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速成围棋:基础篇(下 2017版)
定价:25.00元
作者:黄焰
出版社:青岛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7-01
ISBN:9787555253617
字数:
页码:17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速成围棋:基础篇(下 2017版)》主要讲述了,很多小朋友在学围棋,这对围棋界来讲是令人振奋的。有儿童教育是百年大计的说法,所以围棋从儿童抓起对于围棋的未来是至关重要的。此教材适当降低了已有教材的难度,为改变以往把围棋看成是吃子游戏的错误想法,收录了有趣的提高思考能力的问题,以搞活教材的趣味性。注意力训练问题也是提高围棋兴趣的内容。
《速成围棋:基础篇(下 2017版)》简单易懂,是学习围棋的好帮手,非常适合作为儿童围棋教育的教材。
目录
1.两次叫吃
1-1.两次叫吃后——吃棋
1-2.两次叫吃后——逃
1-3.两次叫吃后——征
1-4.两次叫吃后——枷
围棋小常识
2.先手以后
2-1.找出先手的地方
2-2.先手交换后——吃棋
2-3.先手交换后——连接
3.滚包
3-1.连续叫吃和滚包
3-2.征、罩和滚包
4.缓征
5.对杀
5-1.气的计算
5-2.扑的收气法
5-3.长气
6.连
7.断
8.行棋
8-1.基本行棋
8-2.尖
9.死活
9-1.眼形的死活练习
9-2.五目死活,六目死活
9-3.双活
9-4.地的界限
9-5.假眼和界限
围棋小常识
10.控制点和盘面的大小
11.大小
12.劫
12-1.劫胜
1 2-2.劫与死活
13.布局、
13-1.棋盘上的术语
13-2.二线渗透
13-3.夹攻
13-4.中央一间跳
13-5.下互相一间跳的地方
14.收官
实力测验
回
第2回
第3回
作者介绍
黄焰,1965年生。
9岁学棋,11岁进入山西省体工队。
1986年升为五段。
1989年首届“中国女子名人战”冠军。
文摘
序言
1.两次叫吃
1-1.两次叫吃后——吃棋
1-2.两次叫吃后——逃
1-3.两次叫吃后——征
1-4.两次叫吃后——枷
围棋小常识
2.先手以后
2-1.找出先手的地方
2-2.先手交换后——吃棋
2-3.先手交换后——连接
3.滚包
3-1.连续叫吃和滚包
3-2.征、罩和滚包
4.缓征
5.对杀
5-1.气的计算
5-2.扑的收气法
5-3.长气
6.连
7.断
8.行棋
8-1.基本行棋
8-2.尖
9.死活
9-1.眼形的死活练习
9-2.五目死活,六目死活
9-3.双活
9-4.地的界限
9-5.假眼和界限
围棋小常识
10.控制点和盘面的大小
11.大小
12.劫
12-1.劫胜
1 2-2.劫与死活
13.布局、
13-1.棋盘上的术语
13-2.二线渗透
13-3.夹攻
13-4.中央一间跳
13-5.下互相一间跳的地方
14.收官
实力测验
回
第2回
第3回
这本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说实话,并不是我期待的“速成”系列应有的那种亮眼和新潮。我更偏向于那些色彩鲜艳、图文并茂、带有大量高分辨率棋局演示的现代围棋教材。然而,当我真正深入到内容本身后,便立刻明白了为什么有人会推崇这种“土味”的经典。它摒弃了所有花哨的装饰,将笔墨完全集中在了逻辑推演的严密性上。作者似乎对每一手的选择都进行了近乎苛刻的自我审视,确保没有留下任何模棱两可的解释空间。我花了好几个下午的时间,专门对比了书中关于“打入”与“靠”的几种经典应对方案。不同于网络上那些碎片化的教学视频,这里的讲解是结构化的,它不仅告诉你“应该怎么走”,更重要的是解释了“为什么不能那样走”。这种深入骨髓的原理剖析,极大地提升了我对棋局复杂性的理解。比如,书中对“势”与“地”的权衡,用了一种非常形象的比喻,让抽象的概念变得触手可及。对于我这种追求效率的学习者来说,虽然初看信息密度有点大,需要反复阅读才能消化,但一旦理解透彻,那种知识带来的充实感是其他快餐式学习材料无法比拟的。它不是那种能让你在两周内就战胜朋友的书,而是能让你在未来两年内,持续不断地从对局中汲取养分的工具书。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的第一印象是相当的朴实,甚至可以说是略显陈旧,但这恰恰在某种程度上暗示了内容本身的扎实和经久不衰。我是在一个朋友的推荐下购入的,他是一位资深的棋友,对我强调这本书的“内功心法”远胜于花哨的招式。拿到手里沉甸甸的感觉,翻开扉页,排版上确实能看出是早期的出版风格,字体和行距都偏向传统,不过清晰度尚可,对于需要仔细研读的棋谱和图解来说,不成问题。我尤其欣赏它对基础概念的阐述,没有像一些现代棋谱那样上来就抛出复杂的定式,而是用非常生活化的语言,甚至夹杂着一些老一辈棋手才有的幽默感,来解释“气”、“眼位”这些最核心的知识点。读起来并不觉得枯燥,反而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坐在你身边,手把手地教你如何迈出正确的第一步。特别是关于“形”的构建,作者用大量的对比图例说明了“好形”与“坏形”之间的微妙差异,这对于我这种总是在对局中迷失方向的初学者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我已经开始尝试将书中学到的“紧凑”原则应用到实战中,虽然短期内胜率变化不大,但下棋的心态明显沉稳了许多,不再是胡乱争夺,而是开始有意识地经营自己的根据地了。这本书的价值,我想正在于这种由内而外的打磨,它强迫你把地基夯实,而不是急于盖起华而不实的楼层。
评分坦白说,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和内页的纸张质量,确实是“老派”的典范,如果不是冲着内容,我可能会在书店里匆匆略过。但正是这种对形式的克制,反而凸显了内容本身的重量。这本书最大的亮点,我认为在于它对“序盘”阶段的处理上。很多入门教材往往在开局阶段一带而过,或者只教几套固定的布局,但这本书则花费了大量的篇幅来探讨“布局思想”而非“具体招法”。作者反复强调,围棋的本质是空间的争夺,而序盘就是为中盘的战斗划定战场。我花了两周时间,反复钻研书中关于“星位”和“三三”的开局思路的对比分析。作者用极其细致的笔触分析了在不同局势下,选择高挂和低挂的深层意图,以及对后续行棋节奏的影响。这些见解,远超出了我过去接触到的任何一本同级别教材。当我尝试将书中的理念应用到和AI对弈时,我发现我开始能更早地预判到对方接下来的战略方向,不再是走一步看一步的“瞎子摸象”。这本书更像是一部“棋理哲学”的入门读本,它教你如何思考,而不是简单地告诉你该怎么走。
评分初次接触这本书,最大的感受是它的“反潮流”——它不追求花哨的视觉效果,也不试图用廉价的捷径来吸引读者。它提供的是一条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的“正路”。这本书最令我佩服的是它对“官子”的重视程度,这一点在很多速成教材中是被严重弱化的。作者认为,优秀的棋手往往在官子阶段拉开差距,因为那时所有的布局和中盘的优劣都已经固化,剩下的就是精确的计算和对价值的判断。书中关于“先手”、“后手”的价值量化分析,让我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以前我总觉得官子就是收束,现在我明白,官子是验证和实现中盘战略的关键终点。作者用了大量的棋例来展示如何通过细微的官子价值判断,将原本均势的对局转化为微弱的优势。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功底和对围棋的敬畏之心。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一种“慢工出细活”的感觉,它要求读者具备足够的耐心和反思能力,但一旦你跟上了它的节奏,你会发现自己对围棋的理解不再停留在“记住招法”的层面,而是真正开始触及到“计算深度”和“全局观”的门槛。
评分我购买这本书主要是因为对作者在业余棋坛的声誉有所耳闻,据说他对于入门者的误区有着一套独到的解剖方法。事实证明,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贴合我这种“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棋手。最让我惊喜的是,它对“死活题”的引入不是生硬地罗列题目,而是将死活的判断融入到了具体的布局和中盘战斗的场景中去讲解。比如,在讲解如何处理被侵入的角落时,作者并没有直接给出标准答案,而是设计了一个个带有迷惑性的陷阱,引导读者去犯错,然后再循循善诱地指出错误背后的棋理所在。这种“诱导式教学”的效果远超死记硬背。我记得有一章专门讲了如何利用“双活”来牵制对方的厚势,那段论述极其精妙,它不是教你如何做活一块棋,而是教你如何通过“做活”来达到限制对手扩张的目的。这本书的语言非常凝练,几乎没有一句废话,每一个段落、每一个图例都像是一个精确切割的零件,组装起来便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对于我这种习惯于结构化学习的人来说,这种严谨性简直是福音,它让学习围棋从一种随性的摸索,变成了一门有章可循的学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