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速成围棋:入门篇(中 2017版)
定价:25.00元
作者:黄焰
出版社:青岛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9-01
ISBN:9787555253570
字数:
页码:17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很多小朋友在学围棋,这对围棋界来讲是令人振奋的。有儿童教育是百年大计的说法,所以围棋从儿童抓起对于围棋的未来是至关重要的。尽管如此,从现实的角度来看围棋教育有很多需要改进的问题。特别是在围棋教育的一线直接与学生接触的老师的教学法和学生对教材理解程度留有很多有待研究的课题。这些问题虽在韩国棋院或协、围棋学科等进行讨论研究,由于研究人员缺乏等原因还是满足不了围棋教育发展的需要。
笔者认识到入门教育的弊端和问题的严重性,为克服这些问题我们出版了这套教材。《速成围棋:入门篇(中 2017版)》适当降低了已有教材的难度,为改变以往把围棋看成是吃子游戏的错误想法,从1卷开始收入了地(空)和行棋等围棋基础概念。同时收录了有趣的提高思考能力的问题,以搞活教材的趣味性。注意力训练问题也是提高围棋兴趣的内容。
目录
1.连接
2.断
3.征
4.罩
5.对杀
5-1.基本对杀
5-2.先收外气
5-3.先收连着的棋子的气
5-4.选择对杀的棋
6.倒扑
7.假眼
8.死活
8-1.4目死活
8-2.提子后的死活
9.活形和死形
10.送吃(扑)
10-1.送吃后的接不归
10-2.送吃后成假眼
10-3.送吃后成对杀
11.吃重要的棋子(棋筋等)
11-1.先吃能逃的子
11-2.先吃互断的子
12.见合
12-1.连的见合
12-2.死活的见合
13.厚薄与强弱
14.好形和坏形
围棋小常识
15.先手和后手
16.可救之子和应弃之子
17.地(目)
18.大小
19.收官
20.数空
实力测验
回
第二回
第三回
作者介绍
黄焰,1965年生。9岁学棋,11岁进入山西省体工队。1986年升为五段。1989年首届“中国女子名人战”优选。1994年定居韩国。1998年“宝海杯”世界女流围棋赛亚军。1998年韩国女流国手战亚军。1999年1月获得韩国棋院文化赏“敢斗赏”。1994、1995、1998年靠前、2、5届“宝海杯”世界比赛本选。
文摘
序言
这本围棋书,我得说,上手体验简直是如沐春风。刚开始接触围棋,面对那些黑白子和棋盘,心里多少有点发怵,总觉得规则复杂得像是要啃一本大部头的专业著作。但翻开这本书,那种扑面而来的亲切感是出乎意料的。它没有上来就堆砌那些拗口的术语,而是非常自然地将基础知识融入到一个个小场景里。比如,它讲“打吃”和“提子”的时候,不是干巴巴地告诉你定义,而是用一些非常直观的图例,配上那种“你看,这个时候你就可以这么做”的引导语气,让人一下子就明白了棋子的“生”与“死”。我特别喜欢它对“眼位”的讲解,那种用生活化的比喻来解释抽象概念的方式,简直是天才之举。以前看别的书,对“活棋”的理解总是模模糊糊,但这本书里通过模拟几种常见的“做眼”手法,配上清晰的步骤分解,我好像真的抓住了那个精髓。而且,书中对不同开局的介绍也处理得非常到位,不是那种让你死记硬背的套路,更像是一种启发,告诉你每一步背后的逻辑是什么,为什么高手要这么走。读完前几章,我立刻就想找人实战几盘,那种想上手的冲动,这本书成功地激发出来了,这对于一本入门教材来说,绝对是最大的成功。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用图质量,绝对是国内同类书籍中的上乘之作,这一点非常影响学习的体验。很多旧版的围棋书,图例小得像米粒,颜色灰暗,看着眼睛都要瞎了,更别提去分辨那些复杂的棋形变化了。然而,这本书的开本设计非常合理,棋谱的图例清晰、布局工整,黑白分明。更关键的是,它对关键变化点的标注非常精准,通常会用不同颜色的标记或者箭头来指示变化的走向,而不是仅仅依靠文字描述。我在学习如何处理边角时,常常会遇到复杂的“死活”问题,如果图看不清楚,很容易就理解错了。但这本书的图例设计,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清晰度,每一个变化节点都给足了视觉空间,让人可以心无旁骛地去分析棋形。这种对细节的关注,体现了编者对初学者的尊重,也大大降低了学习过程中的挫败感。对于需要反复对照研究的复杂棋形,这种高清晰度的视觉呈现,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决定性因素。
评分说实话,我对市面上很多号称“速成”的教材都有点保留,总觉得它们为了追求速度,牺牲了内容的深度和逻辑的严谨性。但这本书在保持入门友好度的同时,对围棋的哲学和基本思维的阐述却相当到位,这让我感到非常惊喜。它不仅仅是教你如何下棋,更重要的是,它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你对“均衡”和“效率”的理解。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占地”与“厚薄”的讨论印象深刻。它没有直接告诉你“厚势很重要”,而是通过对比几种不同的布局走向,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在看似都围住地盘的情况下,哪一方的结构更具发展潜力,更耐得住后续的攻击。这种引导式的教学,比那种生硬灌输知识的效果要好太多了。每一次翻阅,我总能发现一些新的理解。比如,它对“劫争”的解析,不仅仅是讲胜负的得失,还深入探讨了劫争背后隐藏的价值判断和心理博弈,这已经开始触及到中盘的思路了。这种从基础到核心思维的平滑过渡,让人感觉学习的每一步都是坚实而有意义的,而不是东拼西凑的知识点堆砌。
评分与其他市面上那些动辄需要搭配视频或网络教程才能勉强看懂的“教材”相比,这本书的独立学习价值极高。我是一个习惯于安静地捧着书本,依靠文字和图示自己摸索的人,对于那种“边看视频边做笔记”的模式总是提不起兴趣。这本书的优秀之处就在于它的自洽性。每一个概念的引入,每一种技巧的阐述,都有足够的文字铺垫和例证支撑,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闭环。举个例子,当它讲到如何通过“联络”来巩固势力范围时,文字描述清晰地勾勒出了联络的重要性,紧接着就给出了一组对比图,一组是成功联络的坚固结构,一组是断点被利用后的溃散局面。这种图文并茂、逻辑严密的结构,让我不需要依赖外部资源就能完全掌握内容。它真正做到了“一本书在手,即可入门”,这对于时间紧张的成年学习者来说,简直是福音。
评分这本书的整体节奏感把握得非常巧妙,它没有急于把“高手招式”一股脑地抛给你,而是采取了一种渐进式的教学策略,这一点非常贴合人类的学习曲线。第一部分打基础,非常扎实地铺垫了基本功,像是盖房子的地基,让你对棋盘的“气”和“眼”有了直观的感受。进入第二部分后,它开始引入一些实战中常见的“手筋”,但即便是这些技巧,也是建立在对基础理解之上的。例如,它不会直接告诉你“这是A手筋”,而是会设置一个具体的对局情境,然后引导你思考“如果我在这里走哪一步能最大化我的利益?”。这种问题驱动的学习方式,极大地增强了读者的主动思考能力。读完后,我感觉自己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去“发现”棋中的妙手。而且,书中对一些初学者容易犯的错误也做了针对性的提醒和纠正,这些“过来人”的经验总结,比自己在大盘中反复吃亏要高效得多。这种注重思维培养而非单纯招式堆砌的教学思路,是这本书最让我欣赏的地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