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寫真物語:Ⅰ:Ⅰ:日本攝影1889-1968:Japanese photography |
| 作者 | 飯澤耕太郎,伊奈信男,紮科夫斯基,網野奈央, |
| 定價 | 149.00元 |
| 齣版社 | 重慶大學齣版社 |
| ISBN | 9787562487227 |
| 齣版日期 | 2015-01-01 |
| 字數 | |
| 頁碼 | |
| 版次 | 1 |
| 裝幀 | 精裝 |
| 開本 | 大16開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 這套書透過攝影大師的作品,把日本攝影的麵貌原汁原味地呈現在讀者麵前。而這也是讀者在閱讀數本日本大師的經典文集之後,甚或之前,對風靡全球的日本攝影更完整的必要認識。 冊“日本攝影1889—1968”記錄的是日本當代攝影從開端到變革開始的時期。編者選取多位攝影藝術傢的代錶作和語錄、思考隨筆或訪談,嚮讀者展示日本當代攝影從初級到在國際上初露鋒芒的過程。選錄的攝影傢的作品及資料從20世紀初福原信三、淵上白陽到1960年代末嶄露頭角的荒木經惟、森山大道,非常詳盡。 文獻式的梳理,讓讀者對日本攝影史的早期發展有一個全景式的瞭解,意簡言賅,洋溢文采的詮釋與演繹,深化瞭攝影作為獨立藝術類型的思想與意義。近百幅高質量的各時代攝影大師的代錶作,具有很高的閱讀及收藏價值。 |
| 作者簡介 | |
| *飯澤耕太郎 日本攝影評論傢、攝影史學者,日本大學藝術學部攝影學係畢業,築波大學研究所藝術學博士。一九八六年後,飯澤耕太郎齣版三本日本攝影史研究巨作《“藝術攝影”的時代》、《迴歸攝影——光畫的時代》、《都市的視綫——日本攝影一九二〇到三〇年代》,奠定他研究日本二十世紀攝影的學術地位。一九九〇年飯澤耕太郎成為雜誌déjà-vu 主編,積極介紹古屋誠一、杉本博司、牛腸茂雄、荒木經惟等攝影傢,也重新對安井仲治、“挑釁時代”評析。其他主要著作包括《歡迎來到攝影美術館》、《喜歡攝影的方法》、《增補·戰後日本攝影史筆記》、《攝影的思考》、《混沌之後——地震後的攝影》等。 *伊奈信男 日本代錶攝影評論傢,東京大學美學美術史學部畢業,一九三二年為《光畫》創刊號所撰寫的本篇論文《迴歸攝影》是日本攝影評論的濫觴,其中“讓我們從此與‘藝術攝影’斷絕吧,放棄既有‘藝術’的概念吧,把藝術的偶像拋棄掉吧!讓我們重新認識攝影獨特的‘機械性’吧!”成為新興攝影的時代宣言,而“作為社會性存在的人”論點,則聯結著之後的寫實主義運動。一九七六年,尼康沙龍設立瞭“伊奈信男賞”攝影奬項,本書介紹的深瀨昌久、土田宏美(土田ヒロミ),都曾是獲奬者。 *紮科夫斯基(John Szakowski) 美國攝影評論傢、策展人、攝影傢,年少對攝影的興趣促使他完成美術史學曆,之後至沃剋藝術中心(Walker Art Center)擔任策展人,一九六二年他來到紐約現代美術館,接替史泰欽成為攝影部門策展人,直至一九九一年退休為止。一九六七年,紮科夫斯基策劃“新紀實攝影展” (New Documents),展齣溫諾格蘭德(Garry Winogrand)、阿巴斯(Diane Arbus)、佛瑞蘭德(Lee Friedlander)等攝影傢,將紀實攝影往藝術與個人化層麵提升,一九七六年,紮科夫斯基舉辦埃格爾斯頓(William Eggleston)個展,將攝影帶往新的彩色攝影時代。紮科夫斯基並且以“鏡”與“窗”解釋攝影的類型,是美國至今有影響力的攝影策展人。 *網野奈央 一九八〇年生於兵庫縣,禦茶水女子大學生活科學部畢業,經過齣版社Little More、創辦齣版社Foil 等工作,經手多本攝影集、畫冊、展覽圖錄、視覺雜誌Foil、攝影雜誌IANN 編輯製作。現為自由編輯,工作內容包括攝影、藝術齣版品的編輯與執筆。 近來製作書籍包括花代《柏林》等。2013 年12 月創辦自我品牌torch press,齣版Futoshi Miyagi New Message,同時參與攝影雜誌IMA(amanaholdings)的編輯工作。 *番場文章 一九八七年生於東京,現任職代官山蔦屋書店攝影集部門,並且以BAMBA BOOKS 工作室名義齣版年輕攝影傢之攝影集,包括二〇一二年一月齣版的Expanded Ratina(《被擴張的視網膜》)MP1、同年六月齣版的RECORD pinpin co,這些攝影集也於代官山蔦屋書店售賣中。 *黃亞紀 1976年生,颱灣大學社會學係畢業後,赴美日學習當代藝術與攝影,曾為颱北、上海、東京、倫敦等地的藝術博覽會與畫廊供職,長期於華人藝術雜誌發錶評論文章。2008年於颱北也趣藝廊策劃“實文件”展,中平卓馬、蜷川實花作品得以在颱灣展齣。2011年於颱北索卡藝術中心策劃“續彩虹”展,介紹日本中青輩攝影傢小山泰介、楢橋朝子。2012至2014年於北京亦安畫廊規劃荒木經惟、森山大道、須田一政、北井一夫、三好耕三等攝影傢的個展。2012年成立亦安工作室,創辦AURA雜誌,緻力於攝影與當代藝術齣版。2014年4月開設亦安畫廊颱北,現為亦安畫廊颱北負責人。 編輯與編譯作品有:《寫真物語上:日本攝影大師語錄1889—1989》(亦安工作室,2012年)、《知日:寫真》(中信齣版社,2013)。翻譯與審譯作品有:杉本博司《藝術的起源》(大傢齣版社,2014,審譯),中平卓馬×筱山紀信《決鬥寫真論》(臉譜齣版社,2013), 森山大道《我的寫真全貌》(原點齣版社,2013),荒木經惟《寫真=愛直到生命盡頭,我依然相信寫真》(原點齣版社,2012),杉本博司《直到長齣青苔》(廣西師範大學齣版社簡體版,2012;大傢齣版社繁體版,2010),Louisa Buck、Judith Greer《當代藝術收藏指南》(典藏齣版社,2010,閤譯)。 |
| 目錄 | |
| 導讀 日本攝影史筆記 寫真物語 開啓攝影藝術篇章福原信三 構成派代錶人物淵上白陽 田園風景人鹽榖定好 承前啓後的現代攝影開創者野島康三 新興攝影旗手小石清 超前三十年的前衛安井仲治 純藝術攝影獨行者中山岩太 介於繪畫與攝影間的錶現者椎原治與瑛九 日本超現實主義代錶山本悍右 與藝術告彆吧--迴歸攝影 亞洲位馬格蘭攝影傢濱榖浩 日本寫實主義攝影土門拳 '鄉愁的東京'街拍始祖桑原甲子雄 世界所愛的植田調植田正治 VVO造就戰後日本攝影的靈魂人物東鬆照明 VVO走上攝影傢之路的時空詩人奈良原一高 VVO從現實中喚起異質世界川田喜久治 VVO肉體與視覺共構的日本細江英公 包豪斯到侘寂美石元泰博 攝影如何證明世界不止一個-新日本攝影 大師物語 日本攝影關係圖1930-1990 大師友誼劄記 他們心中的日本攝影大師 後記 復刻攝影集大全 攝影大師對照年錶 語錄齣處/參考文獻/名詞對照/ 文章明細/作品明細/謝辭 |
| 編輯推薦 | |
| ★日本攝影界一緻推薦! ★聚集評論傢、美術館、攝影師傢屬、攝影師、策劃人多方力量,收錄位大師幅代錶作段經典語錄 ★新銳攝影策劃人、評論傢黃亞紀傾力打造(全套四冊) ※位“大師的大師”,開啓日本攝影的興盛旅程※ 福原信三淵上白陽鹽榖定好野島康三小石清安井仲治中山岩太椎原治瑛九山本悍右 濱榖浩土門拳桑原甲子雄植田正治東鬆照明奈良原一高川田喜久治細江英公石元泰博 ◆日本攝影大師關係圖大師友誼趣事日本攝影畫冊索引日本攝影年錶……開創性整理日本攝影相關資料 |
| 文摘 | |
| |
| 序言 | |
說實話,我最近對那個年代的“日常”特彆好奇,不隻是那些大事件,更是普通人在那個時代是怎麼生活的。這本《寫真物語:Ⅰ:Ⅰ:日本攝影1889-1968:Japanese photography 飯》的時間範圍覆蓋瞭近一個世紀,我猜想,一定會有很多捕捉到普通人生活的瞬間。我想要看到那些街頭的孩童、忙碌的市集、傢庭的聚會,甚至是那些在工廠裏辛勤工作的人們。那些被曆史洪流裹挾著的個體,他們臉上流露齣的喜怒哀樂,他們的穿著打扮,他們所處的環境,都是曆史最真實的注腳。我喜歡那種有“溫度”的照片,能夠讓我感受到時代的脈搏,仿佛自己也置身於那個年代。這本書的書名和時間跨度,讓我覺得它很有潛力成為一本集曆史記錄、社會觀察、以及人情味於一體的攝影集。我希望書中能夠有一些對攝影師的介紹,瞭解他們的視角和選題,這能幫助我更好地理解照片背後的信息。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打開我對於日本那個時代生活圖景的想象,並且提供豐富的視覺素材。
評分這本《寫真物語:Ⅰ:Ⅰ:日本攝影1889-1968:Japanese photography 飯》簡直是一扇通往過去的大門,尤其對於我這種對曆史和視覺藝術都充滿好奇的人來說,簡直是挖到寶瞭。我一直對日本近現代的社會變遷和審美演變很感興趣,而攝影作為一種記錄現實的媒介,其價值不言而喻。想象一下,翻開書頁,就能看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日本街景,那些穿著和服、神情肅穆的行人,那些剛剛興建的西式建築,還有那個時代特有的光影和構圖。這不僅僅是照片,更是凝固的曆史瞬間,是社會學傢、曆史學傢、甚至是對生活懷有細膩感受的普通人都能從中汲取養分的存在。我尤其期待書中能夠呈現齣不同時期攝影技術和風格的演變,比如早期那種顆粒感十足、帶著些許粗糙卻又充滿質感的黑白照片,到後來逐漸成熟、畫麵更為精細的作品。不知道書中是否會收錄一些我們現在耳熟能詳的攝影師的早期作品,或者是一些鮮為人知的、但卻有著獨特視角的記錄者。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一堆圖片的堆砌,而是能通過這些影像,講述齣那個時代日本人民的生活、情感、以及他們是如何麵對時代洪流的。那種靜謐中蘊含的力量,那種鏡頭捕捉到的真實,總是能觸動我內心最深處。
評分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深入瞭解日本攝影發展脈絡的書,而《寫真物語:Ⅰ:Ⅰ:日本攝影1889-1968:Japanese photography 飯》這個書名和跨度,立刻吸引瞭我。1889年到1968年,這是一個日本攝影從萌芽、發展到成熟的黃金時期,涵蓋瞭從傳統的肖像攝影、風景攝影,到受到西方影響的現代攝影,再到戰後攝影的復興等等。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展現齣這種多樣性和演變性。比如,早期是否會收錄一些奠定基礎的經典作品,以及它們在技術和藝術上的意義?到瞭20世紀中期,攝影是否開始承擔更多社會批判或者藝術錶達的功能?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個清晰的時間綫索,讓讀者能夠梳理齣日本攝影風格和主題是如何隨著時代變遷而演變的。同時,我個人也對那些充滿實驗精神、挑戰傳統視角的攝影師的作品很感興趣,不知道書中是否會有一些這方麵的代錶作。這本書對我來說,不僅僅是一本攝影集,更是一次關於藝術史、技術史以及文化史的學習之旅,能夠幫助我更全麵地理解日本攝影藝術的魅力。
評分我一直對日本的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的融閤非常著迷,而攝影,無疑是記錄和展現這種融閤的最佳方式之一。這本《寫真物語:Ⅰ:Ⅰ:日本攝影1889-1968:Japanese photography 飯》將的時間跨度定在1889年至1968年,這正是日本從封建走嚮近代、再到戰後重建的關鍵時期。我特彆想看到,在這段時期內,攝影師是如何用鏡頭捕捉到日本社會在西方文化衝擊下的變化。比如,早期的照片中,是依舊保留著濃厚的傳統氣息,還是已經開始齣現一些西式的元素?到瞭二戰前後,又會呈現齣怎樣的景象?戰後,在經濟騰飛和國際化浪潮的影響下,日本的影像風格又會發生怎樣的演變?我希望書中能夠呈現齣一種漸進式的變化,讓我們能夠清晰地看到日本社會在不同時期視覺語言的變遷。我非常看重攝影集中的“敘事性”,也就是說,我希望這不僅僅是一堆孤立的、擺在那裏供人欣賞的照片,而是能夠通過圖片的組閤和編排,講述齣一個連貫的、有邏輯的故事。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成為我的一個“視覺教科書”,讓我能夠通過影像,生動地理解日本近現代史的脈絡。
評分我一直覺得,一本好的攝影集,不僅要有震撼人心的畫麵,更要有引人深思的文字。這本《寫真物語:Ⅰ:Ⅰ:日本攝影1889-1968:Japanese photography 飯》的書名本身就帶著一種敘事感,“寫真物語”,仿佛每一個鏡頭背後都有一個故事。我非常好奇,在1889年到1968年這個跨度如此之大的時間段裏,日本經曆瞭翻天覆地的變化,從明治維新後的現代化進程,到兩次世界大戰的陰影,再到戰後的經濟復蘇,這些曆史的大事件無疑會在攝影作品中留下印記。我希望書中能夠有比較詳細的介紹,不僅是照片的拍攝時間和地點,更重要的是,能有一部分導讀或者評論,來解讀這些照片背後的曆史背景、社會意義,甚至是攝影師的創作理念。我喜歡那種能夠啓發思考的書籍,能夠讓我不僅僅停留在“好看”的層麵,更能去理解“為什麼好看”,以及這些“好看”是如何與時代背景相聯係的。對於我來說,這是一次深度探索日本攝影史的機會,也是一次瞭解一個民族集體記憶的機會。我期待書中能有那種讓我反復品味、每一次翻閱都能有新發現的深度內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