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物种战争之时空战
定价:39.0元
作者:李湘涛
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6-01
ISBN:9787508749204
字数:200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防控外来物种入侵·生态道德教育丛书:物种战争之时空战》主要讲述了,许多外来物种都是用计的高手,对于入侵时机的把握恰到好处。新疆河鲈利用繁殖时间早的优势,取得了“小鱼打败大鱼”的战果:稻水象甲利用活动的时间与水稻的生长周期一致的特点,成功入侵:一些外来海洋生物通过船舶压载水的排放,来了一个乾坤大挪移……外来物种或利用时间差,谋取巨大的生存空间;或利用空间转换,获取充足的生长时间。 
  同样,人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将水稻播种的时间错后,让稻水象甲拔不到它们寄生的水稻秧苗;“围堤—刈割—水淹—晒地—定植—调水”的除草“组合拳”,不给互花米草任何喘息之机;选择高程较高的滩涂或者人工垫高滩涂等方法,减轻纹藤壶对红树林的危害;在开花前或种子成熟之前拔除一年蓬、野燕麦等外来人侵杂草,减少其传播和扩散……在这场时空战中,将时间和空间的利用发挥到的一方,将赢得后的胜利。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以幼虫食根致害并在稻根上结茧化蛹。但一代成虫自6月中旬陆续羽化后便持续外迁,历时月余,其绝大部分个体迁入山上越夏并越冬,少量成虫随收割入稻草蛰伏,构成二代虫源的仅是少量落入晚稻秧田的个体和晚稻插秧时尚未迁出的个体。 
  我国稻作面积大,分布广,因而稻水象甲的发生规律具有较明显的区域性。在河北,4月初气温升至10℃左右时,越冬代成虫开始活动,4月中旬开始向秧田转移,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为害高峰期。辽宁5月初成虫开始活动,5月中下旬迁入稻田,7月上中旬至8月中旬为为害盛期。安徽在3月下旬出现稻水象甲,4月中旬开始为害,5月中旬为早稻大田为害盛期,一直持续到6月初。浙江一代成虫于6月中旬开始发生,6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达到高峰;二代成虫于8月底始见,9月中旬到高峰,但二代虫量低,对晚稻为害轻于早稻。 
  为什么稻水象甲能适应不同的地理生态条件,如此迅速地在全球蔓延开来?事实上,在稻水象甲的身上几乎具备了所有外来物种入侵的优势条件。它的繁殖力强且孤雌生殖,寄主范围广,栖息地环境多样,迁飞扩散迅速,滞育过冬,天敌少,越冬基数高,世代不整齐,为害期长,人为传播概率大等,再加上成虫具有假死性、水陆两栖性、较强的耐饥性和耐窒息性、抗药性和抗逆性强等特点,使得它们在世界范围内畅通无阻。 
  与大多数外来人侵物种一样,稻水象甲的远距离迁移主要靠的是货物的携带。因为它可以存在于稻谷、稻草中,或者在运输稻草类物品的包装物里面,然后随着海运或者空运的交通丁具,依靠搭便车的方式,完成远距离的传播。 
  它还有一个能力,就是“懂一些简单的飞行技术”。稻水象甲的飞翔能力不是很强,若仅依靠其自身的飞行肌提供动力,只能进行较近距离的飞行,但在风的帮助下,稻水象甲即可实现远距离传播。
……
序言
没有硝烟的战场
  ——《物种战争》序
  谈起物种战争,人们既熟悉又陌生,它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当你出国通过海关时,倍受关注的就是带没带生物和未曾加工的食品,如水果、鲜肉……。因为许多细菌、病毒、害虫……说不定就是通过生物和食品的带出带人而传播的,一旦传播,将酿成大祸,所以,在国际旅行中是不能随便带生物和食品的。
  除了人为的传播,在自然界也存在着一条“看不见的战线”,战争的参与者或许是一株平凡得让人视而不见的草木,或许是轻而易举随风飘浮的昆虫,以及肉眼看不见的细菌……它们一旦翻山越岭、远涉重洋在异地他乡集结起来,就会向当地的土著生物、生态系统甚至人类发动进攻,虽然没有硝烟,没有枪声,却无异于一场激烈的战争,同样能造成损伤和死亡,给生物界和人类以致命的打击。正因如此,北京自然博物馆科研人员创作的这套丛书之名便由此而就《物种战争》,既有“地道战”“化学武器”“时空战”“潜伏”“反客为主”“围追堵截”“逐鹿中原”,又有“双刃剑”“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可见,物种战争的诸多特点展示得淋漓尽致。
  我不是学生物的,但从事地质工作,几乎让我走遍世界,没少和生物打交道,没少受到这无影无形物种战争的侵袭:在长白山森林里被“草爬子”咬一次,几年还有后遗症;在大兴安岭,不知被什么虫子叮一下,手臂上红肿长个包,又痛又痒,流水化脓,上什么药也不管用,后来,多亏上海军医大一位搞微生物病理的教授献医,用一种给动物治病的药把我这块脓包治好了。有了这些经历,我深深感到生物侵袭的厉害,更不用说“非典”“埃博拉”……是多么让人恐怖了!越是来自远方的物种,侵袭越强。
  我虽深知物种侵袭的厉害,但对物种战争却知之甚少。起初,作者让我作序,我是不敢接受的。后经朋友鼎力推荐,我想,何不先睹为快呢,既要科普别人,先科普一下自己。不过,我担心自己能不能读懂?能不能感兴趣?打开书稿之后,这种忧虑荡然无存,很快被书的内容和写作形式所吸引。这套丛书不同于一般图书的说教,创作人员并没有把科学知识一股脑地灌输给读者,而是从普通民众日常生活中的身边事说起,很自然地引出每个外来入侵物种的入侵事件,并以此为主线,条分缕析,用通俗的语言和生动的事例,将这些外来物种的起源与分布、主要生物学特征、传播与扩散途径、对土著物种的威胁、造成的危害和损失,以及人类对其进行防控的策略和方法等科学知识娓娓道来。同时,还将公众应对外来物种入侵所应具备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生态道德融入其中,使公众既能站在高处看待问题,又能实际操作解决问题。对于一些比较难懂的学术概念和名词,则采用“知识点”的形式,简明扼要地予以注释,使丛书的可读性更强。
  为了保证丛书的科学性,创作者们没有满足于自己所拥有的专业知识以及所查阅的科学文献,而是深入实际,奔赴全国各地,进行实地考察,向从事防控外来物种入侵线的专家、学者和科技人员学习、请教,深入了解外来物种的入侵状况,造成的危害,以及人们采取的防控措施,从实践中获得真知。
  这套丛书的另一个特点是图片、插图非常丰富,其篇幅超过了全书的1/2,且绝大多数是创作者实地拍摄或亲手制作的。这些图片与行文关系密切,相互依存,相互映照,生动有趣,画龙点睛,真正做到了图文并茂,让读者能够在轻松愉悦中长知识,潜移默化地受教育。
  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扩大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外来物种入侵问题日益加剧,严重威胁世界各国的生态安全、经济安全和人类生命健康;我国更是遭受外来物种入侵非常严重的国家,由外来物种入侵引发的灾难性后果已经屡见不鲜,且呈现出传人的种类和数量增多、频率加快、蔓延范围扩大、发生危害加剧、经,济损失加重的趋势。这就要求人们从自身做起,将个人行为与全社会的公众生态利益结合起来,加强公共生态道德教育,提高全社会的防范意识和警觉性,将入侵物种堵截在国门之外。
  如今,物种战争已经打响,《孙子兵法》说:“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愿广大民众掌握《物种战争》所赋予的科学武器,赢得抵御外来物种侵袭战争的胜利。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 刘嘉麒
  2014年10月于北京
从这本书的整体概念和潜在的故事情节推测,我预感到它将会是一部充满深度和广度的作品。 “物种战争”这个词汇本身就蕴含着极大的冲突和对抗,不仅仅是不同国家或族群之间的争斗,而是上升到了物种层面,这意味着这场战争的规模将是空前的,涉及的利益和牺牲也将是难以想象的。而“时空战”则为这场战争增添了无限的可能性和想象空间。想象一下,不同时期的文明,不同维度的生命,在同一片宇宙中交织、碰撞、甚至相互猎杀,那将是多么宏大而又令人目眩神迷的景象。我能想到书中描绘的场景,可能不仅仅是星球大战式的太空舰队对轰,还可能是改变历史进程的策略,跨越亿万年的追逐,甚至是颠覆物理定律的科技对抗。作者可能会在书中构建一个极其复杂而又严谨的宇宙观,解释物种战争的起源,时空法则的奥秘,以及那些参与战争的种族各自独特的文化、科技和哲学体系。这种宏大的设定,无疑会激发读者无穷的想象力,让我们去思考宇宙的边界,生命的意义,以及文明发展的不同路径。
评分我对于这本书的作者李湘涛先生,其实早有耳闻。虽然我本人可能还没有读过他之前的作品,但从一些书评和他在文学界的口碑来看,他是一位非常注重细节打磨和故事架构的作家。他的作品往往以其严谨的科学设定和出人意料的情节反转而著称,尤其是在科幻领域,他总能以一种独特的视角,将深奥的科学理论巧妙地融入到引人入胜的故事之中,让读者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也能获得一定的知识启迪。我猜想,这本书《物种战争之时空战》定然继承了他一贯的写作风格,他可能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研究相关的物理学、天文学以及生物学知识,以此来构建一个既具有科学合理性又不失想象力的宏大世界观。他笔下的人物,我相信也不会是简单的脸谱化形象,而是拥有复杂的情感和深刻的动机,他们的选择和命运,都将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我非常期待能在书中看到他如何用精炼而又富有力量的笔触,描绘出那些恢弘的战争场面,以及那些在时空洪流中挣扎求生的个体。
评分当我拿到这本书时,首先吸引我的是它的纸张质感,触感非常细腻,翻动的时候没有丝毫的沙沙声,是一种很舒适的阅读体验。装帧方面也显得相当考究,书脊的缝合非常牢固,每一页都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即使经常翻阅也不容易损坏。我喜欢这种厚实的感觉,它代表着内容的分量和作者的用心。封面上的文字信息,比如作者的名字和出版信息,都印刷得清晰锐利,一点也没有模糊不清的感觉。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了第一页,发现内文的排版也十分用心,字的大小适中,行间距也很合理,不会让人产生压迫感,非常适合长时间阅读。我仔细观察了页边距,留白恰到好处,既显得大气,又方便我在阅读时做笔记,或者仅仅是将书页轻轻地折叠一下作为标记。总而言之,这本书的外在呈现,就如同它所蕴含的内容一样,给我带来了一种高级感和专业感,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仿佛它本身就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充满了视觉冲击力,那是一种深邃的宇宙背景,点缀着无数星辰,中央则是一艘充满未来科技感的战舰,它仿佛正穿越着某种扭曲的时空,周围的色彩运用大胆而神秘,充满了金属质感的光泽和能量的涌动,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一种宏大叙事的开端。封面上“物种战争之时空战”这几个字,采用了硬朗而又略带科幻风格的字体,与整个画面的风格高度契合,仿佛预示着一场跨越时空的史诗级战争即将拉开帷幕。我尤其注意到战舰的细节,它的设计并非简单的流线型,而是加入了许多棱角和复杂的机械结构,暗示着其强大的战斗力和高超的科技水平,甚至能想象出它在太空中疾驰时发出的低沉轰鸣。封面的整体色调偏向冷峻,但局部又点缀着炽热的能量光芒,这种对比烘托出战争的残酷与希望并存的复杂情感。我想象着,这本书的内页一定也充满了令人惊叹的想象力,不仅仅是文字,也许还会有精美的插画,将那些超越现实的场景一一呈现,让我沉浸其中,仿佛亲临那场波澜壮阔的物种战争。
评分这本书的 ISBN 号码 9787508749204,这是一个非常具体的标识,它代表着这本书的独特性和在出版界的可追溯性。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一本图书能够拥有一个如此明确的身份编码,本身就说明了它经过了正规的出版流程,并且被纳入了图书信息管理系统。我通常会通过这个号码来查询图书的详细信息,比如出版日期、出版社、页数、是否有电子版等等。对于我这样一个热衷于图书收藏和信息整理的读者来说,这个号码就像是打开了通往这本书背后更广阔信息世界的一扇门。我甚至会联想到,这个号码背后可能还隐藏着关于这本书的销售数据、读者反馈、甚至是被翻译成其他语言的记录。它不仅仅是一个数字组合,更像是这本书在这个浩瀚的图书海洋中的一个独特的坐标,让我能够更精准地定位它,了解它的来龙去脉,以及它在出版历史中的位置。这是一种由数字带来的,对知识和信息的掌控感,让我觉得更加安心和踏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