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一切都是心理學:信念力
定價:28.00元
作者:魏棻卿
齣版社:北京理工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03-01
ISBN:9787564084271
字數:
頁碼:208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隻有正嚮的信念,纔能帶你走嚮正嚮的人生。你眼中的世界,其實是內在信念的投射。人生是苦或是樂,往往來自你的一個念頭。
目錄
Part1
人生是苦或是樂,往往取決於你的一個念頭。
01 一張沒貼郵票的明信片
02 麵對死亡,其實是另一種形式的救贖
03 放下非理性信念,就是放過自己
04 敲敲你的周哈裏窗
05 彆忙著討好每一個人
06 和失敗交朋友
07 用“例外法則”挑戰負麵認知
08 負麵情緒不是罪
09 絕望也是一種力量
10 一把打開心靈的鑰匙
11 化整為零的苦難解脫術
12 探勘內在的冰山
13 換個角度想,纔能發現新方嚮
Part2
苦難的人生,其實是內心所導演齣來的一場戲。
14 不要老是在同一個地方跌倒
15 路,就是要自己走一遍
16 你怎麼對自己,彆人就怎麼對你
17 到底是誰救瞭誰?
18 退齣物質軍備賽吧!
19 想受人尊敬,還是受人歡迎?
20 誰纔是小人?
21 彆人眼中的天堂,可能是你的
22 內心戲的代價
23 真相,有時和你想的不一樣
24 幸福不是比較來的
25 其實你什麼都不缺
26 Reactive 和 Creative 的差彆
Part3
放下執念,就能走齣生命的睏境。
27 算命不如一個決定
28 你要的快樂,自己決定
29 違反操作須知,人生也會大當機
30 永遠不要讓彆人告訴你,不能做什麼
31 是不能改變,還是不想改變?
32 請,為自己而戰!
33 不想被關?那就撞破玻璃箱吧!
34 親愛的,那並不是愛情
35 用行動切換苦命模式
36 流浪,未必是因為迷路
37 巫婆的禮物
38 有傷,不有害
39 感謝苦難傷疤
作者介紹
魏棻卿,心靈勵誌作傢。
齣生於颱南佳裏,畢業於文化大傳係、北醫公衛所。2001年成為記者,曾經任職於遠見雜誌、東森、民視、三立等媒體,榮獲多座新聞奬項。目前就讀教育心理與谘商研究所,亦經常參加心靈成長課程。
從小就堅信,人因夢想而。熱愛寫作、閱讀和流浪,緻力以“單純、自由、愛”活齣生命精彩,讓自己的存在成為世界的祝福。
著有《幸福不是因為擁有很多,而是執著很少》、《人生沒有如果,這纔是人生》、《愛,逆轉勝─—紀寶如》、《人生就像下棋,真正的對手是自己2》(閤著)、《人生,沒有什麼是你應該得到的》(閤著)等書。
文摘
老母親原以為,這張明信片可以穩穩妥妥地寄齣去,實際上卻不然,因為那張老舊明信片上,根本沒貼郵票,怎麼能寄得齣去呢?
小鎮郵局的工作人員發現瞭這種情況,將明信片交給老局長。老局長一看,驚覺此事非同小可,立即驅車帶著明信片前往城裏的郵局,氣喘籲籲地告訴郵務人員說:“雖然這張明信片沒有貼郵票,但內容很重要,無論如何都要送達。”
對方看到內容也嚇瞭一跳,保險起見,還特彆補寫一句:“重要急件,務必送達!”就這樣,明信片被一路從城裏送到瞭市區,接著又送到瞭另一個小城裏,經過好幾天,纔交到中年男子的手中。
臨走前,郵差對中年男子說:“你看,這張明信片雖然忘瞭貼郵票,但因為大傢對你的關心,還是被順利地送到你這裏,上頭還有你母親充滿愛和關心的字跡。有這麼多人在乎你,還有什麼過不去的呢?”
邊聽郵差解釋一路來的波摺邊盯著手中的明信片,中年男子還來不及說些什麼,眼眶中的淚就已經掉瞭下來。
人生難免會有一些過不去的時候,而且在絕望時,人常常會誤以為已經走到瞭生命的死鬍同,再也不可能繞齣去。直到事過境遷,迴首纔發現,其實當時打結的不是人生,而是自己的想法。
前陣子,接到一位長輩的電話,當時的她,語氣明顯充滿絕望,還開始交代一些事情。我有些驚訝,就我所知,這位長輩年輕時,日子過得非常辛苦,但堅強好勝的她都一一撐過來瞭,沒道理在她生命進入穩定享福的階段,卻變得想不開。
為瞭厘清問題,我開始詢問她近發生瞭什麼事。聽完之後,內心反倒放下瞭一塊大石頭,因為我發現,眼前的她之所以感到絕望,隻是在想法上一時過不去,而非真的陷入什麼棘手的處境中。再加上,她的個性偏嚮樂觀積極,隻要讓她先訴訴苦,舒緩內心的負麵情緒,再慢慢引導她“看見”生活中的幸福麵,念頭一轉,她就能走齣來瞭。
特彆是當我告訴她:“你有這麼多深愛你的傢人,還有可愛的小孫子,如果你真的發生什麼事,叫他們怎麼辦?或許你自以為解脫瞭,但留給你傢人的卻是一輩子的痛,你捨得這麼對待他們嗎?”
電話那頭的她,開始啜泣瞭起來。在絕望的當下,哭,其實是一件好事。眼淚,是靈魂的語言,也是情緒的重要紓解。哭一哭之後,她的狀態明顯穩定許多。隔天,我再撥電話給她,雖然情緒還是略顯低落,但已經想通很多。
這並不代錶之後的她不會再陷入低潮,但至少她可以藉此瞭解到,絕望的感受和情緒都隻是一時的,隻要能及時找到心靈支柱,就能安然度過。當一個人能夠清楚覺察到,無論是想法還是情緒(情緒通常伴隨想法而生),都像是頭頂上的一朵烏雲,會隨風飄來;當然也會有飄走的時候,就不會輕易被生命中的睏境所擊倒。
要記得的是,當烏雲集結水汽降下一場大雨時,彆忘瞭為自己撐一把傘。或者,找個屋簷躲一躲。真的,等烏雲飄過去,一切又將雨過天晴。
……
序言
這本書的標題《一切都是心理學:信念力》讓我感到一種振奮人心的力量。我一直認為,生活中的許多睏境,很多時候並非源於外部環境的客觀限製,而是我們內在的認知和信念在起作用。這本書似乎正是抓住瞭這一點,將“心理學”這一概念放大到極緻,暗示瞭幾乎所有的問題都能從心理學的角度找到答案。而“信念力”則是一個非常具體且極具實踐意義的切入點。我常常在想,為什麼有些人麵對同樣的睏難,卻能展現齣截然不同的韌性和毅力?這背後一定有著強大的心理機製在支撐。這本書是否會探討信念的形成過程,它又是如何根植於我們的成長經曆、文化背景,甚至是基因層麵的影響?我特彆希望能夠瞭解到,在麵對挫摺和失敗時,如何調整和強化我們的信念,從而不被負麵情緒所吞噬,而是能夠從中汲取力量,繼續前行。我猜想,這本書可能會深入剖析那些偉大的成功者,他們的非凡成就背後,必然有著超乎常人的信念係統。我期待能夠從中學習到構建和維護積極信念的技巧,讓“信念力”成為我人生道路上的一盞明燈,指引我穿越迷霧,抵達遠方。
評分“一切都是心理學:信念力”——這個書名本身就充滿瞭哲學意味和現實指導意義。我一直認為,我們所經曆的世界,很大程度上是我們內心投射齣來的影像。而“信念”則是構成這個內心情感和認知的基石。因此,當看到“一切都是心理學”這個說法時,我立刻聯想到,這本書也許會從最微觀的心理運作機製,去解釋宏觀的人生現象。而“信念力”作為核心,則給瞭我一種期待,那就是這本書不會停留在理論的層麵,而是會提供一套切實可行的方法,來幫助我們提升這種力量。我很好奇,作者會不會探討信念的來源,是天生的還是後天習得的?又或者是兩者兼而有之?我特彆想知道,那些能夠創造奇跡的人,他們是否擁有與常人截然不同的信念係統?這本書是否會通過分析曆史上的偉人,或者當代那些突破極限的個體,來印證信念力的重要性,並從中提煉齣可供普通人學習的經驗?我期待這本書能讓我理解,如何通過調整我們的信念,來改變我們的行為模式,從而最終改變我們的人生走嚮,讓我們的人生變得更加主動和有力量。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簡直太吸引人瞭,當我看到《一切都是心理學:信念力》這個名字時,我的大腦瞬間就被點燃瞭。我一直對心理學充滿好奇,但總是覺得它高深莫測,難以捉摸。然而,“一切都是心理學”這樣的錶述,瞬間拉近瞭距離,讓我覺得那些曾經遙不可及的理論,原來就潛藏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麵麵,觸手可及。而“信念力”這個詞,更是點睛之筆。我們都知道信念的力量是巨大的,但究竟如何去培養,如何去運用,我一直沒有找到明確的方嚮。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像一個嚮導,帶領我深入探索信念的本質,瞭解它是如何塑造我們的現實,以及我們是否能夠主動地去駕馭它,讓它成為我們實現目標的強大驅動力。我很好奇,作者會如何將心理學理論與“信念力”這一核心概念巧妙地結閤起來,會不會有具體的心理學實驗、案例分析,甚至是實操性的練習,來幫助讀者理解並提升自己的信念力?這本書是否能讓我對“我”這個概念有更深的認識,理解個體差異的根源,以及如何在這種差異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優勢?我希望它能為我揭示一些關於潛意識、認知偏差、情緒管理等方麵的奧秘,並告訴我這些奧秘如何直接影響到我所堅信的事物,以及我如何看待成功與失敗。
評分《一切都是心理學:信念力》這個書名,有一種直擊人心的力量。我一直覺得,人生的很多時候,我們是被自己內心的聲音所睏住。那些限製我們的想法,那些讓我們止步不前的恐懼,說到底,都是心理層麵的障礙。而“信念力”這個詞,則讓我看到瞭突破這些障礙的希望。我好奇作者會如何將心理學的龐大體係,濃縮成“信念力”這一核心,又會如何去定義和解釋它。我希望這本書能像一麵鏡子,讓我看清自己那些根深蒂固的、可能正在阻礙我前進的信念。更重要的是,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實用的方法,讓我能夠有意識地去重塑和強化我的信念。它是否會講解如何識彆和改變消極的自動思維?又或者如何通過積極的肯定性語言來引導我們的潛意識?我一直在思考,為什麼有些人似乎天生就充滿自信,而有些人卻總是缺乏安全感。這本書是否會從心理學的角度,解釋這種差異的根源,並教導我們如何去培養那種強大的內在驅動力?我希望它能讓我明白,很多時候,戰勝自己內心的“不可能”,比戰勝外部的睏難更為關鍵。
評分“一切都是心理學:信念力”——僅僅是這個書名,就足夠激起我強烈的好奇心。我總感覺,生活中的很多“不可能”,其實都是我們自己“認為不可能”。而這種“認為”,歸根結底,就是我們的信念在作祟。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深入探討“信念”這個抽象的概念,是如何在我們的大腦中形成,又是如何影響我們的行為和決策的。作者是否會從神經科學的角度,解析信念的形成機製?或者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分析信念的傳播和群體效應?而“信念力”,聽起來就像是一種可以被訓練和提升的能力。我迫切地想知道,如何纔能擁有更強大的信念力,如何纔能在麵對挑戰時,不輕易懷疑自己,不輕易放棄。這本書是否會提供一些具體的心理訓練方法,幫助我們建立起堅不可摧的信念?我還在想,如果一個人能夠真正地相信自己能夠做到,那麼很多看似遙不可及的目標,是不是就會變得觸手可及?這本書是否會揭示一些關於自我實現的心理學原理,以及如何通過調整信念來激發潛能,從而改變我們的人生軌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