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名优彩色电视机I2C总线调整速查手册
定价:32.00元
作者:姜立华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3-01
ISBN:9787122102492
字数:325000
页码:33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30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介绍了康佳、海尔、长虹、海信、TcL、厦华、创维、乐华、松下、东芝、三洋、三星、LG、飞利浦、索尼等彩色电视机的I2c总线的调整方法、技巧及数据等内容,这些均是维修新型电视机时不可缺少的参考资料。
本书精选了超级芯片机芯、数字高洁机芯及液晶机芯电视机的调整方法和数据资料,内容新颖、通俗实用、资料全面、查阅方便,可供广大电子爱好者、家电维修人员、售后服务人员和电视机用户阅读。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在介绍I2C总线硬件连接和基本原理方面,显得过于单薄。我本来是希望通过这本书来系统地学习I2C总线的驱动原理,以及如何正确地连接外部设备,比如各种传感器和存储芯片。然而,书中关于硬件部分的讲解,只停留在非常基础的概念层面,比如SDA和SCL线的含义,以及时钟同步的基本原理。对于实际的电路设计,比如如何选择合适的上拉电阻,或者在多主设备环境下如何处理总线冲突,都没有给出详细的分析和指导。我尝试着根据书中模糊的描述去连接一些简单的I2C设备,结果经常出现通信失败的情况,调试起来非常困难。我需要知道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遇到哪些硬件层面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这本书就像是只告诉你“水是湿的”,却从未告诉你“如何搭建一个有效的供水系统”。对于很多想要深入了解I2C总线硬件实现细节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的帮助非常有限。我期待的是一本能够提供详细电路图、元器件选型建议,以及典型应用案例分析的书籍,能够帮助我从零开始构建一个稳定的I2C通信系统。
评分这本书关于问题排查和故障诊断的部分,几乎可以说是一片空白。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就是希望它能在我遇到I2C通信难题时,提供一些实用的解决思路和方法。然而,当我按照书中的方法进行操作,但问题依旧存在时,却发现书中对于如何进一步排查问题,几乎没有任何指导。例如,当通信不稳定时,书中只提到了检查连接是否牢固,但并没有提供更深入的分析,比如如何使用示波器来观察信号波形,或者如何判断是总线噪声干扰、设备硬件故障,还是软件驱动的问题。我也尝试着去寻找书中关于错误代码解析的内容,但同样一无所获。对于一个技术手册来说,排查和解决实际问题才是其核心价值所在。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不足,让我感觉在遇到问题时,仍然只能束手无策。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更详细的故障排除指南,包含各种常见问题的可能原因分析,以及相应的调试步骤和工具建议。一本缺乏故障诊断能力的参考书,其实用性大打折扣。
评分我尝试了书中关于菜单设置和参数调整的部分,但感觉作者的描述非常模糊,缺乏具体的指导。例如,在描述如何进入工程师模式时,只说了“长按某个组合键”,但却没有明确指出是哪几个键,或者是在哪个状态下操作。我反复尝试了各种组合,都未能成功进入,这让我非常沮丧。而且,对于那些参数的含义,书中也只是给出了一个简单的定义,并没有深入解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或者在不同场景下应该如何调整才能达到最佳效果。我希望能看到一些更具象化的例子,比如“当图像偏红时,应该如何调整某个参数,以及调整的幅度应该是多少”。再者,书中的一些术语使用也让我感到困惑,有些地方的描述非常专业,但却没有给出相应的解释,或者将读者直接引入到更深层次的技术细节中,缺乏循序渐进的过程。我是一个初学者,我需要的是一条清晰的、易于理解的学习路径,而不是一堆让我望而却步的术语和模糊的操作说明。这种过于理论化、缺乏实践指导的讲解方式,让我在实际操作中屡屡碰壁,感觉自己像是在大海里摸索,找不到方向。我期望的是一本能够指导我解决实际问题的实用手册,而不是一本纯粹的理论科普读物。
评分这本书的光盘内容太让我失望了,完全不是我期望的那种辅助资料。原本以为会附带一些实际操作的视频教程,或者是一些常用的I2C总线通信协议的解码示例,甚至是几段可以实际运行的测试代码,能帮助我快速理解书中的原理并进行实践。结果,光盘里只有一些零散的、难以理解的文本文件,格式也很陈旧,像是上个世纪的遗物。很多链接已经失效,即使能打开,内容也十分简陋,基本就是对书中文字的简单复制。我花了不少时间去研究这些文件,希望能找到一些有用的信息,但最终却发现它们对解决我实际遇到的问题几乎没有帮助。这让我对整本书的价值产生了很大的怀疑。一本技术手册,尤其是像I2C这种需要动手实践的领域,附带的光盘资料应该是画龙点睛之笔,能够极大地提升学习效率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这本书的光盘,却像是一个累赘,不仅没有提供任何实质性的帮助,反而浪费了我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我真的很难理解,为什么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还会出版这样一本技术资料,其附带的光盘内容如此敷衍。这让我对出版社的专业性和对读者的责任感都打上了问号。我希望未来的技术书籍能够更注重实际应用和用户体验,提供真正有价值的辅助资源。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实在是让我难以接受,阅读起来非常吃力。书中充斥着大量的专业术语,而且很多时候并没有给出明确的解释,仿佛默认读者已经具备了相关的知识背景。我反复查阅了许多其他资料,才勉强理解了一些概念。更糟糕的是,句子的结构非常冗长,逻辑关系也常常不够清晰,导致我阅读的时候需要反复回读,才能抓住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有时候,一个句子甚至跨越了好几个概念,让人很难一下就理解其完整含义。我感觉作者在写作时,更像是自己在做技术笔记,而不是在为读者撰写一本易于理解的教程。我曾经尝试着去理解书中关于时序图的分析,但由于语言表达不清,我始终无法完全弄懂其中的逻辑。我希望的是一本能够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逐步引导读者掌握知识的书籍,而不是一本让人望而生畏的技术论文。这种晦涩难懂的语言,极大地阻碍了我对这本书内容的吸收,让我觉得阅读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挑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