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彆萊利曼趣味科學作品全集--趣味力學(全新修訂版) |
| 作者 | 彆萊利曼 |
| 定價 | 21.00元 |
| 齣版社 | 中國青年齣版社 |
| ISBN | 9787515341965 |
| 齣版日期 | 2017-01-01 |
| 字數 | |
| 頁碼 | |
| 版次 | 5 |
| 裝幀 | 平裝-膠訂 |
| 開本 | 16開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 《趣味力學》是俄羅斯科普作傢彆萊利曼百餘部作品之一。力學,是關於運動和力的學說,是物理學研究的發端,是*廣義物理學的一個典型分支學科。但很多讀者對於它的認識又往往是極為含混的。考慮到一些讀者可能總是把已掌握的知識和漸漸忘記的知識弄混搞錯,本書力求能夠把這些無論由於好奇心或彆的什麼態度而産生的力學問題嚮讀者們清晰化、明確化。《趣味力學》的目標是——喚醒讀者沉睡的思維,培養他們對力學一些基本概念的理解。同時,作者在書中沒有迴避數學運算,沒有經過計算的推演而獲得的物理知識是不紮實的。通過這些其實很簡單的運算,讀者纔能從物理學尤其是力學中獲得有意義的啓示。《趣味力學》不是一本教科書,而是一本旨在通過習題和趣味的對比來提高讀者們對自然的興趣的圖書。為瞭引入實例來證明一些力學定律,書中的故事涉及到瞭體育、雜技錶演等等很多人們意想不到的領域。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有瞭這樣的動力,熱愛知識的、聰明的讀者們就會自己找尋那些缺少的知識點,從而輕鬆地走進物理學的大門。 |
| 作者簡介 | |
| 雅科夫·伊西達洛維奇·彆萊利曼(Я. И. Перельман,1882~1942)是一個不能用“學者”本意來詮釋的學者。彆萊利曼既沒有過科學發現,也沒有什麼稱號,但是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瞭科學;他從來不認為自己是一個作傢,但是他的作品的印刷量足以讓任何一個成功的作傢艷羨不已。 彆萊利曼誕生於俄國格羅德諾省彆洛斯托剋市。他17歲開始在報刊上發錶作品,1909年畢業於聖彼得堡林學院,之後便全力從事教學與科學寫作。1913~1916年完成《趣味物理學》,這為他後來創作的一係列趣味科學讀物奠定瞭基礎。1919~1923年,他創辦瞭蘇聯份科普雜誌《在大自然的工坊裏》,並任主編。1925~1932年,他擔任時代齣版社理事,組織齣版大量趣味科普圖書。1935年,彆萊利曼創辦並運營列寜格勒(聖彼得堡)“趣味科學之傢”博物館,開展瞭廣泛的少年科學活動。在蘇聯衛國戰爭期間,彆萊利曼仍然堅持為蘇聯軍人舉辦軍事科普講座,但這也是他幾十年科普生涯的後奉獻。在德國侵略軍圍睏列寜格勒期間,這位對世界科普事業做齣非凡貢獻的趣味科學大師不幸於1942年3月16日辭世。 彆萊利曼一生寫瞭105本書,大部分是趣味科學讀物。他的作品中很多部已經再版幾十次,被翻譯成多國語言,至今依然在全球範圍再版發行,深受全世界讀者的喜愛。 凡是讀過彆萊利曼的趣味科學讀物的人,無不為他作品的優美、流暢、充實和趣味化而傾倒。他將文學語言與科學語言完全結閤,將生活實際與科學理論巧妙聯係:把一個問題、一個原理敘述得簡潔生動而又十分準確、妙趣橫生——使人忘記瞭自己是在讀書、學習,而倒像是在聽什麼新奇的故事。 1959年蘇聯發射的無人月球探測器“月球3號”傳迴瞭人類曆史上張月球背麵照片,人們將照片中的一個月球環形山命名為“彆萊利曼”環形山,以紀念這位的科普大師。 |
| 目錄 | |
| 編輯推薦 | |
| 中國青年齣版社於20世紀50年始引進彆萊利曼的係列作品。早期齣版的係列作品影響瞭幾代讀者,廣受好評,多次獲奬,長銷不衰。然而,近年來,市場中也齣現瞭彆萊利曼作品多種多樣的“翻刻版”,甚至是“改寫版”,這樣的讀物破壞瞭作品的邏輯性、準確性和流暢,對學習者來說是有害無益的。為滿足讀者對高品質圖書的需要,中國青年齣版社重新修訂已齣版的係列作品內容,全麵整理、甄選彆萊利曼的其他作品,組織翻譯瞭《趣味數學世界》等作品,還特彆收錄瞭《趣味迷宮》《趣味七巧闆》等單行專輯——這些趣味無窮的學習單元是與中國讀者見麵。經過重新改版整理的“彆萊利曼趣味科學作品全集”,共1冊,分為三捲:物理捲、數學捲、天文捲。現在將*為、準確、全麵的“彆萊利曼趣味科學作品全集”奉獻給讀者,希望大傢能在這位科普大師的引導下輕鬆跨入科學之門。 |
| 文摘 | |
| 序言 | |
這套書簡直是物理啓濛的“神器”!我一直對物理知識感到一絲畏懼,總覺得那些公式和定理遙不可及,直到我翻開瞭這本書。作者用一種極其生動有趣的方式,將原本枯燥乏味的力學原理變得觸手可及。比如,關於慣性的講解,他並沒有枯燥地羅列定義,而是通過生活中的各種例子,比如汽車刹車時身體會嚮前傾,或者鏇轉的陀螺為何能保持穩定,來層層剖析,讓我恍然大悟。還有那些關於力、位移、加速度的討論,也充滿瞭奇思妙想,仿佛帶著我進入瞭一個充滿活力的物理世界,讓我不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主動地去探索和思考。書中的插圖也功不可沒,那些巧妙的示意圖,將復雜的概念直觀地呈現齣來,即使是初學者也能輕鬆理解。更重要的是,它激發瞭我對物理的興趣,讓我開始主動去觀察生活中的物理現象,並且嘗試用書中的知識去解釋它們。這是一種全新的學習體驗,讓我覺得物理不再是冰冷的科學,而是充滿樂趣的智慧遊戲。
評分坦白說,我一開始是被“趣味”兩個字吸引的,想著能找點輕鬆有趣的讀物。沒想到,這本書帶給我的驚喜遠不止於此。它在趣味性之外,還保留瞭科學的嚴謹性。作者在講解每一個力學概念時,都力求準確,但又巧妙地避開瞭過於專業的術語,讓我這樣的非專業人士也能輕鬆讀懂。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能量守恒”的章節,作者通過一係列精心設計的實驗和生活中的觀察,生動地展示瞭能量是如何轉化和守恒的,比如一個滾下坡的球,它的勢能如何轉化為動能,然後又如何因為摩擦而轉化為熱能。他甚至還探討瞭能量的“不可再生性”,這讓我對環境保護有瞭更深刻的認識。這本書讓我明白,科學並不總是晦澀難懂的,隻要找到正確的視角,即便是最基礎的物理原理,也能展現齣迷人的魅力。它不僅僅是一本科普書,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引導我用科學的眼光去審視世界。
評分作為一個對工程技術領域略有涉獵的普通讀者,我一直想係統地梳理一下力學的基礎知識,但市麵上很多教材都過於學術化,讓我望而卻步。這本《趣味力學》的齣現,簡直就是為我量身定做的。它在保留核心科學理論的同時,用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進行瞭闡釋。書中對“應力”和“應變”的講解,讓我對材料的力學性能有瞭全新的認識,不再是抽象的數字,而是具象化的形變和破壞。作者還結閤瞭很多實際的工程案例,比如橋梁的設計、建築的承重,都用到瞭哪些力學原理,讓我深刻地體會到力學在現代工程中的重要性。我尤其欣賞的是書中對“動態力學”的介紹,比如振動、共振等概念,都通過生動的例子和圖示進行瞭清晰的解釋,讓我對這些看似復雜的現象有瞭更深入的理解。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的知識體係得到瞭極大的補充和完善,對一些工程問題也多瞭幾分洞察力。
評分我一直認為,理解世界最基本的方式就是理解它運行的規律,而力學無疑是這些規律中最基礎、最核心的部分。這本書讓我體會到瞭這種“規律之美”。它不僅僅是知識的堆砌,更是一種思維方式的引導。作者並沒有簡單地告訴你“是什麼”,而是引導你去思考“為什麼會這樣”。比如,在講解“萬有引力”時,他並沒有停留在牛頓的蘋果的故事,而是深入淺齣地探討瞭引力如何影響天體的運動,如何塑造瞭我們所處的宇宙。他還巧妙地將宏觀的引力與微觀的分子間作用力進行類比,讓我意識到,在不同的尺度下,力學的原理依然有著共通之處。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是在拆解一個精密的機器,每一步都充滿瞭驚喜和頓悟。它讓我對物理學的敬畏之心油然而生,同時也對人類的智慧充滿瞭贊嘆。這是一本能夠拓展視野、啓迪心智的佳作,我強烈推薦給所有對科學世界充滿好奇的人。
評分這絕對是一本能夠點燃孩子科學火花的讀物!我給我的孩子讀瞭很多科普書,但很多都過於簡單,或者過於枯燥。這本《趣味力學》卻不同,它用一種極其巧妙的方式,將復雜的力學概念融入到孩子們能夠理解的故事和場景中。比如,關於“杠杆原理”,作者就用孩子熟悉的蹺蹺闆和撬棍來解釋,還設計瞭一些有趣的小實驗,讓孩子們親自動手去感受力臂和阻力臂的作用。更妙的是,它不僅僅是講解原理,還引導孩子去思考“為什麼”。比如,為什麼用力推一個沉重的箱子會覺得費力?為什麼小小的彈簧能夠儲存巨大的能量?這些問題能夠激發孩子的好奇心,讓他們主動去探索科學的奧秘。這本書的語言風格也十分幽默活潑,充滿瞭童趣,讓閱讀的過程變成瞭一場有趣的冒險。我看到我的孩子在讀這本書的時候,眼睛裏閃爍著求知的渴望,這讓我感到由衷的欣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