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互聯網 '叢書:互聯網+政務:從施政工具到治理賦能 |
| 作者 | 唐鵬 |
| 定價 | 48.00元 |
| 齣版社 | 電子工業齣版社 |
| ISBN | 9787121298301 |
| 齣版日期 | 2016-09-01 |
| 字數 | |
| 頁碼 | |
| 版次 | 1 |
| 裝幀 | 平裝 |
| 開本 | 16開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 本書從互聯網産業發展齣發,結閤'互聯網 ”理念的興起,通過對互聯網技術、模式、思維對各實體行業的滲透和熏染,導齣'互聯網 政務”的必然性和緊迫性,通過對'互聯網 政務”背景、理念、現狀、趨勢、挑戰、案例等分析與解讀,全麵揭示'互聯網 政務”對、企業、公眾的影響及未來發展路徑,並為'互聯網 政務”的重要參與主體——機構提供具體發展建議。 |
| 作者簡介 | |
| 唐鵬 孟昭莉 |
| 目錄 | |
| 目錄/Contents 01 “互聯網 ”與:從若即若離到 不離不棄 //2 02 移動:“互聯網 ”的 加速度與“溢齣效應” //17 01 轉型與技術革命的十字路口 //38 02 “互聯網 政務”的中國元素 //50第3章 //71 01 “互聯網 政務”的正麵與背麵 //72 02 政務服務生態重塑與角色切換 //102 03 “互聯網 政務服務”行動指南 //125 01 移動視角下的全球電子政務道路分野 //168 02 奇點臨近:“互聯網 政務”再想象 //189 |
| 編輯推薦 | |
| 一本書讀懂“互聯網 政務”的過去、現在與未來,更重要的是,本書的作者還有一絲在“一切都在互聯網化”的語境下,發現在綫服務在中國的運動軌跡與背後動因,以及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重新審視和評估中國電子政務發展水平的野心。 |
| 文摘 | |
| 序言 | |
初次翻開這本書,我被它對“互聯網+政務”這一宏大主題的深入探討所吸引。作者唐鵬先生以其敏銳的洞察力,不僅僅將目光停留在技術工具層麵,更著重於探討互聯網如何從一個單純的施政工具,逐步演變為賦能國傢治理的強大引擎。書中對政策製定、公共服務、社會監督等多個維度的現代化進程進行瞭細緻的分析,描繪瞭互聯網技術在重塑政府職能、提升治理效率、增強公民參與感方麵的巨大潛力。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並沒有迴避互聯網+政務在實踐中可能遇到的挑戰,例如數據安全、隱私保護、數字鴻溝等問題,而是提齣瞭一係列具有前瞻性的解決方案和建議,這使得這本書既有理論高度,又不乏實踐指導意義。閱讀過程中,我仿佛置身於一場關於政府現代化轉型的深度對話,對未來的數字政府建設充滿瞭期待。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其內容本身,更在於它能夠激發讀者對科技與治理深度融閤的思考,為理解當下中國乃至全球的政務發展趨勢提供瞭一個堅實的理論基礎和廣闊的視野。
評分從我一個普通讀者的角度來看,這本書最可貴之處在於其敘事的邏輯性和層次感。作者唐鵬先生並沒有用艱澀的理論堆砌來解讀“互聯網+政務”,而是從一個清晰的脈絡入手,首先梳理瞭互聯網技術對傳統政務模式的衝擊和變革,然後詳細闡述瞭互聯網+政務在具體實踐中是如何實現的,最後更是對未來發展趨勢進行瞭深入的展望。這種由錶及裏、循序漸進的講解方式,讓像我這樣的非專業讀者也能輕鬆理解並深入體會書中的核心觀點。書中的許多案例分析都非常貼近現實,能夠引發我的共鳴,讓我聯想到自己在使用各種政務服務時的真實體驗。作者在分析問題時,總能站在更高的維度,看到技術進步背後所蘊含的社會、經濟和政治影響,這使得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技術的書籍,更是一本關於社會轉型的深刻洞察。
評分我認為這本書的價值,體現在它對“互聯網+政務”這一復雜概念的宏觀把握和微觀解讀的完美結閤。唐鵬先生在書中,不僅勾勒齣瞭互聯網+政務發展的宏偉藍圖,例如如何構建智慧城市、打造數字政府,更深入到瞭具體的實踐層麵,分析瞭在信息安全、技術應用、人纔培養等諸多環節可能遇到的具體問題,並提齣瞭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他的論述嚴謹而不失溫度,既有理論上的深度,又不乏人文關懷。書中對“從施政工具到治理賦能”的這一轉變過程的描繪,讓我看到瞭一種政府職能的深刻演進,從被動服務到主動引導,從單嚮管理到雙嚮互動。這本書讓我對中國在互聯網+政務領域的探索和實踐有瞭更加清晰和全麵的認識,也讓我看到瞭數字時代下,國傢治理能力和治理體係現代化的光明前景。
評分這本書的閱讀體驗,對我來說是一次思維的“洗禮”。唐鵬先生對“互聯網+政務”的解讀,超越瞭我以往對政務信息化的一些刻闆印象。他強調的“治理賦能”,不僅僅是提升效率,更是實現一種新型的、以人為本的、參與式的治理模式。書中關於如何通過互聯網技術打破部門壁壘、促進信息孤島的打通、實現數據驅動的科學決策,以及如何構建更加開放、包容的公共服務體係,這些內容都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作者對互聯網的理解,並非僅僅停留在“網絡連接”的層麵,而是將其視為一種能夠重塑社會結構、改變人與人之間關係、優化資源配置的顛覆性力量。閱讀過程中,我不斷地反思自己對政府職能的認知,對未來社會形態的暢想,這本書無疑為我打開瞭一扇全新的視角,讓我對“善治”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
評分這本書帶給我的震撼,遠不止於對“互聯網+政務”概念的理解。唐鵬先生在書中對於“賦能”這一核心概念的闡釋,可以說是鞭闢入裏。他並非簡單地羅列政務APP或在綫服務平颱,而是深入剖析瞭互聯網如何通過信息公開、數據共享、協同辦公、民意反饋等多種機製,賦予政府部門更強的決策能力、執行能力和服務能力,同時也賦能給公民更廣泛的參與權和監督權。這種雙嚮賦能的視角,讓我看到瞭一個更加透明、高效、 responsive 的新型政府形態的輪廓。書中對不同國傢和地區的實踐案例的對比分析,也極具啓發性,讓我能夠更全麵地理解“互聯網+政務”在全球範圍內的多樣化發展路徑及其背後的驅動因素。閱讀這本書,就像是在觀看一部波瀾壯闊的時代變革史,它讓我深刻認識到,技術革新並非終點,如何利用技術實現治理能力的提升和公民福祉的增進,纔是真正值得我們深思的課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