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现货 劳动争议案件审判参考 16 闫谦逊 黑龙江法院审判参考丛书 石时态 律师实务审判裁判

正版现货 劳动争议案件审判参考 16 闫谦逊 黑龙江法院审判参考丛书 石时态 律师实务审判裁判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劳动争议
  • 劳动法
  • 审判参考
  • 法律实务
  • 黑龙江法院
  • 石时态
  • 闫谦逊
  • 律师实务
  • 裁判案例
  • 法院审判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天平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法院出版社
ISBN:9787510920493
商品编码:29502698707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5-01
页数:491
字数:620000

具体描述

商品名称:  劳动争议案件审判参考 16 黑龙江法院审判参考丛书
ISBN:  9787510920493
出版社:  人民法院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5月
 装帧:  平装
作者:  
定价:  95.00

《黑龙江法院审判参考丛书》由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具有丰富审判经验的法官执笔,整合全省三级法院审判力量,立足黑龙江本省审判经验并挖掘全国法院案例资源,对17类案件审判实践中的重点、疑难及新型问题通过案例的形式进行深入解析,梳理裁判思路,总结审判经验。每个分册都经*人民法院专家型法官把关,历经多次修改完善,对法官、律师等司法实务人员和教学科研机构的法学教学研究都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本套丛书审判类分册以案例为主,通过案情简介、法院认为、裁判结果等板块对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剖析,分析法律适用,对比裁判结果,并通过引申思考板块总结同类案件的审判规律与经验,反思审判误区,有助于统一裁判标准,规范自由裁量权行使,减少“同案不同判”现象。同时本套丛书通过实地调研,对重点、疑难案件进行裁判思路的梳理,为法官开辟了一条学习研究的新路径,对于培养“学习型”法官具有重要作用,为实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踏出坚实一步。

*章 劳动争议纠纷案件的受理
*节 劳动争议纠纷案件的受案范围
一、相关法律规定
二、劳动争议案件的受理范围
01.当事人请求办理人事档案转移手续,属于劳动争议案件,仲裁机构或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三、不属于劳动争议的纠纷
四、按自动撤回申请处理的仲裁案件的受理问题
五、仲裁委以无管辖权为由不予受理,当事人起诉法院应否受理
六、因用人单位未缴或少缴社会保险费而导致的社会保险损失,法院应否受理
02.劳动者请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发放社会保险金的纠纷
七、社会保险争议法院能否受理
八、住房公积金、住房补贴、报销差旅费是否属于法院受案范围
九、执行相关工资规定产生的争议法院应否受理
十、当事人请求补办档案并赔偿损失,应否受理
十一、确认劳动关系争议应予受理

第二节 不予受理情形
一、对撤销劳动仲裁裁决的裁定不服而申请再审,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03.当事人对人民法院驳回其申请仲裁裁决的裁定不服申请再审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二、“空挂资质”的个人与单位之间的纠纷不属于劳动争议
04.“空挂资质”的个人与单位之间的纠纷
三、事业单位与其工作人员因岗位调动、职级、职称、职务等产生争议,不予受理
四、复原转业安置纠纷不予受理
五、企业改制引发纠纷的处理
六、劳动争议诉讼中是否存在反诉

第三节 一事不再理原则在劳动争议审判中的适用
一、关于同一当事人的认定
二、关于同一事实的认定
三、关于同一诉讼请求的认定
四、一事不再理原则的其他问题
五、一事不再理原则的判断标准
05.法院依法作出按撤诉处理裁定生效后,用人单位再次以相同请求起诉,违背“一事不再理”原则,构成“重复起诉”

第二章 诉讼地位及管辖
*节 诉讼地位
一、双方当事人不服同一仲裁裁决均向法院起诉,诉讼地位的确定
二,借用和挂靠情形下诉讼主体如何确定的问题
三、不具有合法经营资格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争议如何列当事人
四、仲裁时效与诉讼时效的衔接
五、仲裁遗漏当事人诉讼中可直接追加

第二节 管辖
一、劳动合同中能否约定管辖
06.劳动争议案件中约定管辖的适用
二、因用人单位未缴或少缴社会保险费而导致的社会保险损失,是否属于法院的管辖范围
三、法院对超过工伤认定时限的工伤赔偿请求是否有管辖权
07.若用人单位未参加工伤保险统筹,即使劳动者未在申请时限内提出工伤认定,仍有权向用人单位主张按照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请求赔偿

第三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与变更
*节 劳动合同的订立程序
一、劳动关系的建立
二、用人单位的告知义务和劳动者的说明义务
三、用人单位用工不得扣押劳动者的证件和要求提供担保的情形
四、补订、倒签劳动合同的适用

第二节 劳动合同的履行
一、劳动合同履行的要求
二、用人单位合并、分立或变更名称不影响劳动合同的履行

第三节 劳动合同的变更

第四节 劳动合同期限分类
08.劳动者在符合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条件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应当与其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09.劳动者主张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因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对其主张不予支持.

第五节 劳动合同的效力判定规则
一、存在瑕疵劳动合同的效力
二、欠缺法定*条款的劳动合同是否有效
三、使用虚假身份签订劳动合同的效力认定及法律后果
四、劳动合同效力与劳动关系效力的区分
五、劳动合同与劳动关系效力区分的实务处理问题
六、他人代签劳动合同的效力
七、因欺诈订立的劳动合同的法律效力
八、用人单位以公告形式解除劳动合同效力认定规则
九、用人单位与未成年人签订的劳动合同的效力
十、用人单位与未毕业大学生签订的劳动合同的效力如何认定
10.用人单位与即将毕业的大专院校在校生以就业为目的签订劳动合同,且合同实际履行,双方之间形成劳动合同关系.
十一、双重劳动关系的效力
十二、劳动合同无效和部分无效的具体情形
1 1.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减轻或免除其缴纳社会保险义务的条款,应认定为无效.
十三、劳动合同成立与劳动合同生效之间的区别

第六节 用人单位和个体工商户责任承担主体的确定
一、用人单位在诉讼期间注销,责任承担主体的确定
二、个体工商户经营者死亡后“用人单位”的认定
12.个体工商户经营者死亡,但未办理注销,继续经营,如经营中与劳动者发生争议,该个体工商户应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第四章 劳动关系的认定规则
*节 事实劳动关系
一、事实劳动关系的界定
13.劳动者应对从事单位安排的工作承担基本举证责任
14.用人单位明知他人顶替上班而未拒绝,用人单位和顶替者构成事实劳动关系
二、劳动仲裁部门具有认定劳动关系的职权
三、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有权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是否存在事实劳动关系作出行政上的确认
四、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农民工在工作期间发生工伤的处理
第二节 双重劳动关系
一、双重劳动关系构成要件及界定
二、双重劳动关系类型

第三节 劳动关系与雇佣关系、劳务关系、承包关系之区分
一、劳动关系与雇佣关系
15.劳动者的工作时间不确定,用人单位根据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和工作量支付报酬,没有任何福利待遇,应认定双方为劳务关系
二、承包关系与劳动关系之区分

第四节 是否存在其他劳动关系之界定
一、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实际施工人雇拥的劳动者与发包人之间是否存在劳动关系的界定
16.劳资双方没有订立劳动关系的合意,不具有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不能认定为劳动关系
二、建筑行业对劳动关系的认定应注意的情形
三、关于已届退休年龄人员与用人单位的关系认定问题
四、已达法定退休年龄但未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与用人单位劳动关系之界定
17.用人单位与已达退休年龄但未办理退休手续人员用工关系性质的认定
五、离退休人员受聘期间受到事故伤害的,应当适用《工伤保险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理
六、个人出资购买车辆挂靠出租汽车公司劳动关系的界定
七、冒用他人名义与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之界定
八、内退、停薪留职、下岗待岗等人员与受聘单位劳动关系之界定
九、设立中的公司用工行为发生的争议及责任承担裁判规则
十、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后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认定规则
十一、村委会等基层自治组织聘用人员劳动关系的认定
十二、业主委员会与受雇人员之间能否形成劳动关系
十三、保险代理人与保险公司之间法律关系的认定
十四、快递、送水等从业人员与其用工单位之间是否存在关系的认定

第五节 诉讼时效在劳动争议案件中的适用
一、劳动争议诉讼仍然属于民事诉讼的范畴
18.劳动争议适用《民法总则》最长时效的规定
二、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构成诉讼时效中断
19.当事人举证证明在申请仲裁期间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应当认定申请仲裁期间时效中断
三、劳动监察追诉时效起算点的认定

第五章 劳动争议的解除、终止与补偿
*节 劳动合同解除与终止之区分
一、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二、终止劳动合同的情形
三、劳动合同解除和终止的区别

第二节 过失性解除劳动合同与非过失性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适用
一、过失性解除劳动合同及其情形
20.在试用期内,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不违反法律规定
21.劳动者无故旷工多日,构成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
22.劳动者上班期间因病临时脱岗不能视为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
23.“末位淘汰制”能否作为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条件的认定
二、非过失性解除劳动合同
24.非过失性解除劳动合同如何进行司法认定

第三节 劳动者的预告解除劳动合同与即时解除劳动合同的效力
一、劳动者预告解除权
二、劳动者即时解除制度
三、劳动者行使一般解除权的条件和程序
四、劳动者行使特别解除权的条件和程序

第四节 支付经济补偿金的适用范围
一、适用范围
25.用人单位不依法缴纳社会保险,并擅自变更劳动者的工作岗位,迫使劳动者解除合同的,应当获得相应的经济补偿.
26.竞业限制经济补偿金的认定标准
二、支付经济补偿金的类型
27.劳动者以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为由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
28.竞业限制协议补偿金的性质认定及支付时间
29.经济补偿金按实际工作年限计算
第五节用人单位不需支付经济补偿的情形
一、合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下用人单位不支付经济补偿金劳动争议案件审判参考
二、劳动者以用人单位未足额支付加班费为由解除劳动合同,主张经济补偿金的,应审查用人单位未足额支付的具体情况
三、劳动者本人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则可以不支付经济补偿金
四、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用人单位可依法解除劳动合同,不支付经济补偿金.
五、原劳动合同期满后,双方未续订也未解除,劳动者继续用工而形成事实劳动关系的,劳动者提出终止劳动关系的,用人单位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
30.自动离职的认定及劳动者自动离职后是否有权获得经济补偿金
六、《劳动合同法》施行后,百分之五十的额外经济补偿金不再适用

第六节 经济补偿金与赔偿金的适用条件与区别
一、经济补偿与赔偿金的区别
二、经济补偿与赔偿金不同时适用的情形
三、经济补偿金与赔偿金在计算标准上的区别
四、用人单位以“末位淘汰”或者“竞争上岗”等形式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可请求支付赔偿金.

第六章 双倍工资
*节 二倍工资适用情形
一、二倍工资的类型
二、双倍工资能否依职权主动审查仲裁时效
三、劳动者提起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关系确认之诉,但未诉求支付二倍工资,法院能否依职权审理
四、二倍工资的时效起算
31.双倍工资的仲裁时效应当从劳动者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算

第二节 二倍工资的认定与计算
一、二倍工资的性质
二、二倍工资计算
三、二倍工资的基数计算
第七章 企业工资结构与劳动者劳动报酬
*节 企业工资结构的组成部分
第二节 劳动者工资与劳动报酬的异同
一、劳动者工资组成及形式
二、劳动者工资标准
三、劳动报酬的具体适用
四、劳动报酬时效起算
32.劳动报酬争议应在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第三节 劳动者加班工资
一、加班工资的举证责任分配
33.集中工作、集中休息、弹性工时制度下用人单位无须支付每日8小时外的加班工资.
34.关于年终奖金的举证责任分配及数额认定
二、加班工资基数计算
三、加班工资类型化
35.综合计算工时的用工制度下不存在休息日加班
36.值班与加班的正确区分与待遇处理
四、劳务派遣中加班工资支付责任主体

第八章 非全日制用工
*节 非全日制用工劳动合同
一、非全日制用工口头合同的效力
二、非全日制用工不得约定试用期
三、非全日制用工劳动报酬
四、非全日制用工双方随时终止用工关系

第二节 非全日制用工的具体情形
一、非全日制用工与多重劳动关系
二、非全日制用工是否适用于劳务派遣
三、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者是否享有婚假、产假、医疗期等待遇
四、非全日制用工转为全日制用工工龄折算

第九章 劳务派遣
*节劳务派遣协议
一、劳务派遣协议的期限
二、劳务派遣协议中能否约定试用期
三、劳务派遣中,竞业限制和服务期如何适用
四、如何正确认定劳务派遣中的劳动报酬支付主体及责任承担
五、劳务派遣中派遣单位是否享有资质,关涉劳动法律关系的认定

第二节 劳务派遣类型
一、正向劳务派遣
二、逆向劳务派遣

第三节 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责任承担
一、连带责任在劳务派遣合同中的适用
37.劳务派遣中用工单位如何承担连带责任
38.用工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自行签订补偿协议,劳务派遣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中约定对此不承担连带责任的,劳务派遣单位免除连带赔偿责任.
二、违约赔偿责任在劳务派遣合同中的适用
三、劳务派遣单位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

第四节劳务外包与劳务派遣的区别与认定
39.劳动者在履职中致人损害,用人单位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十章 工伤保险待遇
*节 工伤认定主体
一、仲裁机构能否直接认定劳动者工伤
二、人民法院能否直接认定劳动者工伤

第二节 工伤担责主体
一、企业内部承包员工发生工伤担责主体
二、冒用身份的职工发生工伤,用人单位应否承担工伤损害赔偿责任
40.冒用他人身份的职工能否认定工伤并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第三节 工伤认定中的举证责任分配

第四节 认定工伤的具体情形
一、职工外出工作期间受伤或死亡,如何认定是否属于“因工外出期间”发生的工伤事故
二、职工参加单位组织的户外活动受伤
三、劳动者自愿加班受伤,能否认定工伤
四、劳动者“串岗”受伤,能否认定工伤
41.未达退休年龄的大龄农民工工伤的认定
五、电梯安装工程业务分包中劳动者的工伤认定
42.违法转包中,受雇者上班途中遭受事故伤亡,用人单位应当承担工伤保险责任
六、工伤认定其他情形及工伤保险待遇

第五节 工伤责任与民事侵权责任竞合承担规则
一、因用人单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权造成劳动者人身损害,构成工伤的,劳动者有权同时主张工伤保险赔偿和人身损害赔偿
43.在侵权责任与工伤保险赔偿发生竞合时,应当以侵权赔偿和工伤保险赔偿中数额较高的赔偿标准作出判决
二、第三人侵权与工伤竞合,在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后,追偿范围如何确定
三、工伤保险与商业保险可否兼得

第六节 工伤认定申请时效
一、时效问题
二、工伤认定申请时效是否适用中止、中断的规定
44.工伤认定申请时效应当从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算

第十一章 审裁关系争议
*节 终局裁决与非终局裁决
一、对于同时包含终局裁决事项和非终局裁决事项的仲裁裁决的处理
二、如果仲裁将本属于一裁终局的仲裁事项认定为非终局事项或者
将非终局事项认定为终局事项,应如何处理
三、仲裁裁决书未明确为终局裁决,导致用人单位无法行使撤销权
的处理规则
四、追索工伤待遇案件是否属于终局裁决范围
五、同一仲裁案件,当事人请求既有终局事项又有非终局事项,如何认定仲裁裁决的性质
六、“代通知金”是否属于一裁终局的范畴
七、一裁终局后,劳动者向基层法院起诉,用人单位向中级法院申请撤销裁决的处理.
八、对于终局裁决案件,如劳动者已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用人单位能否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49条规定提出抗辩
九、劳动者在仲裁时仅主张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后在诉讼中主张赔偿金如何处理
十、用人单位申请撤销仲裁裁决,当事人对中级人民法院作出的撤销仲裁裁决或者驳回申请裁定不服,是否可以上诉或申请再审

第二节 支付令在劳动争议案件中的适用
一、申请支付令法律规定的情形
二、申请支付令应当符合的条件
三、支付令的适用范围
四、支付令失效后的处理

附录
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答复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2007年12月29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2009年8月27日)
劳动争议案件审判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2008年9月18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2010年10月28日)
劳动保障监察条例(2004年11月1日)
工伤保险条例
工伤认定办法
*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2006年8月14日)
*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2010年9月13日)
*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2013年1月18日)
*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节录)(2013年12月26日)
*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事业单位人事争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2003年8月27日)
第八次全国法院民事商事审判工作会议(民事部分)纪要(节录)(2016年11月21日)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执行《工伤保险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2013年4月25日)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执行《工伤保险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二)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制止和纠正违反国家规定办理企业职工提前退休有关问题的通知
劳动部关于实行劳动合同制度若干问题的通知
劳动部办公厅对《关于劳动用工管理有关问题的请示》的复函(1996年1月16日)
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1995年8月4日)
劳动部关于贯彻《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的通知
对《工资支付暂行规定》有关问题的补充规定(1995年5月12日)
劳动部关于发布《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的通知
劳动部关于发布《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的通知
对*人民法院《全国民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第59条作出进一步释明的答复
*人民法院关于车辆实际所有人聘用的司机与挂靠单位之间是否形成事实劳动关系的答复( 2013年10月28日)
*人民法院关于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进城务工农民在工作时间内因公伤亡的,能否认定工伤的答复(2012年11月25日)
*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职工无照驾驶无证车辆在上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伤害死亡能否认定工伤请示的答复(2011年5月19日)
*人民法院关于职工因公外出期间死因不明应否认定工伤的答复(2011年7月6日)
*人民法院研究室关于王某与某公司劳动争议纠纷申请再审一案适用法律问题的答复(2011年3月9日)
*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劳动行政部门在工伤认定程序中是否具有劳动关系确认权请示的答复(2009年7月20日)
*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职工在上下班途中因无证驾驶机动车导致伤亡的,应否认定为工伤问题的答复
*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工伤保险条例》第六十四条理解和适用问题请示的答复(2009年6月10日)
*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进城务工农民因工伤亡的,应否适用《工伤保险条例》请示的答复(2010年3月17日)
*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职工外出学习休息期间受到他人伤害应否认定为工伤问题的答复(2007年9月7日)
*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离退休人员与现工作单位之间是否 构成劳动关系以及工作时间内受伤是否适用《工伤保险条例》问题的答复
*人民法院关于因第三人造成工伤的职工或其亲属在获得民事赔偿后是否还可以获得工伤保险补偿问题的答复(2006年12月28日)
*人民法院关于人事档案被原单位丢失后当事人起诉原用人单位补办人事档案并赔偿经济损失是否受理的复函
*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如何适用《工伤保险条例》 第十四条第(六)项及第十六条第(一)项如何理解的答复(2005年4月1日)
*人民法院关于事业单位人事争议案件适用法律等问题的答复(2004年4月30日)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对事实劳动关系解除是否应该支付经济补偿金问题的复函(2001年11月26日)
*人民法院关于职工执行公务在单位借款长期挂账发生纠纷法院是否受理问题的答复
劳动部办公厅关于自动离职与旷工除名如何界定的复函(1994年2月8日)







本书内容围绕房屋租赁案件审判实践中的法律适用问题,梳理法律适用中的重点、疑难、新型问题,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总结同类案件的审判规律与经验、审理思路、审理方法与技巧,纠正实践中的错误做法,统一司法尺度,力求为初中级法官、律师办理同类案件提供*的指导与参考。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