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电子技术实践 |
| 作者 | 高惠平,黄少玲 |
| 定价 | 26.00元 |
| 出版社 | 科学出版社 |
| ISBN | 9787030222329 |
| 出版日期 | 2008-07-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 商品重量 | 0.341Kg |
| 内容简介 | |
| 本书是“电工电子实践”丛书之一,主要介绍电子电路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设计和测试方法,把实践技能的训练与理论基础融为一体,力求为读者提供实用的电子实践基础知识,并着力培养读者的基本电路设计与动手实践能力。 本书共8章,内容包括电子技术实践的基础知识、常用电子元器件介绍、半导体元件、电源电路、放大电路与振荡电路、逻辑电路、无线通信及制作实践。书后还提供了5个附录,分别介绍信号发生器、数字毫伏表、直流稳定电源、示波器及电阻器阻值的读法。 本书可供从事电子专业的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作为各大院校电子电工专业师生的参考用书。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章 电子技术实践的基础知识 1.1 万用表使用练习 1.1.1 直流电压、直流电流和电阻的测量 1.1.2 指针式万用表内阻对电压测量准确度的影响 1.2 示波器使用练习 1.2.1 用示波器观测波形 1.2.2 同时观测不同的波形 1.2.3 观测李沙育图形 第2章 电阻、电容、电感 2.1 纯电阻器 2.1.1 纯电阻在串联电路中的特点 2.1.2 纯电阻在并联电路中的特点 2.1.3 电阻分压电路 2.2 电 容 2.2.1 电容器的隔直通交特性 2.2.2 电容的阻抗频率特性 2.2.3 微分电路·积分电路 2.3 纯电感器 2.3.1 电感的阻抗频率特性 2.3.2 LC串联谐振电路 第3章 半导体元件 3.1 二极管 3.1.1 二极管的特点 3.1.2 二极管的特性 3.1.3 稳压二极管 3.2 晶体管 3.2.1 晶体管的特点 3.2.2 晶体管的开关作用与放大作用 3.2.3 研究晶体管的静态特性 3.2.4 晶体管的小信号放大电路 3.3 其他半导体元件 3.3.1 场效应晶体管的特点 3.3.2 晶闸管的作用 第4章 电源电路 4.1 整流作用 4.1.1 半波整流电路 4.1.2 全波整流电路 4.2 平滑(滤波)作用 4.2.1 电容器的平滑作用 4.2.2 扼流圈的平滑作用 4.3 稳压电源 4.3.1 晶体管稳压电源 4.3.2 用三端稳压器件的稳压电源 第5章 放大电路与振荡电路 5.1 放大电路的特点 5.1.1 发射极接地电路 5.1.2 基极接地电路 5.2 放大电路的特性 5.2.1 输入输出特性 5.2.2 研究频率特性 5.3 前置放大器的特点 5.3.1 输入输出特性 5.3.2 用前置放大器构成反向求和放大电路 5.4 波形的产生 5.4.1 RC移相式振荡电路 5.4.2 文氏电桥振荡电路 第6章 逻辑电路 6.1 基本逻辑电路 6.1.1 用二极管及晶体管组成“与”、“或”、“非”电路 6.1.2 用集成电路组成基本逻辑电路 6.2 研究组合逻辑电路 6.2.1 “与非”、“或非”电路 6.2.2 “同或”电路与“异或”电路 6.2.3 半加器电路 第7章 无线通信 7.1 调制与检波 7.1.1 振幅调制电路的特性 7.1.2 检波电路的特性 7.1.3 脉冲调制电路的特性 第8章 制作实践 8.1 逻辑测试器的制作 8.1.1 制作元件配置图 8.1.2 印制电路板的焊接 8.1.3 制作测试夹、电源线 8.1.4 加工外壳及安装基板 8.1.5 工作试验及特性测定 8.2 制作无线话筒 8.2.1 无线话筒零件的制作及检查、确认 8.2.2 制作印制电路板 8.2.3 将元器件安装到基板 8.2.4 调整无线话筒 附录1 TFG2000系列信号发生器使用指南 1.1 概述 1.2 技术指标和功能特性 1.3 前后面板和用户界面 1.3.1 前面板总揽附图1.1) 1.3.2 后面板总揽(附图1.2) 1.3.3 用户界面 1.3.4 键盘说明 1.3.5 常用操作 1.3.6 初始化状态:开机或复位后仪器的工作状态 附录2 SMl020数字毫伏表使用指南 2.1 SMl020前面板总揽(附图2.1) 2.2 SMl030前面板总揽(附图2.2) 2.3 按键和插座 2.4 指示灯 2.5 液晶显示屏 2.6 后面板总揽(附图2.3) 2.7 开机 2.8 R$232接口 附录3 SS系列可跟踪直流稳定电源使用指南 3.1 概述 3.2 前面板总揽(附图3.1) 3.3 操作说明 3.3.1 独立输出操作模式 3.3.2 串联跟踪输出模式 3.3.3 并联跟踪输出模式 3.3.4 CH3输出操作(适用于SS3323、SS3325、SS4323、SS4,325) 3.3.5 CH4输出操作(适用于SS4323、4325) 3.3.6 稳压/稳流的特性 3.4 调整 3.4.1 独立模式的调整 3.4.2 串联追踪调整 3.4.3 并联追踪模式 3.4.4 CH3,CH4输出的调整(适用于SS3323、SS3325、SS4323、SS4325) 3.5 通用指标 附录4 GoS-6051示波器使用指南 4.1 概述 4.2 主要技术指标 4.2.1 垂直系统 4.2.2 水平系统 4.3 面板介绍 4.3.1 前面板 4.3.2 后面板(附图4.6) 4.4 操作方法 4.4.1 读出显示器 4.4.2 输入信号的连接 4.4.3 调整和检查 4.4.4 功能检查 4.4.5 基本操作 附录5 怎样根据电阻器上的色环读出电阻值 |
| 编辑推荐 | |
| 本书的读者对象主要是电子技术的从业人员及相关专业的师生,因此,在编写时把重点放在基础实践及实验上,将精力集中在必须使读者了解掌握的基本知识及技术上,集中在详尽解说测量仪器的基本使用及测定方法上。因此,本书不仅是对电工类专业的学生,对电子专业、信息技术专业、电子设备等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电子技术基础方面,也可以说是*适宜的实践参考书。本书的实践项目将重点放在*基础、*基本的内容上,同时还列举了多方面的应用,并编入饶有趣味的制作实践。 |
| 文摘 | |
| 序言 | |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引人注目,那种深邃的蓝色调搭配着简洁的几何图形,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本来只是随便翻翻,没想到里面的内容竟然如此丰富。说实话,我对这个领域了解得不多,但作者的文笔非常流畅自然,一点都没有那种教科书的枯燥感。他们似乎有一种魔力,能把那些复杂的理论用最接地气的方式阐述出来。记得有一次,我被一个电路图卡住了很久,翻到书中的某一章,豁然开朗,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简直太棒了。而且,书里还穿插了很多历史轶事和行业前沿的动态,让整个阅读过程充满了探索的乐趣。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前辈,耐心地手把手地领着你入门。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对技术有好奇心,但又害怕复杂概念的朋友们。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布局简直是业界良心。字体大小适中,行间距处理得恰到好处,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让人感到眼睛疲劳。更让我惊喜的是,作者在关键概念的阐述上,采用了大量的图示和表格进行辅助说明。这些图示并非简单的示意图,而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每一个细节都清晰可见,色彩搭配也十分考究,让人一眼就能抓住核心要点。我特别欣赏它对“实践”这一块的重视程度,很多章节后面都附带有详细的实验步骤和故障排除指南,这对于我们动手能力相对薄弱的人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我按照书里的指引尝试搭建了一个小型系统,过程比我想象的要顺利得多,这极大地增强了我的信心。它做到了技术深度与可读性的完美平衡,难能可贵。
评分自从开始系统地接触电子学这个领域,我就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真正衔接理论与实际操作的桥梁读物。市面上很多教材要么是纯粹的理论推导,要么是堆砌零散的“小技巧”,缺乏体系性。这本书的构建思路非常清晰,它遵循了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逻辑主线。它没有强迫读者一开始就去啃那些高难度的内容,而是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入门案例,逐步引导我们进入更复杂的知识体系。我特别喜欢它在介绍新元件或新概念时,总是会先给出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典型应用场景,这种“场景驱动学习法”极大地提高了我的学习兴趣和代入感。读完后,感觉自己像是经历了一次结构化的工程训练,对整个电子系统的认知层次都有了质的飞跃。
评分从装帧质量上来说,这本书的纸张选用相当不错,拿在手里有分量感,不易受潮变形,这对于经常需要在实验室或工作台上翻阅的技术书籍来说至关重要。内容上,我个人最欣赏的是它对不同技术路线的客观对比分析。作者并没有偏袒某一种特定的技术标准或厂商方案,而是平铺直叙地列举了各种方案的优缺点、适用范围和历史局限性。这种中立且全面的视角,让读者能够形成自己独立的判断能力,而不是被动接受既定的“标准答案”。在某些章节,作者甚至引用了大量的工程规范和行业标准作为佐证,这使得书中的知识点具有极强的权威性和可追溯性。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值得反复研读,并且可以作为案头参考手册的典范之作。
评分坦白说,我一开始对这类书籍抱有很高的期望,但往往都会失望而归,总觉得它们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过于肤浅。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刻板印象。它的深度绝对是毋庸置疑的,对底层原理的剖析深入骨髓,绝不满足于表面的介绍。但奇妙的是,这种深邃并没有转化成晦涩难懂的文字。作者的语言风格极其精准而富有逻辑性,仿佛在进行一场严谨的学术辩论,但又处处流露出对读者的关怀。我发现自己读完一个章节后,不仅知道了“怎么做”,更重要的是理解了“为什么非得这么做”。这种对“为什么”的探究,才是真正区分普通学习者和专业人士的关键,这本书无疑为我们搭建了通往后者的大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