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多源多目标统计信息融合进展
定价:218.00元
售价:174.4元
作者: 罗纳德·马勒(Ronald P.S.Mahler),
出版社:国防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2-01
ISBN:9787118114966
字数: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作为2007年版Statistical Multisource-Multitarget InformatioFusion一书的姊妹篇,《多源多目标统计信息融合进展》系统全面地介绍了集信息融合近10年来的理论及技术进展,密切结合弱小目标检测、联合跟踪识别、集群目标跟踪、多源异质融合、传感器配准、传感器/平台资源管理等实际应用问题,内容新颖且系统性强。
《多源多目标统计信息融合进展》按专业化程度和应用水平分为五篇26章:有限集统计学初步(第2~6章);标准观测模型的RFs滤波器(第7~15章);未知背景下的RFS滤波器(第16~18章);非标观测模型的RFs滤波器(第19—22章);RFS传感器与平台管理(第23—26章)。主要内容涵盖:有限集与多目标的数学基础、贝叶斯建模/滤波与性能评估、经典有限集滤波器、多传感器有限集滤波、跳变多目标系统滤波、联合的滤波与传感器配准、多目标平滑器、动态未知背景下的有限集滤波、叠加式传感器滤波、图像传感器检测前跟踪、群/簇/扩展目标跟踪、模糊观测下的集滤波、单/多目标传感器管理控制的理论及近似。
《多源多目标统计信息融合进展》可为从事雷达/光电信息系统设计及其信息综合的技术人员提供理论指导与实际参考,同时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研究生的学习教材。计算科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以及其他从事信息融合理论研究的人员也可从《多源多目标统计信息融合进展》中获益。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有限集统计学概览
1.1.1 FISST的理念
1.1.2 关于FISST的一些误解
1.1.3 观测一航迹关联方法
1.1.4 有限集方法
1.1.5 扩展至非常规观测
1.2 有限集统计学新进展
1.2.1 经典PHD和CPHD滤波器进展
1.2.2 多目标平滑器
1.2.3 未知背景下的PHD和CPHD滤波器
1.2.4 非点目标PHD滤波器
1.2.5 经典多伯努利滤波器的进展
1.2.6 面向“原始数据”的RFS滤波器
1.2.7 理论进展
1.2.8 非常规观测融合方面的进展
1.2.9 迈向大一统
1.3 本书结构
第I篇 有限集统计学初步
第2章 有限集
2.1 简介
2.2 单传感器单目标统计学
2.2.1 基本符号
2.2.2 状态空间和观测空间
2.2.3 状态/观测、概率质量函数与概率密度
2.2.4 目标运动模型与马尔可夫密度
2.2.5 观测模型与似然函数
2.2.6 非常规观测
2.2.7 单传感器单目标贝叶斯滤波器
2.3 有限集
2.3.1 RFS与点过程
2.3.2 RFS的例子
2.3.3 RFS的代数性质
2.4 多目标统计学梗概
第3章 多目标微积分
3.1 简介
3.2 基本概念
3.2.1 集函数
3.2.2 泛函
3.2.3 泛函变换
3.2.4 多目标密度函数
3.3 集积分
3.4 多目标微分
3.4.1 Gfiteaux方向导数
3.4.2 Volterra泛函导数
3.4.3 集导数
3.5 多目标微积分的重要公式
3.5.1 多目标微积分基本定理
3.5.2 集积分变量替换公式
3.5.3 联合空间上的集积分
3.5.4 常数法则
3.5.5 求和法则
3.5.6 线性法则
3.5.7 单项式法则
3.5.8 幂法则
3.5.9 乘积法则
3.5.1 0链式法则
3.5.1 1第二链式法则
3.5.1 2第三链式法则
3.5.1 3第四链式法则
3.5.1 4Clark通用链式法则
……
第Ⅱ篇 标准观测模型的RFS滤波器
第Ⅲ篇 未知背景下的RFS滤波器
第Ⅳ篇 非标观测模型的RFS滤波器
第Ⅴ篇 传感器、平台与武器管理
附录
作者介绍
范红旗,陕西合阳人。国防科技大学自动目标识别(ATR)重点实验室副教授,IEEE会员。2001年获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学士学位,2008年获国防科技大学工学博士学位,2015年瑞典厄勒布鲁大学移动机器人与嗅觉(MRO)实验室访问学者。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省部级奖励各1项,出版译著《多源多目标统计信息融合》(2013年度引进版科技类图书奖).合作编著《导弹与制导》和《制导概览》MOOC教材,发表论文100多篇,博士论文获2011年湖南省博士论文。主要研究领域:主动感知系统、目标跟踪、信息融合与智能导引等。
卢大威,湖北安陆人。国防科技大学自动目标识别(ATR)重点实验室教员。2004年和2005年分获国防科技大学电子工程专业学士学位和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硕士学位,2006年于国防科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2012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合作翻译出版《多源多目标统计信息融合》。主要研究方向:雷达系统建模与仿真、雷达信号与数据处理、有限集与贝叶斯估计等。
蔡飞,湖南常德人。空军试验训练基地工程师。2008年和2015年分获国防科技大学电子工程专业工学学士学位和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博士学位。发表SCI检索论文4篇,合作翻译出版《多源多目标统计信息融合》。主要研究方向:雷达系统、信号处理、信息融合。付强,湖南长沙人。国防科技大学自动目标识别(ATR)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军委装备发展部某专业组专家。主要从事自动目标识别、雷达信号处理等方向的科研教学工作。近十余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出版学术专著《雷达目标识别》《自动目标识别评估方法及应用》,主编《制导技术应用丛书》(公开发行17.7万册).主讲中国大学精品视频公开课《制导新讲》(“爱课程”“网易公开课”上线),主讲全国工程硕士MOOC课程《制导器术道》(“学堂在线”上线),指导多名博士生获全军及湖南省博士论文。
文摘
序言
第1章 绪论
1.1 有限集统计学概览
1.1.1 FISST的理念
1.1.2 关于FISST的一些误解
1.1.3 观测一航迹关联方法
1.1.4 有限集方法
1.1.5 扩展至非常规观测
1.2 有限集统计学新进展
1.2.1 经典PHD和CPHD滤波器进展
1.2.2 多目标平滑器
1.2.3 未知背景下的PHD和CPHD滤波器
1.2.4 非点目标PHD滤波器
1.2.5 经典多伯努利滤波器的进展
1.2.6 面向“原始数据”的RFS滤波器
1.2.7 理论进展
1.2.8 非常规观测融合方面的进展
1.2.9 迈向大一统
1.3 本书结构
第I篇 有限集统计学初步
第2章 有限集
2.1 简介
2.2 单传感器单目标统计学
2.2.1 基本符号
2.2.2 状态空间和观测空间
2.2.3 状态/观测、概率质量函数与概率密度
2.2.4 目标运动模型与马尔可夫密度
2.2.5 观测模型与似然函数
2.2.6 非常规观测
2.2.7 单传感器单目标贝叶斯滤波器
2.3 有限集
2.3.1 RFS与点过程
2.3.2 RFS的例子
2.3.3 RFS的代数性质
2.4 多目标统计学梗概
第3章 多目标微积分
3.1 简介
3.2 基本概念
3.2.1 集函数
3.2.2 泛函
3.2.3 泛函变换
3.2.4 多目标密度函数
3.3 集积分
3.4 多目标微分
3.4.1 Gfiteaux方向导数
3.4.2 Volterra泛函导数
3.4.3 集导数
3.5 多目标微积分的重要公式
3.5.1 多目标微积分基本定理
3.5.2 集积分变量替换公式
3.5.3 联合空间上的集积分
3.5.4 常数法则
3.5.5 求和法则
3.5.6 线性法则
3.5.7 单项式法则
3.5.8 幂法则
3.5.9 乘积法则
3.5.1 0链式法则
3.5.1 1第二链式法则
3.5.1 2第三链式法则
3.5.1 3第四链式法则
3.5.1 4Clark通用链式法则
……
第Ⅱ篇 标准观测模型的RFS滤波器
第Ⅲ篇 未知背景下的RFS滤波器
第Ⅳ篇 非标观测模型的RFS滤波器
第Ⅴ篇 传感器、平台与武器管理
附录
[美] 罗纳德·马勒(Ronald P.S.Mahler)这个署名,对我而言,并非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但这恰恰激起了我更大的好奇心。一位来自美国的研究者,在“多源多目标统计信息融合”这个领域,竟然能有如此深入的进展,足以被收录进一本专门的书籍,这本身就说明了他的学术造诣和研究的独特性。我很好奇,这位学者是如何从零开始,一步步梳理和构建起这个复杂的理论体系的?他是在什么样的一个研究背景下,发现了这一领域的需求和潜力?他的研究方法是否具有颠覆性?是否借鉴了其他学科的理论,并将其巧妙地应用于信息融合?我设想,这本书中可能包含大量的数学公式和算法推导,但更让我期待的是,这些理论是如何被转化为实际应用的。例如,在金融分析中,如何整合宏观经济数据、公司财报、以及市场情绪指标,来预测股票价格的波动?或者在医疗诊断中,如何融合病人的病史、影像学检查、基因测序数据,来为病人制定最精准的治疗方案?马勒教授的贡献,很可能就体现在他为解决这些现实世界难题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创新的解决方案。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以及其“进展”二字,让我感觉它并非一本停留在理论介绍的教材,而是一份前沿的研究成果总结。 “进展”意味着它不仅会回顾过去的研究成果,更重要的是,它会展示当前领域最新的发展动态和趋势。 我好奇,在多源多目标统计信息融合这个快速发展的领域,目前的研究热点是什么?是否有哪些新的理论突破,或者新的应用场景正在涌现?例如,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是否有一些深度学习的方法被巧妙地融入到了信息融合的过程中?比如,利用神经网络来学习不同信息源之间的复杂关联,或者用强化学习来动态调整融合策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我也想知道,这本书是否会探讨信息融合在一些新兴领域的应用,例如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如何融合来自交通、环境、能源等多个子系统的数据,以优化城市运行效率?或者在国家安全领域,如何整合来自情报、监控、网络等多个渠道的信息,以应对复杂的安全威胁?如果这本书能够引领我了解这些前沿的动态,那将是一次非常有价值的学习体验。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BF:多源多目标统计信息融合进展》着实让我眼前一亮。尽管我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单是这个书名就已经勾勒出了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研究领域。 “多源”二字暗示了信息的来源并非单一,而是纷繁复杂,这可能涉及到传感器数据、历史文献、观测记录,甚至是社会调查结果等等。这无疑增加了信息整合的难度,但也意味着一旦融合成功,我们就能获得比单一信息源更全面、更深入的洞察。而“多目标”则进一步拓展了融合的深度和广度。它表明信息融合不仅仅是为了一个单一的结论,而是要服务于多个、可能相互关联甚至冲突的目标。这就像在一个复杂的决策场景中,我们需要权衡不同的利益点,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案。想象一下,在自动驾驶汽车的研发中,融合来自雷达、摄像头、激光雷达等多个传感器的数据,不仅是为了准确识别障碍物(一个目标),更是为了预测其运动轨迹、规划安全路径、甚至理解行人的意图(多个目标)。这种挑战性让我对书中将要探讨的方法论充满期待。
评分“BF”这个缩写,虽然放在了书名的开头,但并没有直接给出其具体的含义,这让我在阅读前就产生了一丝悬念。 我猜测,这或许是作者团队的标识,或者是对某个关键概念的简洁代称,甚至是一种独特的命名习惯。 无论如何,它都为这本书增添了一丝神秘感,并激发了我去探究其背后含义的兴趣。 有时候,一个独特的标识能够帮助人们快速识别和记忆某个领域或某项研究。 我希望在阅读过程中,能够逐渐理解“BF”所代表的意义,并将其与书中探讨的多源多目标统计信息融合的进展联系起来。 这种未知感,使得我对这本书的阅读不仅仅是对知识的渴求,更带有一点解谜的乐趣。 我相信,当深入了解这本书的内容后,我也会对“BF”这个缩写有着更深刻的理解,并可能将其作为认识和引用该研究成果的一个重要线索。
评分“统计信息融合”这四个字,在我看来,是整本书的核心脉络。这表明,作者并非仅仅停留在定性的描述,而是要用严谨的统计学语言来构建信息融合的框架。 这意味着书中会大量涉及概率论、数理统计、机器学习等经典统计学理论,并可能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统计模型和算法。 我脑海中浮现出各种经典的统计融合方法,比如贝叶斯推断、卡尔曼滤波、粒子滤波等等。 但“多源多目标”的场景,无疑会让这些经典方法面临更大的挑战。 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可能导致数据的不一致性、噪声的干扰、甚至是不确定性的叠加,而多目标的设定则要求融合模型能够同时处理多个相互依赖的输出。 我不禁猜想,马勒教授是否在书中提出了全新的融合框架,能够有效地处理这些复杂性?他是否对不同信息源的可靠性进行了量化评估,并根据其置信度来加权融合?他是否设计了能够同时优化多个目标函数,并处理目标间权衡的算法? 我认为,这本书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在统计理论上的创新性,以及这些创新如何能够带来更准确、更鲁棒、更高效的信息融合结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