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瀋氏女科600年:女人會養不會老
定價:38.00元
作者:瀋寜,博集天捲 齣品
齣版社:湖南科技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11-01
ISBN:9787535790989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1. 瀋寜為《養生堂》節目重要嘉賓,錄製《600年的養生秘訣》播齣後反響強烈,觀眾對瀋氏女科有瞭深刻印象。本書中,瀋寜全麵分享瀋氏女科逾六百年行醫實踐中掌握的諸多“絕技”,讓中國女性受益良多。 2. 瀋氏女科始於明代,至今已傳承二十一代,善治女子諸疾。崇尚內養脾胃、肝膽、心神、雙腎、氣血、筋骨,外修膚質,女人外修內養1:9,內養纔是女人養生的核心,從內部調養纔是女性延緩衰老的根本辦法。 3.本書作為中醫保健書,從原理講起,在幫助讀者理解自己身體的基礎上,進一步告訴讀者實用好用的食療、按摩、運動方法,讓讀者既能漲知識,又能真正學到中醫養生的技巧。
內容提要
不管是美麗的容顔還是健康的身體,都要靠養。而且, “養”又分為“內養”和“外養”。隻可惜,太多女人隻肯花時間在“外養”上,犯瞭捨本逐末的錯誤。比如,女人對待皮膚鬆弛如臨大敵,重金做美容取得的效果也隻是暫時的,因為內養纔是根本,想讓自己的綫條緊緻、氣色紅潤,你得保持脾氣強健。從內部調養纔是女性延緩衰老的根本辦法。不管是臉色黯淡無光、長暗瘡、色素沉著,皮膚差、氣色差,還是長皺紋、腰酸背痛、骨質疏鬆以及各種疾病,預防它們的方法就在你自己的手中,隻看你是否能夠用心經營。從頭到腳、由內而外、從體形到膚色,你都可以通過飲食調理、日常保健、情誌調節來保持年輕美麗。
目錄
01女人養生
外修為輔,內養為主
1.女人的身體是養齣來的
2.外修內養1 ∶ 9,內養纔是核心
3.為什麼女人老得比男人快
4.天生的基礎,後天的打造
5.身體養好,氣色就好,病就不找
02內養脾胃/女人脾胃強健,身體不“走樣”
1.女人脾虛老得快,毀身材
2.脾胃不和,多是飲食不當的錯
3.脾氣不足,運化差,肥胖生
4.脾胃虛寒,飲食不節過食生冷的惡果
5.養好脾胃纔是“治未病”的秘訣
6.吃對飯,纔是養脾胃的關鍵
7.飯前一碗湯,健脾養胃有良方
8.甘入脾,哪些食物能有助女人治脾虛
9.常按太白,脾虛不用怕
10.養好胃經,脾胃通暢皮膚變靚
11.增強胃氣,身體開啓年輕模式
12.按摩內庭,專門去胃火
13.經常胃脹的女人,調整飲食習慣是前提
14.益胃湯,自己做,效果更好
15.三味開胃的妙藥,送給胃口差的女人
03內養肝膽/女人以肝為本,肝好氣色就好
1.肝主藏血,女人一生都須養肝
2.眼睛乾澀,肝血不足惹的禍
3.肝怕什麼?肝怕纍,女人的作息很重要
4.少煙酒和“有毒物質”,給減負
5.解毒器官也會中毒,可能需要幫助
6.怒傷肝,少發脾氣是養肝基礎
7.肝氣鬱結的女人,當心色斑和月經不調
8.三個養肝錦囊,肝好全身都好
9.疏理肝氣,吃這些食物有效
10.綠色食物養肝,多吃蔬菜眼睛亮
11.玫瑰花疏肝,讓女人氣色好不痛經
12.睡前做個運動泡泡腳,養肝安神去疲勞
13.肝火大傷身,按摩大敦緩解焦躁
14.按揉肝經,女人的老寒腿不見瞭
15.養肝按摩,試試行間和太衝
04內養心神/遠離心血管疾病和煩憂
1.養心,纔是養生的高境界
2.身體超負荷,心就會憔悴
3.心不定則氣不順,血不暢則百病生
4.心主血脈,血瘀是心血管疾病的錶徵及根源
5.心藏神,“心神不寜”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6.補足精氣神,還得靠靜以養心
7.五色五味對五髒,味苦色紅養心
8.想要血管暢通,離不開救命的心包經
9.調好心經,君主安定一身輕鬆
10.美顔補心氣,人參黃芪來幫你
11.心陽虛手腳冰涼,用醋泡生薑
12.心陰虛口渴咽乾,喝西洋參石斛茶
13.心煩易怒,喝蓮子梔子茶
14.身體自帶養心位,常揉勞宮內關
15.進入更年期,也要給心一個適應期
05內調雙腎/女人腎不虛,疲憊去無蹤/
1.腎虛,並不是男人的
2.乏力畏寒、尿頻脫發,女人腎虛很受罪
3.久坐不動負擔重,女人腎虛是常事兒
4.腎虛也分陰陽,辨證調養是關鍵
5.女人天生愛美麗,養顔先要補腎氣
6.鼕天重在補腎,夏天重在護腎
7.記住哦,黑色食物是養腎的“糧倉”
8.選對海産品,滋陰又補腎
9.小小的堅果,護腎養腎的小寶貝
10.腎主骨生髓,補鈣調腎試試“龍骨煲”
11.按摩3 個位,補養腎精腎神足
12.提肛叩齒搓腰,對腎有幫助的小運動
13.扯拉搓揉耳朵,讓腎元更加強健
作者介紹
瀋寜畢業於北京中醫藥大學。國傢執業醫師,國傢執業藥師。中國中醫藥信息研究會婦科分會常務理事。中華中醫藥學會婦科分會委員。北京衛視《養生堂》節目特邀嘉賓。第三批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傢學術經驗繼承人。*中醫學傢瀋紹功教授嫡傳弟子,國傢中醫藥管理局瀋氏女科第二十代傳人。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産代錶項目“崇厚堂瀋氏女科療法”傳承人。在國傢核心期刊發錶學術論文四篇。曾協助編寫《瀋紹功中醫方略論》,該書獲得“中華中醫藥學會著作”三等奬,由其任編委的《中醫心病診斷療效標準與用藥規範》於2004年獲得“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學術著作”一等奬。關於瀋氏女科:全稱上海大場枸橘籬瀋氏女科。瀋氏女科崇尚療效,始於明初,至今已傳承二十代之久。明太祖硃元璋洪武年間,其先太祖瀋庻,開始懸壺業醫,善治女子諸疾,且通曉內科,傾畢生心血,善臨證總結,著有《女科訣微》《內科證治》等醫籍,成為上海瀋氏女科的開山鼻祖。嗣後,上海瀋氏女科,世代相傳,延綿不斷。曆經逾600年的行醫實踐,積纍瞭豐富的經驗,掌握瞭可信有效的“絕技”。
文摘
序言
最近沉迷於一部關於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女性肖像畫的研究報告。這本書的視角非常獨特,它不隻是簡單地分析藝術技巧,而是著重探討瞭畫傢如何捕捉和描繪不同社會階層女性的麵部錶情和肢體語言,從而反映當時的社會規範和對女性美的定義。我特彆留意到書中對“健康膚色”的描繪,那時的貴族女性追求的是一種帶著自然紅暈、而非病態蒼白的健康光澤,這與我們現在追求的無瑕疵陶瓷肌有著本質的區彆。書中還穿插瞭一些當時的私人信件片段,裏麵提到瞭貴婦們如何利用溫泉浴和天然泥漿進行皮膚護理,步驟之復雜,堪比現代的SPA流程,但使用的原料都取自大自然。這種對“自然之美”的執著追求,讓我重新審視瞭“美”的定義,不再被流水綫化的審美標準所裹挾,反而更加注重自身膚質的真實狀態與活力。
評分前段時間無意中接觸瞭一本介紹藏醫藥基礎理論的書籍,那知識體係的龐大和嚴謹程度,完全超齣瞭我的想象。書裏對於人體的“風、火、水”三種“尼登”的平衡論述,對我衝擊很大。它強調,女性的健康問題往往與這三種元素的失衡息息相關,尤其是“水”的調控,直接影響到身體的代謝和女性特有的生理周期。書中舉例說明瞭如何通過特定的草藥組閤來“引風下行”,以緩解更年期的燥熱感,描述得非常細緻,配有大量的藥理分析和臨床案例。雖然我沒有真的去嘗試那些復雜的藥方,但這種整體觀——將女性的身體視為一個復雜而精妙的生態係統,而非僅僅是皮膚和生育器官的集閤——讓我對自己的身體有瞭全新的尊重和認識。這是一種深層次的自我關懷,遠勝於錶麵的修飾。
評分我最近讀瞭一本關於古代絲綢之路沿綫貿易文化的學術專著,雖然主題是經濟史,但其中關於香料貿易的部分著實讓我大開眼界。書中詳細記錄瞭古波斯和印度地區流行的各種天然香料(如乳香、沒藥)是如何被用來製作藥膏和香囊的,它們不僅用於貿易,更是當時貴族階層重要的“芳香療法”載體。例如,特定的植物精油被認為可以穩定情緒,減輕旅途的疲憊,從而間接達到一種“養神”的效果。作者引用瞭一份敦煌齣土的文書,記載瞭當時一位商隊首領如何利用幾種特定的香草來舒緩隨行女性的經期不適。這種將異域的珍稀資源與日常的健康維護巧妙結閤的方式,展現瞭一種跨文化的智慧。它讓我意識到,那些流傳至今的養生小妙方,很多都承載著漫長的曆史遷移和文化融閤的印記,絕非偶然産生。
評分說起最近看的養生書籍,我被一本探討明代江南士大夫階層生活美學的著作深深吸引住瞭。這本書不像那種教人如何快速美容的“快餐讀物”,它更像是一部精美的畫捲,緩緩鋪展開來,展示瞭那個時代文人墨客如何將生活藝術化。其中有一章專門講瞭他們如何通過精心的園林布局來調節心緒,如何在傢中的角落裏擺放一盆恰到好處的蘭花來淨化空氣、陶冶情操。作者深入挖掘瞭那些看似尋常的日常細節背後,蘊含的深層哲學——即“天人閤一”的境界。讀完後,我立刻動手改造瞭我的陽颱,不再是隨便種點綠植瞭事,而是開始思考每一種植物的習性、它們與陽光和水流的互動關係。這種從精神層麵提升生活品質的理念,比單純關注皮膚錶層的保養要來得更有力量。它教會我,心境的平和纔是最好的駐顔術,外在的美麗,不過是內在寜靜的外化罷瞭。
評分最近翻閱瞭幾本老中醫的養生寶典,總覺得市麵上那些鼓吹“速效迴春”的秘籍,總少瞭點紮實的底蘊。我更偏愛那些經過時間沉澱下來的醫書,讀起來讓人心裏踏實。比如前陣子淘到一本關於宋代宮廷膳食的古籍,裏麵詳細記錄瞭當時貴妃們如何通過食療來調理氣血,那講究的食材搭配和繁復的製作工序,真讓人驚嘆於古人的智慧。書裏提到一個用紅棗、桂圓和少許藏紅花熬製的飲品,據說常年飲用能讓麵色紅潤,肌膚緊緻。我試著按照書上的方法做瞭幾次,雖然味道不算驚艷,但那種由內而外煥發的舒適感是那些工業化保健品無法比擬的。它讓我明白,真正的養生不是一蹴而就的魔法,而是日復一日、對身體細緻入微的關懷與理解。那種曆史的厚重感,像老酒一樣,越品越有滋味,讓人不禁對古人的生活哲學肅然起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