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文化藍皮書:中國公共文化投入增長測評報告(2018) |
| 作者 | 王亞南 嚮勇 祁述裕 張曉明 方彧 劉婷 魏 |
| 定價 | 99.00元 |
| 齣版社 | 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
| ISBN | 9787520124782 |
| 齣版日期 | 2018-04-01 |
| 字數 | |
| 頁碼 | |
| 版次 | 1 |
| 裝幀 | 平裝-膠訂 |
| 開本 | 16開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 本書運用“全國文化消費景氣評價體係”,對全國主要城市及省份(港澳颱除外)的文化産業供需情況進行瞭評估。全書分為總報告、技術報告、綜閤分析及省域報告,從不同層次、不同側麵測評中國公共文化投入增長問題,對中國文化投入進行綜閤評價及測算增長目標,分彆討論全國文化投入及相關背景態勢,全國文化投入相關協調性態勢,2016年全國文化投入測評、全國文化投入協調增長差距分析及全國文化投入增長目標測算等。 |
| 作者簡介 | |
| 王亞南(1956~),男,漢族,雲南昆明人,中員,雲南省社會科學院二級研究員,文化開發研究中心主任,雲南師範大學公共文化服務與文化産業發展研究所所長。主要學術方嚮為民俗學、民族學及文化理論、文化戰略和文化産業研究,得到相關學術界公認的主要貢獻:(1)1985年界定“口承文化”概念後完成係統研究,提齣口承文化傳統為人類社會的文明淵藪;(2)1988年解析人生儀禮中“親長身份晉升儀式”,指齣中國傳統“政親閤一”社會結構體製和“天賦親權”社會權力觀念;(3)1996年開始從事文化戰略和文化産業研究,提齣“高文化含量”的“人文經濟”論述;(4)1999年提齣“現代中華民族是56個民族平等組成的國民共同體”和“中國是多民族的統一國傢”論點;(5)近幾年研創齣“中國文化消費需求景氣評價體係”,主編《中國文化消費需求景氣評價報告》(係列)。 |
| 目錄 | |
| Ⅰ 總報告 1 中國公共文化投入綜閤評價及其增長目標 ——2000~2016年檢測與至2020年測算【王亞南 方 彧 袁春生】/001 一 全國文化投入及其相關背景基本態勢/003 二 全國文化投入相關協調性態勢/009 三 2016年全國文化投入縱橫嚮雙重測評/015 四 全國文化投入協調增長差距分析/018 五 至2020年全國文化投入增長目標測算/024 Ⅱ 技術報告與綜閤分析 2 中國公共文化投入增長測評體係技術報告 ——兼2000~2016年基本態勢分析【王亞南 劉 婷 汪 洋 魏海燕】/028 3 中國公共文化投入應然增長差距檢測 ——2016年相關協調性、均衡性分析【王亞南 趙 娟 郭 娜 孫 瑞】/061 4 全國省域公共文化投入增長綜閤評價排行 ——2000年以來縱嚮與2016年度橫嚮測評【方 彧 魏海燕 鄧雲斐 王亞南】/090 5 全國省域公共文化投入增長的應然目標 ——2017~2020年預期增長測算【劉 婷 趙 娟 瀋宗濤 王亞南】/125 Ⅲ 省域報告 6 西藏:2016年度綜閤指數排名位【孔誌堅】/159 7 青海:2000~2016年綜閤指數提升位【李汶娟】/172 8 湖南:2010~2016年綜閤指數提升位【王國愛】/185 9 北京:2016年度綜閤指數排名第2位【宮 玨】/198 10 福建:2010~2016年綜閤指數提升第2位【李 雪】/211 11 雲南:2015~2016年綜閤指數提升第2位【代 麗】/224 12 廣東:2015~2016年綜閤指數提升第3位【殷思華】/237 13 重慶:2000~2016年綜閤指數提升第4位【劉娟娟】/250 14 湖北:2010~2016年綜閤指數提升第4位【硃 可】/263 15 寜夏:2016年度綜閤指數排名第6位【崔 寜】/276 16 吉林:2016年度綜閤指數排名第9位【李毅亭】/289 17 河北:2010~2016年綜閤指數提升0位【馬文慧】/302 Abstract/315 Contents/317 |
| 編輯推薦 | |
| 文摘 | |
| 序言 | |
我一直覺得,一個國傢在文化上的投入,是衡量其文明程度和社會發展水平的重要標誌。這本書的書名——《文化藍皮書:中國公共文化投入增長測評報告(2018)》——讓我對這本書充滿瞭期待,因為它直接點明瞭“投入增長”和“測評”這兩個核心概念。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像一個“體檢報告”一樣,詳細地檢查中國公共文化投入的“健康狀況”。我特彆想瞭解,在2018年這一年,中國公共文化投入的整體規模有多大?同比增長瞭多少?這個增長是持續性的還是突發性的?更重要的是,這些投入究竟流嚮瞭哪裏?是國傢級的大型文化項目,還是更接地氣的基層文化設施建設?有沒有一些具體的、可量化的數據來支撐這些分析?我設想書中可能會包含各種圖錶和數據分析,直觀地展示投入的分布和變化趨勢,比如,報告是否會按省份、按城市、按文化類型(如戲劇、音樂、美術、電影等)來細分投入情況?這對於我理解中國公共文化發展的區域差異和結構性問題非常有幫助。我同時也好奇,報告會不會對投入的“效率”進行評估,也就是說,同樣的投入,能否帶來更多的文化産齣和更廣泛的社會效益?例如,是否能夠衡量投入對提升民眾的文化獲得感和幸福感起到瞭多大的作用。
評分作為一名長期在文化領域工作的人員,我一直在尋找能夠指導我們工作的權威性參考。這本書的題目——《文化藍皮書:中國公共文化投入增長測評報告(2018)》——聽起來就充滿瞭專業性和前瞻性。我希望它能夠提供一個客觀、全麵的視角,幫助我們理解當前中國公共文化投入的現狀。我尤其期待書中能夠對“增長”這個詞進行深入的解讀,它不僅僅是數字上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增長的質量和結構。例如,報告是否能夠區分不同類型的投入,如基本公共文化服務、重大文化項目、文化人纔培養等,並分彆進行評估?我關注的不僅僅是總量的增長,更想知道這些投入是否能夠有效支持到基層,觸及到最廣泛的群眾,特彆是那些在文化資源相對匱乏的地區。書中是否會提到一些衡量投入效益的指標,比如人均文化消費、居民文化參與度、文化滿意度等?這些指標的分析對於我們優化資源配置、提升服務水平至關重要。如果書中還能就2018年這一特定年份的投入情況進行深度剖析,並與前幾年的數據進行對比,找齣其獨特之處和發展規律,那就更好瞭。我希望這本書能為我們提供堅實的理論基礎和實踐指導,讓我們能夠更精準地把握公共文化建設的方嚮。
評分最近幾年,我明顯感覺到社會對文化建設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各種文化活動和設施也多瞭起來。所以,當看到《文化藍皮書:中國公共文化投入增長測評報告(2018)》這個書名時,我立刻就來瞭興趣。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為我們這些普通讀者提供一個清晰的圖景,讓我們瞭解國傢在公共文化建設上到底花瞭多少錢,這些錢又是怎麼花的。我很好奇,2018年中國的公共文化投入相比之前有哪些顯著的變化?是整體大幅增加,還是有側重地嚮某些領域傾斜?我希望書中能夠提供一些具體的數字,比如,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等公共文化機構的經費投入情況如何?有沒有對這些機構的擴張、升級或新增項目進行詳細的說明?我尤其關注的是,這些投入是否真正惠及到瞭普通老百姓,特彆是一些偏遠地區或者欠發達地區的居民。報告是否會通過一些案例或者調研數據來展示投入的實際效果,比如,有多少人因此受益,他們的文化生活得到瞭怎樣的改善?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用相對通俗易懂的語言,配閤清晰的數據圖錶,讓我們這些非專業人士也能理解其中的內容,而不是充斥著晦澀的專業術語。我覺得,如果書中能夠有一些關於未來公共文化投入方嚮的展望,那就更完美瞭。
評分我對宏觀經濟和産業政策一直有研究興趣,而文化産業作為重要的軟實力組成部分,其發展狀況更是值得關注。這本書的書名《文化藍皮書:中國公共文化投入增長測評報告(2018)》正是一個非常具體且具有分析價值的切入點。我期待它能夠為我提供一個關於中國公共文化領域在2018年經濟環境下的投入增長的權威性評估。我希望報告能夠深入剖析驅動公共文化投入增長的宏觀因素,例如國傢政策導嚮、財政體製改革、社會資本參與等,並對這些因素在2018年的具體錶現進行量化分析。我特彆關注的是,報告是否能呈現齣公共文化投入的結構性特徵,比如,是嚮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係傾斜,還是更側重於重大文化工程的建設?是否存在區域發展不平衡的現象,以及是什麼原因導緻瞭這種不平衡?我希望書中能夠引用翔實的統計數據,並運用科學的測評模型來評估投入的效率和效益,比如,投入産齣比、資源配置的閤理性、對社會文化活力的貢獻等。如果報告能對2018年的增長數據進行趨勢性預測,或者對未來公共文化投入的挑戰與機遇進行探討,那將極大地提升其作為研究報告的價值。
評分我一直對國內文化建設的現狀和發展趨勢非常關注,尤其是近年來公共文化投入的變化,總覺得這背後藏著不少故事。這本書名《文化藍皮書:中國公共文化投入增長測評報告(2018)》一下子就抓住瞭我的眼球,讓我覺得它可能能提供一些我一直想找的答案。我期待它能夠以紮實的數據和深入的分析,為我們勾勒齣近些年來中國公共文化服務體係建設的脈絡。我想象著書中會對不同地區、不同層級的文化投入進行細緻的梳理,比如,究竟是哪些類型的文化設施獲得瞭更多的資金支持?是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還是更偏嚮於基層群眾的文化活動?有沒有一些具體的案例能夠說明這些投入如何轉化為實際的文化惠民成果?我特彆想知道,報告是否能夠揭示齣不同區域在文化投入上的差異,以及這種差異背後的原因,比如經濟發展水平、地方政府的重視程度,甚至是曆史文化底蘊的影響。如果書中還能對這些投入的效率和效益進行評估,那就更棒瞭,能夠幫助我們理解這些錢花得值不值,是不是真正起到瞭提升全民文化素養、促進文化繁榮的作用。我個人覺得,如果能夠看到一些關於投入增長的趨勢分析,比如是否呈現齣加速增長、 plateau 或者其他變化,那會更有啓發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