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導航的演進:量子技術的興起/高新科技譯叢

現代導航的演進:量子技術的興起/高新科技譯叢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美] F.G.Major,吳德偉,楊春燕,徐小傑 著
圖書標籤:
  • 導航技術
  • 量子技術
  • 現代導航
  • 科技發展
  • 高新科技
  • 量子導航
  • 導航係統
  • 技術演進
  • 未來技術
  • 工程技術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墨林閣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國防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18115512
商品編碼:29434041773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8-02-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現代導航的演進:量子技術的興起/高新科技譯叢

定價:128.00元

作者: F.G.Major,吳德偉,楊春燕,徐小傑 等

齣版社:國防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8-02-01

ISBN:9787118115512

字數:

頁碼:259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現代導航的演進:量子技術的興起/高新科技譯叢》旨在通俗易懂地闡述一些基本原理,深入說明衛星導航係統的設計,同時在正文中通過介紹性章節簡介導航方法的早期發展。《現代導航的演進:量子技術的興起/高新科技譯叢》不是在講導航的曆史,隻是嘗試用史學觀點介紹導航。
  《現代導航的演進:量子技術的興起/高新科技譯叢》主要麵嚮大專水平、具備物理和工程方麵基礎的求知非專業人員。它以直觀的方式,廣泛介紹瞭地麵和空間導航演變的相關主題,且較少使用數學公式。前兩章介紹自然界中的導航和古代水手的導航,包括腓尼基人、維京人、太平洋島上居民所用的導航。第3、4章介紹恒星導航、星座及星坐標等要素。第5~7章介紹精密機械計時器,海洋中經度的測定和精密可控石英時鍾近的發展。第8章總結介紹瞭量子概念,作為討論微波和光與原子之間相互作用的準備知識。有關原子鍾的介紹相當詳細,包括氫微波器、銫束、銣電池,以及新發展的銫噴泉和單離子頻率標準。隨後介紹陀螺羅盤的章節引齣瞭對薩格納剋激光陀螺的討論。從3章開始介紹有關基於時間的導航:先是基於地麵網絡的“羅蘭C”和“奧米茄”,隨後是基於衛星的係統,包括軌道理論、早期的衛星導航係統SECOR、TRANSIT等;後推齣瞭全球導航衛星係統——全球定位係統(GPS),該係統是本時代重大技術成就之一。對GPS分三大部分進行介紹:空間、控製和用戶部分。研究人員試圖通過實現超常的協調性和精度,使整個係統正常運作。GPS尤其是差分GPS的應用廣泛,除瞭常見的空中導航、海洋導航和導彈製導,GPS還應用於大地測量、重大工程建設、礦業項目、農業、生態、緊急定位,更不用說高速公路導航。7章是太空導航的相關內容。8章討論瞭導航的未來,屆時原子乾涉儀可作為陀螺羅盤使用,銫噴泉作為原子時間標準,子計算機用來更新衛星星曆。

目錄


章 自然界中的導航
1.1 動物導航
1.2 通過太陽確定方嚮
1.3 通過星星確定方嚮
1.4 磁場定嚮
1.5 風和氣流
1.6 電場定嚮
1.7 信鴿
1.8 帝王蝶
1.9 長距離遷徙的鳥類
1.10 太平洋鮭魚
1.11 人類的導航
參考文獻

第2章 早期的導航
2.1 沙漠遊牧民族
2.2 太平洋中的航海傢
2.3 星象羅盤
2.4 腓尼基人
2.5 維京人
2.6 古代的儀器
2.6.1 日晷和夜行儀
2.6.2 磁羅盤
2.6.3 沙漏
2.6.4 拖闆計程儀和拖曳式計程儀
2.6.5 戴維斯象限儀
2.6.6 星盤
參考文獻

第3章 天文學的曆史背景
3.1 古代天文學
3.2 伊斯蘭天文學
3.3 歐洲天文學傢
3.4 艾薩剋·牛頓
參考文獻

第4章 現代天文學的要素
4.1 行星地球
4.2 月球和行星
4.3 內行星
4.4 外行星
4.5 恒星
4.6 星座
參考文獻

第5章 海洋導航
5.1 地理坐標
5.2 天文坐標係
5.3 時間係統
5.4 導航三角形
5.5 截距法
5.6 導航三角形的錶格解
5.7 月球距離法
5.8 六分儀
5.9 磁羅盤
參考文獻

第6章 經度問題
6.1 早期時鍾
6.2 機械鍾
6.3 彈簧平衡輪鍾
6.4 現代精密計時錶
參考文獻

第7章 石英革命
7.1 曆史背景
7.2 石英晶體
7.3 X射綫晶體學
7.4 人造石英晶體
7.5 石英諧振器
7.6 石英諧振器作為電路元件
7.7 振蕩器穩定性
參考文獻

第8章 經典原子鍾
8.1 量子力學術語
8.2 薛定諤方程
8.3 原子結構
8.4 原子光譜
8.5 超精細相互作用
8.6 銣標準
8.7 銫標準
參考文獻

第9章 原子和分子振蕩器
9.1 氨微波器
9.2 銣微波器
9.3 氫微波器
9.4 相關電子
9.5 氫微波器的性能
參考文獻

0章 離子場約束
10.1 引言
10.2 潘寜阱
10.3 保羅阱
10.4 囚禁離子頻譜學
10.5 近期進展:囚禁單個離子
參考文獻

1章 光頻振蕩器:激光
11.1 簡介
11.2 光腔
11.3 光放大
11.4 激光輸齣功率
11.5 激光輸齣波譜
11.6 氣體激光係統
11.6.1 氦一氖激光器
11.6.2 氬離子激光器
11.7 半導體激光器
11.8 晶體固體激光器
11.8.1 紅寶石激光器
11.8.2 Nd3+YAG激光器
11.8.3 Ti3+:藍寶石激光器
11.9 激光冷卻原子
參考文獻

2章 機械陀螺羅盤
12.1 陀螺運動
12.2 在鏇轉的地球上運動
12.3 陀螺羅盤的控製
12.4 陀螺振蕩的阻尼
12.5 陀螺儀的主要誤差
12.5.1 穩定誤差
12.5.2 陀螺儀主體運動誤差
12.6 斯伯利·馬剋37型陀螺羅盤
12.7 環形激光陀螺儀
12.8 光縴陀螺
12.9MEMS振動陀螺儀
參考文獻

3章 無綫電導航
13.1 概述
13.2 無綫電測嚮
13.3 伏爾航空導航
13.4 雷達
13.5 羅蘭-C
13.6 羅蘭-C海圖
13.7 誤差源
13.8 羅蘭-C接收機
13.9 民用接收機
13.10 奧米伽係統
參考文獻

4章 衛星導航:空間部分
14.1 曆史背景
14.2 GPS:係統設計
14.3 GPS衛星軌道
14.4 軌道攝動
14.5 星載係統
14.6 GPS衛星信號
14.7 新發展:GPSIⅡ
參考文獻

5章 衛星導航:控製部分
15.1 引言
15.2 監測站的地理位置
15.3 衛星星曆的確定
15.4 GPS時間協調
15.5 信號傳播速度
參考文獻

6章 衛星導航:用戶部分
16.1 引言
16.2 GPS接收機
16.3 差分GPS
16.4 GPS-INS組閤
16.5 GPS的應用
16.5.1 測繪和製圖
16.5.2 衛星授時
16.5.3 航空和航海導航
16.5.4 鐵路
16.5.5 農業
16.5.6 地麵交通
16.5 .7安全和救災
16.5.8 體閑娛樂
16.5.9 環境
16.5.10 空間應用
參考文獻

7章 太空導航
17.1 簡介
17.2 阿波羅計劃
17.3 阿波羅計劃的設計
17.4 遙遠行星的導航:水手號使命
參考文獻

8章 導航的未來
18.1 引言
18.2 物質波:德布羅意理論24l
18.3 原子乾涉:衍射光柵
18.4卡皮查一狄拉剋效應
18.5 原子乾涉儀
18.6 原子陀螺儀
18.7 銫噴泉頻率標準
18.8 量子計算機
參考文獻

後記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章 自然界中的導航
1.1 動物導航
1.2 通過太陽確定方嚮
1.3 通過星星確定方嚮
1.4 磁場定嚮
1.5 風和氣流
1.6 電場定嚮
1.7 信鴿
1.8 帝王蝶
1.9 長距離遷徙的鳥類
1.10 太平洋鮭魚
1.11 人類的導航
參考文獻

第2章 早期的導航
2.1 沙漠遊牧民族
2.2 太平洋中的航海傢
2.3 星象羅盤
2.4 腓尼基人
2.5 維京人
2.6 古代的儀器
2.6.1 日晷和夜行儀
2.6.2 磁羅盤
2.6.3 沙漏
2.6.4 拖闆計程儀和拖曳式計程儀
2.6.5 戴維斯象限儀
2.6.6 星盤
參考文獻

第3章 天文學的曆史背景
3.1 古代天文學
3.2 伊斯蘭天文學
3.3 歐洲天文學傢
3.4 艾薩剋·牛頓
參考文獻

第4章 現代天文學的要素
4.1 行星地球
4.2 月球和行星
4.3 內行星
4.4 外行星
4.5 恒星
4.6 星座
參考文獻

第5章 海洋導航
5.1 地理坐標
5.2 天文坐標係
5.3 時間係統
5.4 導航三角形
5.5 截距法
5.6 導航三角形的錶格解
5.7 月球距離法
5.8 六分儀
5.9 磁羅盤
參考文獻

第6章 經度問題
6.1 早期時鍾
6.2 機械鍾
6.3 彈簧平衡輪鍾
6.4 現代精密計時錶
參考文獻

第7章 石英革命
7.1 曆史背景
7.2 石英晶體
7.3 X射綫晶體學
7.4 人造石英晶體
7.5 石英諧振器
7.6 石英諧振器作為電路元件
7.7 振蕩器穩定性
參考文獻

第8章 經典原子鍾
8.1 量子力學術語
8.2 薛定諤方程
8.3 原子結構
8.4 原子光譜
8.5 超精細相互作用
8.6 銣標準
8.7 銫標準
參考文獻

第9章 原子和分子振蕩器
9.1 氨微波器
9.2 銣微波器
9.3 氫微波器
9.4 相關電子
9.5 氫微波器的性能
參考文獻

0章 離子場約束
10.1 引言
10.2 潘寜阱
10.3 保羅阱
10.4 囚禁離子頻譜學
10.5 近期進展:囚禁單個離子
參考文獻

1章 光頻振蕩器:激光
11.1 簡介
11.2 光腔
11.3 光放大
11.4 激光輸齣功率
11.5 激光輸齣波譜
11.6 氣體激光係統
11.6.1 氦一氖激光器
11.6.2 氬離子激光器
11.7 半導體激光器
11.8 晶體固體激光器
11.8.1 紅寶石激光器
11.8.2 Nd3+YAG激光器
11.8.3 Ti3+:藍寶石激光器
11.9 激光冷卻原子
參考文獻

2章 機械陀螺羅盤
12.1 陀螺運動
12.2 在鏇轉的地球上運動
12.3 陀螺羅盤的控製
12.4 陀螺振蕩的阻尼
12.5 陀螺儀的主要誤差
12.5.1 穩定誤差
12.5.2 陀螺儀主體運動誤差
12.6 斯伯利·馬剋37型陀螺羅盤
12.7 環形激光陀螺儀
12.8 光縴陀螺
12.9MEMS振動陀螺儀
參考文獻

3章 無綫電導航
13.1 概述
13.2 無綫電測嚮
13.3 伏爾航空導航
13.4 雷達
13.5 羅蘭-C
13.6 羅蘭-C海圖
13.7 誤差源
13.8 羅蘭-C接收機
13.9 民用接收機
13.10 奧米伽係統
參考文獻

4章 衛星導航:空間部分
14.1 曆史背景
14.2 GPS:係統設計
14.3 GPS衛星軌道
14.4 軌道攝動
14.5 星載係統
14.6 GPS衛星信號
14.7 新發展:GPSIⅡ
參考文獻

5章 衛星導航:控製部分
15.1 引言
15.2 監測站的地理位置
15.3 衛星星曆的確定
15.4 GPS時間協調
15.5 信號傳播速度
參考文獻

6章 衛星導航:用戶部分
16.1 引言
16.2 GPS接收機
16.3 差分GPS
16.4 GPS-INS組閤
16.5 GPS的應用
16.5.1 測繪和製圖
16.5.2 衛星授時
16.5.3 航空和航海導航
16.5.4 鐵路
16.5.5 農業
16.5.6 地麵交通
16.5 .7安全和救災
16.5.8 體閑娛樂
16.5.9 環境
16.5.10 空間應用
參考文獻

7章 太空導航
17.1 簡介
17.2 阿波羅計劃
17.3 阿波羅計劃的設計
17.4 遙遠行星的導航:水手號使命
參考文獻

8章 導航的未來
18.1 引言
18.2 物質波:德布羅意理論24l
18.3 原子乾涉:衍射光柵
18.4卡皮查一狄拉剋效應
18.5 原子乾涉儀
18.6 原子陀螺儀
18.7 銫噴泉頻率標準
18.8 量子計算機
參考文獻

後記


《星海之舟:遠航的智慧與未來的脈搏》 一、 序章:穿越時空的航行 自人類仰望星空的那一刻起,對未知的好奇與探索的渴望便如同潮水般湧動。從遠古先民在夜空中辨認北極星,到如今指揮著精密儀器探索宇宙深處,導航的旅程,本質上是一部人類智慧不斷超越極限的史詩。它不僅僅是關於如何抵達目的地,更是關於我們如何理解自身在宇宙中的位置,如何構建一套精確度不斷提升的認知框架。 《星海之舟》將帶領讀者踏上一場穿越時空的壯麗航行,深入剖析導航技術從其古老起源到邁嚮未來前沿的演變曆程。我們並非僅僅關注技術本身的進步,更著眼於這些技術如何深刻地影響瞭人類文明的發展,如何重塑瞭地理認知,促進瞭貿易往來,拓展瞭生存空間,乃至改變瞭我們思考世界的方式。本書將剝離錶象,深入挖掘驅動每一次技術飛躍的深層動力,探尋那些在曆史長河中閃耀的智慧火花,以及它們如何為我們今日觸及的輝煌奠定基石。 二、 黎明時分:大地上的指引 在機械的鍾錶和電子的信號尚未齣現之前,人類的祖先憑藉對自然最本真的觀察,開啓瞭導航的漫漫徵途。本書第一部分將聚焦於這些“大地上的指引”。 星辰的低語: 夜空中最閃耀的星辰,如同古老的神祇,為最早的航海者提供瞭最可靠的參照。從觀察太陽的東升西落,到識彆星座的周期性變化,人類學會瞭利用天體運動來判斷方嚮和大緻位置。我們將探討不同文明在天文學上的早期成就,以及如何將這些知識轉化為實際的航海策略。例如,古代波利尼西亞人的海洋遷徙,他們如何憑藉對海浪、風嚮、雲層以及洋流的細緻感知,在浩瀚的太平洋上精準地找到島嶼。 大地與海洋的符號: 除瞭星辰,陸地上的地標、山脈、河流,以及海洋中的潮汐、洋流、海岸綫特徵,都構成瞭早期導航的重要元素。我們會講述如何利用這些自然特徵來規劃路綫,如何在陌生的環境中辨彆方嚮。例如,沿海居民如何依靠對海岸綫形狀的記憶和對潮水漲落規律的掌握進行捕魚和短途航行。 工具的雛形: 盡管簡陋,但早期導航工具的齣現,標誌著人類開始嘗試量化和標準化導航過程。例如,水浮式羅盤的早期形態,盡管精度有限,卻開啓瞭人類對磁場方嚮的初步認知。我們還將討論早期地圖的繪製,以及它們如何從簡單的示意圖逐漸演變為承載更豐富地理信息的載體。 三、 機械的時代:精度與掌控的飛躍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尤其是數學、物理學和工程學的蓬勃發展,導航技術迎來瞭第一個黃金時代。本書的第二部分將深入探討這一時期的變革。 經緯度的確定: 確定地球上的精確位置,是航海史上的裏程碑。我們將詳細闡述“經度問題”的由來,以及科學傢們為解決這一難題所付齣的巨大努力。這不僅是科學上的挑戰,更是對人類智慧和毅力的考驗。從托勒密的經緯度概念,到格林威治子午綫的建立,再到精確計時器的發明(如哈裏森的航海鍾),每一個環節都至關重要。 光學與機械的融閤: 望遠鏡的發明,極大地擴展瞭海上的觀測範圍,使得遠距離的定位和導航成為可能。 Sextant(六分儀)等精密光學儀器的齣現,能夠精確測量天體與地平綫的高度角,從而計算緯度。我們將深入剖析這些工具的工作原理,以及它們如何為遠洋航行提供前所未有的安全性。 磁羅盤的成熟: 磁羅盤作為方嚮指示的核心工具,在這一時期得到瞭顯著的改進和普及。從簡單的指南針到帶有補償裝置的精密羅盤,它為航海者提供瞭穩定的方嚮參考。本書將探討不同時期磁羅盤的設計演變,以及如何剋服地磁偏角等影響因素。 地圖的革新: 航海圖的繪製達到瞭新的高度,更加精確、詳細,並包含瞭深度、暗礁、燈塔等重要信息。這些地圖的齣現,不僅是地理知識的結晶,更是人類拓展全球視野的有力證明。 四、 電磁的浪潮:無綫通訊與定位的新紀元 進入20世紀,無綫電技術的興起,徹底顛覆瞭導航的傳統模式,開啓瞭一個全新的時代。第三部分將聚焦於這一激動人心的變革。 無綫電信號的指引: 無綫電波的傳播,使得遠距離的信息傳遞和定位成為可能。無綫電測嚮站的建立,為艦船提供瞭沿海導航的重要支持。我們將介紹無綫電導航係統(如LORAN)的工作原理,以及它們如何提高航行的精度和效率。 雷達的眼睛: 雷達技術的齣現,如同給航海者裝上瞭一雙“電子之眼”,能夠在惡劣天氣和黑暗中探測到障礙物和其它船隻。本書將解析雷達的工作原理,以及它在軍事和民用導航中的廣泛應用。 慣性導航的獨立性: 慣性導航係統(INS)無需外部信號,通過測量載體的加速度和角速度來推算其位置、速度和姿態。它為潛艇、飛機等對隱蔽性和自主性要求較高的平颱提供瞭關鍵的導航能力。我們將深入探討INS的物理基礎和技術挑戰。 衛星導航的曙光: 盡管尚未完全成熟,但早期衛星導航係統的概念和初步嘗試,已經預示瞭未來的方嚮。本書將簡要迴顧這些前瞻性的探索,為後續章節的衛星導航技術奠定基礎。 五、 宇宙的坐標:全球定位係統的崛起 20世紀末至今,以全球定位係統(GPS)為代錶的衛星導航技術,以前所未有的精度和便捷性,將導航帶入瞭宇宙級的視野。本書第四部分將詳細剖析這一革命性的技術。 GPS的原理與架構: 我們將深入淺齣地解釋GPS係統是如何通過由24顆以上衛星組成的星座,利用信號傳播時間來計算用戶位置的。我們將詳細介紹其信號發射、接收、解算等關鍵環節,以及影響其精度的各種因素。 多係統並存與融閤: 除瞭GPS,還有GLONASS(俄羅斯)、Galileo(歐洲)、北鬥(中國)等多個全球或區域性衛星導航係統。本書將介紹這些係統的特點、優勢以及它們之間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多係統融閤(GNSS)的趨勢,將進一步提升導航的可靠性和精度。 從專業走嚮大眾: 衛星導航技術從最初的軍事用途,迅速滲透到民用領域的方方麵麵。從車載導航、智能手機到無人機、共享單車,我們已身處一個“萬物皆可定位”的時代。本書將探討其在交通運輸、物流、農業、測繪、應急響應等領域的廣泛應用。 精度與可靠性的進階: 隨著技術的不斷迭代,差分GPS(DGPS)、實時動態GPS(RTK)等增強技術,以及與慣性導航、視覺導航等技術的融閤,衛星導航的精度和可靠性正在不斷攀升,為自動駕駛、高精度測繪等前沿應用提供瞭堅實的基礎。 六、 未來的脈搏:量子導航的黎明 當今世界,科學的邊界正在不斷被拓展,其中,量子技術以其獨特的物理特性,為導航領域帶來瞭顛覆性的想象空間。本書的最後一章,也是最引人遐想的部分,將展望量子導航的未來。 超越經典:量子傳感器的潛力: 量子技術有望製造齣比現有傳感器靈敏度高齣幾個數量級的量子傳感器,例如量子陀螺儀和量子加速度計。這些傳感器對微小的運動和場變化極其敏感,能夠實現極高的導航精度,並且不受外部電磁乾擾的影響,甚至在沒有衛星信號的情況下也能進行自主導航。 量子時鍾與時空基準: 量子技術能夠製造齣極度精確的原子鍾,其穩定性和準確性遠超現有技術。這種超高精度的時鍾,不僅能提升現有導航係統的定位精度,更有可能為建立全新的、基於時空本身的導航參照係提供可能。 不受乾擾的自主導航: 量子導航的另一個重要優勢在於其“自主性”。一旦建立瞭精確的初始位置和姿態,量子導航係統就能夠獨立工作,不受GPS信號中斷、被乾擾或被欺騙的威脅。這對於需要高可靠性和安全性的軍事、深空探測、水下航行等場景具有革命性的意義。 應用前景的展望: 本章將探討量子導航在自動駕駛汽車、無人機、深海探測、太空探索、高精度科學測量等領域的潛在應用。我們將描繪一個未來,導航不再僅僅依賴於外部信號,而是能夠實現前所未有的精準、自主和可靠。 七、 結語:星辰大海,永不止步的探索 《星海之舟:遠航的智慧與未來的脈搏》並非一本簡單的技術史書,它是一部關於人類求知欲、創造力和徵服自然的壯麗史詩。從古人仰望星辰的樸素智慧,到如今量子技術描繪的未來圖景,導航的演進始終與人類文明的進步同頻共振。 每一次技術的突破,都意味著我們對自身在宇宙中位置的理解更加深刻,對未知世界的探索更加自信。從陸地的跋涉到海洋的遠航,從天空的翱翔到太空的馳騁,導航始終是我們抵達夢想彼岸的信使。 本書希望通過梳理導航技術發展的脈絡,激發讀者對科學探索的熱情,對人類智慧的敬畏,以及對未來無限可能的憧憬。星辰大海,永不止步的探索,我們將繼續乘風破浪,駛嚮更加輝煌的未來。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作者似乎是一位非常有經驗的科學傢,從他(她)嚴謹的邏輯和深入淺齣的講解風格中可以窺見一斑。盡管我並非量子物理領域的專業人士,但通過作者的筆觸,我依然能夠理解一些核心的概念,比如量子糾纏在導航中的潛在應用,以及量子傳感器如何能夠實現前所未有的高精度定位。作者在解釋這些高深莫測的原理時,並沒有使用過於生澀的術語,而是巧妙地運用類比和實例,將抽象的物理概念具象化,這對於像我這樣的非專業讀者來說,無疑是巨大的福音。我感覺自己仿佛置身於一個知識的殿堂,而作者則是一位循循善誘的嚮導,帶領我一步步揭開量子技術神秘的麵紗。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非常吸引人,深邃的藍色背景點綴著若隱若現的星係圖,中央是抽象的光束交織,仿佛預示著一種跨越時空的探索。封麵上“現代導航的演進”幾個字體以一種古老而又現代的藝術字體呈現,暗示著曆史的傳承與未來的革新。而“量子技術的興起”則以一種更加銳利、科技感十足的字體排印,與前者形成瞭鮮明的對比,激起瞭我對書中內容的好奇心。我一直對導航技術的發展曆程頗感興趣,從最早的星辰大海到如今的GPS,每一步都充滿瞭智慧的火花。這本書的標題恰好觸及瞭我內心深處的求知欲,我想知道在現代導航的背景下,量子技術將扮演怎樣的角色,它會如何顛覆我們對“定位”的認知,又會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帶來哪些未曾想象的改變。

評分

這本書的“高新科技譯叢”標簽,讓我對內容的專業性和前沿性充滿瞭期待。譯叢的名字本身就暗示著它匯集瞭當前最尖端的科技成果,並且經過瞭專業的翻譯和審校,能夠保證信息的準確性和原汁原味。我相信,這本書的內容一定經過瞭嚴格的篩選和考證,能夠為讀者提供最可靠的信息。我非常看重書籍的“譯叢”身份,這代錶著一種品質的保證,意味著我將閱讀到的是經過精心打磨的、具有高度學術價值和應用潛力的知識。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成為我瞭解量子導航領域的一個堅實起點,並且能夠在我日後的學習和研究中提供重要的參考價值。

評分

我一直對那些能夠拓展人類視野、激發無限想象力的書籍情有獨鍾。這本書的標題就給我帶來瞭這樣的感覺。它不僅僅是關於技術本身,更是關於技術如何改變我們與世界互動的方式,關於人類探索未知、挑戰極限的精神。我很好奇作者將如何描繪量子技術為現代導航帶來的“質變”,是僅僅體現在精度上的飛躍,還是會催生齣全新的導航模式,甚至改變我們對空間和時間的理解。我期待書中能夠有一些前瞻性的思考,能夠引導我跳齣固有的思維框架,去想象一個由量子技術驅動的未來導航世界,在那裏,導航將不再僅僅是簡單的“指路”,而是更加智能、更加個性化,甚至能夠與我們進行情感的互動。

評分

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被它的紙質和印刷細節深深打動瞭。書頁泛著淡淡的米黃色,觸感細膩而溫潤,這種質感在如今充斥著廉價紙張的書籍市場中實屬難得。翻開扉頁,印刷字體清晰、排版疏朗,沒有絲毫的廉價感,足見齣版方的用心。我尤其喜歡書中那些插圖和圖錶,它們不僅清晰地闡述瞭復雜的概念,而且設計風格簡潔而富有藝術感,為枯燥的技術描述增添瞭幾分趣味。我一直認為,好的科普讀物不僅僅是內容的堆砌,更是對讀者閱讀體驗的嗬護。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相當齣色,它讓我願意沉下心來,細細品味其中的每一個字、每一幅圖,仿佛在進行一場知識的深度探險,而不是匆匆的瀏覽。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