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中国移动通信业价格竞争行为研究 |
| 作者 | 纪国涛 |
| 定价 | 28.00元 |
| 出版社 | 东北大学出版社 |
| ISBN | 9787551705806 |
| 出版日期 | 2014-04-01 |
| 字数 | |
| 页码 | 168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中国移动通信业价格竞争行为研究》首先通过实证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证明了我国采取的不对称管制政策在条件下对中国移动通信市场中的价格竞争行为具有的促进作用,而这种促进作用机制则在于市场份额转移效应和效率增进效应。随着行业市场竞争的不断深化,这种不对称管制政策对价格竞争行为的影响还体现为产品的差异化效应。实践表明,我国采取的不对称管制政策在程度上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即促进了中国移动通信业市场结构的优化。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本书的研究框架与基本内容 1.2.1 研究框架 1.2.2 基本内容 1.3 本书的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1.3.1 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 1.3.2 创新之处 第2章 外相关文献研究评述 2.1 国外有关价格竞争的相关文献综述 2.2 有关价格竞争的相关文献综述 2.2.1 有关价格竞争的相关文献 2.2.2 中国移动通信业价格竞争的相关文献 2.3 文献述评 第3章 中国移动通信业价格竞争行为:一个分析框架 3.1 中国移动通信业价格竞争行为特性分析 3.1.1 中国移动通信业价格竞争行为悖论 3.1.2 中国移动通信业价格竞争行为阶段性演化特性 3.1.3 中国移动通信业价格竞争行为的非合作博弈特性 3.2 中国移动通信业价格竞争行为的成因及其绩效 3.2.1 不对称管制与价格竞争行为 3.2.2 经济租金与价格竞争行为 3.2.3 转移成本与价格竞争行为 3.2.4 产品差异化与价格竞争行为 3.3 中国移动通信业价格竞争行为分析框架的提出 本章小结 第4章 不以称管制与中国移动通信业价格竞争行为 4.1 中国移动通信业不对称管制与价格竞争行为的理论框架 4.1.1 中国移动通信业不对称管制政策的发展阶段 4.1.2 理论框架构建 4.2 不对称管制与中国移动通信业价格竞争行为的实证分析 4.2.1 实证的检验标准和指标说明 4.2.2 实证检验的基本假设和检验模型 4.2.3 实证数据和计量结果分析 4.3 中国移动通信业不对称管制的效应分析 4.3.1 市场份额转移效应 4.3.2 效率增进效应 4.3.3 产品差异化效应 4.4 边缘性进入与中国移动通信业价格竞争行为 4.4.1 小灵通的边缘性进入 4.4.2 边缘性进入对价格竞争行为的影响 4.4.3 边缘性进入促进价格竞争的原因 本章小结 第5章 经济租金与中国移动通信业价格竞争行为 5.1 中国移动通信业价格竞争行为的概念模型:基于经济租金的视角 5.1.1 经济租金相关理论概述 5.1.2 经济租金视角下的价格竞争行为概念模型 5.2 垄断租金与中国移动通信业的价格竞争行为 5.2.1 垄断租金影响价格竞争行为的理论框架 5.2.2 垄断租金影响价格竞争行为的经验证据 5.3 熊彼特租金与中国移动通信业的价格竞争行为 5.3.1 熊彼特租金促进价格下降的微观解释 5.3.2 熊彼特租金对价格竞争行为的影响及经验证据 本章小结 第6章 转移成本、产品差异化与中国移动通信业价格竞争行为 6.1 转移成本视角下的中国移动通信业消费者行为实证分析 6.1.1 转移成本视角下中国移动通信业消费者行为分析的研究方法 6.1.2 数据处理及实证分析结果 6.2 转移成本与中国移动通信业价格竞争行为 6.2.1 转移成本对价格竞争行为的促进效应 6.2.2 转移成本对价格竞争行为的抑制效应 6.3 产品差异化与价格竞争行为 6.3.1 基于产品质量差异的中国移动通信业双寡头竞争模型 6.3.2 中国移动通信业双寡头价格竞争行为模型分析 本章小结 第7章 中国移动通信业价格竞争行为、市场结构及其市场绩效 7.1 中国移动通信业的市场结构分析 7.2 价格竞争行为与市场结构的实证分析 7.2.1 定量分析方法的选择与数据来源 7.2.2 实证结果分析 7.3 价格竞争行为与市场绩效 7.3.1 中国移动通信业的市场绩效分析 7.3.2 价格竞争行为与市场绩效的关系分析 本章小结 第8章 中国移动通信业超价格竞争阶段的差异化服务创新 8.1 中国移动通信业超价格竞争阶段的价格竞争演化均衡 8.1.1 价格竞争演化均衡的理论分析 8.1.2 中国移动通信业价格竞争行为均衡演化的经验证据 8.2 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的差异化服务创新竞争 8.2.1 差异化服务创新竞争: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竞争的主导模式 8.2.2 价格竞争行为的相机抉择 本章小结 第9章 基本结论与对策建议 9.1 基本结论 9.2 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 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本书的研究框架与基本内容 1.2.1 研究框架 1.2.2 基本内容 1.3 本书的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1.3.1 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 1.3.2 创新之处 第2章 外相关文献研究评述 2.1 国外有关价格竞争的相关文献综述 2.2 有关价格竞争的相关文献综述 2.2.1 有关价格竞争的相关文献 2.2.2 中国移动通信业价格竞争的相关文献 2.3 文献述评 第3章 中国移动通信业价格竞争行为:一个分析框架 3.1 中国移动通信业价格竞争行为特性分析 3.1.1 中国移动通信业价格竞争行为悖论 3.1.2 中国移动通信业价格竞争行为阶段性演化特性 3.1.3 中国移动通信业价格竞争行为的非合作博弈特性 3.2 中国移动通信业价格竞争行为的成因及其绩效 3.2.1 不对称管制与价格竞争行为 3.2.2 经济租金与价格竞争行为 3.2.3 转移成本与价格竞争行为 3.2.4 产品差异化与价格竞争行为 3.3 中国移动通信业价格竞争行为分析框架的提出 本章小结 第4章 不以称管制与中国移动通信业价格竞争行为 4.1 中国移动通信业不对称管制与价格竞争行为的理论框架 4.1.1 中国移动通信业不对称管制政策的发展阶段 4.1.2 理论框架构建 4.2 不对称管制与中国移动通信业价格竞争行为的实证分析 4.2.1 实证的检验标准和指标说明 4.2.2 实证检验的基本假设和检验模型 4.2.3 实证数据和计量结果分析 4.3 中国移动通信业不对称管制的效应分析 4.3.1 市场份额转移效应 4.3.2 效率增进效应 4.3.3 产品差异化效应 4.4 边缘性进入与中国移动通信业价格竞争行为 4.4.1 小灵通的边缘性进入 4.4.2 边缘性进入对价格竞争行为的影响 4.4.3 边缘性进入促进价格竞争的原因 本章小结 第5章 经济租金与中国移动通信业价格竞争行为 5.1 中国移动通信业价格竞争行为的概念模型:基于经济租金的视角 5.1.1 经济租金相关理论概述 5.1.2 经济租金视角下的价格竞争行为概念模型 5.2 垄断租金与中国移动通信业的价格竞争行为 5.2.1 垄断租金影响价格竞争行为的理论框架 5.2.2 垄断租金影响价格竞争行为的经验证据 5.3 熊彼特租金与中国移动通信业的价格竞争行为 5.3.1 熊彼特租金促进价格下降的微观解释 5.3.2 熊彼特租金对价格竞争行为的影响及经验证据 本章小结 第6章 转移成本、产品差异化与中国移动通信业价格竞争行为 6.1 转移成本视角下的中国移动通信业消费者行为实证分析 6.1.1 转移成本视角下中国移动通信业消费者行为分析的研究方法 6.1.2 数据处理及实证分析结果 6.2 转移成本与中国移动通信业价格竞争行为 6.2.1 转移成本对价格竞争行为的促进效应 6.2.2 转移成本对价格竞争行为的抑制效应 6.3 产品差异化与价格竞争行为 6.3.1 基于产品质量差异的中国移动通信业双寡头竞争模型 6.3.2 中国移动通信业双寡头价格竞争行为模型分析 本章小结 第7章 中国移动通信业价格竞争行为、市场结构及其市场绩效 7.1 中国移动通信业的市场结构分析 7.2 价格竞争行为与市场结构的实证分析 7.2.1 定量分析方法的选择与数据来源 7.2.2 实证结果分析 7.3 价格竞争行为与市场绩效 7.3.1 中国移动通信业的市场绩效分析 7.3.2 价格竞争行为与市场绩效的关系分析 本章小结 第8章 中国移动通信业超价格竞争阶段的差异化服务创新 8.1 中国移动通信业超价格竞争阶段的价格竞争演化均衡 8.1.1 价格竞争演化均衡的理论分析 8.1.2 中国移动通信业价格竞争行为均衡演化的经验证据 8.2 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的差异化服务创新竞争 8.2.1 差异化服务创新竞争: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竞争的主导模式 8.2.2 价格竞争行为的相机抉择 本章小结 第9章 基本结论与对策建议 9.1 基本结论 9.2 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首先给我的印象就非常专业和严谨。那种深沉的色调,配上精准的字体排布,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这不是一本轻松的读物,而是深入探究某一特定领域的学术力作。从封面传递出的这种气息来看,我预期书中会包含大量的图表和数据分析,也许会涉及到计量经济学模型在电信行业的应用,比如如何量化价格变动对市场份额的影响,或者建立一个复杂的博弈论模型来预测主要运营商的下一步策略。我尤其期待看到作者如何处理那些难以量化的因素,比如政策导向和消费者心理预期,这些往往是冰冷数据背后真正驱动价格战的关键。如果书中能辅以详细的案例研究,比如某个特定时期内,某项资费套餐的推出是如何引发连锁反应的,那就更好了。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描述“发生了什么”,更要深入剖析“为什么会发生”,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基于扎实分析的审慎预测。总而言之,从视觉和初步感受上,它成功地建立了一个严肃的学术基调,让我对即将阅读的内容充满了期待,特别是那些关于量化分析和模型构建的部分,这正是我一直想深入了解的领域。
评分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我的阅读体验,那就是“意料之外的深度,和严丝合缝的逻辑闭环”。读到最后,我感觉自己对中国移动通信业的内在运行逻辑有了更清晰的认知,不再是停留在新闻报道中对资费变化的肤浅关注。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精妙,从宏观背景到微观决策,层层递进,没有明显的跳跃感。它成功地将一个看似枯燥的行业经济学议题,阐述得既有学术深度,又具备一定的可读性,这在同类专业书籍中并不多见。它真正做到了对“价格竞争行为”进行全景式的扫描,并且在每一环节都给出了作者独到的见解和支撑。对于任何想从根本上理解这个行业竞争底层逻辑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份扎实的基石,它提供的分析工具和思维框架,远比单纯了解几个价格案例更有价值。
评分读完第一部分的内容后,我不得不承认,作者在梳理行业历史背景方面下了极大的功夫。那种对中国移动通信发展脉络的梳理,简直像是一部浓缩的行业编年史。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于早期市场格局形成的论述,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了几个时间节点和几个关键人物,而是深入剖析了技术标准选择、牌照发放的隐性规则如何塑造了后来的竞争形态。这种宏观视角的构建非常重要,因为它为理解后续的价格博弈提供了必要的土壤和背景。我感觉自己仿佛被带回了那个市场尚未完全开放、规则尚未完全明朗的年代,去体会那些决策者们在信息不对称下的艰难抉择。如果说有什么可以更进一步的地方,或许是在叙事节奏上可以更灵活一些,偶尔穿插一些口述史的片段或者早期的行业内部观察,或许能让这份历史的厚重感多一些人情味,但从学术的严谨性上来说,目前的铺陈已经非常到位了,为接下来的核心分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眼前一亮的是它对“竞争”这一核心概念的解构视角。它并没有将价格竞争简单地视为“越低越好”的零和博弈,而是用一种更具动态性和策略性的眼光来看待。我注意到作者似乎在尝试区分不同层次的价格战:是成本驱动型的价格战,还是市场份额导向型的掠夺性定价,亦或是维护市场稳定性的“默契”调整。这种细腻的区分,体现了作者对市场微观结构的深刻洞察力。我特别好奇作者是如何界定和区分这些不同“战役”的标志性特征的,例如,在某些章节中,它可能会引用一些非传统的竞争理论,比如信号博弈或者动态承诺理论,来解释运营商们为何会做出看似不合逻辑的短期降价行为,而其背后却是长期的战略布局。如果书中能更详尽地展示这些理论工具是如何在中国的特定管制环境下进行“本土化”应用的,那就太完美了,这关乎理论的有效性和实践的指导意义。
评分对于我个人而言,这本书的价值更多地体现在它提供了一个审视监管环境与市场力量相互作用的独特框架。电信业历来是强监管行业,价格行为的背后往往交织着市场动力和政策意图。我原以为本书会侧重于对政策的解读,但出乎意料的是,它似乎更关注如何在既有监管框架下,企业如何“钻空子”或者“顺水推舟”地进行价格优化。例如,对于“价格联盟”或“串通定价”的界定,在缺乏明确反垄断判例的背景下,企业如何通过非直接的、更隐蔽的方式进行协调,作者是否提供了具体的分析模型?我更关注那种介于“合法”与“灰色地带”之间的行为分析,因为这才是现实中竞争的常态。这本书似乎正在努力搭建一个桥梁,连接冰冷的经济学模型和复杂多变的监管现实,这种尝试本身就极具启发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