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MT物料種類與標準 | ||
| 定價 | 25.00 | |
| 齣版社 | 電子工業齣版社 | |
| 版次 | 1 | |
| 齣版時間 | 2017年06月 | |
| 開本 | 16開 | |
| 作者 | 王海峰 | |
| 裝幀 | 平塑 | |
| 頁數 | 100 | |
| 字數 | ||
| ISBN編碼 | 9787121317408 | |
| 重量 | ||
第1章 SMT物料基礎 (1)
1.1 電阻器 (1)
1.1.1 電阻的分類 (2)
1.1.2 電阻的參數 (5)
1.1.3 電阻的標識方法 (5)
1.2 電容器 (7)
1.2.1 電容器的外形 (7)
1.2.2 電容的分類 (7)
1.2.3 電容的容量單位和耐壓 (8)
1.2.4 電容的標注方法和容量誤差 (8)
1.2.5 電容的正負極區分 (8)
1.3 電感器 (9)
1.3.1 電感器的外形 (9)
1.3.2 電感器的參數 (9)
1.3.3 電感器基本單位 (10)
1.4 二極管 (11)
1.4.1 二極管基礎 (11)
1.4.2 二極管的分類 (12)
1.4.3 二極管的極性識彆 (14)
1.5 三極管 (14)
1.5.1 三極管的分類 (14)
1.5.2 三極管的外形 (15)
1.6 集成電路 (16)
1.6.1 功能結構 (17)
1.6.2 幾種常用的IC封裝 (17)
1.7 锡膏 (21)
1.8 紅膠 (26)
1.8.1 什麼是紅膠 (26)
1.8.2 紅膠組成與分類 (26)
1.8.3 紅膠的固化 (28)
1.8.4 紅膠的保存與使用 (29)
第2章 SMT物料的編碼管理規則 (31)
2.1 物料分類及編碼規則 (31)
2.2 物料大分類及其代碼 (31)
2.3 物料小分類及其代碼 (33)
2.4 物料品種類型及其代碼 (35)
2.5 物料規格型號編碼規則 (43)
第3章 SMT物料管理係統 (58)
3.1 物料倉庫管理的概念 (58)
3.2 倉庫管理係統組成 (59)
3.2.1 倉庫管理係統結構圖 (59)
3.2.2 倉庫管理係統基本功能 (59)
3.2.3 倉庫管理相關單據 (60)
3.3 倉庫管理的整體流程 (61)
3.3.1 入庫業務 (61)
3.3.2 入庫流程 (61)
3.3.3 齣庫流程 (69)
3.4 倉庫調撥 (75)
3.5 庫存數據備份 (76)
3.6 盤點數據錄入和編製盤點報告 (77)
3.7 盤盈和盤虧數據錄入 (78)
第4章 MINI音箱物料管理實訓 (79)
4.1 MINI音箱物料清單 (79)
4.2 物料編碼 (80)
4.3 貼片元器件符號歸類 (81)
4.4 貼片元器件料盤的讀法 (82)
4.5 係統管理界麵 (83)
參考文獻 (92)
初翻目錄時,我注意到關於“應用工藝技術”這部分的篇幅似乎相當可觀,這對我來說是一個驚喜。許多同類書籍往往止步於流程的規範化,而很少觸及到具體操作層麵的技術細節。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將理論與實戰結閤起來的。例如,在探討高精度貼裝元器件的管理時,書中是否會涉及到溫濕度敏感器件(MSL)的處理規範,以及如何將其編碼與存儲條件關聯起來,實現動態監控?更進一步講,我希望看到關於非標件、定製化治具或耗材的管理策略,這些往往是標準化流程難以覆蓋的灰色地帶。如果書中能夠提供一些基於實際案例的“例外處理手冊”或者“快速決策樹”,那這本書的價值將立刻翻倍。一個真正優秀的管理體係,必須具備足夠的彈性來應對生産現場的突發狀況和持續的工藝改進需求。我期待它能提供一套既能保證閤規性,又不會過度僵化、阻礙創新的管理工具集。
評分我注意到本書涵蓋瞭“物料識彆檢測”的管理,這一點至關重要。現代電子製造對來料檢驗(IQC)的要求越來越苛刻,單純依靠供應商提供的COA(分析證書)已經遠遠不夠。我非常期待書中能詳細介紹如何根據不同的風險等級(A、B、C類物料)來製定差異化的檢測標準和抽樣頻率。例如,對於關鍵的半導體器件,書中是否會探討非破壞性測試(NDT)的應用,或者在特定工藝環節中如何利用AOI/SPI數據反嚮校驗物料的正確性?另外,如果能結閤具體的檢測設備(如X-Ray、光譜儀等)的操作流程,並說明如何將檢測結果直接與物料的“可使用狀態”標簽綁定,實現物料狀態的實時透明化,那將極大提升車間物料流轉的可靠性。這不僅僅是質量控製,更是對整個生産周期風險的預先控製。
評分這部書的裝幀設計頗具匠心,封麵的色彩搭配和字體選擇,透著一股嚴謹又不失現代工業氣息的專業感。我拿到手時,就被那種沉甸甸的質感吸引住瞭,這感覺就像是捧著一本真正能解決實際問題的工具書,而不是那些徒有其錶的理論堆砌。尤其是封麵上的那些工藝流程圖的抽象化處理,雖然隻是點綴,卻巧妙地預示瞭書中內容的深度和廣度。我特彆期待它在介紹基礎物料分類和識彆標準時的詳盡程度,因為在實際工作中,初級階段的混亂往往是後續管理效率低下的根源。如果書中能用大量的圖錶來直觀展示不同批次、不同供應商物料的細微差異和對應的編碼邏輯,那就太棒瞭。我希望它不僅僅是告訴我們“應該怎麼做”,更能深入剖析“為什麼一定要這樣做”背後的行業規範和技術要求。畢竟,SMT生産綫的速度要求極高,任何一個環節的模糊處理都可能導緻停綫損失,所以,清晰、無歧義的物料定義體係是重中之重。這本書的命名大氣,直指核心痛點,讓人有理由相信,它在構建一個全麵、可追溯的物料管理框架上,必然下瞭深功夫。
評分從係統應用的角度來看,我對本書如何論述“SMT物料管理係統應用”的部分最為關注。在數字化轉型的浪潮下,一個好的管理係統必須是業務流程的賦能者,而非簡單的記錄工具。我希望作者能深入分析,一個高效的SMT WMS(倉庫管理係統)應具備哪些核心功能模塊,特彆是與MES(製造執行係統)和PLM(産品生命周期管理)的數據接口和協同邏輯。例如,係統如何實現從BOM導入到備料、上架、補料的全生命周期追蹤?如果書中能提供一些關於係統選型、實施難點預警,以及如何利用係統數據進行庫存周轉率優化、呆滯料預警等高級分析功能的介紹,那這本書的實用價值就超越瞭基礎手冊的範疇,上升到瞭戰略管理的高度。我希望它能指導我們如何通過係統工具,真正實現精益化管理,而非僅僅是“上瞭個軟件”而已。
評分從一個資深采購的角度來看,我對“編碼管理規則”這一章節抱有極高的期望。在供應鏈日益復雜的今天,一個混亂的編碼體係是造成呆滯庫存、物料錯發和追溯睏難的罪魁禍首。我希望這本書能詳細闡述如何設計一個既能滿足ERP係統集成需求,又能被一綫操作員快速識彆和使用的多維度編碼係統。例如,它是否提供瞭關於如何將供應商代碼、物料特性(如封裝、容值、品牌)、生産批次等信息巧妙地嵌入到統一的物料主數據結構中的最佳實踐?更關鍵的是,編碼的變更流程應該如何設計纔能最小化對既有生産數據和曆史記錄的影響?如果書中能給齣不同規模企業在編碼係統切換或初建時可能遇到的陷阱和規避策略,並輔以成熟的物料數據清洗方案,那簡直就是一本實操寶典。這不僅關乎效率,更關乎數據資産的完整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