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上帝擲骰子嗎-量子物理史話-全新修訂 精裝珍藏
定價:45.00元
作者:曹天元
齣版社:北京聯閤齣版公司
齣版日期:2013-09-01
ISBN:9787550217454
字數:
頁碼:381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榮獲“科學時報讀書杯”科普創作奬(2005)
第三屆“吳大猷科普奬”(2006)
國傢圖書館文津圖書奬(2007)
中國版《時間簡史》,專業性與趣味性兼備,超好看的科普佳作
內容提要
《上帝擲骰子嗎?:量子物理史話(全新修訂)》是關於量子論的故事。量子論是一個極為奇妙的理論:從物理角度來說,它在科學傢中間引起瞭激烈的爭議和關注;從現實角度來說,它給我們的社會帶來瞭變化和進步;從科學史角度來說,也幾乎沒有哪段曆史比量子論的創立得到瞭更為的研究。然而不可思議的是,它的基本觀點和假說至今沒有滲透到大眾的意識中去,這無疑又給它增添瞭一道神秘的光環。
《上帝擲骰子嗎?:量子物理史話(全新修訂)》帶讀者做一次量子之旅,從神話時代齣發,沿著量子發展的道路,親身去經曆科學史上的烏雲和暴雨,追逐流星的輝光,穿越重重迷霧和險灘,和的物理學傢們並肩作戰。除瞭迴顧基本的曆史背景,還將嚮著未來探險,去逐一摸索量子論麵前的不同道路,闖入人跡罕至的未知境地,和先行者們一起開疆擴土。讓人驚嘆的,不僅僅是沿途那令人眼花繚亂的絢麗風景,更來自於人內心深處的思索和啓示——那是科學深植在每個人心中不可抗拒的魅力。
《上帝擲骰子嗎?:量子物理史話(全新修訂)》適閤任何有中學基本物理概念的讀者。
目錄
序
黃金時代
烏雲
火流星
白雲生處
曙光
殊途同歸
不確定性
決戰
歧途
迴歸經典
不等式的判決
新探險
尾聲
外一篇
海森堡和德國
原子彈計劃
後記
主要參考資料
人名索引
作者介紹
曹天元,齣生於上海,足跡遍曆內地、香港和美國,現居香港。本人不願透露具體身份。
文摘
我們的故事要從1887年的德國小城——卡爾斯魯厄(Karlsruhe)講起。美麗的萊茵河從阿爾卑斯山區緩緩流下,在山榖中輾轉嚮北,把南方溫暖濕潤的風帶到這片土地上。它本應是法德兩國之間的一段天然邊界,但在1870年,雄纔大略的俾斯麥通過一場漂亮的戰爭擊敗瞭拿破侖三世,攫取瞭河對岸的阿爾薩斯和洛林,也留下瞭法國人的眼淚和我們課本中震撼人心的《後一課》的故事。和阿爾薩斯隔河相望的是巴登邦,神秘的黑森林從這裏延展開去,孕育著德國古老的傳說和格林兄弟那奇妙的靈感。卡爾斯魯厄就安靜地躺在森林與大河之間,無數輻射狀的道路如蛛網般收聚,指嚮市中心那座的18世紀的宮殿。這是一座安靜祥和的城市,據說它的名字本身就是由城市的建造者卡爾(Karl)和“安靜”(Ruhe)一詞所組成。對於科學傢來說,這裏實在是一個遠離塵世喧囂,可以安心做研究的好地方。
海因裏希·魯道夫·赫茲(Heinrich Rudolf Hertz)正站在卡爾斯魯厄大學的一間實驗室裏,專心緻誌地擺弄他的儀器。那時候,赫茲剛剛30歲,新婚燕爾,也許不會想到他將在科學史上成為和他的老師亥姆霍茲(HermannyoHelmholtz)一樣鼎鼎有名的人物,他不會想到將和汽車大王卡爾·本茨(Carl Benz)一起成為這個小城的驕傲。現在,他的心思隻是完完全全地傾注在他那套裝置上。
赫茲給他的裝置拍瞭照片,不過在19世紀80年代,照相的網目銅版印刷技術還剛剛發明不久,尚未普及,以緻連好的科學雜誌如《物理學紀事》(Anna.Zeder Physik)都沒能把它們印在論文裏麵。但是我們今天已經知道,赫茲的裝置是很簡單的:它的主要部分是一個電火花發生器,有兩個大銅球作為電容,並通過銅棒連接到兩個相隔很近的小銅球上。導綫從兩個小球上伸展齣去,纏繞在一個大感應綫圈的兩端,然後又連接到一個梅丁格電池上,將這套古怪的裝置連成瞭一個整體。
赫茲全神貫注地注視著那兩個幾乎緊挨在一起的小銅球,然後閤上瞭電路開關。頓時,電的魔力開始在這個簡單的係統裏展現齣來:無形的電流穿過裝置裏的感應綫圈,並開始對銅球電容進行充電。赫茲冷冷地注視著他的裝置,在心裏麵想象著電容兩端電壓不斷上升的情形。在電學的領域攻讀瞭那麼久,赫茲對自己的知識是有充分信心的。他知道,當電壓上升到2萬伏左右,兩個小球之間的空氣就會被擊穿,電荷就可以從中穿過,往來於兩個大銅球之間,從而形成一個高頻的振蕩迴路(Lc迴路)。但是,他現在想要觀察的不是這個。
果然,過瞭一會兒,隨著細微的“啪”的一聲,一束美麗的藍色電花爆開在兩個銅球之間,整個係統形成瞭一個完整的迴路,細小的電流束在空氣中不停地扭動,綻放齣幽幽的熒光來。火花稍縱即逝,因為每一次振蕩都伴隨著少許能量的損失,使得電容兩端的電壓很快又降到擊穿值以下。於是這個怪物蓄銳,繼續充電,直到再次恢復飽滿的精力,開始另一場火花錶演為止。
赫茲更加緊張瞭。他跑到窗口,將所有的窗簾都拉上,同時又關掉瞭實驗室的燈,讓自己處在一片黑暗之中。這樣一來,那些火花就顯得格外醒目而刺眼。赫茲揉瞭揉眼睛,讓它們更為習慣於黑暗的環境。他盯著那串間歇的電火花,還有電火花旁邊的空氣,心裏麵想象瞭一幅又一幅圖景。他不是要看這個裝置如何産生火花短路,他這個實驗的目的,是為瞭求證那虛無縹緲的“電磁波”的存在。那是一種什麼樣的東西啊,它看不見,摸不著,到那時為止誰也沒有見過、驗證過它的存在。可是,赫茲對此是堅信不疑的,因為它是麥剋斯韋(Maxwell)理論的一個預言,而麥剋斯韋理論……哦,它在數學上簡直得像一個奇跡!仿佛是上帝之手寫下的一首詩歌。這樣的理論,很難想象它是錯誤的。赫茲吸瞭一口氣,又笑瞭:不管理論怎樣無懈可擊,它畢竟還是要通過實驗來驗證的呀。他站在那裏看瞭一會兒,在心裏麵又推想瞭幾遍,終於確定自己的實驗無誤:如果麥剋斯韋是對的話,那麼每當發生器火花放電的時候,在兩個銅球之間就應該産生一個振蕩的電場,同時引發一個嚮外傳播的電磁波。赫茲轉過頭去,在不遠處,放著兩個開口的長方形銅環,在接口處也各鑲瞭一個小銅球,那是電磁波的接收器。如果麥剋斯韋預言的電磁波真的存在的話,那麼它就會飛越空間,到達接收器,在那裏感生一個振蕩的電動勢,從而在接收器的開口處也同樣激發齣電火花來。
實驗室裏麵靜悄悄的,赫茲一動不動地站在那裏,仿佛他的眼睛已經看見那無形的電磁波在空間穿越。當發生器上産生火花放電的時候,接收器是否也同時感生齣火花來呢?赫茲睜大瞭雙眼,他的心跳得快極瞭。銅環接收器突然顯得有點異樣,赫茲簡直忍不住要大叫一聲,他把自己的鼻子湊到銅環的前麵,明明白白地看見似乎有微弱的火花在兩個銅球之間的空氣裏躍過。是幻覺,還是心理作用?不,都不是。一次,兩次,三次,赫茲看清楚瞭:雖然它一閃即逝,但上帝啊,韆真萬確,真的有火花正從接收器的兩個小球之間穿過,而整個接收器卻是一個隔離的係統,既沒有連接電池也沒有任何的能量來源。赫茲不斷地重復著放電過程,每一次,火花都聽話地從接收器上被激發齣來,在赫茲看來,世上簡直沒有什麼能比它更加美麗瞭。
……
序言
不得不說,這本書的外觀設計就足夠吸引人瞭。那硬挺的精裝封麵,搭配著細膩的文字印刷,拿在手裏就有一種被珍視的感覺。我一直覺得,一本好書,不僅僅是內容上的充實,其載體本身也應該是一件藝術品。而這本書,恰恰做到瞭這一點。在閱讀內容的過程中,我更是深陷其中,仿佛置身於一個思想的迷宮,卻又樂此不疲地尋找著齣路。作者對於量子力學發展史的梳理,脈絡清晰,邏輯嚴謹,卻又充滿瞭人文關懷。他沒有將那些偉大的科學傢們塑造成不食人間煙火的神,而是將他們刻畫成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睏惑的普通人,這讓我更容易理解他們的思想,也更能體會到他們探索未知時所經曆的艱辛與喜悅。書中對一些核心概念的闡釋,更是深入淺齣,即使是沒有深厚物理學背景的讀者,也能大緻領會其精髓。我尤其贊賞作者在解釋那些看似違反直覺的量子現象時,所采用的比喻和類比,它們巧妙地幫助我跨越瞭理解的鴻溝,讓我能更直觀地感受到量子世界的奇妙。
評分我不得不承認,在拿起這本書之前,我對量子物理的印象僅僅停留在科幻電影裏那些光怪陸離的特效。然而,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認知。作者以一種極為引人入勝的敘事方式,將那些復雜到令人望而生畏的物理概念,變得生動有趣,甚至充滿瞭戲劇性。他筆下的科學傢們,不再是實驗室裏默默無聞的象牙塔學者,而是充滿瞭激情、理想,甚至偶爾會犯錯的普通人。我尤其喜歡他對於科學史上的重大爭議的細緻描繪,那些關於“上帝是否擲骰子”的爭論,讓我感受到瞭科學真理的來之不易,以及人類對於理解宇宙本質的不懈追求。這本書並沒有迴避那些最令人費解的量子現象,反而以一種充滿好奇和探索的精神去解讀它們。我仿佛看到瞭一個全新的世界在眼前徐徐展開,一個由概率、疊加和糾纏構成的奇妙領域。閱讀這本書,就像是在進行一場精神的探險,每一次翻頁都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發現。
評分這本書簡直是一場智識的盛宴,從它被我捧在手裏那一刻起,我就知道我即將踏上一段非凡的旅程。書本的觸感、紙張的質感,都透露著一種沉甸甸的厚重感,仿佛裏麵蘊含著無盡的智慧與曆史。翻開第一頁,我便被作者流暢而引人入勝的筆觸所吸引。他並非直接拋齣晦澀的概念,而是如同一個耐心而充滿激情的嚮導,帶領讀者一步步走進那個充滿奇思妙想、顛覆認知的量子世界。我尤其喜歡他對科學傢們之間思想碰撞的描繪,那些天纔們的爭論、妥協、甚至是對立,都如同戲劇一般展現在我眼前,讓我感受到瞭科學進步並非一帆風順,而是充滿瞭人性與智慧的較量。那些關於粒子、波、概率的討論,在他筆下變得生動形象,不再是冰冷的數據和公式,而是充滿瞭哲學思辨的魅力。我時常會在閱讀時停下來,迴味那些深刻的論斷,思考宇宙最深層的奧秘。這本書真的讓我對“科學”這個詞有瞭全新的認識,它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學問,而是人類不斷探索未知、挑戰極限的偉大精神的體現。
評分這本書帶來的不僅僅是知識的增量,更是一種思維方式的重塑。在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停下來,思考作者提齣的每一個問題,以及那些科學傢的每一個猜想。那些關於概率、不確定性、疊加態的討論,讓我開始重新審視我們習以為常的現實世界。作者的敘述方式非常獨特,他善於在看似平淡的敘事中埋下深刻的哲學思考,讓讀者在不經意間就被引導至更深層次的討論。我喜歡他時不時地穿插一些曆史軼事和人物傳記,這不僅讓閱讀過程更加有趣,也讓我對那些偉大的頭腦有瞭更全麵的認識。我仿佛看到瞭愛因斯坦的堅持,波爾的豁達,海森堡的焦慮,以及薛定諤的睏惑,他們每一個人的思想火花,都匯聚成瞭點亮量子物理學這片星空的璀璨光芒。這本書讓我認識到,科學的進步,從來都不是單一的綫性發展,而是一個充滿麯摺、碰撞、以及無數次“不確定性”的螺鏇上升過程。
評分這本書的精裝版本,光是拿在手裏就有一種令人愉悅的質感,書頁的厚度、墨跡的清晰度,都體現瞭齣版者的用心。而書的內容,更是如同其外錶一樣,值得細細品味。作者在講述量子物理的發展曆程時,沒有采用枯燥的教科書式敘述,而是將科學傢的個人經曆、他們之間的思想交流,甚至是一些生活趣事巧妙地融入其中。這使得整個閱讀過程充滿瞭人情味,也讓我更能理解那些科學理論是如何在具體的曆史背景下,由一個個鮮活的個體所創造齣來的。我尤其欣賞作者對於“不確定性原理”等核心概念的解讀,他通過生動形象的比喻,將那些抽象的物理概念轉化為易於理解的畫麵,讓我仿佛親眼目睹瞭那些微觀粒子的奇特行為。這本書不僅僅是在講解物理知識,更是在展現科學精神,那種對未知的好奇、對真理的追求,以及在麵對挑戰時的勇氣和智慧。它讓我看到瞭科學的魅力,也讓我對人類的智慧有瞭更深的敬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