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非常语文非常课 梅洪建语文课堂教学实录 390g 主编/作者 梅洪建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ISBN
9787535479679 开 本 16k 字 数 196千字 版 次 2015年7月第1版 定 价 32.00元 1. 全国语文教师梅洪建多年教学经验的结晶。
2. 从全国各地两百多场示范课中精心选出十几堂课,涵盖小学到高中课堂,涉及文言文、诗词、小说、散文、说明文等文体的教学,每堂课都有独特的切入点,对如何发挥朗读的作用,如何选点,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等常见问题,有详尽的示例和解答。对语文老师的成长和提高极具参考价值。
3.肖培东,丁卫军,高子阳,刘恩樵,柳咏梅等十余名语文专家、知名国学讲师刘军、作家乔洪涛等做精彩点评。 1沿着文字回家——《公输》实录及点评 / 003
文言教学:既要有“山的沉稳”,又要有“水的灵动” / 杨富志016
2总有路通向罗马——《清贫》实录及点评 / 023
选点、组块与资料穿插 / 徐飞036
3折磨也是一种美——《蝶恋花》实录及点评 / 041
折磨的味道 / 赵飞055
4“三维”构起课堂大厦——《*后一课》实录及点评 / 059
用课文的方式教课文 / 高子阳076
5浅显与深意的辩证法——《差不多先生传》实录及点评 / 080
把阅读体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 邵统亮091
立足学生语文能力的*大化 / 梁昌辉092
6用数学打开诗歌鉴赏的门——《赤壁》实录及点评 / 098
教学支点:撬起一堂精彩的课 / 刘恩樵108
7从迷到悟有多远——《说书人》实录及点评 / 112
由《说书人》实录看课堂的生成与预设 / 刘祥126
8愚人节的故事——《大自然的语言》实录及点评 / 133
云在青天水在瓶 / 刘军147
………… 5浅显与深意的辩证法
——《差不多先生传》实录及点评
去台州上《差不多先生传》很有挑战度,一则因为活动是同课异构形式,和我PK的是浙江一位名师;一则因为这篇课文是一篇趣味横生但明白如话的作品。
在孩子们一看就懂的情况下,语文该承载怎样的使命?我经常思考这样的问题。亦如曾经上过的《*后一课》一样,我试图用自己的“三维”来诠释课堂价值。所以,这节课,如果只是带孩子们表面地滑行一次“差不多先生”的表现及其危害,那是在浪费学生的生命。于是,我的想法是将教学选点定位在思维品质培养和对胡适人格的认知上。
语文教学的确在“意”上走得太远,而一旦懂得关注“文”,其实就是语文意识的觉醒了。如果一个语文教师能够关注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则是一个教师教育意识的觉醒。从知识意识到语文意识的觉醒是一个教师的课程回归,而从语文意识到教育意识的觉醒,则是一个教师责任与良知的回归。为此,我试图通过这篇文章的教学架构两个良知——教师的教育良知和胡适的民族良知。
有人说,这是你跳出“差不多”对胡适的探索。
其实,我想说文本的显和隐本来就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而已。能够通过显的存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能发现一个伟大的灵魂,或许我的课就可以成功了。
于是我选择了这种策略,也就有了这节课的模样。
对胡适的关注,或许应该是新时代的旋律之一。因为早先有人说过,20世纪是鲁迅的,而21世纪必将是胡适的。
时间:2013年10月19日
学生:浙江省台州市初一某班
主题:台州市“新思维新语文教学研讨会”
师:同学们好,来到我们金华,非常开心。
生(齐):是台州。
师:台州金华差不多嘛,都咱浙江的。
生(齐,大笑):差不多先生!
师:我们就来学习胡适先生的《差不多先生传》。大家都预习了课文,有没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生1(老师指定这个学生起来回答):没有,感觉很简单。
生2:是感觉没啥学的,怎么这篇课文会放在初三呢?初一都嫌简单。
师:所以,我就来初一上喽。我们看看是不是很简单呢?我先出一个问题考考大家——这篇文章里写了“差不多先生”几件事?
生(齐):切,这也叫问题啊?
生3:写了五件事。
师:那,这五件事里面,你认为哪件事*重要?说说你的理由。大家可以自己先品读一下5~12段,或者讨论之后再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小声读课文,然后小声讨论了一会儿。约6分钟过后)
生4:我觉得*后一件事*重要。因为*后一件事儿直接导致了他的死亡,这说明了“差不多”有多大的危害。
生5:我也觉得*后一件事危害大,因为作者在这段文字上下的笔墨*多。你看,就连死时候的话都写得这么绝。“活人同死人也差……差……差不多,……凡事只要……差……差……不多……就……好了,……何……何……必……太……太认真呢?”
生6:我觉得第*件事情*重要,因为他小时候买红糖却买成了白糖,证明他是从小就有这个毛病,如果这个时候把毛病给治好了,就不会有后面的危害了,这是根源。
生7:同意,源头是*关键的。
师:看来大家对开始和结束很关注,有没有同学认为其他几件事重要呢?
生8:我倒认为第二件事很重要。你想啊,这是他求学时候的事情,如果当老师的能够对自己的学生严格要求,还会有后面的事情吗?家庭里带来的很多毛病,在学校里可以纠正嘛!我们来上学不就是来学好的吗?
师:看来老师的作用还是很大的啊。
生9:老师,我不认为学校的学习更重要,相反,我认为自己的经历更重要。我爸就经常对我说:“你就不听大人言,等你长大了,到处碰壁你就知道好歹了。”这就是说,以后的思想认识和个人的经历直接相关。所以,我认为第三件事非常重要。如果这件事,而且你看啊,“十字常常写成千字,千字常常写成十字。掌柜的生气了,常常骂他”。他“常常”错,而老板是“常常”骂,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正处于让他碰壁的关键时期,掌柜却糊里糊涂地纵容了他。何况“十”和“千”多大的区别啊,这掌柜傻啊!如果掌柜因此把他辞退了,让他失去饭碗,他不就吸取教训了吗?
(其他学生鼓掌)
师:你能够结合具体的语词来分析问题,非常好。
生10:通过生9的发言,我也明白第三件事的重要,但我的理由和他不完全一样。我觉得统观这五件事,可以发现一个规律:前两件,也包括第三件事,实际上是讲“差不多”的表现,而四五两件事是讲危害的。第三件事里面既包括表现,也隐藏着危害。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它才是关键。
师:同学们的分析渐入佳境,而且越来越精彩,还有其他看法吗?
………… 语文课上,如何把看似普通的文本上出特色?如何启发学生思维,从平常课中教出非一般的效果?全国语文教师梅洪建从在全国各地做的两百余场示范课中精选出十一堂,涵盖小学到高中课堂,每篇实录分为教学絮语、文本呈现、课堂实录、专家点评四个板块,肖培东、丁卫军、高子阳、刘恩樵、柳咏梅、杨富志、高子阳等十余名语文专家,知名国学讲师刘军,作家乔洪涛等做精彩点评。 梅洪建,全国语文教师,搜狐网“高考作文猜题第*人”。《中国教师报》、《师道》、《江苏教育》等杂志推介名师,《教育时报》、《河南教育》、《福建教育》等专栏作者。梅老师主张从文字入手,感受语言的魅力;从文本艺术入手,提升学生写作能力;从“由文到意”的过程入手,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为孩子的终身发展服务。近年来,梅老师先后出版《给梦一把梯子》(作文教程)等书籍5部,主编多部。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教学通讯》、《现代语文》等杂志发表论文200多篇。应邀到全国28个省市做讲座和上示范课200多场,他精湛的课堂艺术在全国引起了极大反响,被誉为“从实践走向理想的*佳明证人”。
《非常语文非常课》是一本集教学理念、实践方法与教育智慧于一体的语文教学专著。本书以梅洪建老师的语文课堂教学实录为载体,深入浅出地展现了其在语文教学领域的独到见解和创新实践。梅洪建老师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敏锐的教育洞察力以及与学生平等对话的教学态度,在语文教育界树立了鲜明的个人品牌。本书旨在为广大语文教师提供一种全新的教学范式,激励他们在教学实践中勇于探索,不断创新,从而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其真实性与可操作性。它并非空泛的理论阐述,而是选取了梅洪建老师在不同阶段、针对不同学段、不同文本的真实课堂教学片段,进行翔实的记录与剖析。这些实录不仅保留了课堂上师生互动的原生态,更通过梅洪建老师的精心设计,展现了如何将抽象的教学理念转化为生动的教学行为。从导入新课的引人入胜,到文本解读的层层深入,再到课堂活动的巧妙安排,以及对学生思维的引导与启发,本书都给予了详尽的呈现。读者仿佛置身于梅洪建老师的课堂,亲身感受其教学的魅力。 梅洪建老师的教学理念,可以用“为学生而教,以学定教,润物无声”来概括。他强调,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他们的人文情怀,而这一切都应以学生为中心。他反对脱离学生实际的“填鸭式”教学,主张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点以及学习需求来调整教学内容和策略。在本书的教学实录中,我们可以看到梅洪建老师如何通过提问、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他鼓励学生质疑,尊重学生的独特见解,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找到自己的位置,感受到被重视和被认可。 在文本解读方面,梅洪建老师展现了其深厚的功力。他并非简单地讲解课文内容,而是善于挖掘文本背后的文化内涵、思想价值和艺术魅力。他能够将宏大的文学背景、深邃的思想观念,巧妙地融入到具体的文本分析中,引导学生超越字面意思,去理解作者的用心,感受文本的温度。例如,在解读一篇古文时,他不会仅仅罗列字词解释,而是会引导学生体会古人的人生智慧,感受其情感世界,从而将经典文本的魅力活化在当下。对于现代文,他同样能从社会现实、人生体验等多个维度切入,让学生在阅读中产生共鸣,引发思考。 本书的另一大特色是其对语文教学中“思维训练”的重视。梅洪建老师深知,语文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思维的训练。他通过各种教学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创新性思维以及形象思维。在处理一些议论文时,他会引导学生分析论证过程,辨别论证的有效性;在解读叙事性文本时,他会启发学生分析人物动机,揣摩作者的表达意图;在进行文学鉴赏时,他会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进行多角度的解读。这些思维训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潜移默化地提升了学生的认知能力。 《非常语文非常课》也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课例”资源。每一堂课的实录都附有详细的教学设计、教学环节、教师语言以及课堂反馈,这些都是可以直接借鉴和参考的宝贵材料。但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提供“模板”,更在于启示教师如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运用这些教学方法。梅洪建老师的教学,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根据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学目标而灵活调整。他鼓励教师要“活”在教材里,而不是“死”在教材里,要用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本书的编写也充分考虑了不同层级教师的需求。对于初出茅庐的新教师而言,本书是一本极好的入门指南,能够帮助他们建立起正确的教学观,掌握基本的教学技巧。对于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而言,本书则能提供新的启发,帮助他们突破教学瓶颈,提升教学境界。即使是资深的教育专家,也能在其中感受到梅洪建老师对语文教育的深度思考和前沿探索。 在“技术”层面,梅洪建老师的课堂充分体现了“以学定教”的原则。他会通过多种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并据此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例如,他会通过提问来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通过观察来捕捉学生的学习情绪,通过反馈来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这种动态的教学过程,使得课堂始终保持着高效和生动。他尤其擅长利用“预设”与“生成”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课前有精心的设计,但课堂上又会适时捕捉学生的“意外”之喜,将这些“意外”转化为教学的契机,让课堂充满“生长”的力量。 此外,本书还触及了语文教学中一些“大”问题,例如,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何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和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梅洪建老师在书中并非简单地给出答案,而是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展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行路径。他强调,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需要教师付出耐心和智慧,更需要教师自身不断学习和成长。 本书的出版,无疑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学习平台。它不仅是一本教学参考书,更是一本教育启迪书。通过阅读《非常语文非常课》,我们能够深刻地感受到梅洪建老师对语文教育的赤诚之心,以及他为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所付出的不懈努力。本书所传递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智慧,必将对中国语文教育的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它将激励更多的教师,回归教育的初心,用爱心、智慧和创造力,点燃学生对语文的热情,引领他们走进更广阔的语文世界。 总而言之,《非常语文非常课》是一部集理论性、实践性、思想性于一体的语文教学力作。它以真实生动的课堂实录为核心,以梅洪建老师的教育智慧为引领,为广大语文教师提供了宝贵的教学资源和深刻的启示。本书不仅是一次教学方法的展示,更是一次教育理念的升华,它将帮助我们重新审视语文教育的价值,探索语文教学的无限可能,共同为培养新一代具有深厚人文底蕴和卓越语文能力的中国人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