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沈氏女科600年:女人会养不会老
定价:38.00元
作者:沈宁,博集天卷 出品
出版社:湖南科技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11-01
ISBN:978753579098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1. 沈宁为《养生堂》节目重要嘉宾,录制《600年的养生秘诀》播出后反响强烈,观众对沈氏女科有了深刻印象。本书中,沈宁全面分享沈氏女科逾六百年行医实践中掌握的诸多“绝技”,让中国女性受益良多。 2. 沈氏女科始于明代,至今已传承二十一代,善治女子诸疾。崇尚内养脾胃、肝胆、心神、双肾、气血、筋骨,外修肤质,女人外修内养1:9,内养才是女人养生的核心,从内部调养才是女性延缓衰老的根本办法。 3.本书作为中医保健书,从原理讲起,在帮助读者理解自己身体的基础上,进一步告诉读者实用好用的食疗、按摩、运动方法,让读者既能涨知识,又能真正学到中医养生的技巧。
内容提要
不管是美丽的容颜还是健康的身体,都要靠养。而且, “养”又分为“内养”和“外养”。只可惜,太多女人只肯花时间在“外养”上,犯了舍本逐末的错误。比如,女人对待皮肤松弛如临大敌,重金做美容取得的效果也只是暂时的,因为内养才是根本,想让自己的线条紧致、气色红润,你得保持脾气强健。从内部调养才是女性延缓衰老的根本办法。不管是脸色黯淡无光、长暗疮、色素沉着,皮肤差、气色差,还是长皱纹、腰酸背痛、骨质疏松以及各种疾病,预防它们的方法就在你自己的手中,只看你是否能够用心经营。从头到脚、由内而外、从体形到肤色,你都可以通过饮食调理、日常保健、情志调节来保持年轻美丽。
目录
01女人养生
外修为辅,内养为主
1.女人的身体是养出来的
2.外修内养1 ∶ 9,内养才是核心
3.为什么女人老得比男人快
4.天生的基础,后天的打造
5.身体养好,气色就好,病就不找
02内养脾胃/女人脾胃强健,身体不“走样”
1.女人脾虚老得快,毁身材
2.脾胃不和,多是饮食不当的错
3.脾气不足,运化差,肥胖生
4.脾胃虚寒,饮食不节过食生冷的恶果
5.养好脾胃才是“治未病”的秘诀
6.吃对饭,才是养脾胃的关键
7.饭前一碗汤,健脾养胃有良方
8.甘入脾,哪些食物能有助女人治脾虚
9.常按太白,脾虚不用怕
10.养好胃经,脾胃通畅皮肤变靓
11.增强胃气,身体开启年轻模式
12.按摩内庭,专门去胃火
13.经常胃胀的女人,调整饮食习惯是前提
14.益胃汤,自己做,效果更好
15.三味开胃的妙药,送给胃口差的女人
03内养肝胆/女人以肝为本,肝好气色就好
1.肝主藏血,女人一生都须养肝
2.眼睛干涩,肝血不足惹的祸
3.肝怕什么?肝怕累,女人的作息很重要
4.少烟酒和“有毒物质”,给减负
5.解毒器官也会中毒,可能需要帮助
6.怒伤肝,少发脾气是养肝基础
7.肝气郁结的女人,当心色斑和月经不调
8.三个养肝锦囊,肝好全身都好
9.疏理肝气,吃这些食物有效
10.绿色食物养肝,多吃蔬菜眼睛亮
11.玫瑰花疏肝,让女人气色好不痛经
12.睡前做个运动泡泡脚,养肝安神去疲劳
13.肝火大伤身,按摩大敦缓解焦躁
14.按揉肝经,女人的老寒腿不见了
15.养肝按摩,试试行间和太冲
04内养心神/远离心血管疾病和烦忧
1.养心,才是养生的高境界
2.身体超负荷,心就会憔悴
3.心不定则气不顺,血不畅则百病生
4.心主血脉,血瘀是心血管疾病的表征及根源
5.心藏神,“心神不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6.补足精气神,还得靠静以养心
7.五色五味对五脏,味苦色红养心
8.想要血管畅通,离不开救命的心包经
9.调好心经,君主安定一身轻松
10.美颜补心气,人参黄芪来帮你
11.心阳虚手脚冰凉,用醋泡生姜
12.心阴虚口渴咽干,喝西洋参石斛茶
13.心烦易怒,喝莲子栀子茶
14.身体自带养心位,常揉劳宫内关
15.进入更年期,也要给心一个适应期
05内调双肾/女人肾不虚,疲惫去无踪/
1.肾虚,并不是男人的
2.乏力畏寒、尿频脱发,女人肾虚很受罪
3.久坐不动负担重,女人肾虚是常事儿
4.肾虚也分阴阳,辨证调养是关键
5.女人天生爱美丽,养颜先要补肾气
6.冬天重在补肾,夏天重在护肾
7.记住哦,黑色食物是养肾的“粮仓”
8.选对海产品,滋阴又补肾
9.小小的坚果,护肾养肾的小宝贝
10.肾主骨生髓,补钙调肾试试“龙骨煲”
11.按摩3 个位,补养肾精肾神足
12.提肛叩齿搓腰,对肾有帮助的小运动
13.扯拉搓揉耳朵,让肾元更加强健
作者介绍
沈宁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执业医师,国家执业药师。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妇科分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委员。北京卫视《养生堂》节目特邀嘉宾。第三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中医学家沈绍功教授嫡传弟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沈氏女科第二十代传人。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崇厚堂沈氏女科疗法”传承人。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四篇。曾协助编写《沈绍功中医方略论》,该书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著作”三等奖,由其任编委的《中医心病诊断疗效标准与用药规范》于2004年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学术著作”一等奖。关于沈氏女科:全称上海大场枸橘篱沈氏女科。沈氏女科崇尚疗效,始于明初,至今已传承二十代之久。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年间,其先太祖沈庻,开始悬壶业医,善治女子诸疾,且通晓内科,倾毕生心血,善临证总结,著有《女科诀微》《内科证治》等医籍,成为上海沈氏女科的开山鼻祖。嗣后,上海沈氏女科,世代相传,延绵不断。历经逾600年的行医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掌握了可信有效的“绝技”。
文摘
序言
我最近读了一本关于古代丝绸之路沿线贸易文化的学术专著,虽然主题是经济史,但其中关于香料贸易的部分着实让我大开眼界。书中详细记录了古波斯和印度地区流行的各种天然香料(如乳香、没药)是如何被用来制作药膏和香囊的,它们不仅用于贸易,更是当时贵族阶层重要的“芳香疗法”载体。例如,特定的植物精油被认为可以稳定情绪,减轻旅途的疲惫,从而间接达到一种“养神”的效果。作者引用了一份敦煌出土的文书,记载了当时一位商队首领如何利用几种特定的香草来舒缓随行女性的经期不适。这种将异域的珍稀资源与日常的健康维护巧妙结合的方式,展现了一种跨文化的智慧。它让我意识到,那些流传至今的养生小妙方,很多都承载着漫长的历史迁移和文化融合的印记,绝非偶然产生。
评分最近沉迷于一部关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女性肖像画的研究报告。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不只是简单地分析艺术技巧,而是着重探讨了画家如何捕捉和描绘不同社会阶层女性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从而反映当时的社会规范和对女性美的定义。我特别留意到书中对“健康肤色”的描绘,那时的贵族女性追求的是一种带着自然红晕、而非病态苍白的健康光泽,这与我们现在追求的无瑕疵陶瓷肌有着本质的区别。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当时的私人信件片段,里面提到了贵妇们如何利用温泉浴和天然泥浆进行皮肤护理,步骤之复杂,堪比现代的SPA流程,但使用的原料都取自大自然。这种对“自然之美”的执着追求,让我重新审视了“美”的定义,不再被流水线化的审美标准所裹挟,反而更加注重自身肤质的真实状态与活力。
评分说起最近看的养生书籍,我被一本探讨明代江南士大夫阶层生活美学的著作深深吸引住了。这本书不像那种教人如何快速美容的“快餐读物”,它更像是一部精美的画卷,缓缓铺展开来,展示了那个时代文人墨客如何将生活艺术化。其中有一章专门讲了他们如何通过精心的园林布局来调节心绪,如何在家中的角落里摆放一盆恰到好处的兰花来净化空气、陶冶情操。作者深入挖掘了那些看似寻常的日常细节背后,蕴含的深层哲学——即“天人合一”的境界。读完后,我立刻动手改造了我的阳台,不再是随便种点绿植了事,而是开始思考每一种植物的习性、它们与阳光和水流的互动关系。这种从精神层面提升生活品质的理念,比单纯关注皮肤表层的保养要来得更有力量。它教会我,心境的平和才是最好的驻颜术,外在的美丽,不过是内在宁静的外化罢了。
评分前段时间无意中接触了一本介绍藏医药基础理论的书籍,那知识体系的庞大和严谨程度,完全超出了我的想象。书里对于人体的“风、火、水”三种“尼登”的平衡论述,对我冲击很大。它强调,女性的健康问题往往与这三种元素的失衡息息相关,尤其是“水”的调控,直接影响到身体的代谢和女性特有的生理周期。书中举例说明了如何通过特定的草药组合来“引风下行”,以缓解更年期的燥热感,描述得非常细致,配有大量的药理分析和临床案例。虽然我没有真的去尝试那些复杂的药方,但这种整体观——将女性的身体视为一个复杂而精妙的生态系统,而非仅仅是皮肤和生育器官的集合——让我对自己的身体有了全新的尊重和认识。这是一种深层次的自我关怀,远胜于表面的修饰。
评分最近翻阅了几本老中医的养生宝典,总觉得市面上那些鼓吹“速效回春”的秘籍,总少了点扎实的底蕴。我更偏爱那些经过时间沉淀下来的医书,读起来让人心里踏实。比如前阵子淘到一本关于宋代宫廷膳食的古籍,里面详细记录了当时贵妃们如何通过食疗来调理气血,那讲究的食材搭配和繁复的制作工序,真让人惊叹于古人的智慧。书里提到一个用红枣、桂圆和少许藏红花熬制的饮品,据说常年饮用能让面色红润,肌肤紧致。我试着按照书上的方法做了几次,虽然味道不算惊艳,但那种由内而外焕发的舒适感是那些工业化保健品无法比拟的。它让我明白,真正的养生不是一蹴而就的魔法,而是日复一日、对身体细致入微的关怀与理解。那种历史的厚重感,像老酒一样,越品越有滋味,让人不禁对古人的生活哲学肃然起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