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聰明圍棋階梯教室10(2017版)
定價:30.00元
作者:黃焰
齣版社:青島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7-01
ISBN:9787555253839
字數:
頁碼:139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聰明圍棋階梯教室10(2017版)》從入門到提高。圖書先以漫畫的形式講解文中的知識點,吸引孩子閱讀,再對每個知識點進行詳細的介紹,後麵附有習題,讓孩子在快樂中學習圍棋知識。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套圍棋教材的封麵設計就給人一種很清爽、很專業的感覺,色彩搭配得恰到好處,不會過於花哨,又能吸引到目標讀者——那些渴望係統學習圍棋的孩子和傢長。我特彆欣賞它那種循序漸進的編排思路,不像有些教程上來就堆砌復雜的定式或者變化,讓人望而生畏。它更像是請瞭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師,手把手地帶著你從最基礎的提子、禁入點開始,一步步過渡到更深層次的棋理。這種紮實的基礎訓練,對於初學者建立正確的圍棋觀至關重要。我發現,即便是那些比較枯燥的規則講解部分,也被設計得生動有趣,配閤大量的實戰案例和圖示,讓人很容易理解和吸收。特彆是對於我這種下棋時間不長,但又想快速提升實力的“半吊子”棋手來說,這種結構化的學習路徑簡直是福音。它不隻是教你怎麼“下”,更在潛移默化中告訴你為什麼要“這麼下”。書中的排版清晰度也值得稱贊,黑白分明,棋盤上的符號標識清晰可見,即便是光綫不好的環境下閱讀,也不會感到吃力。總而言之,光是這份對學習體驗的重視,就讓我對這本書的內在質量充滿瞭期待。
評分我最近在看的一本關於現代城市規劃與生態平衡的書,內容之深刻,讓我不得不停下來反復思考。這本書的核心觀點在於批判當前城市擴張中“效率至上”的思維定勢,並提齣瞭“共生尺度”的概念。作者沒有停留在高談闊論的理論層麵,而是選取瞭全球幾個著名的“海綿城市”案例,進行瞭非常細緻的對比分析。他深入探討瞭雨水收集係統的生態負荷、生物多樣性廊道在城市熱島效應中的作用,甚至連不同類型植被對空氣淨化效率的量化數據都一一呈現。最讓我震撼的是,書中用大量篇幅討論瞭“被遺忘的空間”——那些被鋼筋水泥切割後的角落,如何通過微小的生態乾預,重新激活其生命力。這種自下而上的解決問題的視角,與宏大敘事形成瞭鮮明的對比。閱讀過程中,我感覺自己像是在參與一場全球性的深度田野調查,每一頁都充滿瞭嚴謹的邏輯推導和令人信服的實證數據。這本書對城市管理者和普通市民都有巨大的啓發,它讓我們重新審視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地,以及我們與自然界之間微妙而脆弱的契約。
評分我最近在研讀的一套關於中國古典園林意境營造的專著,完全顛覆瞭我過去對蘇州園林的認知。這本書的切入點非常獨特,它不是從建築結構或曆史沿革入手,而是專注於“藉景”和“框景”這兩個核心美學概念的哲學闡釋。作者用非常優美的文筆,結閤瞭宋代理學和禪宗思想,去剖析園林設計者是如何通過有限的空間,去暗示無限的自然,實現“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境界。書中對不同類型的“框景”進行瞭細緻的分類和圖解,比如“框中之畫”、“漏窗之景”的透視變化,以及如何利用水體反射來擴展空間的視覺感受。我印象最深的是關於“虛實相生”的論述,它解釋瞭為什麼一些看似空曠的角落,反而能引發觀者最深遠的聯想。這本書的語言考究,引經據典,讀起來需要一定的耐心和文化背景積纍,但一旦領悟,再去看那些園林圖片或實景時,會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它教會瞭我如何“看”園林,而不僅僅是“逛”園林,真正體會到東方美學中那種含蓄內斂的哲學趣味。
評分最近翻閱的一本關於早期歐洲航海史的傳記,聚焦於一位鮮為人知的大航海時代的女性探險傢,她的故事簡直比小說還要跌宕起伏。這本書的作者顯然下瞭極大的功夫,不僅查閱瞭大量的航海日誌和殖民地記錄,還挖掘瞭不少傢族信件和未公開的私人信件。這使得我們看到的不再是一個被符號化的曆史人物,而是一個有血有肉、充滿矛盾和勇氣的鮮活個體。書中對她穿越風暴的描寫,那種對未知海洋的敬畏與徵服欲的交織,筆觸極其細膩,讀起來讓人心潮澎湃,仿佛能聞到船艙裏潮濕的黴味和海水的鹹味。更難得的是,作者並未將其神化,而是客觀地展現瞭她在那個時代背景下所必須做齣的艱難抉擇,比如如何平衡探險的理想與現實的利益衝突,以及她作為女性在男性主導的探險團隊中承受的巨大壓力。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把握得非常好,時而緊張刺激,時而沉靜內省,讓人在為她的成就喝彩的同時,也對那個時代的局限性感到唏噓。它成功地將一段宏大的曆史敘事,濃縮成瞭一段激動人心的個人史詩。
評分我最近迷上瞭一套關於古籍修復的係列書籍,其中有一本專門探討宋代典籍的裝幀工藝,簡直是打開瞭我新世界的大門。這本書的作者顯然是一位在文物修復領域深耕多年的專傢,他對宋代紙張的縴維結構、墨色的滲透原理以及不同時期綾羅綢緞作為封麵材料的演變,都有著極為細緻入微的觀察和考證。讀起來完全不是那種乾巴巴的學術報告,而是充滿瞭對曆史的敬畏和對手工藝的熱愛。比如,書中有一章節詳細描述瞭宋徽宗時期宮廷藏書的特殊裝裱技法,連所用漿糊的配方、晾曬時的濕度控製都有詳細的推測和還原嘗試,這讓我深刻體會到古代匠人對細節的極緻追求。書中配有大量高清的微距攝影圖片,那些紙張上的細微縴維、蟲蛀的痕跡、甚至古代文人留下的模糊批注,都清晰可見,讓人仿佛能觸摸到那段曆史。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僅在於知識的傳授,更在於它激發瞭一種對“時間痕跡”的珍視。它讓我明白,我們現在接觸到的每一本書,背後都承載著無數人的心血和時間的打磨,這份敬意,是讀任何快餐文化都無法獲得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