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母爱无边养育有度:给孩子一个不卑不亢不纠结的人生
定价:28.00元
作者:(韩)崔元浩
出版社:科学普及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8-01
ISBN:9787110075401
字数:132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2k
商品重量:0.322kg
编辑推荐
被自卑感纠结的父母,会断送掉孩子前程! 手握孩子人生的父母,别把孩子当成实现自己愿望的替代品。 别把孩子当“抓手”,要为孩子做“推手”! 摆脱自卑感羁绊,与孩子一起放飞人生。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紧张逼仄的竞争环境,独生子女的家庭特征,都给年轻一代父母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与挑战。前辈有苗不愁长的放养式理念像过了时的旧衣服一样被弃之一边,而精准规划的实验室式教养方法又让年轻父母手忙脚乱,也让孩子像陀螺一样被动地旋转。如何养育孩子,这个当下许多父母十分纠结又无法回避的问题,正是《母爱无边养育有度》这本书讨论的主题。作为教育学博士,同时也是三个孩子的父亲,作者长期从事教育咨询工作,阅人无数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在问题孩子的背后,总有问题父母的存在。一旦成为那种看到别人家孩子比自家孩子强就肚子疼的“自卑父母”,就会对孩子形成困扰甚至伤害。好在崔博士从解析父母与孩子的“自卑情结”开始,细致入微地讲解了原因,找出从父母问题到孩子问题的链接点,并为父母一一支招。相信,读完《母爱无边养育有度》一书,你会经历一次自我的成长,学会“养育有度”的方法,给孩子一个不卑不亢不纠结的人生。
内容提要
为什么在深爱自己的父母身边长大的孩子,却感受不到幸福?为什么父母总是抱怨,对孩子花了很多心血,孩子却不成才?
作为教育学博士,同时也是三个孩子的父亲,作者通过长期的教育咨询和自身的育儿经验得出了结论,即问题子女背后总有问题父母,其中*的问题就是自卑感。有自卑感的父母总是一味地将自己的期望强加于孩子身上,这种行为反而成为“毒素”,令孩子无法健康成长。
在以分数为位的孩子身后,是抱有这样态度的父母:“你要是不好好学习,妈妈干脆死了算了。”
而那些什么事都无法独立完成的孩子身后,则是掌控了孩子行为的父母:“只能吃两块饼干,然后要喝水,喝完水以后要擦擦手。”
……
潜藏的自卑感就像影子一样在家庭中缠绕,并世代相传,成为孩子成长的羁绊。作者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结合大量咨询案例及自身育儿经验,就如何真正履行父母的职责,提出了深入的思考及切实可行的建议,给读者送上了解开父母与孩子自卑纠结的七把钥匙。
目录
作者介绍
崔元浩,韩国教育咨询专家。教育学博士,同时也是三个孩子的父亲。就职于韩国教育咨询研究院,针对孩子父母的咨询经验超过15年。
文摘
序言
我是一个相对比较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人,很多理论性的书籍读完后总感觉“有用,但不知如何用”。然而,这本书在理论阐述之后,总能紧接着给出非常具体、可以立即在生活中实践的建议或练习。这些建议并非是空泛的口号,而是具体到行为层面的微调,比如在与人沟通时,应该如何调整语速、如何选择替代性的措辞,甚至连肢体语言的微妙变化都被纳入了探讨范围。我尝试着运用书中的一两个小技巧去处理最近发生的一件小冲突,效果立竿见影,那种清晰感和掌控感是久违的。这表明作者不仅在思想层面是深刻的,更是一个脚踏实地的实践者,他提供的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可以搭建在现实基础上的改进方案。这使得这本书的阅读价值远超出了精神层面,它直接升级了我的日常行为模式,这一点非常难能可贵。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它巧妙地避开了学术写作的僵硬和流行读物的轻浮,形成了一种介于智者对话与老友倾诉之间的奇特语感。作者的用词遣字极其考究,很多看似简单的词汇,经过他独特的组合,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读起来有一种韵律感,仿佛能听到作者在耳边娓娓道来,语气平和但力量十足。我特别喜欢他偶尔会穿插一些历史典故或者哲学思辨的小段落,这些小插曲不仅没有打断主线的流畅,反而像是在平坦的道路上设置了迷人的风景点,让你在休息片刻后,能带着更开阔的视野继续前行。这种不疾不徐、张弛有度的叙事节奏,让我感到阅读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放松和滋养。它不像有些书读完后会感到心力交瘁,这本书读完后,反而有一种精神被梳理、被净化的舒畅感,很适合在忙碌一天后,静下心来慢慢品味,享受文字带来的深度思考。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一绝,封面那种淡淡的米黄色调,搭配着沉稳的深蓝色字体,初拿到手时就给人一种很舒服、很耐读的感觉。内页的纸张选择也挺讲究,不是那种反光刺眼的白,而是略带暖意的象牙白,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也不会觉得特别疲劳。我特别欣赏他们排版的疏密有致,字号大小适中,段落之间的留白处理得恰到好处,让阅读的节奏感很流畅。尤其是一些需要深入思考的章节,作者似乎很懂得如何通过视觉设计来引导读者的注意力,一些关键性的论点会用略微不同的字体或加粗来突出,但又不会显得突兀或过于刻意。说实话,现在很多书籍为了节省成本,纸质和印刷质量都大打折扣,但这本在细节上看得出出版方是用心的,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很有质感,绝对称得上是值得收藏的一本。而且,我发现书脊的粘合处理得非常牢固,即便我经常需要频繁翻阅查找某些段落,它也丝毫没有松动的迹象,这点对于经常做笔记和复习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总而言之,从物理接触的角度来说,这是一次非常愉快的阅读体验的开端。
评分这本书所探讨的主题,虽然听起来似乎有些抽象,但作者的笔触却异常的细腻和富有洞察力,他似乎拥有某种魔力,能将那些潜藏在日常互动中的微妙心理活动,清晰地剖析出来,让你有种“原来我一直都是这么想的,只是从未如此清晰地表达出来”的感觉。尤其是在描述不同发展阶段下,个体心智模式的形成过程时,那种精准的捕捉和描述,让我不时地会联想到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一些关键节点,甚至有些地方让我感到轻微的刺痛,因为它揭示了一些我一直试图逃避的认知盲区。这种直面真相的勇气,是这本书赋予读者的重要价值之一。它不是那种肤浅的“鸡汤文”,而是带着一种近乎临床诊断般的冷静和客观,但在字里行间又饱含着对个体生命体验的深深关怀和尊重,读起来既有知识的震撼,又有情感上的共鸣,分寸拿捏得非常到位,很少有书籍能做到如此平衡。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逻辑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流畅,作者的思路总是能引领着我的思维,好像每一步我都能预料到接下来要讲的内容,但最终揭示出来的观点又总能给我带来新的启发。它不是那种堆砌理论或者零散观点的书籍,而是一个完整、严谨的体系。我特别喜欢作者在阐述一个复杂概念时,总是先从一个非常贴近生活的小故事或一个常见的误区切入,一下子就将读者的注意力牢牢抓住,这种“由表及里”的讲解方式,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门槛。每当我认为我已经完全掌握某个部分时,作者总能巧妙地抛出一个“但是,我们还忽略了……”的转折,将视野拉高到另一个维度去审视问题。这种层层递进的结构,让阅读过程充满了探索的乐趣,而不是枯燥的知识灌输。我甚至愿意花时间去回顾前几章的内容,仅仅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后面章节中那个宏大架构的支撑点,这在我近几年的阅读经历中是很少见的,足见其行文组织的功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