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师自学成才手册》分为基础篇、提高 篇、精通篇三册,本书为蔡杏山主编的《电气工程师 自学成才手册(提高篇)》,主要介绍住宅配电线路 的设计规划,常用电动工具的使用,暗装方式敷设电 气线路,明装方式敷设电气线路,开关、插座的接线 与安装,灯具、浴霸的接线与安装,弱电线路及门禁 系统的接线与安装,电工识图基础,电工测量电路的 识读,照明与动力配电线路的识读,供配电系统电气 线路的识读,电子电路的识读,电力电子电路的识读 ,实用电工电子电路的识读,变频器的组成与主电路 原理及检修,变频器的电源、驱动电路原理与检修, 变频器的其他电路原理与检修等内容。
本书具有基础起点低、内容由浅入深、语言通俗 易懂、结构安排符合学习认知规律的特点,适合作为 电气工程师中级阶段的自学图书,也可作为职业学校 和社会培训机构中级层次的电工技术教材。
第1章 住宅配电线路的设计规划
1.1 住宅供配电系统
1.1.1 电能的传输环节
1.1.2 TN-C供电方式和TN-S供电方式
1.1.3 用户配电系统
1.2 住宅常用配电方式与配电原则
1.2.1 按家用电器的类型分配电源支路
1.2.2 按区域分配电源支路
1.2.3 混合型分配电源支路
1.2.4 住宅配电的基本原则
1.3 电能表、开关的容量及导线截面积的选择
1.3.1 电能表、总开关的容量和入户导线截面积的选择
1.3.2 支路开关的容量与支路导线截面积的选择
1.4 配电箱的安装
1.4.1 配电箱的外形与结构
1.4.2 配电电器的安装与接线
1.5 住宅配电线路的走线规划
1.5.1 照明线路的走顶与连接规划
1.5.2 照明线路的走地与连接规划
1.5.3 插座线路的走线与连接规划
第2章 常用电动工具的使用
2.1 冲击电钻的使用
2.1.1 外形
2.1.2 外部组件
2.1.3 使用
2.2 电锤的使用
2.2.1 外形
2.2.2 外部组件
2.2.3 使用
2.2.4 电锤与冲击电钻的特点、用途和区别
2.3 云石切割机的使用
2.3.1 外形
2.3.2 外部组件
2.3.3 使用
第3章 暗装方式敷设电气线路
3.1 布线选材
3.1.1 套管的选择
3.1.2 导线的选择
3.1.3 插座、开关、灯具安装盒的选择
3.2 布线定位与开槽
3.2.1 确定灯具、开关、插座的安装位置
3.2.2 确定线路(布线管)的走向
3.2.3 画线定位
3.2.4 开槽
3.3 线管的加工与敷设
3.3.1 线管的加工
3.3.2 线管的敷设
3.4 导线穿管和测试
3.4.1 导线穿管的常用方法
3.4.2 导线穿管注意事项
《传感器技术与应用》这本书,真的是为我打开了智能感知世界的大门!我一直对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非常着迷,而传感器作为实现这些技术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触角”,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这本书的编排非常合理,从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分类、选型,到信号处理、数据融合,再到各种传感器的具体应用,都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介绍。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关于MEMS传感器和光学传感器的章节,作者详细讲解了压阻式、电容式、压电式等不同类型的MEMS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以及它们在加速度计、陀螺仪、压力传感器等方面的应用。光学传感器部分,则涵盖了光电二极管、光电三极管、CCD、CMOS等各种类型,并介绍了它们在光照度测量、图像采集等方面的应用。书中还穿插了大量的实际应用案例,比如环境监测、医疗健康、工业自动化、智能交通等,通过这些案例,我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传感器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这本书的语言清晰易懂,图示丰富,即使是初学者也能快速掌握核心知识。我特别看重它在数据融合和信号处理方面的介绍,这对于提升传感器系统的整体性能非常关键。
评分我最近在读《现代通信原理与技术》这本书,感觉收获颇丰。作为一个电子工程专业的学生,我一直对通信领域非常感兴趣,但总觉得有些概念比较抽象,难以深入理解。这本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从信号的产生、传输,到接收,再到编码、调制、解调,每一个环节都讲解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关于数字通信的部分,作者对信源编码、信道编码、数字调制解调等技术进行了非常详尽的阐述。我之前对LDPC码和Turbo码这些先进的纠错码一直感到很困惑,这本书用大量的图表和数学推导,一步步地剖析了它们的原理和优势,让我豁然开朗。另外,它还介绍了OFDM、MIMO等现代通信技术,这些都是当今无线通信的核心技术,理解它们对于我未来的职业发展至关重要。书中的例子也非常丰富,很多都是现实生活中常见的通信场景,比如手机通信、Wi-Fi、蓝牙等,作者会将理论知识与这些实际应用紧密结合,让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有趣。我还在书中学习到了各种通信系统的性能评估指标,比如误码率、信噪比、频谱效率等等,这些都是衡量通信系统好坏的关键参数。这本书不仅适合初学者,即使是有一定基础的读者,也能从中获得新的启发。
评分这本《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真是让我大开眼界!我本来以为自己对电力系统已经有些了解了,毕竟在学校里也上过相关的课程,但这本书就像给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它从最基础的电力系统结构讲起,然后深入到负荷分析、潮流计算,再到更复杂的稳定分析和故障诊断。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关于暂态稳定和动态性能的部分,作者用非常直观的图示和清晰的语言解释了这些复杂的概念,让我这个初学者也能轻松理解。而且,书中还穿插了很多实际案例分析,比如电网故障的处理,不同类型发电机的并网策略等等,这些都极大地加深了我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以前看一些教材,总是觉得理论脱离实际,但这本书完全没有这个问题,读起来非常过瘾。它不仅讲解了“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解释了“为什么”,以及“怎么做”。比如,在讲解无功功率补偿时,它不仅介绍了静态无功补偿装置(SVC)和柔性交流输电系统(FACTS),还详细分析了它们在不同运行工况下的性能特点和应用场景,甚至还提到了最新的混合型补偿装置。这本书对于我这种想要系统性学习电力系统知识的人来说,简直是宝藏。我打算把书中提到的很多计算方法和分析工具都试着自己实践一下,相信能极大地提升我在实际工作中的能力。
评分《 FPGA设计与验证——基于Verilog HDL》这本书,可以说是我近期技术学习路上的“定海神针”!我一直对硬件加速和定制化计算非常感兴趣,而FPGA正是实现这些目标的关键技术。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不仅仅讲解了FPGA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非常详细且实用的Verilog HDL编程指南。从最基础的逻辑门电路的描述,到复杂的状态机、流水线设计,再到时序约束和时钟域交叉处理,作者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并且配有大量的代码示例。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仿真和验证的部分,作者强调了“先仿真,后实现”的设计理念,并介绍了各种仿真技巧和验证方法,比如testbench的编写、断言的使用等。这对于保证设计的正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此外,书中还涉及了一些高级的FPGA设计技术,例如IP核的复用、低功耗设计、以及一些常见的FPGA应用场景,比如信号处理、通信接口等。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FPGA的理解提升了一个层次,也对使用Verilog HDL进行高效、可靠的硬件设计充满信心。这本书的实践性很强,我打算结合书中的例子,自己动手设计一些简单的FPGA项目。
评分《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实践》这本书,简直是我近期最满意的一次购书体验了!作为一个业余爱好者,我对嵌入式开发一直充满好奇,但又苦于没有系统的学习资料。这本书的出现,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嵌入式世界的大门。它从嵌入式系统的基本概念讲起,逐步深入到硬件选型、操作系统选择、驱动开发、应用程序设计等各个方面。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实时操作系统(RTOS)的部分,作者详细介绍了FreeRTOS、RT-Thread等主流RTOS的设计原理和使用方法,包括任务调度、信号量、消息队列等核心概念,并且提供了很多实用的代码示例。这让我对如何在资源受限的嵌入式环境中高效地管理并发任务有了更深的理解。此外,书中还详细讲解了常用的嵌入式通信协议,如I2C、SPI、UART等,以及如何使用它们与其他外设进行通信。我还在书中学习了如何使用JTAG/SWD等调试工具进行硬件调试,这对于解决实际开发中的bug非常有帮助。书中的案例也十分贴近实际,比如智能家居控制、工业自动化等,通过这些案例,我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项目中。这本书的语言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即使是没有太多编程基础的读者,也能从中受益匪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