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应用技术论文集(2005-2010)

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应用技术论文集(2005-2010)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柴秀梅 著
图书标签:
  • 气象雷达
  • 天气预报
  • 雷达气象
  • 气象探测
  • 遥感技术
  • 气象数据处理
  • 雷达信号处理
  • 气象应用
  • 雷达技术
  • 气象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赏心悦目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气象出版社
ISBN:9787502951757
商品编码:29372206956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1-12-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应用技术论文集(2005-2010)

定价:70.00元

作者:柴秀梅

出版社:气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12-01

ISBN:9787502951757

字数:

页码:43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应用技术论文集(2005-2010)》收录的内容来自2005—2010年雷达学术年会征集到的论文,共计54篇。内容包括:暴雨、强冰雹、龙卷、飑线雷雨大风、台风等的多普勒天气雷达监测和预警学术论文。

内容提要


《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应用技术论文集(2005-2010)》主要从历年来雷达气象学委员会征集的论文中,筛选出具有业务使用或科学研究价值的文章,这些文章大多来自基层台站的气象工作者的手笔,涵盖了新一代天气雷达在近几年发生的灾害性天气发生发展成因、预报难点、预报技术等方面的应用情况,提出了可供预报业务借鉴的预报着眼点和结论,基本上反映了自1998年开始建站以来我国新一代天气雷达的应用情况和技术发展水平。
《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应用技术论文集(2005-2010)》可作为气象台站预报人员进行业务经验交流使用,也可作为雷达台站机务人员、科研人员的参考用书。

目录



2010年
北京城区两次突发性强对流暴雨的对比分析
形成持续性暴雨的三种回波系统
“3.5”闽北罕见冰雹过程CINRAD回波特征
强对流天气在风廓线产品上的前兆特征分析
“09.11”冀南特大暴雪的多普勒雷达特征分析
一次突发性暴雨的前兆特征分析
初春降水多相态转化成因及雷达回波分析
“蓝金”模式在华北一次冷涡强降水中的应用
“20090719”致灾冰雹的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2009年
奥运气象服务中的短时预报及预警
一次强对流天气的闪电雷达特征分析
强降水引发柳州“7.5”洪水的多普勒雷达产品分析
天山北坡一次强对流风暴[)oppler雷达回波演变特征分析
用多普勒雷达资料识别雹暴的形成和演变
2008年
一次阵风锋触发的局地强冰雹天气过程分析
利用CINRAD/SA雷达制作雷雨大风临近预报和预警
京津及邻近地区暖季强对流风暴的气候分布特征
多普勒雷达产品对重大灾害性天气特征分析
一次大范围大风天气多普勒雷达资料特征分析
雷达观测的渤海湾海陆风辐合线与自动站资料的对比分析
重庆2008年7月21日飑线过程天气分析
一次典型降雹过程CINRAD/SB雷达资料分析
一次飑线过程的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
多普勒雷达分析我国华东地区登陆台风轴对称降水特征
一次冰雹大风天气的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浣熊”台风的多普勒雷达风场结构和移动路径研究
CINRAD/CC雷达资料在丽江冰雹探测中的应用研究
新一代天气雷达对一次暴洪的监测和应用
准噶尔盆地南缘一次冰雹天气的形成机理分析
石家庄地区反射率因子垂直廓线特征分析
一次苏皖龙卷的多普勒雷达分析及其成因分析
2007年天津地区连续降雹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2006年
北京地区夏季对流风暴雷达气候的研究
弱冰雹云雷达回波结构特征的分析
基于多部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的突发强对流天气监测预警系统研究与应用
上海“050628'’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特征与成因分析
一次飑线天气过程多普勒雷达产品分析及临近预报
鹰潭市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雷达资料分析
一次强对流天气综合分析
一次飑线型“弓”型回波的多普勒雷达特征分析
CINRAD/CC对一次冰雹云特征的探测
冰雹指数剖析及在灾害性强降水预报中的应用
一次低涡切变暴雨过程的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
淮北强龙卷天气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分析及在临近预报中的应用
多普勒雷达径向速度资料在对流天气预报中的应用
鲁北地区强对流风暴CINRAD气象产品统计特征分析
应用云图和多普勒雷达速度场讨论台风“珍珠”与冷空气的相互作用
台风“麦莎”螺旋带回波追踪与实时降水估测分析
——温州雷达临近预报系统研究试验
雷达产品在台风“珍珠”暴雨落区预报中的应用
强烈雹暴“三体散射”的多普勒天气雷达分析
2005年
哈尔滨0710局地短时暴雨的CINRAD/CC回波特征分析
一次强风暴的CINRAD/SA雷达产品特征分析
一次城市超级风暴单体的特征分析
“艾利”热带风暴多普勒雷达定位方法的探讨

作者介绍


文摘


雷达观测的渤海湾海陆风辐合线与自动站资料的对比分析
卢焕珍1赵玉洁1俞小鼎2冯金湖1
(1天津滨海新区气象预警中心,天津300457;2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北京100081)
摘要:为了研究渤海西岸海陆风的演变规律,应用天津新一代天气雷达结合地面自动气象站实时资料,统计分析2007年雷达监测到的由渤海湾海陆风导致的边界层辐合线的生消、演变规律,并研究雷达观测的海陆风辐合线与自动站观测的渤海湾海陆风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1)雷达探测的沿海岸线形成的边界层辐合线对应的就是渤海湾海陆风辐合线;2)海陆风辐合线只有在每年的5-9月才能在雷达上观测到,而且主要集中在6、9月;3)晴空环境下,当较强的一条海陆风辐合线沿海岸线或在海上生成后移过雷达站,或直接生成在雷达站西北侧时,自动站观测显示陆风转为海风;4)雷达探测的海陆风辐合线强度越强,且其垂直伸展高度越高,对应的自动站观测的海风风速越大。
关键词:多普勒雷达 渤海湾海陆风辐合线 自动气象站
引言
雷达在晴空情况下探测到的弱窄带回波一般都对应大气边界层内的辐合线。辐合线之所以会以窄带回波的形式呈现在雷达回波上,存在两种可能的机制。一种机制是辐合线上较强的湍流造成大气折射指数脉动较大而产生回波,即所谓的Bragg散射,另外一种机制是昆虫浓度沿着辐合线相对集中而产生强度的回波。Wilson等(1994)利用多波长和双偏振雷达对上述两种机制的研究表明,第二种机制在边界层晴空窄带回波的形成中占据支配地位。
天津新一代天气雷达地理位置正好位于渤海湾西岸的塘沽站,它能够捕获渤海湾海陆风中尺度天气系统,并且提供高分辨率,包括空间1°×1km、时间间隔6分钟的精细产品。在晴空环境下,天津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到的边界层辐合线的演变、进退与渤海湾西岸海陆风的变化密切相关。海陆风塘沽站全年均可观测到,但夏季强于冬季,海风强于陆风。海陆风虽然只是由海陆温差引起的距海岸线几十千米的中尺度现象,但反过来又影响沿海地区的温度场、湿度场和风场的分布[胡,从而影响沿海地区工农业生产的布局,可见开展晴空环境下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的渤海湾海陆风辐合线的研究对提高天气预报(尤其是温度和风的预报)准确率以及对沿海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具有重大意义。
……

序言



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应用技术论文集(2005-2010) 内容概要 本书集结了2005年至2010年间,我国在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研发与业务应用领域取得的诸多重要研究成果。涵盖了新一代天气雷达(CINRAD/CC)在气象探测、数据处理、产品生成、以及在各种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中的广泛应用。全书系统梳理了该时期雷达技术发展的脉络,重点聚焦于多普勒天气雷达、双偏振雷达等先进技术如何提升了气象预报的精度和时效性,以及其在提升我国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方面所发挥的关键作用。 核心内容板块 本书的内容可以大致划分为以下几个核心板块: 一、新一代天气雷达探测技术与产品理论 雷达探测原理与体制演进: 深入阐述了新一代天气雷达(以CINRAD/CC系列为主)在探测原理上的革新,包括其工作的波段(S波段、C波段、X波段)、天线技术、发射与接收系统等。重点介绍了多普勒效应在测量风场信息方面的突破,以及双偏振技术如何实现对降水粒子相态(如雨、雪、冰雹)的区分,从而提高降水估测的准确性。 关键雷达产品的生成算法与理论基础: 详细介绍了各类新一代天气雷达核心产品的生成原理与算法。这包括: 基本反射率产品(Z): 用于估测降水强度,是雷达探测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产品之一。论文集探讨了不同探测距离、不同降水类型下反射率因子的订正与应用。 径向速度产品(Vr): 通过多普勒效应测量目标径向运动速度,用于分析风场结构、识别涡旋、探测风切变等。本书重点讨论了速度反演算法的改进、速度模糊处理技术以及在短时临近预报中的应用。 谱宽产品(Sw): 反映了雷达探测区域内目标速度的离散程度,与湍流强度、降水粒子的多样性等有关。论文集分析了谱宽在识别强对流天气、风暴结构分析中的价值。 双偏振雷达产品: 这是新一代天气雷达的重要发展方向。本书集中探讨了双偏振雷达的各项参数(差分反射率Zh、差分相位Kdp、退相因子ρhv、特定差分相位Zdr)的物理意义、生成算法以及其在区分降水类型、提高降水估测精度、识别非气象目标(如地物杂波、干扰)等方面的显著优势。例如,Kdp对降水强度的反演具有优越性,ρhv能有效识别降水粒子相态和清除非气象目标。 雷达数据质量控制与订正: 强调了原始雷达数据质量对后续产品应用的重要性。论文集收录了大量关于雷达数据质量控制(QC)的研究,包括对地物杂波、海杂波、生物杂波、以及干扰信号的识别与剔除方法。同时,也涉及了对降水粒子衰减的订正、对混合层(零度层)影响的分析与补偿等。 雷达回波的物理机制分析: 深入探讨了不同天气现象(如对流层层状云降水、对流云降水、暖区降水、冷区降水、冰雹、霰、雨等)在雷达回波上的表现特征。通过对反射率、速度、谱宽以及双偏振参数的联合分析,揭示了不同天气系统的内部结构与动力学过程。 二、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在气象业务中的应用 短时临近天气预报: 这是新一代天气雷达最直接也最有效的应用领域。本书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雷达回波的移动、发展、演变趋势,结合风场信息,进行未来1-2小时内的降水落区、强度以及强对流天气的临近预报。特别强调了雷达与数值天气预报模式的融合应用,以及基于雷达数据的“外推”预报方法。 强对流天气监测与预警: 深入探讨了新一代天气雷达在识别和监测强对流天气(如雷暴、短时强降水、冰雹、龙卷等)中的作用。重点关注了如何利用雷达探测到的“钩状回波”、“高速旋转区”(TVS)、“球状回波”、“高速带”、“冷池出流”等特征来识别强对流核心,并为预警提供依据。双偏振雷达在识别冰雹粒子、区分降雨与融化冰水混合物方面,为提高冰雹预警的准确性提供了新的可能。 降水估测与水文应用: 阐述了如何利用雷达反射率产品(Z)和双偏振产品(如Kdp)进行降水强度的估测,并将其累加形成面雨量产品。本书展示了这些产品在洪水预报、水库调度、城市内涝监测以及农业灌溉等水文气象应用中的案例。 天气系统结构的分析与诊断: 介绍了雷达产品如何帮助气象业务人员深入理解各类天气系统的内部结构和动力学演变。例如,利用径向速度分析锋面、切变线、低涡的结构;利用反射率和双偏振产品分析降水云团的垂直结构、粒子谱分布等。 非气象目标的识别与剔除: 详细介绍了在实际业务中,如何通过雷达产品的组合分析,有效识别和剔除对天气探测造成干扰的非气象目标,如地面杂波、海杂波、鸟类、昆虫、以及电磁干扰等。双偏振雷达在区分鸟类与降水、区分地物杂波与有效回波方面显示出独特的优势。 雷达数据在数值天气预报模式中的同化应用: 探讨了如何将新一代天气雷达探测到的信息(如反射率、速度)同化进入数值天气预报模型,以提高模型的初始场精度,从而改善中短期和临近预报的性能。 三、特定天气现象的雷达探测与应用研究 层状云降水与对流云降水特征分析: 区分并分析了层状云降水(通常由锋面、低压系统引起,降水范围广、强度相对均匀)和对流云降水(通常由积雨云引起,降水强度大、范围小、生命史短)在雷达回波上的不同表现。 冰雹、霰等固态降水粒子的探测: 重点研究了利用双偏振雷达参数(如Zdr、ρhv)来识别和估测冰雹、霰等固态降水粒子的存在及其分布,这对提高冰雹预警的有效性至关重要。 风暴反气旋、阵风、下击暴流等动力学现象的识别: 探讨了如何利用径向速度产品来识别风暴中的反气旋、阵风前沿、以及可能造成危害的下击暴流等强对流天气中的动力学特征。 城市环境下的雷达应用挑战与对策: 探讨了在城市复杂环境下,由于建筑物遮挡、多径效应等造成的雷达探测困难,以及相关的信号处理与产品订正方法。 本书的价值与意义 《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应用技术论文集(2005-2010)》作为一部聚焦于新一代天气雷达研发与应用的关键时期著作,系统性地梳理了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它不仅为气象科研人员提供了宝贵的理论参考和技术指导,也为基层气象业务人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应用案例和解决方案。本书的出版,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天气雷达技术的国产化进程,显著提升了我国在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和防范方面的能力,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书内容丰富,理论扎实,应用性强,是理解和掌握新一代天气雷达技术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料。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对气象学充满热情的高中生,我在网络上搜寻各种与气象相关的学习资料时,偶然发现了这本书。我对天气的形成、变化以及预测的原理一直充满好奇,特别是“新一代天气雷达”这个概念,让我觉得非常前沿和神秘。这本书的题目就极具吸引力,它暗示着书中内容是关于最新科技在气象领域的应用。虽然书名为“论文集”,我担心里面的内容会过于艰涩难懂,但当我实际翻阅时,发现其中一些章节虽然专业性很强,但作者们都努力地用相对易于理解的语言来阐述复杂的概念。书中对于不同雷达产品(如回波强度、速度、谱宽等)的讲解,以及它们各自代表的物理意义,让我大开眼界。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如何利用雷达数据识别和跟踪中尺度天气系统,例如飑线、台风等的内容感到震撼。这些知识让我意识到,我们日常接收到的天气预报背后,是多么复杂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对天气雷达的工作原理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为我将来选择大学专业和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评分

对于我这样一个退休的气象工作者来说,再次翻阅《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应用技术论文集(2005-2010)》是一种特别的体验。这本书汇集了那个时期我国天气雷达技术发展的精华,记录了我们这一代气象人奋斗的足迹。虽然我已经离开了工作岗位,但对气象事业的热情从未减退。这本书中的许多技术和方法,都是在我工作期间逐步发展和成熟的。我记得当年为了改进雷达产品的质量,我们付出了多少努力,解决了多少技术难题。书中关于多普勒天气雷达的产品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利用雷达数据进行精细化预报,都让我回忆起当年工作的点点滴滴。看到书中详细介绍的各种算法和处理流程,我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不断创新的精神。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部气象科技发展的史料,它为后辈们提供了一个了解过去、启迪未来的窗口。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更多年轻的气象工作者从中汲取经验,继续推动我国气象事业向前发展。

评分

我是一名从事野外测绘工作的技术人员,常年与地理环境打交道,天气情况的好坏直接影响我们的工作进度和安全性。在一次行业交流会上,偶然得知了这本《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应用技术论文集(2005-2010)》,便立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的工作常常需要依赖精确的天气预报,尤其是对短时强降水的预警,这对于我们规避风险至关重要。书中关于雷达数据在数值天气预报模型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雷达反演降水强度和分布的章节,对我来说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我尤其关注那些探讨如何提高雷达预报时效性和准确性的技术细节,这能直接指导我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更好地理解和利用天气雷达信息。书中引用的案例和数据,都是经过实际检验的,这让我对书中的技术方法充满信心。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进一步提升我理解和运用雷达气象产品进行天气预警的能力,为野外工作的安全和效率提供更坚实的技术支撑。这本书的出版时间虽然是几年前,但我相信其中蕴含的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吸引了我,深邃的蓝色背景配合着抽象的雷达波形图案,简洁而富有科技感,让人一眼就能联想到天气监测和预警的专业领域。我平时就很关注天气变化,尤其是极端天气,总是希望能对它有更深入的了解。翻开这本书,厚重的纸张和清晰的排版立刻给人一种可靠的感觉。虽然我不是专业的气象学者,但出于对自然现象的好奇,我还是抱着学习的心态去阅读。书中涉及的“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这些术语虽然陌生,但作者们似乎很有耐心地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解释,辅以大量的图表和案例分析,这让我这个门外汉也能逐渐领略到其中精妙之处。特别是其中关于雷达如何探测不同类型降水、识别雷暴和冰雹的章节,读来令人惊叹,仿佛置身于一个微观的科学世界。看到书中详细介绍的各种雷达产品,我开始想象这些高科技设备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作用,为我们的生活提供安全保障。我期待着能够通过这本书,将抽象的科学知识转化为对天气现象更直观的认识,从而在面对各种天气挑战时,能够有更充分的准备和更科学的应对。这本书的内容让我对气象科学的严谨性和实用性有了更深的体会,也激发了我进一步探索气象学知识的兴趣。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厚重”且“实用”。从书名《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应用技术论文集(2005-2010)》来看,这是一本具有一定专业性和学术性的著作,内容涵盖了那个时期天气雷达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我是一名从事农林业生产的技术推广人员,天气状况对农作物的生长和病虫害防治至关重要。我一直关注如何利用气象科技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效益。这本书中关于雷达在监测降雨、预警大风、判断霜冻等方面的应用,正是我工作中急需的知识。我希望能够从中学习到如何更有效地解读雷达数据,从而为农民提供更精准、更及时的农业气象服务。书中对各种雷达产品的详细介绍,以及它们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案例,让我觉得这本书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我期待着能通过阅读这本书,掌握更多先进的天气雷达应用技术,并将这些知识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为现代农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