,讓你在麵對育兒高壓時,能夠找到一個可以喘息和迴歸平靜的支點。我最欣賞它處理“衝突”的方式。很多時候,父母在處理孩子衝突時,第一反應是製止、隔離、講道理,目的是快速恢復錶麵的和諧。這本書卻教會我如何在衝突發生時,把焦點從“誰對誰錯”轉移到“雙方的需求是什麼”。這種視角的轉換,讓原本劍拔弩張的場麵,有瞭一種緩衝和溶解的可能性。我嘗試著用書中的方法去處理瞭一次姐妹間的爭執,雖然過程依然有拉扯,但最終的結果是,孩子們不僅學會瞭分享那個被爭奪的玩具,更重要的是,他們學會瞭用語言錶達“我想要那個,因為……”而不是單純地推搡。這種從“行為修正”到“能力培養”的升維,是這本書給我最大的驚喜。
評分我對市麵上大部分育兒書都有點“審美疲勞”,它們總是在重復“積極管教”或者“正麵溝通”這些概念,但缺乏實操的深度和心理學的支撐。然而,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真正做到瞭將理論和生活場景無縫對接。它不僅僅停留在“共情”的口號上,而是提供瞭一整套可操作的“解碼”係統。我個人感覺,作者在分析孩子不同年齡段心理發展特點時,有著非常紮實的功底,引用瞭一些我之前從未接觸過的兒童發展心理學觀點,但錶述起來卻異常的生動和人性化。舉個例子,書中關於“依戀關係”的章節,它不是枯燥地解釋安全型依戀的定義,而是通過幾個傢庭故事,展示瞭早期連接的微小瞬間如何塑造孩子日後處理人際關係的方式。這讓我猛然意識到,我們日常生活中那些不經意的眼神、片刻的疏忽,其實都在給孩子刻下深刻的印記。閱讀完這一部分,我立刻開始反思自己過去一年中,有多少次是“在場”但“不在心”的。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迫使你進行一場深刻的自我審視,而不是簡單地給齣一份育兒SOP。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