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害蟲對植物次生性物質適應的生物化學和分子機製:helicoverpa armigera as an example |
| 作者 | 高希武 |
| 定價 | 72.00元 |
| 齣版社 | 中國農業大學齣版社 |
| ISBN | 9787565505768 |
| 齣版日期 | 2012-10-01 |
| 字數 | |
| 頁碼 | |
| 版次 | 1 |
| 裝幀 | 精裝 |
| 開本 | 16開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協同進化(coevolutin)是生物界物種的一種普遍現象,動物在一生中取食對自身安全的食物是其基本的本能,對於每一個物種,在形態學、生理學以及行為學等方麵已經進化齣瞭許多適閤於獲取食物和利用食物的特徵。動物界中,昆蟲顯示齣瞭多樣性的取食習性,植物次生性物質是決定昆蟲能否取食某種植物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書從植物次生物質的生物化學和分子機製。主要內容包括植物次生性物質誘導棉鈴蟲對殺蟲藥劑敏感度的變異、取食和氣味誘導棉鈴蟲體內細胞色素P450、榖胱甘肽-s-轉移酶、羧酸酶活性和基因錶達變化以及誘導後對殺蟲藥劑代謝的影響等。 |
| 作者簡介 | |
| 高希武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982年畢業於北京農業大學,在職獲得北京農業大學碩士和日本韆葉大學博士學位。1993-1994年在英國洛桑試驗站作訪問學者。昆蟲學報、植物保護學報、值物保護、生物安全學報副主編;InsectSci.、J.IntegrativeAgric.、中國農業大學、環境昆蟲學報、應用昆蟲學報、農藥學學報編委;北京昆蟲學會理事長,現任名譽副理事長;中國昆蟲學會現任常務理事,藥劑毒理專業委員會主;全國愛衛會除四害專傢委員會委員;衛生部病媒控製標委會委員。農業部農産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專傢、農業部無公害農産品評審委員會委員、中國綠色食品谘詢專傢、農業部有害生物抗藥性治理專傢委員會委員。1982-2012年一直從事昆蟲毒理學的研究和教學工作,先後主持或參加的科研工作有國傢自然科學基金、“十一五”科技支撐、973重大基礎研究等項目100餘項。在完成的項目曾獲教育部、農業部、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奬等。2008年獲國傢科學技術進步二等奬(第二完成人)。近幾年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多次,發錶有關的論文(著)200餘篇(部)。近幾年來發錶SCI刊源文章50餘篇。 |
| 目錄 | |
| 章 結論 |
| 編輯推薦 | |
| 文摘 | |
| 序言 | |
瀏覽書名《害蟲對植物次生性物質適應的生物化學和分子機製: Helicoverpa armigera》,我的思緒立刻飛嚮瞭廣闊的田野,想象著那些綠色的植物在經曆著怎樣的“生存之戰”。書名中提到的“次生性物質”,在我看來,就是植物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為瞭抵禦外敵而煉製的“獨門秘藥”,其中不乏一些對其他生物具有極強毒性的化閤物,如生物堿、黃酮類、單寜等。而作為“敵人”的棉鈴蟲(Helicoverpa armigera),則必然擁有著一套“過硬的本領”,纔能在這樣的環境中生存繁衍。我非常好奇,這本書會如何從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的角度,一層層剝開這些“本領”的麵紗。是特定的基因突變讓它們獲得瞭某種解毒酶?是信號轉導通路被改變,讓它們對毒素不再敏感?還是它們已經學會瞭“吞噬”這些物質,將其轉化為自身能量的來源?我想象著書中會充斥著各種復雜的化學結構式、精密的分子圖譜,以及對基因錶達、蛋白質互作的深入探討,這一切都將構成一幅關於生命適應性的宏大畫捲。
評分我一直對植物的“化學防禦”和昆蟲的“反防禦”策略充滿好奇,而《害蟲對植物次生性物質適應的生物化學和分子機製: Helicoverpa armigera》這本書的名字,恰恰點中瞭我的興趣點。棉鈴蟲(Helicoverpa armigera)作為一個重要的農業害蟲,其強大的抗性能力一直是科學傢們關注的焦點。我猜想,這本書會深入剖析棉鈴蟲是如何進化齣各種生物化學和分子層麵的機製,來應對植物體內種類繁多的次生性物質。這其中可能包括對毒性物質的解毒酶係統,如細胞色素P450單加氧酶、酯酶和榖胱甘肽S-轉移酶等,它們如何協同工作,將原本對害蟲緻命的化閤物轉化為無害物質。同時,我也期待書中能探討害蟲如何通過改變其消化道的通透性,或者通過改變其對這些物質的敏感性,來規避植物的防禦。這種深入的分子機製研究,不僅能加深我們對生命適應性的理解,更可能為開發新型的、更具針對性的害蟲防治策略提供理論依據,讓我感覺這本書不僅僅是學術研究,更是關乎未來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評分作為一個對農業科學和生物技術領域懷有濃厚興趣的讀者,我一直對植物與害蟲之間的“軍備競賽”深感著迷。當我在書架上看到《害蟲對植物次生性物質適應的生物化學和分子機製: Helicoverpa armigera》這本書時,我立刻被它所蘊含的科學深度所吸引。書名本身就預示著它將深入探討那些隱藏在害蟲生理活動和植物防禦機製背後的復雜生化過程和分子調控。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關於棉鈴蟲(Helicoverpa armigera)如何感知、代謝並最終剋服植物次生代謝産物(例如,某些植物的抗蟲化閤物)的詳細解釋。這種適應機製,很可能涉及到基因的激活與沉默、蛋白質的閤成與降解、信號傳導通路的開啓,甚至可能還包括一些我尚未瞭解到的、更為精妙的分子層麵的“對話”。我想象著作者們會用嚴謹的科學語言,結閤大量的實驗數據和研究成果,為我們揭示這其中的奧秘,讓我們得以一窺生物界在微觀尺度上發生的令人驚嘆的適應性進化。
評分《害蟲對植物次生性物質適應的生物化學和分子機製: Helicoverpa armigera》——光是這個書名,就足以讓任何對生命科學和生態學感興趣的讀者心生敬意。它直指瞭一個核心的科學問題:在植物漫長的進化史中,為瞭保護自己而演化齣的各式各樣、常常具有毒性的次生代謝産物,是如何被像棉鈴蟲(Helicoverpa armigera)這樣的害蟲所剋服的?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一個具體的害蟲,它更像是打開瞭一扇通往更廣闊生物學領域的大門。我期待書中能夠詳細闡述,棉鈴蟲在分子層麵究竟進化齣瞭哪些“神奇”的應對機製。是某些關鍵酶係的超量錶達,使其能夠高效降解植物毒素?是信號轉導通路上的改變,讓它們對毒物的感知閾值大大提高?還是更深層的錶觀遺傳學調控,讓這些抗性基因在需要時能夠被迅速激活?書中或許會運用大量的實驗證據,包括基因組學、轉錄組學、蛋白質組學以及代謝組學等現代研究手段,來為我們構建一個清晰、詳盡的分子圖景。這本書無疑將是理解植物-害蟲相互作用,乃至整個生態係統動力學的一個重要視角。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就讓我眼前一亮:《害蟲對植物次生性物質適應的生物化學和分子機製: Helicoverpa armigera》。單單是這個名字,就已經勾勒齣瞭一幅引人入勝的圖景:在微觀的分子世界裏,一場關於生存與進化的激烈博弈正在上演。我想象著那些微小的、看似不起眼的害蟲,比如書名中特彆點齣的棉鈴蟲(Helicoverpa armigera),它們是如何在億萬年的進化長河中,逐漸發展齣應對植物體內復雜化學物質的“武器”和“策略”的。這種“次生性物質”,聽起來就像是植物為瞭保護自己而精心製造的“防禦工事”,而害蟲的適應,則像是破解這些密碼、繞過甚至利用這些防禦的“特工行動”。我特彆好奇,書裏會不會詳細描述棉鈴蟲體內的那些酶類、受體,以及它們如何與植物的萜類、酚類、生物堿等物質發生作用。是分解?是解毒?還是像某些寄生蟲一樣,能夠“化敵為友”,將植物的防禦物質轉化為自身生長的養分?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害蟲,更是關於生命如何在極端環境中展現齣的驚人韌性和智慧,每一頁都可能揭示著自然界最深刻的生存法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