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东海-刘兴诗爷爷讲述中国的海洋
定价:29.80元
作者:刘兴诗
出版社: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9-01
ISBN:978755605169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中国的海洋》讲述了我国的领海概况,以及自古以来中国人在我国四大海洋的海事活动。作者用孩子的语言解读中国四大海洋,以孩子的视野、以人文科普的创作方式,讲述中国四大海洋和人文领域的相关故事,将海洋知识、地理、历史、文学等结合在一起,是一套为青少年创作的系统介绍中国海洋知识、中华民族海事活动历史的普及读物。 n
    《渤海 黄海》主要介绍了中华庭院里的“池塘”——渤海、华夏之海——黄海的海洋知识及人文历史,讲述了徐福出海求仙、鉴真东渡等中国古代的海事活动,以及大连、、旅顺、威海、烟台等渤海、黄海沿岸的城市发展历史。 n
    《东海》主要介绍了中国四大海洋之一东海的海洋景观及人文历史,既展现了东海的壮美海洋风光、沿途名城古镇脉络,又说明了潮涌、潮汐等地理知识。作者以人、景、历史故事为切入口,向读者们用心解读这片东方历史海、文化海。 n
    《南海》主要讲述了中国四大海洋中的南海的海洋知识及历史发展脉络,包括岭南海岸篇和三沙篇,既描绘了我国南海壮丽的海洋风景,又详细介绍了我岭南沿海居民从事海洋活动、维护海洋权益的历史故事。 n
 n
目录
作者介绍
刘兴诗:科普作家、地质学家,中国科普作协荣誉理事。出生于1931年5月8日,北京大学毕业。先后在北京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等校任教,被列入“北大人物”之“北大文坛”小说家系列。至今,在境内外出版240多本图书,其中包括《美洲来的哥伦布》《星孩子》《小河里的老妖精》等。获奖147次,其中包括中国出版奖、、冰心儿童图书奖、全国科普作品奖等,荣获国际奖2次,意大利共和国总统银质奖章)。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评为成绩突出的科普作家。
文摘
渤海 黄海
渤海,祖国怀抱中的内海。
渤海,中华庭院中的“池塘”。
说它是内海,一点也不错。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伸出手臂,紧紧拥抱着它。渤海以辽东半岛的老铁山角和山东半岛北端的蓬莱角的连线为分界线,与黄海分开,三面被陆地包围,只在东边开了一个小小的口子,完全符合内海的科学定义。
渤海东边开放和黄海相连,北面、西面、南面分别和辽宁、河北、天津、山东三省一市连接,有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三个大海湾,接纳了黄河、海河、辽河等大小河流。沿岸有营口、葫芦岛、天津、黄骅、龙口等港口。渤海的外形好像一个斜躺着的大葫芦,越看越像,简直就是一个天生的水葫芦。说它是“池塘”,也说得过去呀!
它并不算太大,整个面积只有77000 多平方千米。和它的其他三个兄弟——黄海、东海、南海相比,渤海的确只能算是一个小小的“池塘”。
这不是一般的池塘,是三面陆地围合的“庭院”池塘。见过庭院里的池塘吗?浙江绍兴王羲之故居里就有这么一个。一池平静的水和台阶、柱石直接接触,紧密蓄在四面的堂屋和走廊之中的空间,而不是常见的那种一片空旷草地、花园中的小湖、水塘什么的,可以更近感染书法家的墨香气息,映照建筑物的细部近影。至柔莫若水,至坚莫若石,柔弱的水和坚硬的木石组合在一起,形成水和建筑的直接融合,似乎水也成为特殊的建筑材料。这样的构思真是别出心裁,除了文化沉淀深厚的中国人,谁还能想出来?
渤海也是一样的。
你看它,和四周的陆地紧密契合,除了东边一个狭窄的海峡出口,几乎不留多余的缝隙。岂不是有些像王羲之故居里那个结构别致的水池吗?那个四面堂廊围合的水池,朝夕承接“书圣”的影响。没准儿一些滴落的墨汁流淌进池内,使不声不响缓缓游动的池鱼,也带上了一些文雅的书卷气。
渤海紧密连接着四周的陆地,情况也是一样的。
那不是一般的陆地。那是邹鲁孔孟之乡。那是不远的北京,数代帝王的紫禁城。那是冀鲁锦绣平原,以及背后的广阔中原大地。那是滚滚黄河,从遥远河源出发,一路上带来的礼品和亲切致意。试问,这样的“池塘”难道不比王羲之故居里那个小小水池,更能让人感染浓厚的文化气息吗?
是啊,炎黄世胄五千年文明历史,中华民族说不完的可歌可泣的故事,大多聚集在这中华庭院的“池塘”里。黄帝破雾战蚩尤,融合各族形成的中华民族的历程,岂不就发生
在它的近旁?大禹治水,汤伐无道夏桀,周武讨伐同样无道的商纣,秦皇汉武一统天下观沧海,以及后世说不完、道不尽的历朝历代兴亡篇章,爱国男儿的热血故事,不都发生在这个“池塘”毗邻的地方。
东海
谁不知道上海?“北上广”里,它算一个。“长三角”中,它是当之无愧的领头羊。
上海、上海,长江口的超级大城市。
上海、上海,了不起的东方大都会。
不,我们在这儿不说它的繁华。不逛南京路,不上东方明珠塔瞭望,不在外滩美美地“咔嚓”拍一张相片,不钻从前奶奶住的石库门和老弄堂,也不说什么霓虹灯下五光十色的“十里洋场”。
哼,这些谁不知道?还用得着多说吗?
我们在这儿说什么?就说上海怎么出海到海上吧。换一个角度看熟悉的上海,会觉得它是另外一个模样。
是呀!是呀!上海、上海,重要的就是从这儿出发,一路顺风航行到海上。
是呀!是呀!上海、上海,怎么能离开海上?上海这个名字很有趣,翻过来是上海,翻过去就是海上。上海的根本就是“海”,只看怎么往前“上”。
上海、上海,东海畔的超级大海港。
是呀!是呀!上海当然和大海有关系。可是没准儿有人会问,它藏在陆地的怀抱里面,并不是真正在海边,也能算是海港吗?这有什么不可以呢?海港不非要在海边,只要海船能够自由进出,就算不折不扣的海港了。这样的例子很多,伦敦、纽约、汉堡也没有和大海直接接触,可都是世界闻名的大海港。上海也是一样的,为什么不能算海港呢?
连接伦敦和大海的是泰晤士河,连接纽约和大海的是哈得孙河,连接汉堡和大海的是易北河,连接上海和大海的是黄浦江。
我们都知道,黄浦江流过繁华的上海市区,把它一分为二。这边是浦西,那边是浦东。一边是老市区,一边是新地界。上海好像和出生在这儿的跨栏好手刘翔一样,从这边起步轻轻一跳,就跨过了这条江,跳到了对面的浦东,从一个时代,跳进另一个崭新的时代。
请牢牢记住黄浦江。这条河是上海和大海连接的纽带,把大海和这个城市紧紧连接起来。没有黄浦江,就没有上海港,上海就不会成就为大都会,也就没有繁华的景象了。
黄浦江是从淀山湖流出来的。淀山湖可不是黄浦江的源头,它好像安装在太湖下面的一个排水箱,和太湖藕断丝连。从上游太湖流出来的许多小河的水,后统统流进了黄浦江。说起来,黄浦江也算太湖的一个水孩子。
黄浦江非常宽阔,江面有500 多米宽,深的地方超过了17 米。除了一些特大的超级邮轮,不管多大的海船都能开进来,顺顺停泊在上海市区旁边,卸货下客都很方便。
上海总和外面的大海分不开。海上日日夜夜卷起的潮汐,虽然也能影响到藏在陆地深处的上海港,可是影响并不大。上海避免了汹涌的海上风浪,比真正的海港好得多,加上客货可以直接和繁华的市区来一个无缝衔接,实在再好也没有了。
噢,明白了,伦敦、纽约、汉堡和上海一样。这种不在海边的海港,
一点也不比海边的港口差。
南海
“海上丝绸之路”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经过哪些地方?请看一段记录。
《汉书·地理志》记载:“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可五月,有都元国;又船行可四月,有邑卢没国;又船行可二十余日,有谌离国;步行可十余日,有夫甘都卢国;自夫甘都卢国船行可二月余,有黄支国,民俗略与珠厓相类。其州广大,户口多,多异物。自武帝以来皆献见。有译长,属黄门,与应募者俱入海,市明珠、璧琉璃、奇石异物,赍黄金杂缯而往。所至,国皆禀食为耦,贾船,转送致之。亦利交易,剽。又苦逢风波溺死,不者数年来还。大珠至围二寸以下,平帝元始,王莽辅政,欲耀威德,厚遗黄支王,令遣使献生犀牛。自黄支船行可八月,到皮宗;船行可二月,到日南、象林界云。黄支之南,有已程不国,汉之译使自此还矣。”
这里说的是从日南、徐闻和合浦出发,就进入南海,开始“海上丝绸之路”的航程了。
我们已经说过徐闻、合浦,一个在雷州半岛的南端,一个在广西境内,挨着北海。日南却还没有说过,在哪儿呢?
这个地方在今天越南中部的广治省,当时属于大汉王朝,也是中国南方的一个港口。日南、徐闻、合浦,就是“海上丝绸之路”早的出发港。
都元国在哪儿?有人说,在今天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的东北部;有人说,在今天马来西亚马来半岛的西部。不管是哪儿,这条航线都驶出了南海,绕过新加坡,进入了马六甲海峡,到达印度洋的范围了。
邑卢没国在今天缅甸的勃固附近,已经进入印度洋的安达曼海。
谌离国在今天缅甸的伊洛瓦底江沿岸。看样子,当时这里很不错。从中国来的商船离开了海岸,顺着宽阔的江面一直开进去,和沿岸的地方交往,贸易已经从海上发展到外陆很深的地方了。
夫甘都卢国在今天缅甸的伊洛瓦底江中游的卑缪附近。唐朝把它叫作骠国,这里看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要不,中国商船放着海路不走,沿着弯弯曲曲的伊洛瓦底江,到这里来干什么?
序言
《XH》东海-刘兴诗爷爷讲述中国的海洋,给我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知识盛宴,却又并非枯燥的学术探讨。刘兴诗爷爷的叙事方式,如同他笔下的大海一样,充满了活力与惊喜。他将浩瀚的海洋知识,巧妙地融入到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和鲜活的细节中,让我这个对海洋本知之甚少的读者,也能津津有味地读下去,甚至时不时地发出惊叹。我惊叹于中国海洋资源的丰富多样,惊叹于祖辈们在海洋上的智慧与勇气,更惊叹于刘爷爷将这一切娓娓道来时所展现出的深厚学养和独特魅力。书中描绘的那些古代航海家的传奇,那些海岛上淳朴的渔民生活,那些海洋中的奇妙生物,都如同一幅幅鲜活的画面,在我脑海中不断回放。它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更激发了我对中国海洋的浓厚兴趣,让我渴望去更深入地了解这片神秘而壮丽的蓝色疆域。
评分读完《XH》东海-刘兴诗爷爷讲述中国的海洋,我仿佛从书页中走出来,置身于一片蔚蓝之中。刘兴诗爷爷的叙述,有一种魔力,能够将那些抽象的地理概念,那些宏大的历史进程,都变得触手可及。我能感受到他笔下,东海的波涛汹涌,南海的碧波万顷,黄海的静谧深邃,每一种海洋都有其独特的性格与故事。书中对中国海洋资源的介绍,让我对祖国的富饶有了更深的认识,而对海洋历史文化的挖掘,更是让我对中华民族在海洋上的智慧与贡献肃然起敬。我尤其喜欢其中一些关于海洋神话和传说的小故事,它们让冰冷的海洋增添了几分浪漫色彩,也让我看到了海洋在中华文化中扮演的重要角色。这本书让我对“海洋强国”的理念有了更具象的理解,也让我对接下来的中国海洋发展充满了期待。
评分这本《XH》东海-刘兴诗爷爷讲述中国的海洋,给我最深的感受是它带来的那种厚重与辽阔。刘兴诗爷爷的文字,字字珠玑,饱含着他对祖国海洋深沉的爱与眷恋。他不仅仅是在讲述海洋的地理特征,更是在梳理中华民族与海洋的情感羁绊。我能感受到字里行间流淌的,那是数千年来,我们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如何靠海吃海,如何与海洋搏斗,如何在这片广阔的水域上探索、生存、繁衍的血脉传承。书中那些关于海洋权益的论述,关于海洋战略的思考,更是让我看到了一个国家对海洋未来的深远布局。这不仅仅是一本书,它更像是一份沉甸甸的家国情怀的凝聚,让我肃然起敬,也让我深刻体会到,海洋对于中国而言,远不止是一片水域,更是民族的根脉,是发展的命脉,是国家强大的基石。
评分这本《XH》东海-刘兴诗爷爷讲述中国的海洋,真的让我在合上书本之后,仍久久不能平静。刘兴诗爷爷的文字,如同海浪一般,时而温柔拍打着我的心岸,时而激荡起深邃的思考。我仿佛看到了那些在风浪中搏击的渔民,听到了海鸥在碧空中翱翔的啼鸣,更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与海洋共生的悠久历史。这本书不仅仅是地理知识的堆砌,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它让我重新审视自己与这片蓝色星球的关系。书中描绘的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是文明的源泉,也是我们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海洋生态保护的部分,刘爷爷用朴实却充满力量的语言,呼唤着我们对海洋的敬畏与呵护,让我深思我们应该为子孙后代留下怎样的海洋遗产。那种对自然的尊重,对生命的珍爱,在字里行间流淌,触动了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也沐浴在了东海的海风中,带着一份清醒与责任感,去更加珍视和守护我们共同的海洋家园。
评分《XH》东海-刘兴诗爷爷讲述中国的海洋,是一本让我眼前一亮的书。它以一种非常亲切、平易近人的方式,向我展现了中国海洋世界的魅力。刘兴诗爷爷的语言风格,就像一位和蔼的长者,用他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渊博的知识,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海洋的大门。我从未想过,原本在我眼中有些遥远和陌生的海洋,竟然可以如此鲜活、如此丰富多彩。书中那些关于海洋地理变迁的介绍,关于海洋生物多样性的描绘,关于海洋开发利用的畅想,都让我觉得既新奇又实用。它让我明白,海洋不仅仅是渔业资源,更是未来科技、能源、交通的重要宝库。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是,我们应该以一种更加积极、更加开放的心态去拥抱海洋,去探索海洋,去利用海洋,同时也要肩负起保护海洋的责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