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管道:亲子沟通的艺术
定价:48.00元
作者:李洁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0-01
ISBN:978750638236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20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能让你拥有健康的亲子关系的“葵花宝典”!
★中央电视台少儿节目主持人刘纯燕、北京电视台《书香北京》制片人吴玮、好父亲郎永淳、好爸爸施袁喜齐点赞:用得上!
★让每一个生命故事都能被听见!
★亲子沟通管道决定孩子明天的世界!
内容提要
“救救孩子”,百年前鲁迅的呼吁在时下仍然振聋发聩。移动互联网时代,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当今,追求个体独立价值的中国社会中,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是伴随着电子产品长大的这一代独生子女在家庭教育中面临的巨大挑战。
李洁博士在书中提出了亲子关系中沟通“管道”的观点,认为良好的亲子关系建立在良好的亲子沟通之上,而良好的亲子沟通需要一个特殊的“管道”。
围绕这一观点,她从当下中国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沟通问题和育儿误区出发,结合30余年教育实践中的大量真实故事和案例,幽默风趣、图文并茂地阐述了亲子沟通“管道”的建立、“管道”的应用、疏通“管道”的方法等。不仅与万千家长分享了儿童教育经验,更是呼吁家长认识到沟通的“管道”的重要性——“管道”若能时常保持畅通,孩子将会医一生受益;“管道”堵塞若不及时解决,将会影响孩子一生的成长和幸福。
书中每一观点的阐述,都以实际案例、透彻分析、科学理论和正确的指导相辅而行,如何学会尊重孩子,不要着急否定孩子,幽默式沟通和用故事梳理孩子的情绪等,为家长科学、正确处理亲子沟通提供了一整套实际有效的概念和做法。一本书中能包容如此多的知识点,源于李洁博士对亲子沟通管道深刻的理解和把握,以及多年多领域学问的积累和娴熟的语言驾驭能力。
文中精彩生动的一幅幅插图,均为李洁博士所创办的北京克丽斯多元婴幼园的小朋友所绘,充满童真与创造力,与李洁博士倡导的亲子沟通“管道”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如果说“管道”是亲子沟通的艺术,那么,孩子们天真烂漫的涂鸦就艺术中的艺术!
目录
第1章
亲子沟通“管道”的建立/1
⊙父母要尊重孩子/3
⊙安抚,给予孩子安全感/7
⊙别以“为你好”的名义为孩子做决定/10
⊙每个周末开一次“家庭会议”/13
⊙给孩子提供特殊“管道”—— 艺术性表达/16
第2章
亲子沟通“管道”的应用/23
⊙语言是有力量的/25
⊙早上好!你好乖啊/32
⊙微语言:肢体安抚艺术/37
⊙请让你的恐龙吃午餐吧/41
⊙不要让孩子战胜了你的心理底线/46
⊙当妈管得太多,孩子就永远长不大/50
⊙能够做李洁的儿子是我的幸运/55
⊙打骂只会让孩子更叛逆/60
第3章
疏通亲子沟通“管道”的方法/65
⊙与孩子谈谈吧/67
⊙家长如何面对孩子们之间的打闹/72
⊙别让自己的表达方式影响孩子/75
⊙与孩子讲话要注意语言的选择/80
⊙不要小看孩子们的倔劲儿/84
⊙不要着急否定孩子/88
⊙和孩子共同成长/91
第4章
亲子沟通“管道”的维修技巧/97
⊙神奇魔杖:大声地说吧/99
⊙“水”先生:幽默式的表达/102
⊙幽默是玩儿出来的/106
⊙在游戏中找到办法/111
⊙用故事疏理孩子的情绪/118
⊙一致性表达:让孩子与你更亲密/127
⊙放下手机,与孩子多交流/130
第5章
亲子沟通“管道”的作用/133
⊙将孩子的“音符”还给他们/135
⊙尊重孩子的兴趣就是尊重孩子/138
⊙父母给予什么,孩子就回报什么/143
⊙孩子内在站起来,整个人才会站起来/146
⊙用“李氏冥想”撬动潜意识/149
⊙妈妈去世了,让眼泪流出来/153
⊙妈妈自身精神状态决定着孩子的自我塑造/160
第6章
孩子沟通“管道”的养护/166
⊙不要剥夺孩子承担责任的机会/167
⊙我长大了:父母要认可孩子的突发奇想/170
⊙自虐的蒙蒙:应对孩子自虐的方法/177
⊙男女之间:按性别给予孩子不同的养育方式/181
⊙悠悠与小弟弟:改变孩子的不合理认知/185
⊙挫折教育:让孩子去体验他人生的每一次甘苦/190
第7章
家长沟通“管道”的养护/195
⊙父母需要上岗证/197
⊙母亲的手是推动世界的手/202
⊙与孩子之间的战争没有赢家/206
⊙成长是贯穿一生的修炼/211
⊙寻找家长关注点与孩子需求点的匹配/215
第8章
亲子沟通“管道”问答/219
作者介绍
李洁,中国十大创新人物,为新中国教育做出突出贡献的教育家,婴幼儿成长指导师创始人,中国学前教育专项基金创始人,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克丽斯文化培训学校校长,北京克丽斯多元婴幼园园长。
李洁博士长期致力于儿童成长教育、家庭教育、师资教育、社会公益和国际交流工作,曾为200多万个家庭做过亲子沟通辅导工作,帮助数十名多动症、注意力缺失和语言滞后的儿童重写生命的故事,帮助无数面临分手的夫妻重归于好。
先后出版有《智慧启蒙》 《告诉孩子你可以很棒》 《嗨!越玩越》 《玩出学习力》等书40余本,翻译作品100多万字。
文摘
序言
我注意到这本书的出版年份,它似乎不是最近两年才横空出世的新作,这意味着它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市场检验和社会反馈。对于一本探讨“艺术”和“技巧”的书籍来说,生命力旺盛往往意味着它确实抓住了某种恒久不变的人类需求。我个人对“艺术”这个词很敏感,它暗示着沟通不是僵硬的公式,而是需要灵活变通、需要情境化处理的。我希望能在这本书里找到关于“倾听的层次”的深入探讨——如何听出孩子话语背后的情绪和需求,而不是仅仅听到字面意思。同时,我也很好奇,作者如何处理文化差异对亲子沟通模式的影响,毕竟我们成长的环境和现在孩子所处的环境有着巨大的代沟。我更看重它提供的心态重塑,让我能够以更平和、更具接纳性的态度去面对孩子成长中的每一次“不合作”。这本书在我看来,目标用户群应该定位在那些愿意为提升家庭关系投入时间和精力的中坚力量,它提供的是一种长期的思维习惯的培养,而非一时的速效药。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散发着一种“急需”的气息,你知道吗?就是那种当你发现家里气氛越来越紧张,开口说的每句话都可能引发一场“战争”时,你会拼命寻找的救命稻草。我关注的重点是它是否能够处理好“边界感”的建立与“亲密感”的维护之间的微妙平衡。我们常说要给孩子空间,但尺度如何拿捏?过松了,孩子可能失去方向感;过紧了,又会引发强烈的反弹。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非常具体的对话脚本,比如在孩子考试失利后,而不是一味地指责,我们应该如何用一种既能表达关切又不失原则的语言去开启一次有建设性的对话。这种对具体场景的模拟和指导,远比抽象的理论更有用处。我喜欢那种作者在文字中流露出的真诚和同理心,仿佛她完全理解为人父母的那种焦虑和无力感,而不是高高在上地指点江山。这本书,在我看来,更像是一份来自“战友”的经验分享。
评分说实话,我购买这本书的过程其实挺曲折的,起初是在一个实体书店里随手翻到的,当时只是被那个简洁的书名吸引住了,觉得它直指现代家庭关系中的痛点。后来因为时间关系没有立刻入手,回家后又在网上多方比价和查看评价。最终决定购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隶属于一个我比较信赖的文学社,这个出版社在选择引进和出版的读物时,通常都有比较高的文化品味和深度。我希望它能提供超越一般育儿手册的视角,或许能从心理学或者社会学角度来剖析亲子互动的深层机制。我特别关注作者李洁的专业背景,如果她有长期的心理咨询经验,那么书中的案例和建议的可靠性就会大大增加。我对那种空泛的“多爱一点”的口号很反感,我需要的是结构化的、可操作的步骤。这本书给我的期待值是,它能帮我梳理清晰在日常互动中那些无意识的、破坏性的沟通模式,并且提供替代方案。
评分我是在一个关于家庭教育的线上论坛上偶然看到有人推荐这本书的,当时讨论的焦点是如何应对青春期孩子的叛逆和沉默。很多人都提到这本书提供了一些非常“接地气”的解决思路,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专家口吻,而是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过来人,用最朴实的语言分享他的心得。我立刻去查了这本书的简介和几位早期读者的反馈,发现大家对其中关于“非暴力沟通”在亲子冲突场景中的具体应用赞不绝口。我个人一直觉得,很多家庭矛盾的根源都在于“我以为”和“你为什么不听我的”,这种无效的权力对抗。所以,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工具,帮助我学会如何放下评判,真正进入孩子的世界去理解他们的需求。如果能有一章专门讲解如何处理电子设备使用争议,那就更完美了,因为这几乎是当代家长绕不开的坎。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不是在教你如何“管教”孩子,而是在教你如何“连接”彼此,这才是核心价值所在。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种沉稳又不失活力的配色,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注意力。拿到手里的时候,那种纸张的质感,拿在手中分量适中,翻开扉页,字体排版清晰流畅,阅读起来非常舒适。我特别留意了作者的署名和出版社的信息,从这些细节上就能感受到出版方在制作这本书上的用心程度。我本身对提升人际交往中的沟通技巧就很有兴趣,尤其是在家庭这个最亲密的环境里,如何做到有效表达和倾听,简直就是一门必修课。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内文,但仅仅是浏览目录和前言,那种对现实问题的洞察力就已经让我觉得这本书很‘靠谱’。这本书的定位似乎非常精准,没有过多花哨的理论堆砌,而是更倾向于实用性的指导,这对我这种希望快速将所学应用到生活中的读者来说,无疑是最大的吸引力。期待接下来的阅读体验能和这精美的外表一样令人满意,能真正为我打开一扇通往更和谐家庭关系的大门。这种初见的好感度,在如今书籍泛滥的时代,是非常难得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