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移动通信=Mobile Communications:第二版(影印版)
定价:31.00元
作者:(德)席勒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03-01
ISBN:978704010897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咎捉萄в檬榈奶氐悖
内容提要
本书是移动通信领域的导论,主要讨论数字数据传输。适用于选修计算机网络或通信课程的电子工程或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本书从计算机科学的角度涵盖移动通信的各个方面,还指出了不同技术解决方案的共同属性,并阐明众所周知的从固定网络到支持终端移动性和无线接入网络的各种业务和应用的集成。本书主要内容有:移动和无线通信概述;通信系统信号的传播、复用和调制;通信介质接入方案;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无绳电话技术、集群通信以及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未来的发展;卫星系统;数字广播系统;被看做建筑物中线缆替代者的无线局域网。
作者简介:
Jochen Schiller is head of the Computer Systems and Telematics Working Group in the Institute of Computer Science,Freie Universitat Berlin,and a sultant to several panies in the working and mmunications business.His research inclueds mobile and wireless munications,munication architectures and operating systems systems for embedded devices,and QoS aspects of munication systems.
目录
About the author
Prefcae
Acknowledgements
1 Introduction
1.1 Applications
1.2 A short history of wieless munication
1.3 Amarket for wireless munication
1.4 Some open research topics
1.5 A simplified referch model
1.6 Overview
1.7 Review exercises
1.8 Reference
2 Wireless transmission
2.1 Frequencies for radio transmisson
2.2 Signals
2.3 Antennas
2.4 Signal propagation
2.5 Multiplexing
2.6 Modulation
2.7 Spread spectrun
2.8 Cellular systems
2.9 Summary
2.10 Review exercises
2.11 References
3 Medium access control
3.1 Motivation for a specialized MAC
3.2 SDMA
3.3 FDMA
3.4 TDMA
3.5 CDMA
3.6 Comparison of S/T/F/CDMA
3.7 Review exercises
3.8 References
4 Telemunications systems
5 Satellite systems
6 Broadcast systems
7 Wlreless LAN
8 Mobile work layer
9 Mobile transport layer
10 Support for mobility
11 Outlook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对于我来说,阅读这本《移动通信》的体验,与其说是一次知识的获取,不如说是一场对现实世界中无处不在的科技进行深刻反思的过程。这本书的篇幅不小,内容相当丰富,让我不禁感叹现代通信技术的复杂与精妙。书中对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各个组成部分,如终端设备、基站、核心网等等,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我特别注意到书中关于资源管理和调度策略的部分,这让我联想到我们在使用手机时,网络速度时快时慢的现象,原来背后有着如此复杂的算法在进行着实时优化和分配。而且,书中关于不同无线接入技术的比较分析,让我对不同时期移动通信发展的侧重点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比如,从早期的语音通信为主,到后来数据传输速率的飞速提升,这背后是技术瓶颈的不断突破和用户需求的持续演进。虽然其中一些关于物理层和MAC层的细节,对于我这样一个非专业人士来说,可能显得有些枯燥和难以理解,但整体而言,它提供了一个非常全面的框架,让我能够将分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移动通信体系的认识。这本书更像是一本“百科全书”,为我打开了通往神秘的移动通信世界的大门,让我得以一窥其运行的内在逻辑。
评分这本《移动通信》给我留下了相当深刻的印象,尽管我并非专业研究人员,但作为一名对科技发展充满好奇的普通读者,它确实拓展了我对现代通信世界的认知边界。书的装帧设计虽然朴素,但内在的知识密度却相当惊人。一开始,我被各种复杂的缩写和技术术语弄得有些晕头转向,比如什么CDMA、GSM、OFDMA之类的,感觉像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语言体系。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作者巧妙地将这些概念层层剥开,从最基础的无线电波传播原理讲起,一步步构建起一个庞大的移动通信网络图景。我特别喜欢书中对各种通信协议和技术的原理性阐述,虽然有些地方确实需要反复咀嚼,但一旦理解了,就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例如,关于多址接入技术的部分,让我明白了为什么同时有这么多人可以使用手机,而不会互相干扰,这背后蕴含着多么精妙的设计和算法。再比如,书中对蜂窝网络架构的介绍,将手机信号如何在基站之间“漫游”的过程描绘得淋漓尽致,让我对手机信号的稳定性有了更直观的理解。虽然有些章节涉及了大量的数学公式和模型,这对于我这样的非技术背景的读者来说,确实构成了一定的挑战,但我能够感受到作者为了让概念清晰而付出的努力。总的来说,这本书就像是一扇窗户,让我得以窥见那个我每天都在使用,却又知之甚少的移动通信世界的内部运作机制。
评分老实说,当我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并没有预设它会给我带来多大的惊喜,毕竟“通信”这个词听起来就带有些许枯燥的技术感。然而,这本书却出乎意料地引人入胜。它没有像一些科普读物那样,把所有东西都简化到失去原味,而是以一种相对专业和严谨的态度,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移动通信的方方面面。我印象最深的是书中关于信道编码和纠错码的章节,这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我们在信号不好的时候,信息依然能够被相对完整地传输,这背后是多么强大的容错机制在支撑。而且,书中对不同通信体制的演进,从GSM到CDMA,再到后来的OFDMA,都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对比,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技术是如何一步步迭代和优化的。虽然书中不乏一些复杂的数学公式和理论推导,但我可以感受到作者的用心,他尝试用清晰的语言和图示来解释这些复杂的概念,即使我不能完全掌握所有细节,也能从中获得重要的启发。这本书让我对我们每天使用的手机有了全新的认识,原来我们手中这个小小的设备,是如此复杂的技术集成体,是无数工程师智慧的结晶。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书籍,更像是一部关于人类通信进步的史诗。
评分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第一感觉就是它非常“硬核”。作为一名对技术原理充满兴趣,但又并非通信工程科班出身的爱好者,我被书中严谨的学术风格和详实的论述深深吸引。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合理,从基础的信号处理和编码,到复杂的网络协议和系统架构,层层递进,逻辑清晰。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各种关键技术的深入剖析,比如关于无线信道衰落的讨论,让我明白了为什么信号有时会变得不稳定,以及工程师们是如何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克服这些困难的。书中对不同代际移动通信技术(从2G到3G,再到4G)的演进历程进行了细致的梳理,不仅让我了解了各项技术的进步,更让我看到了整个通信行业是如何在不断迭代中向前发展的。其中,对OFDMA(正交频分多址)技术的详解,让我对4G和5G的性能提升有了更深的理解,尽管书中涉及的数学推导和公式让我有些吃力,但作者通过图示和例子,尽量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这种尝试是值得称赞的。我发现,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怎么用”手机,更是关于“为什么”手机能够这样工作。它提供了一个宏观的视角,让我能够从更深层次理解移动通信的本质和发展趋势。这本书的阅读过程,与其说是学习,不如说是一次探险,去探索一个充满挑战但又令人兴奋的技术领域。
评分我对这本《移动通信》的评价,更侧重于它给我带来的宏观认知和对技术发展的敬畏感。虽然我无法深入理解书中每一项技术的具体实现细节,但这本书成功地为我描绘了一幅移动通信发展的壮丽画卷。从最基础的无线信号传播,到复杂的网络架构和协议,再到不同代际技术的演进,作者为我构建了一个清晰的知识体系。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各种技术权衡和选择的分析,例如在传输速率、覆盖范围、功耗和成本之间的取舍,这让我明白了技术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充满了各种挑战和妥协。书中对未来通信技术趋势的展望,也让我对接下来的技术革新充满了期待。例如,书中提到的关于软件定义网络(SDN)和网络功能虚拟化(NFV)等概念,让我看到了通信网络向更加灵活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尽管本书中的一些章节,例如关于物理层和信号处理的数学推导,对我来说有一定的阅读难度,但我能够从中感受到作者对技术细节的严谨态度,以及他为了让读者理解而付出的努力。总而言之,这本书给我提供了一个看待移动通信的全新视角,让我能够更加欣赏这项伟大技术背后所蕴含的智慧和力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