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的男人和女人(易中天著)——品读中国书系之三
定价:22.00元
作者:易中天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03-01
ISBN:9787532120178
字数:
页码:
版次:3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295kg
编辑推荐
女人有母性,有女儿性,所以女人爱英雄。英雄孔武紧强、成熟可靠,能满足女人的女儿性;英雄爱犯错误、易受伤害,能满足女人的母性。男人喜欢的也正是一半像女儿一半像母亲的女人。女人像女儿,可以让男人觉得自己是成功的英雄;像母亲,则可以使他觉得自己是受伤的英雄。成功也好,受伤也好,好歹都是英雄。
本书以轻松幽默的语言,对中国两,婚姻制度,男女形象及人格进行了深刻剖析。全书涉猎多种学科,援引大量史实,是以随笔体优美文风创作学术性专著的典型范例。 易中天以详实的史料雄辩地剖析了:中国的性崇拜与中国的祖先崇拜的关系?为什么中国的传统婚姻没有爱情?为什么中国的传统是“美女配才子”,而西方的传统是“美女配英雄”?……
内容提要
本书的写作,除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是重要的指导性参考书外,许多研究这一问题的著作也具有的参考价值,其中主要的有:福柯《性史》,莫里斯《裸猿》,唐娜希尔《人类性爱史话》,费孝通《生育制度》,刘达临《中国古代性文化》,闽家胤主编《阳刚与阴柔的变奏》,吴诗池、李秀治《中国人的婚姻观与婚俗》,姜绪源《中国妻妾》,孔庆东《青楼文化》,其中尤以刘达临先生的《中国古代性文化》资料为翔实,极具参考意义。此外,还引用了周国平《守望的距离》和杨东平《城市季风》两书部分观点。限于本书体例,参考引用部分不能一一注明,只能依照国际惯例,开列书目在此,并致谢忱。
本书主要是写给普通读者而非专家看的,许多观点都未能深入展开论证。读者如有兴趣深究,请参看拙著《艺术人类学》(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和《闲话中国人》(华龄出版社1996年版)。
本书除对中国人的两性状态和两进行了描述和剖析外,第三章还对人类和中国人两的历史用作者自己的眼光作了回顾和检讨,第九章则对男女关系以及爱情、婚姻、家庭、人性等问题发表了作者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因为仅仅只是作者自己的回顾和检讨,作者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所以并不强求读者同意。知我罪我,一任诸君。
目录
章 男人
一 奶油小生
二 江湖好汉
三 忠臣孝子
四 大老粗与小白脸
五 寻找男子汉
第二章 女人
一 贤妻良母
二 弱女子与女强人
三 淫毒妇与贞烈女
四 嗲妹妹与假小子
五 二十世纪新女性
第三章 性
一 神圣祭坛
二 从禁忌到贞节
三 从图腾到祖宗
四 等级与配额
五 设男女之大防
第四章 夫妻
一 形式与内容
二 所谓“明媒正娶”
三 无爱之婚
四 无性之恋
五 恋丈夫与怕老婆
第五章 姬妾
一 妻与妾
二 妾之地位
三 “妻不如妾”
四 妒妇与宠姬
五 “妾不如婢”
第六章
一 起源与类别
二 青楼的功能
三 “婢不如妓”
四 风雅与才情
五 铜臭与血腥
第七章 情人
一 “妓不如窃”
二 怀春与钟情
三 私奔与私通
四 种种
五 捉奸心理
第八章 闲话
一 荤话与风话
二 微妙关系两种
三 孤男寡女
四 离婚与再婚
五 “窃不如说”
原版后记
新版后记
三版后记
作者介绍
易中天,1947年生,湖南长沙人,198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现任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长期从事文学、艺术、美学、心理学、人类学、历史学等多学科和跨学科研究,著有《〈文心雕龙〉美学思想论稿》、《艺术人类学》、《黄与蓝的交响——中西美学比较
文摘
序言
我对易中天的“品读中国”系列一直有着很高的评价,他的解读方式总是能让人耳目一新,而且他的文字功底更是没话说,读起来既有深度又不失趣味。这次拿到的是《中国的男人和女人》,我最期待的是作者如何在这本书中,去呈现中国历史中男性和女性这两个群体之间复杂而深刻的联系。我总觉得,历史的很多重要进程,都与两性关系,与社会对性别的认知和塑造息息相关。易中天老师的独特之处在于,他不仅仅是讲述历史事件,更是挖掘事件背后的人物心理和社会文化。我希望在这本书里,能够看到他如何打破一些刻板印象,去展现中国历史上男性和女性的多元面貌,他们是如何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面对各自的挑战与机遇,又是如何相互影响,共同塑造了我们今天的中国。我期待的是,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历史的教科书,更是一本关于人性的深刻探讨,能够让我对中国历史的理解更加全面和立体,尤其是在性别这个维度上,能够有更深刻的认知。
评分提到易中天的“品读中国”系列,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他那标志性的、带着些许戏谑却又充满洞察力的叙述风格。这次手中的这本《中国的男人和女人》,光是书名就足以吸引我。我一直在思考,中国历史,说到底就是人的历史,而“男人”和“女人”,又是构成这个历史的最基本也最核心的单位。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我带来的是一种全新的视角,一种超越了宏大叙事和政治事件的、更加细腻和真实的历史解读。易中天老师的厉害之处在于,他总能从纷繁复杂的史料中,挖掘出最动人的故事,最深刻的道理,并用最生动的语言呈现出来。我期待在这本书里,看到他对中国历史上男性和女性群体在不同时代、不同境遇下的生存状态、情感纠葛、社会地位以及他们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入剖析。我渴望的是,通过他的笔触,能够感受到那些鲜活的生命,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挣扎与反抗,他们的爱恨情仇,以及他们如何在历史的舞台上,扮演着属于自己的角色,哪怕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旁观者。这本书,能否让我真正触摸到中国历史的脉搏,感受到那些普通人鲜活的生命力?这正是我对它充满期待的原因。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着实勾起了我极大的好奇心。“中国的男人和女人”,这四个字本身就包含着无尽的意涵。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男人们经历了怎样的崛起与沉浮,女人们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她们的命运是如何被时代洪流所裹挟,又如何反过来塑造着历史的走向?我总觉得,理解一个时代,必须从理解生活在其中的普通人的生存状态出发,而性别,无疑是其中最基本也是最深刻的划分。易中天的“品读中国”系列,我一直都很喜欢,他总能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将深奥的历史知识讲得通俗易懂,而且充满了智慧和幽默感。这次拿到的是系列中的第三本,我非常期待他如何在这本书里,通过剖析中国历史上的男性和女性,来展现中国社会的变迁与发展。我希望看到的,不仅仅是帝王将相的功过是非,更是那些被淹没在史书角落里的普通人的喜怒哀乐,特别是女性,她们的视角和经历往往是被忽略的,但却至关重要。这本书,能否为我打开一扇新的大门,让我从性别这个独特的角度,去重新审视和理解我所熟悉的中国历史?这正是我对它最大的期待。
评分易中天的“品读中国”系列,是我每年都会期待的书单之一。他总能将那些原本枯燥的历史,讲得鲜活有趣,仿佛亲身经历一般。这次的《中国的男人和女人》,书名就足够引人遐思。我一直觉得,要真正理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不能仅仅停留在政治、经济、军事的宏大叙事上,更要深入到组成这个国家的每一个个体,尤其是,那些在历史长河中扮演着不同角色的男性和女性。我期待在这本书中,易中天老师能够用他一贯的幽默和犀利的笔触,为我们展现中国历史上男性和女性生存状态的变迁,他们之间的社会关系,以及这些关系如何受到时代洪流的影响,又如何反过来推动历史的进程。我希望能看到,书中不仅仅有那些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更有那些默默无闻的普通人,他们的情感世界,他们的生活细节,他们的爱恨情仇。这本书,能否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中国社会结构中,性别所扮演的关键角色?这正是我对它最大的期盼。
评分易中天的“品读中国”系列,总是能抓住我等普通读者阅读历史的症结。虽然这次拿到的是“中国男的女人”这本书,但我对这个系列一贯的期待,在于它如何将那些宏大叙事中的人物,还原成有血有肉、有七情六欲的个体。我期待的不是冰冷的史实堆砌,而是通过易中天那带着烟火气的语言,触摸到古往今来无数个体在历史洪流中的挣扎、选择与命运。他擅长在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中,提炼出人性的共通之处,让我们这些身处现代社会的人,也能从中照见自身的影子。我总觉得,历史不应该只属于书斋里的学者,它更应该是流淌在每一个中国人血液里的故事,是关于我们祖辈如何活过、爱过、痛过、奋斗过的记忆。易中天的书,恰恰给了我这种感觉,它就像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那些遥远的年代,那些鲜活的面孔。尤其是在读一本关于“人”的书时,我更希望看到作者如何去解构那些被符号化的群体,如何去挖掘他们内心深处的渴望与困境。这本书的名字本身就充满了张力,将“男人”和“女人”这两个宏大的性别概念并置,让我好奇易中天会如何在这两个看似对立又紧密相连的群体之间,寻找历史的共鸣与张力。我期待着,它能带领我走进一个更加立体、更加真实、更加充满人情味的中国历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