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物理實驗

趣味物理實驗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俄] 雅科夫·伊西達洛維奇·彆萊利曼 著
圖書標籤:
  • 物理實驗
  • 趣味物理
  • 科學實驗
  • 青少年科學
  • 科普讀物
  • 動手實踐
  • 物理啓濛
  • 實驗教程
  • STEM教育
  • 科學普及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華下博文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中國婦女齣版社
ISBN:9787512713123
商品編碼:29508933199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6-08-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趣味物理實驗

定價:26.00元

作者: 雅科夫·伊西達洛維奇·彆萊利曼

齣版社:中國婦女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8-01

ISBN:9787512713123

字數:

頁碼:188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全世界孩子喜歡的大師趣味科學”叢書是一套適閤青少年科學學習的讀物。在書中,科普大師彆萊利曼不僅嚮小讀者們講述瞭物理學、數學、天文學的常識和基礎知識,還運用各種奇思妙想和讓人意想不到的分析,為小讀者解密科學謎題、解析科幻故事,激發小讀者對學習科學知識産生更濃厚的興趣,讓小讀者學會活學活用科學知識。
  通過閱讀本書,讀者不僅可以輕鬆愛上科學學習,還能激活無窮的科學想象力,掌握科學思維的技巧。同時,對各種生活現象與科學知識的內在聯係也能産生深刻的認識。總之,這是一套通俗易懂、妙趣橫生、引人入勝而又讓人受益無窮的超級科普讀物!

目錄


Chapter 1生活中的有趣物理實驗→ 1
比哥倫布更厲害→ 2
離心力→ 4
10種製作陀螺的方法→ 9
碰撞遊戲→ 15
杯子裏的雞蛋→ 17
不可能發生的斷裂→ 19
模擬潛水艇→ 21
水麵浮針→ 23
潛水鍾→ 25
水為什麼不會倒齣來→ 27
水中取物→ 29
降落傘→ 31
熱氣流與紙蛇→ 34
如何得到一瓶冰→ 37
冰塊斷瞭嗎→ 38
聽到的是哪個聲音→ 40
鍾聲入耳→ 42
可怕的影子→ 43
測量亮度→ 44
腦袋朝下→ 47
顛倒的大頭針→ 50
磁針試驗→ 52
有磁性的劇院→ 53
帶電的梳子→ 55
聽話的雞蛋→ 56
力的相互作用→ 58
電的斥力→ 59
電的另一個特點→ 61
用不準的天平稱重→ 63
繩子會在哪裏斷開→ 64
紙條會從哪裏斷開→ 65
用拳頭砸空火柴盒會發生什麼→ 67
如何把物體吹嚮自己→ 68
掛鍾走慢瞭該如何調整→ 69
會自動平衡的木棒→ 70
蠟燭火苗如何運動→ 72
液體會産生嚮上的作用力嗎→ 73
天平哪邊重一些→ 76
如何讓竹籃能打水→ 77
肥皂泡中的奧秘→ 79
漏鬥為什麼“不工作”→ 85
翻轉水杯,杯裏的水有多重→ 86
不聽話的瓶塞→ 87
不會燃燒的紙→ 88
神秘風輪→ 89
毛皮大衣能保暖嗎→ 91
鼕天如何給房間通風→ 93
可以用開水將水燒開嗎→ 94
可以用雪將水燒開嗎→ 96
蟈蟈在哪裏鳴叫→ 98
從哪裏傳來的迴聲→ 99

作者介紹


雅科夫·伊西達洛維奇·彆萊利曼(1882~1942),齣生於俄國格羅德省彆洛斯托剋市,享譽世界的科普作傢、趣味科學的奠基人。1959年,“月球3號”無人月球探測器傳迴瞭世界上張月球背麵圖,其中拍的一個月球環形山就被命名為“彆萊利曼”環形山,以紀念這位科普大師。
  彆萊利曼從17歲時開始在報刊上發錶文章。1909年大學畢業後,開始全力從事科普寫作和教育工作。從1916年開始,他用瞭3年時間,創作完成瞭其代錶作《趣味物理學》,為以後一係列趣味科普讀物的創作奠定瞭基礎。彆萊利曼一生共創作瞭105部作品,其中大部分是趣味科普讀物。他的作品被翻譯成數十種語言,對世界科普事業作齣瞭非凡貢獻。
  彆萊利曼的趣味科學係列叢書既妙趣橫生又立論縝密,是受歡迎、適閤青少年閱讀的科普書。一些在學校裏讓學生感到難懂枯燥的科學問題,在彆萊利曼的筆下,都改變瞭呆闆的麵目,顯得和藹可親瞭。

文摘


Chapter 1 生活中的有趣物理實驗
  比哥倫布更厲害
  “ 哥倫布 真是個偉人,”一名小學生在作文裏寫道,“他不僅發現瞭美洲,還竪起瞭雞蛋 。”對於這個年幼的小學生來說,這兩項成就都令他覺得驚嘆。
  然而,馬剋·吐溫 卻不這麼認為,他覺得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沒什麼大驚小怪的:“要是他沒有發現美洲,反而是一件奇怪的事情。”
  我卻覺得,哥倫布確實稱得上是一位的航海傢,但竪雞蛋算不上是一項成就。你知道哥倫布是如何竪起的雞蛋嗎?其實,很簡單,他先是把雞蛋一端的蛋殼敲破,然後把雞蛋放到桌上,雞蛋就竪起來瞭。我們可以看齣,這個方法雖然竪起瞭雞蛋,但雞蛋已經不是原來的形狀瞭。那麼,如果不改變雞蛋的形狀,是否也能把它竪起來呢?作為航海傢的哥倫布雖然很勇敢,但他並沒有解決這個問題。
  實際上,相比於發現美洲,竪雞蛋要容易得多,可能比發現一個小島都要容易。關於竪雞蛋,可能有下麵三種情況:
  ●一是把熟雞蛋竪起來。
  ●二是把生雞蛋竪起來。
  ●三是把生、熟兩種雞蛋都竪起來。
  先說竪熟雞蛋,這是容易實現的。用兩個手掌或者一隻手的手指讓雞蛋轉動,就像轉陀螺一樣,可以看到,雞蛋在轉動的過程中都是竪著的,在停下來之前,它一直保持直立的姿態。多試幾次,會讓雞蛋轉得更久,竪起的時間更長。
  采用同樣的方法是不能竪起生雞蛋的。如果你試過就會發現,對於生雞蛋來說,它很難轉動起來。其實,這也正是生雞蛋與熟雞蛋的區彆,可以作為鑒彆方法。對於生雞蛋而言,它裏麵的物質是液態的,在轉動的時候不會像熟雞蛋那樣與蛋殼一起快速轉動,相反,它還會阻礙轉動這一行為。
  那到底怎樣纔能把生雞蛋竪起來呢?
  方法是這樣的:先把生雞蛋用力搖晃幾次,使蛋黃錶麵的薄膜裂開,讓蛋黃從薄膜裏流齣來;讓雞蛋大頭朝下,等一會兒,由於蛋黃比蛋清重一些,它會慢慢沉到雞蛋的底部。於是,雞蛋的重心就會變低,也就是說,這時的雞蛋具有更強的穩定性。
  另外,還有一種竪雞蛋的方法。如 圖1 所示,我們把雞蛋放在瓶口上,而瓶口是塞住的,然後,在雞蛋上放一個兩側都插著一把叉子的軟木塞。如果用物理學傢的話來說,這個“係統”非常穩定,哪怕你傾斜一下瓶子,它仍然會保持平衡。
  那麼,軟木塞和雞蛋為什麼掉不下來呢?其實,道理也很簡單,如 圖2 所示,在鉛筆上插一把小刀,再把它垂直竪在手指上,鉛筆同樣也不會掉下來。從科學的角度來說,它們之所以如此穩定,是由於整個係統的重心比支持點要低。換句話說,“係統”的總重量集中的那個點,低於係統中各部分所接觸的那個點。
  ……

序言



《玩轉奇妙世界:給孩子們的科學探索指南》 在浩瀚的宇宙中,隱藏著無數令人著迷的奧秘,從微觀的原子運動到宏觀的星辰變幻,科學以一種奇妙的方式連接著我們生活的點點滴滴。你是否曾好奇雨滴為何總是圓圓的?為什麼有些物體會漂浮在水麵上,而有些則沉下去?為何我們看不到貓咪的影子,但它們卻能在黑暗中行走自如?《玩轉奇妙世界:給孩子們的科學探索指南》正是為解答這些充滿好奇的“為什麼”而生。這本書不是一本枯燥的教科書,而是一扇通往奇妙科學世界的窗戶,它將帶領小讀者們踏上一段充滿驚喜的探險之旅,用親手實踐的快樂,去發現和理解隱藏在日常生活背後的科學原理。 我們都知道,科學並非遙不可及的理論,它就藏在我們身邊,等待著我們去發現。書中精心設計瞭數百個簡單易行、安全有趣的科學小實驗,這些實驗取材於生活中常見的材料,比如廢棄的塑料瓶、硬紙闆、食用色素、小蘇打、白醋、橡皮筋、迴形針等等,搖身一變,就成瞭探索科學秘密的“神奇道具”。每一個實驗都配有清晰易懂的步驟說明,以及生動形象的圖解,即使是初次接觸科學的孩子,也能輕鬆上手,享受動手操作的樂趣。 這本書的核心理念在於“玩中學,學中玩”。我們深知,孩子們的學習往往是在遊戲中進行的,而將科學融入遊戲,更能激發他們內在的學習動力。因此,書中的每一個實驗都不僅僅是為瞭展示一個科學現象,更是為瞭引導孩子們去思考、去觀察、去預測。例如,在“彩虹的秘密”實驗中,孩子們將學習光的摺射和反射原理,親手製作齣屬於自己的小彩虹;而在“會跳舞的葡萄乾”實驗裏,他們將瞭解二氧化碳氣泡如何讓輕小的物體嚮上浮動。這些看似簡單的遊戲,卻蘊含著深刻的物理、化學知識。 本書的編排也充滿瞭巧思。它沒有按照傳統的學科分類來組織內容,而是圍繞孩子們最容易産生好奇心的主題來展開,比如“不可思議的浮力”、“神奇的空氣動力”、“光影的魔術”、“電的奧秘”、“聲音的舞蹈”等等。每個主題下又細分為一係列相關的實驗,形成一個知識的“小宇宙”,讓孩子們在探索一個主題時,能夠全麵地瞭解相關的科學概念。這種循序漸進、層層深入的講解方式,不僅能幫助孩子們建立完整的科學認知體係,更能讓他們感受到知識的關聯性和趣味性。 在“不可思議的浮力”章節,我們將帶領小讀者們潛入水的世界,探索物體如何在水中“跳舞”。孩子們將學習阿基米德原理,理解為何有些船隻如此龐大卻能輕鬆漂浮,而一枚小小的釘子卻會沉入水底。通過實驗,他們可以嘗試製作不同形狀的“小船”,觀察它們承載不同重量的能力,甚至可以嘗試製作潛水艇,感受浮力與重力的巧妙平衡。這個章節還會引導孩子們思考,為什麼有些東西會漂浮,有些則會下沉,並從中理解密度和排水量的概念。 “神奇的空氣動力”章節則帶我們領略無處不在卻又無形的力量。孩子們將學會利用紙張、吸管、氣球等簡單的材料,製作齣能夠飛行的簡易飛機,體驗空氣的壓力和流動對物體産生的作用。他們會發現,為什麼賽車要有流綫型的設計,為什麼風會吹動風箏,以及我們呼吸的空氣其實也蘊含著巨大的能量。這個章節將激發孩子們對空氣動力學的初步興趣,並理解一些基本的物理原理。 “光影的魔術”章節將揭示光綫的神奇之處。孩子們將通過簡單的透鏡和光源,創造齣變幻莫測的光影效果,學習光的直綫傳播、反射和摺射。他們會動手製作一個簡易的“暗箱”,理解相機成像的原理,甚至可以嘗試用光綫繪畫,用影子講故事。這個章節將讓孩子們對光學現象産生濃厚的興趣,並理解我們看到的色彩和形狀是如何形成的。 “電的奧秘”章節將帶孩子們進入電流的世界。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我們將引導孩子們通過簡單的電路,點亮小燈泡,驅動小風扇。他們將瞭解什麼是電路,什麼是導體和絕緣體,以及串聯和並聯電路的區彆。這個章節將培養孩子們對基礎電學知識的理解,並讓他們知道,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的電力是如何工作的。 “聲音的舞蹈”章節則將帶領孩子們去“聽”科學。孩子們將學會如何製作簡易的樂器,比如吸管笛子、橡皮筋吉他,去感受不同材料和結構的振動如何産生不同的音高和音色。他們會學習聲音是如何傳播的,為什麼在不同的介質中傳播的速度不同,以及共振現象是如何發生的。這個章節將激發孩子們對聲學的好奇心,並讓他們體會到聲音的科學之美。 除瞭這些具體的科學主題,書中還包含許多拓展性的內容。例如,在每個實驗的最後,都會有一個“為什麼會這樣?”的欄目,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解釋實驗背後的科學原理,並鼓勵孩子們進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探索。還有一個“生活中的科學”欄目,將書中所學的科學知識與日常生活聯係起來,讓孩子們發現科學無處不在,原來學習科學可以如此有趣,如此貼近生活。 本書最寶貴的價值在於,它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對孩子探索精神的培養。在實驗過程中,孩子們可能會遇到失敗,可能會産生睏惑,但正是這些挑戰,鍛煉瞭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堅持不懈的精神。我們鼓勵孩子們大膽嘗試,不怕犯錯,每一次的失敗都是通往成功的墊腳石。書中還倡導閤作與分享,鼓勵孩子們與傢人朋友一起進行實驗,共同探討科學的樂趣。 《玩轉奇妙世界:給孩子們的科學探索指南》旨在成為孩子們科學啓濛的“好夥伴”,幫助他們建立起對科學的初步認知和濃厚興趣,為他們未來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我們希望通過這本書,讓每一個孩子都能感受到科學的魅力,都能成為一個熱愛觀察、勤於思考、勇於探索的“小小科學傢”。這本書將是您送給孩子的一份珍貴禮物,一份開啓他們智慧之門、點燃他們好奇之心的禮物,讓他們在玩樂中,在探索中,發現一個更加奇妙、更加精彩的世界!

用戶評價

評分

我是一名普通的傢長,一直想為我的孩子尋找一些能夠激發他對科學興趣的書籍。市麵上的兒童科普書很多,但很多都過於淺顯,無法真正引起孩子的思考。而這本書,恰恰彌補瞭這一不足。它通過一係列簡單易行的實驗,讓孩子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學習物理知識。我陪著我的孩子一起做瞭幾個實驗,比如用瓶子和吸管製作一個“簡易火箭”,看著火箭“發射”齣去,孩子興奮極瞭。更重要的是,書中在講解實驗原理時,會用孩子能夠理解的語言,比如“空氣就像一層看不見的手,會推著東西走”。我發現,孩子在做實驗的過程中,不僅鍛煉瞭動手能力,還培養瞭觀察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他會主動去思考為什麼會這樣,也會嘗試改變實驗條件,看看結果會有什麼不同。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實驗手冊,它更像是一個激發孩子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魔法盒”。我非常滿意這本書的內容和形式,它讓科學學習變得不再枯燥,而是充滿瞭樂趣和挑戰。

評分

作為一名高中生,我一直在尋找一些能夠幫助我理解課本知識,同時又能激發我學習興趣的課外讀物。我之前讀過一些物理科普書,但很多都過於理論化,讀起來比較費力。直到我發現瞭這本書,我纔真正體會到“寓教於樂”的含義。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物理實驗,它更像是一本引導我去探索物理世界的“遊記”。書中提到的很多實驗,材料都非常常見,比如氣球、橡皮筋、礦泉水瓶等等,我都可以很容易地在傢裏找到。我最喜歡的一個實驗是利用氣球和紙片製作一個簡易的“空氣炮”,通過控製氣流的大小,我可以看到紙片被彈射齣去的軌跡,這讓我對壓強和空氣的流動有瞭直觀的認識。書中在介紹實驗時,非常注重引導讀者思考,它會提齣一些問題,比如“你覺得為什麼會這樣?”“如果改變某個條件,結果會有什麼不同?”這些問題促使我主動去觀察、去分析,而不是被動地接受信息。書中的語言也十分生動活潑,沒有太多專業的術語,即使有一些,也會用非常易懂的方式進行解釋。我感覺自己好像多瞭一個循循善誘的朋友,帶我在物理的海洋裏遨遊。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非常吸引人,色彩鮮艷,插圖也很有童趣,讓人一看就覺得這本書內容會很有趣。我平時對物理並沒有特彆深的瞭解,但一直對一些奇妙的現象很好奇,比如為什麼肥皂泡會有各種各樣的顔色,或者聲音是怎麼傳播的。當我翻開這本書的時候,我發現它並沒有直接給我枯燥的理論,而是從一個又一個生動有趣的實驗入手。比如,書中介紹瞭一個用吸管和肥皂水就能做齣巨大泡泡的實驗,我按照步驟嘗試瞭一下,結果真的成功瞭,看著那個巨大的、在空中飄蕩的泡泡,我感到無比的驚喜和滿足。書中對每個實驗的步驟都描述得非常清晰,配有詳細的圖解,即使是初學者也能輕鬆掌握。更重要的是,它不僅僅是教你如何做實驗,更是在實驗的過程中,巧妙地將一些基本的物理原理融入其中,讓你在玩樂中就能理解那些原本看起來很抽象的概念。我特彆喜歡書中解釋為什麼會有彩虹形成的那個部分,它通過一個簡單的水杯和陽光,就讓我看到瞭那種奇妙的光的摺射和反射現象,感覺自己好像真的在課堂上跟著老師學習一樣。這本書真的顛覆瞭我對物理的刻闆印象,原來物理也可以這麼好玩,這麼貼近生活。

評分

我是一位退休多年的老教師,雖然已經離開瞭講颱,但對知識的渴求從未停止。偶然間看到這本書,被其“趣味”二字吸引。我一直認為,學習應該貫穿人的一生,尤其是在科學領域,總有新的發現和新的認知。翻開這本書,我首先被其精美的排版和清晰的插圖所打動,這對於我這個年紀的人來說,閱讀體驗非常重要。書中介紹的許多物理現象,比如“神奇的磁鐵”或者“會唱歌的水杯”,都讓我迴想起我年輕時的一些好奇和睏惑。書中將這些現象背後的物理原理,用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進行講解。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慣性”的實驗,用一個硬幣和一張卡片,就可以清晰地展示齣慣性的存在,這比我當年在課堂上講授要形象得多。這本書沒有陳詞濫調,沒有空洞的理論,而是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把枯燥的公式趣味化。它讓我重新認識到瞭物理學的魅力,也讓我感受到瞭科學的嚴謹與美妙。即使是成年人,在閱讀這本書時,也能從中獲得知識,獲得樂趣。

評分

我一直對“為什麼”這個問題有著強烈的探索欲,尤其是在麵對生活中那些看似平常卻又充滿奧秘的現象時。這本書正好滿足瞭我這份好奇心。它並非那種堆砌大量公式和理論的書籍,而是更側重於通過一個又一個精心設計的實驗,來揭示物理世界的奇妙之處。書中有一個實驗,關於“萬有引力”的模擬,雖然隻是用一個乒乓球和幾個迴形針,卻能生動地解釋天體運動的基本原理,讓我不禁感嘆科學的偉大。我特彆欣賞書中對於每個實驗的“背景知識”的介紹,它不會直接拋齣結論,而是會先引導你觀察現象,然後通過有趣的講解,讓你自己得齣結論。這樣的閱讀體驗,讓我感覺自己不僅僅是在獲取知識,更是在參與一場智力探險。我從這本書中學習到瞭很多關於力、光、聲、熱等方麵的基本概念,而且這些概念都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比如為什麼我們能聽到聲音,為什麼物體會下沉等等。這本書讓我覺得,物理學原來就在我們身邊,它無處不在,也無處不有趣。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