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养不教,父之过——父亲影响孩子的一生(女孩版)
定价:32.00元
作者:张振华,马义磊著
出版社:朝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1-01
ISBN:978750542255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59kg
编辑推荐
教育孩子,仅靠妈妈是不够的,父亲教育的缺失危害孩子的一生。
内容提要
中国父母有一句经典的话:“只要你把学习搞好了,别的什么都不用你管。”我认为,这句话就是“教育荒废”的宣言。从教育的本真来说,根本目标是促进人多层面的发展。如果你的孩子没有朋友,比考试不及格还要严重。而在这一点上,作为父亲恰恰能起到关键性的逆转作用。另外,中国是一个父教缺位的国家,这实质上是家庭教育的隐患。中国的家庭教育正由传统的“严父慈母”向“严母慈父”转变,更多的家庭是父亲不管不问、母亲一手包办。很多男人忙于工作,认为挣钱养家是自己*的功劳。而对于父亲来讲,挣钱不是,也不是重要的。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爱有其特殊的价值。
父教不需要父亲像妈妈那样投入过多,因为父教的质量比数量更重要。
目录
章 女儿是父亲前世栽下的玫瑰
一、我家有女初长成
二、父亲对女儿的影响力
三、如果没有父亲,女儿会怎样
四、读懂女儿心理,男孩女孩不一样
五、女儿的不同时期,父亲给予不同的爱
六、爱她的妈妈,给女儿一个温暖的家
第二章 学会跟女儿沟通,做女儿的知心朋友
一、男女有不同,当大男人遭遇小女人
二、多跟女儿做做游戏,体现父爱无边
三、用童心对待童心,蹲下身来与女儿交流
四、倾听女儿心声,做个大耳朵小嘴巴父亲
五、爸爸会说话,批评起来也好听
六、允许女儿犯错,让她在错误中成长
七、爱女儿,不妨做她的“蓝颜知己”
第三章 有意识地培养,淑女风范从娃娃抓起
一、言谈举止得体,真正小淑女条件
二、礼貌待人,注重女儿内在气质的培养
三、干净整洁,淑女风范更需要仪表美
四、注意衣着打扮,塑造正确审美观从小开始
五、接受音乐的熏陶,培养女儿灵动的气质
六、练习舞蹈,赋予女儿优美形体和优雅气质
七、学习绘画,提升女儿对美的感悟力
八、善良温柔,培养女儿特有的女性魅力
九、感恩的心,赠与女儿一生的财富
十、宽容心态,塑造女儿的大家闺秀风范
十一、树立社会公德意识,彰显女儿的的高尚品格
第四章 身教胜于言传,塑造人见人爱的快乐公主
一、阳光心态,女儿人生从此快乐相伴
二、充满自信,把女儿培养成美的人
三、诚实守信,给女儿人生的通行证
四、热爱劳动,让女儿做个勤劳的小公主
五、勤俭节约,让女儿远离虚荣攀比
六、谦虚谨慎,让女儿离成功更近一步
七、懂得分享,为女儿的人际关系搭起桥梁
八、注重人际交往,把女儿培养成小外交家
九、学会换位思考,体谅别人才能得到尊重
十、孝敬长辈,让被爱的女儿更懂爱
第五章 因“女”施教,培养女儿靠父亲
一、做事细心,让女儿告别行事粗糙
二、学会合作,为女儿的成功打好软基础
三、懂得自制,这样的女孩才能驾驭人生
四、勇敢坚强,让女儿受益一生的好性格
五、锻炼应变能力,让女儿的一生更从容
六、培养理性思考能力,让女儿脱颖而出
七、鼓励女儿积极进取,收获成功的喜悦
八、与女儿一起做运动,拥有好身体才有好人生
九、小淑女也要会理财,培养女儿财商
第六章 提高学习能力,造就风华绝代小才女
一、用平和心态来看待女儿的考试分数
二、培养女儿自学的习惯,主动学习
三、注重技巧,将女儿培养成“记忆超人”
四、博览群书,让女儿腹有诗书气自华
五、鼓励女儿标新立异,有创造力才有大成就
六、开发想象力,让女儿的思想插上飞翔的翅膀
七、锻炼逆向思维,彰显女儿的冰雪聪明
第七章 父亲适时放手,让女儿学会独立行走
一、自我管理,女儿独立自主的步
二、有主见,让女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
三、让女儿明白,逆境中的花开得更美丽
四、具备责任感,让女儿更好地成长
五、适当进行“挫折教育”,培养女儿的吃苦能力
六、培养动手能力,心灵手巧的女孩人人爱
七、培养自我保护能力,给女儿穿上“铠甲”
第八章 少女情怀总是诗,青春期硬堵不如巧疏
一、了解女儿心理,帮她安全度过青春期
二、女儿青春期,父亲换个方式去爱她
三、坦然面对孩子的早恋
四、教会你的女儿勇敢说“不”
五、与女儿一起追星又何妨
六、引导女儿正确上网,杜绝网瘾、预防网恋
七、进行生命教育,让女儿理性认识生与死
作者介绍
张振华,男,山东临沂人,鲁迅文学院学员,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中文系,长期从事青少年教育研究工作,著有《感动青少年一生的16本世界文学名著》《激励青少年一生的16本世界文学名著》等。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开篇就给我一种直击心灵的震撼。作者没有采用那种空泛的说教,而是用非常生活化的语言,描绘了一系列我曾经忽略,但现在回想起来却至关重要的父女互动场景。我记得书里讲了一个关于“规则与爱”的案例,那种细腻的心理描写,让我不禁流下了眼泪。我清晰地记得,我的父亲也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他总是用行动来表达关心,但那种沉默有时候反而成为我和他之间的一道无形墙。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父亲的角色绝不仅仅是提供物质保障,他更是女儿精神世界的奠基人。书中关于“男性视角下对女性成长的理解”那部分的分析尤其精辟,它帮助我跳出以往“受害者”或“被塑造者”的身份,重新审视自己与原生家庭的关系。我特别欣赏作者提出的“父亲的缺席不仅仅是物理上的,更是情感和认知上的断裂”这个观点,这让我对自己未来婚姻观的形成有了更深层次的反思。读完这部分,我感觉像是完成了一次深度的自我疗愈,那些积压已久的困惑和委屈,似乎找到了一个出口,不再是死结。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巧妙,它没有按照传统的“按年龄段划分教育方法”的套路来写,而是着重探讨了“潜意识的影响”和“代际创伤的传递”。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父亲的榜样力量对女儿择偶观的影响”这一节。我曾经纳闷自己为什么总会被相似的、带着疏离感的男性吸引,这本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解释框架——这可能是在无意识中复制了童年与父亲互动的情感模式。作者在书中提出了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一个未曾被父亲充分看见的女儿,如何能相信自己在亲密关系中是被充分珍视的?”这个问题像一记重锤,让我停下来思考了很久。这种由内而外的审视,远比那些教你如何“做个好女儿”的指南来得更有力量。它迫使你面对真相,尽管真相可能有些残酷,但唯有面对,才能真正获得成长和自由。
评分我非常欣赏作者在书中对“情绪表达”这一主题的深入挖掘。以往的许多书籍都关注母亲如何引导女儿表达情绪,但这本书却聚焦于“父亲在女儿情绪管理中的隐形作用”。书中有一段描写,说父亲对女儿泪水的反应,决定了女儿成年后是倾向于压抑还是外放自己的痛苦。我从小就感觉自己像个“非典型”女孩,不太爱哭闹,但这并非坚强,而是因为小时候父亲对我的哭泣表现出明显的不耐烦。这本书让我明白,父亲的“沉默”本身就是一种强烈的情绪反馈。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常常需要停下来,深呼吸,因为很多描述都太精准了,精准到让人有些无所适从。它不是一本读完就束之高阁的书,更像是一本需要反复翻阅、并在生活中不断印证的工具书,每次重读都会有新的感悟。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它对“父女关系如何影响女性的边界感”这一议题的处理。很多关于女性成长的书都在强调设立边界,但这本书告诉你,边界感的建立,往往源于童年时,父亲是否尊重了女儿的“物理边界”和“心理边界”。作者举例说,一个父亲是否会未经允许翻看女儿的日记,这看似是小事,实则在潜意识中构建了女儿对自己私人空间的认知。这种对细节的捕捉,显示了作者深厚的观察功力。读完全书,我感到自己好像完成了一次重要的“身份重建”。我不再仅仅是某个人的女儿,而是作为一个独立个体,开始清晰地知道自己的需求和界限在哪里。这本书带来的不是一时的情绪波动,而是一种长久、坚实的内在力量的觉醒,让我对未来充满了一种审慎而坚定的期待。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的行文风格非常大胆且充满洞察力。它完全没有一般育儿书籍那种温吞水似的说教腔调,反而像是一位经验丰富、言辞犀利的朋友在与你促膝长谈。书中对“社会期望”与“父爱缺失”之间的关联分析得入木三分。我过去一直认为,我性格中的某些缺陷——比如过度讨好、害怕冲突——是后天环境塑造的,但这本书却巧妙地将这些特质回溯到了童年时期父亲对某些特定情境的反应模式上。特别是关于“父亲如何影响女儿的职业抱负和自信心”这一章,书中列举了几个对比鲜明的案例,让我不得不正视自己为何在职场上总是畏首畏尾。作者的论证逻辑非常严密,他引用了大量的心理学理论,但又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释出来,让你在读起来感到既有学术支撑,又不失阅读的愉悦感。这种将深度理论与生活实例完美结合的处理方式,是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它不仅仅是在谈论“父亲”,更是在探讨“女性如何完整地建立自我价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