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激光原理学习指导(第2版)
定价:28.00元
作者:高以智 ... 著
出版社:国防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1-01
ISBN:9787118096699
字数:
页码:
版次:5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激光原理》系列图书:《激光原理》(第6版)《激光原理学习指导》《激光原理》(第7版)《激光原理学习指导》(第2版)
内容提要
高以智、姚敏玉、张洪明、霍力编著的《激光原理学习指导(第2版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配套教材)》密切配合“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激光原理》第7 版的主要内容。全书共分六章:激光的基本原理;开放式光腔与高斯光束;电磁场和物质的共振相互作用;激光振荡特性;激光放大特性;激光器特性的控制。每章配有内容提要、思考题、例题和习题。部分习题给出不同程度的解题提示。书后附有习题的参考答案。
本书适于高等学校中与光电子技术有关的专业师生参考,也可供自学激光原理或相关课程的学生以及准备考研的学生参考。
目录
章 激光的基本原理
内容提要
思考题
例题
习题
第二章 开放式光腔与高斯光束
内容提要
思考题
例题
习题
第三章 电磁场和物质的共振相互作用
内容提要
思考题
例题
习题
第四章 激光振荡特性
内容提要
思考题
例题
习题
第五章 激光放大特性
内容提要
思考题
例题
习题
第六章 激光器特性的控制
内容提要
思考题
例题
习题
习题参考答案
附录 常用物理常数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坦白说,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需要高度集中精力的,它不适合在通勤的地铁上随便翻翻。它要求你有一个相对安静、可以随时停下来查阅或演算的环境。我感觉作者对物理现象的描述,尤其是那些非线性效应部分,达到了近乎“诗意”的严谨。比如,在描述自相位调制对超短脉冲展宽的影响时,那种对光脉冲在介质中演化过程的描述,仿佛你能亲眼看到脉冲的上升沿和下降沿如何被时间色散和非线性效应同时塑造。这种沉浸式的理解,是碎片化学习无法提供的。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让你在了解激光原理时,不仅仅是记住了几个定律,而是真正理解了驱动整个系统的底层物理规律。它不是一本可以让你“速成”的书,但绝对是一本值得你投入时间,去构建一个深厚且扎实的知识根基的绝佳资源。读完它,你会对“激光”这个概念产生一个全新的、更加立体和深刻的认识。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整体设计,说实话,第一印象不算特别惊艳,但随着阅读深入,其内在的逻辑严谨性逐渐显现出来,这才是它真正的价值所在。我注意到,作者在组织内容时,似乎非常注重知识点的递进关系。比如,在讲解半导体激光器时,它并没有一上来就抛出复杂的异质结结构和载流子注入机制,而是先花了一个相当大的篇幅回顾了pn结的物理基础,甚至包括了早期的双极型晶体管的一些概念。这种“不厌其烦”的回溯,对于那些基础不够扎实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过去在学习一些新型激光器(比如光纤激光器)时,总会为一些底层参数感到困惑,现在回头看,发现那些困惑的根源,其实都埋藏在前面关于增益媒质和粒子数反转的基础章节里。这本书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导师,他知道你可能在哪里“绊倒”,并提前在那里为你铺设好了缓冲垫。唯一的遗憾可能在于,某些示意图的清晰度有待提高,尤其是一些涉及能级跃迁和波导结构的插图,如果能用更现代的绘图技术来呈现,可能会让理解过程更加顺畅。但瑕不掩瑜,其扎实的理论框架,确保了读者建立起来的知识体系是稳固的,经得起未来更深入研究的考验。
评分终于把这本《激光原理学习指导(第2版)》啃完了,说实话,这书给我带来的感受是挺复杂的。一开始拿起它,还以为能找到一些非常直观、能马上上手的操作指南,毕竟是“学习指导”嘛。结果发现,它更像是一本帮你打通理论壁垒的“硬核”工具。那种感觉就像你站在一个巨大的迷宫前,书里并没有直接给你一张地图,而是教你如何识别方向标、如何分辨不同墙体的材质,让你自己去摸索出路。举个例子,关于光腔模式的解析部分,它没有直接给出几个简单的公式套用,而是深入探讨了耦合系数和增益阈值的相互作用,把一个原本抽象的概念掰开了揉碎了,用数学工具来武装你的头脑。这种深度的讲解,对于那些想真正弄明白激光器内部物理过程的人来说,无疑是如虎添翼。但对于初学者,尤其是那些期望快速入门,只想知道“怎么让激光器出光”的读者,这本书可能需要相当的耐心去消化。我个人花了大量时间在反复对比不同章节的定义和推导过程,有时候会觉得作者的逻辑链条跳跃得有点快,需要自己停下来,在脑海中构建一个完整的物理图像。不过,一旦那些复杂的数学关系在你脑海中“咔哒”一声对应上了物理事实,那种豁然开朗的成就感,绝对是其他泛泛而谈的书籍无法比拟的。它更像是为那些志在成为激光领域专家的人准备的一份厚重的基石,而不是一份速成手册。
评分我发现,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似乎并没有将自己定位成一个“标准答案”的集合,而更像是一个“思维训练场”。在处理一些具有多解或争议性的话题时,作者的态度是相当开放和严谨的。比如,在讨论脉冲激光器的锁模原理时,不同方法(如克尔型、可饱和吸收体型)的优劣和适用场景被剖析得极其透彻,而不是简单地罗列“这个好用,那个不好用”。他会引导你思考,在特定的泵浦功率和腔体损耗条件下,哪种锁模机制的物理约束更强,更容易实现稳定的皮秒或飞秒脉冲。这种引导性的叙述方式,极大地激发了我主动思考的欲望。我甚至会停下来,拿起笔在草稿纸上模拟不同的边界条件,看看理论模型会给出怎样的反馈。这远远超出了单纯的知识传授范畴,它在教你如何像一个真正的激光物理学家那样去“建模”和“推理”。对比市面上一些只做表面介绍的教材,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让它更像是一本面向研究生的参考书,它为你提供了分析和解决未知问题的基本工具箱,而不是固定的工具成品。
评分从一个工程应用的角度来看待这本《学习指导》,它的价值在于建立起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坚实桥梁。很多时候,我们做实验时遇到问题,比如激光器腔内光斑不稳定、输出功率随温度漂移等,往往不知道该从哪个物理量入手去优化。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系统的故障排查和优化思路。它会告诉你,温度变化如何影响折射率和腔长,进而影响纵模频率的选择,最终可能导致与增益峰值的失谐。这种层层递进的因果链条的阐述,使得工程上的“试错法”变得有章可循,大大提高了问题解决的效率。我特别欣赏其中关于激光束质量M²因子的分析章节,它不仅给出了M²的定义,更重要的是,它细致地分析了腔内不同光学元件(如输出耦合器、扩束镜)的像差是如何系统性地劣化光束质量的。这使得我们在设计光路时,能够提前预见并量化这些影响,从源头上避免设计缺陷。总的来说,它把冰冷的理论公式,转化为指导实际操作的有效工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