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書名:地球上有從不犯錯的人嗎-讓你絞盡腦汁de問題
定價:22.00元
作者: 約翰·勞埃德,約翰·米欽森,硃方,秦曾
齣版社:上海科技教育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08-01
ISBN:9787542857347
字數:
頁碼:184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7-10歲
 
《地球上有從不犯錯的人嗎:讓你絞盡腦汁的問題》是“讓你大吃一驚的科學”叢書的新品種,包含瞭近100個有趣的問題,內容涵蓋曆史、地理、天文、生物和人類生活等各個方麵。且《地球上有從不犯錯的人嗎:讓你絞盡腦汁的問題》來自英國節目,書中的題目皆齣自這檔收視率極高的電視娛樂節目,英文版極為暢銷,因此中文版應該會有比較好的市場前景。
內容提要
  足球是哪個國傢發明的?吃巧剋力會不會生痤瘡?每天應喝幾杯水?睡覺前吃奶酪會怎麼樣?如阿判斷物品具有放射性?牙齒在可樂裏泡一晚會怎樣?為什麼要發明明信片?有長生不死的動物嗎?
  ……
  無論你的答案是什麼,可以肯定的是,你認為你知道,但你知道的一切都是錯的。
  這些顛覆常識的古怪問題,挑選自英國廣播公司二颱(BBC2)zui熱播電視節目“真有趣”(QI),該節目自開播以來,長居收視率冠軍寶座。約翰·勞埃德、約翰·米欽森編著的這本《地球上有從不犯錯的人嗎:讓你絞盡腦汁的問題》更是熔煉瞭“真有趣”節目的精華,將矛頭對準那些普遍性的、常識性的錯誤。《地球上有從不犯錯的人嗎:讓你絞盡腦汁的問題》中詼諧幽默的小品短文,定能讓你在輕鬆閱讀之餘大有收獲。
目錄
“深謀遠慮”之言n
再言n
部分 探訪妙趣橫生的大韆世界n
哪個城市擁有多的米其林星n
足球是哪個國傢發明的n
誰是奧運會上個獲得滿分的人n
為什麼運動員開始比賽前抱在一起n
蝙蝠的視力如何n
哪種動物隻吃竹子n
誰更多毛,人類還是黑猩猩n
尼安德特人長什麼樣n
人體的哪一部分進化得快n
青銅器時代的工具由什麼製成n
什麼東西既不産自中國,又不是瓷器n
食物中對身體有害的化學物質叫什麼n
Llanfairpwllgwyngyllgogerychwymdrobwillllantysiliogogogoch共有多少個字母n
廁所有沒有一個得體的名稱n
筆跡能反映齣你的多少性格n
如何確定彆人看到你是否高興n
好的入眠方式是什麼n
睡覺前吃奶酪會怎麼樣n
n
第二部分 識破無所不在的生活謬誤n
吃巧剋力會不會生痤瘡n
含糖飲料會令誰過度興奮n
每天應喝幾杯水n
桑拿有何作用n
飲酒對於抗生素有何影響n
舌頭的哪個部位會嘗到苦味n
你能說齣一種麻醉劑的名稱嗎n
心髒停跳時,好使用哪種心髒復蘇方法n
哪種哺乳動物一生中心跳次數多n
蜉蝣能活多久n
繭中藏著什麼n
變形蟲住在哪裏n
濛古人的住所叫什麼n
你能說齣一種掛毯的名稱嗎n
黑斯廷斯戰役後,誰成瞭英格蘭的國王n
誰發明瞭哥特式建築n
匈奴人來自哪個國傢n
阿提拉是怎麼死的n
災難過後,對供水大的威脅是什麼n
倫敦大火有怎樣積極的效果n
有長生不死的動物嗎n
n
第三部分 破譯神秘奠測的人體密碼n
流鼻血時應該怎麼辦n
舌頭堵塞氣道會齣現什麼情況n
掰指關節會有什麼後果n
麻風病有哪些癥狀n
麻風病人為何佩戴鈴鐺n
哪些人戴獸角頭盔n
你能說齣有角的動物嗎n
如何擠犛牛的奶n
要讓一隻哈士奇趕路應該說什麼n
應該在哪一天打開耶穌降臨節日曆的扇小門n
大齋節有多少天n
英格蘭教會對於達爾文的進化論作何反應n
地球上有從不犯錯的人嗎n
印度的四大宗教是什麼n
吉普賽人源自哪個國傢n
首批康康舞者哪些地方令人震驚n
格子花呢源自哪裏n
誰寫瞭《友誼天長地久》這首歌n
彌爾頓凱恩斯這個地名是怎麼來的n
理查三世的遺言是什麼n
“i”什麼時候齣現在“e”前麵n
n
第四部分 閑談五花八門的趣聞逸事n
農夫們午餐吃些什麼n
斯蒂爾頓奶酪的産地在朗5裏n
哪位作傢創造的英語單詞多n
什麼材質的球彈得高:鋼球,玻璃球還是橡膠球n
開車時經濟的速度是多少n
牙齒在可樂裏泡一晚會怎樣n
美麗女郎全身塗滿金漆會怎樣n
弗蘭肯斯坦是什麼顔色的n
《綠野仙蹤》裏多蘿西的鞋子是什麼顔色的n
如何翔斷物品具由放射性n
用微波爐烹飪的食物從哪部分開始熟n
英國準備把第二顆原子彈投在哪裏n
哪兩個郡之間發動瞭玫瑰戰爭n
誰領導英格蘭海軍大戰西班牙艦隊n
康沃爾沉船匪做瞭些什麼n
美國對“盧西塔尼亞號”的沉沒作何反應n
哪次廣播次使人們相信世界將走嚮末日n
1929年美國華爾街股災後,銀行傢們做瞭什麼n
誰是個被葬於英國的美國人n
英國有一部分土地在法律上屬於美國嗎n
部以米老鼠為主角的電影是什麼n
丹·戴爾初的工作是什麼n
為什麼要發明明信片n
誰製造瞭颱計算機n
紙幣是用什麼製造的n
海盜藏寶圖上的“X”標誌著什麼n
19世紀初捕鯨者用什麼捕殺鯨魚n
黑便士郵票為何如此特殊n
睾酮對男性有怎樣的影響n
趣味性的作用
作者介紹
約翰·勞埃德(JohLloyd),職業播音員,電颱節目監製人,電視節目製作人,曾製作Nat the Nine O’Clock News和Spitting image end Blockedder兩檔節目。n
  約翰·米欽森(JohMiitchinson),曾擔任水石書店的營銷總監,後成為卡塞爾齣版社的常務董事,齣版瞭《披頭士》、《邁剋爾·佩林》和《布魯爾成語和寓言詞典》等圖書。
文摘
青銅器時代的工具由什麼製成n
  大部分仍是石器工具。n
  青銅器時代在歐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300年公元前600年,它的開始以人類發現如何製作和使用青銅器為標誌,這次工業革命的進程本該是比較緩慢的。在青銅器時代的大部分時期內,舊技術(使用石頭和骨頭)的應用仍較金屬更普遍。青銅器非常稀有,價格昂貴,因此日常的工具和武器仍會采用燧石和其他類似的材料製成。n
  正如石器在青銅器時代仍得到普遍應用一樣,青銅工藝直到鐵器時代的中後期(公元前1200年—公元400年)纔達到。n
  我們今天仍在使用這三種材料製成的工具。在21世紀,除瞭塑料袋和矽質芯片外,我們仍在生産鐵製的欄杆、銅製的軸承和雕塑,以及墓碑和研磨石。在英國,後以燧石謀生的人是燧石開采工,他們供應用於燧發槍的引火燧石。這個職業到瞭19世紀燧石被所取代後纔被淘汰。n
  三個時代——依次是石器時代、青銅器時代、鐵器時代——這一說法源自19世紀早期。當時丹麥的一位名叫湯姆森(ChristiaJurgenseThomsen)的博物館館長在思考如何有條理地進行展品陳列時,提齣瞭這種劃分方法。當時他的目的隻是按這些展品製造的相對復雜程度,按時代關係大緻進行分類。n
  很多考古學傢認為石器時代——本身分為三個時代(舊石器時代、中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或許更應當被稱為木器時代。然而木製品容易腐爛,它們在史前人類的生活中發揮著主導作用的證據今天已無從覓跡,而石器卻得以留存下來。n
  什麼東西既不産自中國,又不是瓷器n
  玻璃。n
  雖然中國人發明指南針、衝水馬桶、、造紙術、運河閘和的時間遠早於其他人,但是16一18世紀之間改變瞭西方的科學革命完全瞭這些成就。n
  這其中的原因是,中國人還發明瞭飲茶。n
  早齣現的玻璃製品源自埃及,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350年,但生産齣透明玻璃的卻是羅馬人。他們喜歡玻璃,因為玻璃可以讓他們更好地欣賞杯中葡萄酒的顔色。n
  在埃及人發明玻璃的製作方法時,中國人的飲茶史已有近1400年(一般認為中國人從公元前2737年開始飲茶)。相比於顔色,茶更講究的是溫度,而奉茶的好器具,也是中國人的發明,就是細瓷,也就是“瓷器”。n
  因為沒有什麼特彆的用途,中國早期的玻璃很厚,不透明且易碎。玻璃主要用於製作孩子們的玩具——不久其使用便被完全放棄瞭。在近500年的時間中,即從14—19世紀,中國沒有製造任何玻璃。n
  與此同時,在1291年的威尼斯共和國,因為擔心木結構建築容易失火,人們將近海的玻璃爐窯搬遷到穆拉諾島。在這個島上,在伊斯蘭移民工匠們的啓發下,當地居民掌握瞭製造世界上精美的玻璃的方法,並因此壟斷瞭玻璃行業幾個世紀之久。n
  高品質玻璃對於西方文化的影響深遠。13世紀末發明的眼鏡大大幫助瞭依靠閱讀來工作的學術界和科學研究人員,使他們的職業生涯至少延長瞭15年。玻璃鏡麵的反射讓人們發現瞭透視法,並在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中得到瞭應用。玻璃燒杯和試管將古代煉金術轉變為現代的化學。n
  在16世紀末的短短幾年內相繼發明的顯微鏡和望遠鏡嚮人們呈現瞭兩個全新的世界:極其微小的世界和非常遙遠的世界。n
  到17世紀時,歐洲的玻璃已非常便宜,普通人可以使用玻璃作為窗戶(而不隻是在牆上開一個洞或東方式的紙糊窗子)。玻璃窗不僅可以遮風擋雨,而且可以讓陽光照進屋子裏,在很大程度上改善瞭衛生條件。有瞭光綫,汙垢和寄生蟲容易被發現,有助於保持生活空間的清潔,遠離疾病。正是由於玻璃的貢獻,到18世紀初,歐洲大部分地區消除瞭瘟疫。n
  19世紀中期,透明而容易的長頸玻璃燒瓶讓法國化學傢巴斯德(Louls Pasteur)反駁瞭細菌是由腐敗物質自發形成的理論。這一發現讓人們對於疾病的認識有瞭革命性的轉變,為現代醫學的發展奠定瞭基礎。此後不久,玻璃燈泡永遠地改變瞭人們工作和娛樂的方式。n
  同時,19世紀新的貿易綫路將東西方連接在一起,在技術上落後的中國很快追趕瞭上來。今天,中國是世界上第三大工業國和大的齣口國,2009年的總齣口額達到7490億英鎊。n
  中國現在也是世界上大的玻璃生産國,控製著全球市場34%的份額。n
  ……
序言
我最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我們是如何被教導去“正確”的?從小的教育、社會規則、人際交往,無時無刻不在塑造我們對“對”與“錯”的認知。但這種“正確”,究竟是普適的真理,還是特定文化、特定時代的産物?這本書的標題恰恰觸及瞭這個核心。我迫切地想知道,作者是否會去探討那些被認為是“錯”的行為,在某種情況下是否反而能帶來意想不到的積極結果,或者反之,那些被認為是“正確”的行為,是否潛藏著更大的隱患。我喜歡那種能夠挑戰我固有思維模式的書。很多時候,我們寜願相信一個被廣泛接受的“錯誤”敘事,也不願意去麵對一個令人不安的真相。如果這本書能提供一些曆史事件的分析,比如某個決策在當時被視為謬誤,但事後卻證明是高瞻遠矚的,那將是非常有啓發性的。我希望它能提供一種更 nuanced 的視角,讓我們明白,絕對的“從不犯錯”不僅是不可能的,可能也是一種對生命可能性和多樣性的限製。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實在是太戳我瞭。我最近對“完美主義”和“成長型思維”這兩個概念特彆感興趣。我一直覺得,我們社會對“成功”的定義,往往建立在“不齣錯”的基礎上,這導緻瞭太多人害怕嘗試,害怕失敗。而“從不犯錯”,在我看來,簡直是一種對人類本質的否定。人類之所以能進步,不就是因為不斷地試錯、學習和調整嗎?我非常好奇,作者會如何拆解“犯錯”這個概念。它是一種缺陷,還是一種必要的過程?這本書是否會深入探討那些我們常說的“失誤”,背後可能隱藏著哪些更深層次的心理動機,或者社會原因?我希望能在這本書裏找到一些關於如何理解和接納不完美,甚至從不完美中汲取力量的智慧。我想象著,這本書可能會帶我走進一個全新的思考維度,讓我不再因為過去的“錯誤”而耿耿於懷,而是能以一種更積極、更開放的態度去麵對未來的挑戰。
評分我一直對那些能夠挑戰我既有認知的書籍抱有極大的興趣。這本書的標題,【XH】 地球上有從不犯錯的人嗎-讓你絞盡腦汁de問題 ,就像一顆石子投入我平靜的心湖,激起瞭層層漣漪。我腦海中立刻閃過無數關於“絕對”和“例外”的辯論。在我的經驗裏,生活充滿瞭變數和意外,所謂的“正確”往往是相對的,而且很多時候,那些被視為“錯誤”的決策,事後反而被證明是通往更偉大發現的必經之路。我渴望瞭解,作者會如何深入探討“從不犯錯”這一概念在現實中的荒謬性。是會從哲學的高度去剖析,還是會通過具體的案例,比如科學實驗中的偶然性,或者藝術創作中的“意外之喜”來佐證?我希望這本書能帶我進行一場智力探險,挑戰我固有的思維定勢,讓我能夠以更開放、更包容的心態去理解人類的局限性,以及我們在不斷試錯中展現齣的生命力。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很有意思,一種復古的紙質感,搭配那個略帶懸念的標題,讓人第一眼就想拿起它。我最近迷上瞭那種能引發深度思考的書籍,尤其是那些探討人性、哲學,甚至是社會普遍現象的。我一直覺得,我們生活在一個看似充滿答案的世界,但實際上,很多根本性的問題,我們隻是被告知瞭“標準答案”,而很少有人去真正地追問“為什麼”。比如“從不犯錯”這個概念,聽起來就離現實太遠瞭。我很好奇,作者會從哪個角度去剖析這個問題?是通過曆史上的某些人物,還是通過科學研究,或者僅僅是純粹的哲學思辨?我期待的是一種能打開新視角的解讀,而不是簡單地羅列一堆道理。有時候,一個看似簡單的問題,背後可能隱藏著錯綜復雜的邏輯和曆史演變,而那些最 the 令人著迷的洞見,往往就藏在這些我們習以為常卻從未深究的角落裏。我希望這本書能像一把鑰匙,打開我大腦裏那些沉睡已久的關於“真相”和“絕對”的疑問,讓我能夠重新審視一些我一直以來堅信不疑的觀念。
評分我最近在閱讀一些關於認知偏見和決策心理學的書籍,所以這本書的標題一下子就吸引瞭我。我一直對那些看似簡單,實則充滿哲學深意的問題很著迷。關於“從不犯錯”這一點,我腦海裏立刻浮現齣各種各樣的例子。比如,在曆史的長河中,是否有過任何一個領袖、一個思想傢、一個科學傢,能夠真正做到“從不犯錯”?如果真有,那麼他們的存在是否反而會讓我們感到更加渺小和無力?我期待的是一種能夠深入剖析這種“完美”幻象的討論,揭示齣它背後可能存在的邏輯謬誤,或者社會壓力。我也想知道,作者是否會從不同文化、不同曆史時期,甚至不同領域的角度來探討這個問題,看看“犯錯”的概念在不同情境下是如何被理解和對待的。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關於如何批判性地思考“對錯”的工具,以及如何在這種不確定性中找到自己的方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