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季羡林:人生哲学系列丛书(共四册)
定价:134.80元
作者:季羡林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8-01
ISBN:9787561338155
字数:
页码:全4册
版次:1
装帧:盒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59kg
编辑推荐
时间是毫不留情的,它真使人在自己制造的镜子里照见自己的真像!如果 人生真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先启后的责任感。……
——季羡林
内容提要
季羡林先生是学者、国学大师、同时它还是的散文大家。季羡林素以学术造诣较深著称,他虽是年事耄耋却神思焕发,有大量散文随笔问世,亦是文坛一大幸事。本书收集了作者近年来发表的散文随笔,蕴涵着作者一生的追求、理想和人生观,它虽没有华丽的语言,但从平实无华的叙述中,却透露出许多深刻的人生哲理,读过之后让人的心灵不禁为之一振。这些作品内容丰富,构思精巧,文笔精妙,从书中可以领略欣赏季羡林先生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为人处事的原则,以及对待人生的态度。读他的作品是一种享受,开怀释卷,典雅清丽的文字拂面而来,纯朴而不乏味,情浓而不矫作,庄重而不板滞,典雅而不雕琢。从中可以窥见国学大师的生活态度,耄耋老人的人生感悟、对于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追寻。
目录
志虑心物:
篇 期颐泛言
中国的民族性
沧桑阅尽话爱国
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回到历史中去
恐怖主义与野蛮
慈善是道德的积累
莫让时间再怕东方人
谈所谓“老龄化社会”
长寿之道
长生不老
老少之间
春色满寰中
朵朵葵花向太阳
论“据理力争”
从小康谈起
公德
忘
真理愈辨愈明吗
睁一只眼 闭一只眼
对号入座
难得糊涂
论怪论
论说假话
炼话
—个值得担忧的现象
对广告的逆反心理
给“拆”字亮红灯
第二篇 杏坛语丝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佛教与儒家和道教的关系
研究中国文化应该把宗教考虑进来
禅宗是佛教中国化的产物
我学术研究的特点和范围
我和佛教研究
把学术还给人民大众
抓住一个问题终生不放
搜料必须有竭泽而渔的气魄
对待不同意见的态度
满招损,谦受益
精华与糟粕
关于义理、文章与考证
研究、创作与翻译并举
文字之国
写文章
文以载道
作文
意匠惨淡经营中
汉语与外语
成语和典故
漫谈古书今译
漫谈吐火罗文
谈翻译
多读一点中外文学作品
青年的使命
提高高校学生人文素质的必要和可能
第三篇 游目骋怀
游石钟山记
登庐山
法门寺
逛鬼城
游小三峡
大觉寺
富春江边 瑶琳仙境
兰州颂
登黄山记
洛阳牡丹
赞西安
观秦兵马俑
春城忆广田
延边行
下瀛洲
游唐大招提寺
国际大学
深圳掠影
火车上观日出
上海菜市场
汉城忆燕园
海棠花
枸杞树
石榴花
神奇的丝瓜
第四篇 陶然忘机
北京忆旧
清华梦忆
德国学习生活回忆
几件小事
温馨的回忆
病房杂忆
天上人间
老人
Wala
三个小女孩
黄色的军衣
一双长满老茧的手
一个抱小孩子的印度人
塔什干的一个男孩子
难忘的一家人
追梦
晨趣
红
年
丢书
兔子
一条老狗
从哲学的高度来看中餐与西餐
一座精美绝伦的汉白玉雕像
忆往述怀:
篇 阅尽沧桑
生命的价值
我们面对的现实
谈老年
养生无术是有术
回头看看
假若我再上一次大学
一寸光阴不可轻
希望在你们身上
三思而行
园花寂寞红
人间自有真情在
老马识途
珍爱大自然
走向天人合一
寸草心
回忆
寂寞
爽朗的笑声
毁誉
谈礼貌
漫谈撒谎
论恐惧
漫谈消费
坏人
傻瓜
隔膜
送礼
宗教
第二篇 学林漫步
一个老知识分子的心声
一个信念,一个主旨,一点精神
一个老留学生的话
研究学问的三个境界
治学的态度与方法
学问中没有捷径
我与东方文化研究
漫谈书院
文得学养
谈东方文学
中国传统小说在亚洲
谈西学东传
我和外国文学
追求一个境界
我对未来教育的几点希望
谈文学交流
谈中国书法
漫谈散文
论新体旧诗
语言与文字
文章的题目
光彩的文明
拿来和送去
我和东坡词
学外语
第三篇 此情犹思
我的 位老师
我的老师董秋芳先生
对陈寅恪先生的一点新认识
忆念胡也频先生
哭冯至先生
我眼中的张中行
记周培源先生
也谈叶公超先生二三事
悼许国璋先生
忆念郑毅生先生
遥远的怀念
谈中国的“学统”
梦萦未名湖
天竺心影
夜来香开花的时候
文明人的公理
医学士
两个乞丐
母与子
寻梦
戏剧
师生之间
一朵红色石竹花
芝兰之室
一个流传欧亚的笑话
第四篇 心与物游
听雨
清塘荷韵
二月兰
香橼
黄昏
槐花
怀念西府海棠
胭脂古井
换了人间
马缨花
处处花开夹竹桃
幽径悲剧
春满燕园
我爱北京的小胡同
海上世界
游天池
火焰山下
石林颂
西双版纳礼赞
在敦煌
虎门炮台
访绍兴鲁迅故居
富春江上
星光的海洋
登蓬莱阁
佛教圣迹巡礼
贤行润身
阅世心语
作者介绍
季羡林,(一九一一—二○○九) 字希逋,又字齐奖。的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鞠译家、佛学家、作家。一九一一年八月六日出生于山东省临清市康庄镇。一九三。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一九三五年考取清华大学与德国的交换研究生,赴德国入哥廷
文摘
序言
对于季羡林先生,我的印象一直是“学贯中西,德高望重”。我推测,他的“人生哲学”绝非是那种故弄玄虚的理论,而是他一生在学术、生活、乃至人生际遇中的真切感悟。他经历过时代的风云变幻,也享受过学术的清静与乐趣,更在晚年展现出一种返璞归真的智慧。我好奇他如何看待“成功”与“失败”,如何理解“苦难”与“快乐”,以及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他的关注点和价值取向是如何变化的。我特别希望能从他的文字中,找到一种面对生活压力的有效“减压阀”,一种在喧嚣世界中保持内心宁静的“指南”。他的学识本身就是一座宝库,而将这份宝库中的智慧,转化成普通人也能理解和践行的人生哲学,这才是最令人期待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看到一位伟大学者,同时也是一位平凡而智慧的“人”的真实内心世界。
评分当我看到“季羡林:人生哲学系列丛书”这个书名时,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种温文尔雅、博学多才的学者形象。我对他的人生哲学充满期待,猜测其中一定蕴含着东方文化的深厚底蕴,以及他对人生真谛的独特思考。我想象着,他可能会谈论如何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保持一份内心的宁静与淡然;如何看待人生的起起伏伏,做到宠辱不惊;如何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那些不易察觉的美好与意义。他的学识之渊博,早已是公认的事实,而将这份深厚的学识,融入到贴近普通人生活的人生哲学中,这对我来说,将是极大的精神食粮。我渴望从中获得一些关于如何更好地理解自己、如何更从容地面对生活挑战的启示,让自己的内心更加充盈和强大。
评分季羡林先生的名字,对于许多热爱中国文化、浸淫于学术思想的读者而言,自带一种温润而深邃的光芒。他的一生,宛如一部厚重的史书,承载着时代的变迁,也闪耀着智慧的火花。我一直对这位学界泰斗的生活态度和人生感悟充满好奇。想象着他身处乱世,却依然能够保持内心的宁静与澄澈;历经风雨,却始终对学问和生活抱持着孩童般的热爱。我相信,他的哲学并非空洞的说教,而是根植于他丰富的人生阅历,是历经沉淀后的真知灼见。从他的文字中,我期待能够汲取到一种面对困境时的从容,一种看淡名利的豁达,一种对生命本质的深刻理解。他的学识渊博,精通多国语言,更难得的是,他能将复杂的思想以浅显易懂的方式呈现,让普通读者也能领略到智慧的魅力。我希望通过阅读他的作品,能为自己的人生旅途注入更多力量,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安宁与力量。
评分读一本好书,就像与一位智者进行一场深刻的对话。我一直在寻找能够触及灵魂、启迪心智的读物,而季羡林先生,在我心中便代表了这样一种高度。他的人生哲学,我猜测一定蕴含着东方智慧的精髓,也融合了他作为一名现代学者对人生百态的独特体悟。也许,他会谈及如何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内心的平静,如何在逆境中保持乐观,如何在平凡生活中发现不凡的意义。我尤其期待他关于“幸福”的解读,毕竟,在这个追求物质的时代,真正的幸福是什么,却很少有人能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季羡林先生的经历,从留洋归来,到学术巅峰,再到晚年返璞归真,这本身就是一部波澜壮阔的人生画卷。我相信,他的哲学思考,必然是经过了时间的洗礼和生命的锤炼,充满了真切的情感和深刻的洞察。我渴望从中获得一些关于如何更有意义地生活、如何更从容地面对生死的启示。
评分我总觉得,一些真正有分量的思想家,他们的文字是有温度的,是能够穿透纸页,直抵人心的。季羡林先生,在我看来,便是这样一位。我对他人生哲学的想象,是它不落俗套,充满了人性的关怀和对生命本身的尊重。他未必会给出什么惊世骇俗的理论,但他所讲述的,一定是他在漫长人生旅途中,经过反复思考和实践后,提炼出的那些最宝贵的人生经验。我猜想,他的哲学中会有关于如何与自己和解,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看待得失的智慧。或许,他会用一种近乎散文的笔调,娓娓道来,将那些深刻的道理融入生动的故事和鲜活的例子中。我希望,在阅读的过程中,我能够感受到他那种淡泊名利、宠辱不惊的气度,学习到如何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保持一份清醒和坚定。这本书,对我而言,可能不仅仅是一本读物,更像是一次精神的洗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