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格局中的越文化—越文化研究丛书 9787010093000 人民出版社

中华文化格局中的越文化—越文化研究丛书 9787010093000 人民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潘承玉 著
图书标签:
  • 越文化
  • 中华文化
  • 文化研究
  • 历史
  • 民族
  • 岭南文化
  • 地域文化
  • 中国历史
  • 文化认同
  • 丛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京文博宏图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ISBN:9787010093000
商品编码:29336360145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0-1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中华文化格局中的越文化—越文化研究丛书

定价:49.00元

作者:潘承玉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11-01

ISBN:9787010093000

字数:423000

页码:43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62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越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可宝贵的组成部分之一。但有关越文化研究的一系列根本问题,如越文化的创造主体和发育环境有何特色,越文化怎样在中国历史的大背景中衍生、发展、辉煌和走向近代,越文化所拥有的多元意涵如於越民族文化、越国文化、浙江文化、浙东文化与绍兴文化如何有机融贯为一个整体,越文化与中国各区域文化特别是友邻吴文化、楚文化以及北方中原文化存在怎样的互动关系,越文化对整个中华文化的贡献体现在哪些方面,它对世界文明演进特别是东亚文化的发展曾经发挥怎样的影响等等,迄今仍缺乏系统的把握。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对这份宝贵文化遗产的科学认知和将其精神价值贡献于当代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建设之中。本书遵循历史和逻辑相结合的原则,在广泛吸收各相关学科的新发现、新成果和充分利用大量新材料的基础上,对以上诸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全新的阐述,所论多发前人多未发,创见迭出,胜义纷披;并在创造性借鉴有关学术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一系列新的研究模式。本书堪称近年越文化研究不可多得的成果之一,不仅对重新认识、评价和弘扬越文化遗产将起到推动作用,对其他区域文化研究和区域文化学的建构亦将具有启发价值。

目录


作者介绍


潘承玉,安徽桐城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毕业(导师张俊教授),中山大学中文系出站博士后(合作导师吴承学教授),2005年经浙江省高评委评审,破格晋升(提前一年)教授。现为绍兴文理学院越文化研究院副院长、《中国越学》副主编、中国文学与古籍文献研究所所长.浙江省十

文摘


序言



中华文化格局中的越文化 本书深入探究了越文化在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的独特性与重要性。越文化,作为中华文化多元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独特的历史记忆、民族精神与艺术创造。本书旨在剥离其地域特色,深入解析其在宏大的中华文化母体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它如何与其他地域文化交融、碰撞,共同塑造了今日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面貌。 一、 越文化渊源与地域特色 本书首先追溯了越文化的起源,重点梳理了其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特点,以及与周边地域文化的早期互动。我们将考察越族先民的社会结构、生活习俗、信仰体系,并结合考古发现,展现越文化早期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面貌。从地缘上看,本书将聚焦于当下地理概念中的“越”的区域,如江南一带,分析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如何孕育出独具特色的文化基因。例如,水乡泽国的地理特征如何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交通模式乃至审美情趣,形成了“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意栖居,以及与水相关的渔猎、航运等经济活动所催生的独特文化符号。 二、 越文化在中华文化格局中的定位 不同于主流的、以中原文化为中心的叙事,本书强调了越文化在中国文化版图上的独特价值。我们将分析越文化在诸如语言文字、哲学思想、艺术审美、宗教信仰等诸多维度的独特性。例如,越语系与汉语其他方言的差异,以及其在民间传说、文学作品中留下的痕迹。在哲学思想方面,或许会发掘出与儒、道、释等主流思想体系并存,甚至相互影响的越地本土哲学观念,如对自然和谐、个体自由的早期认知。在艺术审美上,江南丝竹、园林艺术、戏曲唱腔等,都蕴含着越文化的独特韵味,与北方粗犷的风格形成鲜明对比,体现出精巧、细腻、婉约的东方美学。 三、 越文化与其他地域文化的互动与融合 中华文化从来不是一个孤立封闭的整体,而是长期以来各民族、各地域文化交流、碰撞、融合的产物。本书将重点阐述越文化与周边乃至全国其他文化区域的互动历程。我们将考察越文化如何吸收、借鉴其他地域文化的精华,同时又如何将自身的特色融入中华文化的大潮,实现“和而不同”的文化发展模式。 与中原文化的交流: 越地虽然地域特色鲜明,但历史上与中原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从未中断。本书将分析这种联系对越文化产生的深刻影响,例如中央集权制度对地方政治结构、法律体系的塑造,以及中原的学术思想、文学艺术对越地士人的影响。同时,也探讨越地文化如何反哺中原,例如越地的物产、手工艺品等对中原经济文化生活的丰富。 与长江流域文化的融合: 作为长江中下游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文化与长江流域其他文化区域(如巴蜀文化、吴文化等)有着天然的联系。本书将探讨这些文化区域之间的相似性与差异性,以及它们如何相互渗透,共同构成长江文明的独特面貌。 与海洋文化的联系: 越地临海,其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海洋文明的影响。本书将分析越人早期与海洋的互动,例如航海技术、海上贸易、以及对海神信仰等,探讨海洋文化如何为越文化增添了开放、包容、勇于开拓的特质。 四、 越文化在近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 本书并非止步于历史的梳理,更关注越文化在近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面对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浪潮,许多传统文化面临挑战。本书将探讨越文化如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生机,例如: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越文化中有许多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地方戏曲、传统手工艺、民间节日等,它们是越文化活的载体。本书将关注这些遗产的保护现状,以及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创新性传承方式。 文化产业的开发与创新: 越地的自然风光、历史遗迹、民俗风情等都具有巨大的文化产业开发潜力。本书将探讨如何将越文化资源转化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同时保护和弘扬本土文化。 越文化精神的当代价值: 越文化中蕴含的某些精神特质,如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精致追求、对创新的勇气等,对于现代社会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本书将挖掘这些精神内核,探讨其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与意义。 五、 越文化研究的意义 本书的研究旨在打破单向度的文化传播模式,展现中华文化内部的多元共生与动态发展。通过对越文化的深入剖析,我们能够更全面、更客观地认识中华文明的丰富内涵,理解中国历史发展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同时,也有助于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激发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为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借鉴。本书的出版,期望能为学术界提供一份具有深度与广度的研究成果,并激发更广泛的社会关注,共同守护与传承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过程,是一次充满惊喜的智识之旅。我曾以为自己对中华文化已经有了相当的了解,但这本书却如同一面镜子,照出了我认知中的盲点,也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立体、更加丰富的中华文化图景。书中对于越文化在哲学、艺术、民俗等方面的独特传承和创新,进行了详尽的梳理和分析。我被书中对越文化中“柔克刚”、“以退为进”等思想智慧的解读所折服,这些智慧不仅体现在古代的政治斗争中,更渗透到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书中对越文化与自然和谐相处,以及对生命敬畏之情的描绘,也让我感触良多,在现代社会,这种价值观显得尤为珍贵。作者的论述旁征博引,不仅借鉴了传统的史料,还结合了最新的考古发现和学术研究成果,这使得本书的学术价值和可信度极高。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文学的韵味,读起来有一种享受。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感到自己仿佛经历了一场思想的洗礼,对“越文化”有了全新的认知和理解。它不再是历史书上零散的片段,而是一个鲜活、生动、充满活力的文化体系。书中对于越文化如何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扮演“韧性”和“创造性”角色的论述,让我印象深刻。作者并没有将越文化视为一个静止的文化实体,而是强调其在不断变化的历史进程中的动态发展和适应能力。我特别欣赏书中对越文化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上的独到之处的分析,这些分析不仅具有历史的厚度,更具有现实的启示意义。书中对越文化在文学、音乐、服饰等方面的独特风格的阐释,让我看到了一个别具一格的审美世界。这本书的叙事方式引人入胜,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富有感染力,仿佛能够将读者带入那个波澜壮阔的历史时期,共同感受越文化的魅力。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震撼,它不仅仅是一部学术著作,更像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文化探索之旅。当我翻开第一页,仿佛就被引入了一个宏大的历史画卷,从古至今,越文化如同一条蜿蜒的长河,在中华文明的广阔版图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书中对于越族起源、发展脉络的梳理,以及其与其他文化元素的交融互动,都描绘得细致入微。我特别惊喜于作者对于越文化在语言、艺术、思想观念等多个维度的深入挖掘,这些细节性的阐释,让原本可能枯燥的学术研究变得生动而引人入胜。书中对越文化独特的审美情趣,如越窑青瓷的温润如玉,越剧的婉转悠扬,都有着精彩的论述,让我仿佛亲身感受到了那种雅致与灵动。同时,作者并没有将越文化孤立地看待,而是将其置于整个中华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这种宏观视角使得越文化的独特性与中华文化的共融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也让我对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沉浸式的,每一个论点都建立在扎实的考证之上,每一次的推演都充满了智慧的光芒,让我不禁感叹作者的学识渊博和洞察力。

评分

这部作品给我带来的感受是豁然开朗,它打破了我以往对一些历史和文化的刻板印象。一直以来,我总觉得“越”文化是一个相对边缘化或者难以捉摸的概念,但通过这本书,我才真正领略到它所蕴含的强大生命力和深远影响力。书中对于越文化如何与其他地域文化进行对话与融合的论述,堪称精彩绝伦。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罗列文化现象,而是深入分析了这种互动背后的动力机制和历史逻辑。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越文化在美学、哲学思想上的独到之处的解读,例如其所体现的自然主义情怀,以及对生命力的赞颂,这些都让我看到了一个与主流文化截然不同的,却同样辉煌灿烂的文化面向。书中对古代越人社会中女性地位的探讨,以及对海洋文化的独特诠释,都让我耳目一新,也促使我开始反思一些根深蒂固的观念。这本书的结构清晰,逻辑严密,作者的分析深入浅出,即使是复杂的学术理论,也能够被清晰地呈现出来,让非专业读者也能轻松理解。

评分

作为一名对中国古代历史颇感兴趣的读者,这本书无疑是近年来我读到的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之一。它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带领我重新审视了“越”这个概念,不再仅仅是地理上的一个区域,而是承载着丰富文化内涵的生命体。书中对古代越人社会结构、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的描绘,栩栩如生,仿佛让我回到了那个遥远的时代,能够感受到他们生活的艰辛与智慧,他们的情感与追求。作者在分析越文化对后世的影响时,运用了大量的史料和考古发现,这些严谨的论证过程,让我对书中的观点深信不疑。尤其让我着迷的是,书中探讨了越文化在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独特贡献,这些方面往往容易被忽视,但作者却挖掘出了其深远的意义。读完这本书,我对“越”文化的认知不再停留在表层,而是深入到了其精神内核,理解了它如何在中华文明的长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朴实而有力,没有华而不实的辞藻,只有对历史真相的真诚探索,这使得阅读过程既充实又令人肃然起敬。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