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爱立方系列:Wow!原来德国妈妈这样教孩子
定价:28.00元
作者:赵丽荣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8-01
ISBN:978751041949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63kg
编辑推荐
看一板一眼的德国人如何“放养”孩子
内容提要
◆ 中国的父母用。r圈养’’的方式教育孩子,而德国的父母则用“放养”的方式教育孩子。
◆一个3岁的孩子竟然去纠正一个成人的行为,这本身就是一种素质。而这素质背后,则是德国环保教育的成功。可见,要想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就要从日常生活开始。当然了,做父母的更要身体力行。
◆在亲子教育中有这样一种规律:父母喜欢的东西,往往孩子也喜欢。父母喜欢音乐,会给孩子以积极的引导,造成正面的影响。
◆给孩子制订学习计划是为了孩子好,为什么到了德国就成了不合法的行为呢真是让人匪夷所思。
◆一个德国儿童心理学家这样说过:“有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这旨在说明幼时很少遭受挫折的人,长大后往往会因不适应社会的激烈竞争及复杂多变而深感痛苦。
目录
Wow!原来德国妈妈这样教孩子
章 让孩子做一个完整的人
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更不是父母未完成梦想的接力者。要想教育好孩子,首先应该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一个完整的人来看待。在这方面,我们的家长做得很不够,而恰恰德国家长在这方面表现得可圈可点,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他们努力将孩子培养成一个“完整”的人,帮助孩子健康地成长,而不是只让孩子学习好,只让孩子考高分。
节 孩子是树,也是花
第二节 要学业,更要能力
第三节 善良的心是真金子
第四节 爱心比金钱更重要
第五节 给故事设计不同的结尾
第六节 因地而宜的餐桌礼仪课
第七节 约翰尼的劳动节
第八节 会唱歌的垃圾桶
第九节 “他说他不冷”
第二章 严谨育儿,德国父母身体力行
在亲子教育界,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与其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作为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就必须自己先做到,否则就无权要求孩子这样去做。更何况,你即便要求了,孩子也会心不甘情不愿的。在德国父母的心目中,这是教育孩子的一条铁律,不可改变。
节 德国父母的节 约教育
第二节 阅读应该从出生开始
第三节 告诉孩子,这是你的责任
第四节 过马路招惹的是非
第五节 以身作则,做守时父母
第六节 父母诚信,孩子才诚信
第七节 有时间,常去图书馆逛逛
第八节 让美妙的音乐在房间弥漫
第九节 创造和谐的家庭环境
第三章 尊而不迁,让孩子自然成长
望子成龙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如何完成这个心愿,德国父母和中国父母有着不同的态度和做法。德国父母的做法是视孩子为独立的孩子,尊重孩子,尽量地给孩子提供自由发展的空间与自由选择的权利。而中国父母的做法却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不分场合地教训孩子,全然不顾孩子的自尊心是否受到了伤害。就从这一点来看,中国父母也应该像德国父母学习。
节 每天要对孩子说“我爱你”
第二节 要平等对待,相互尊重
第三节 给孩子制订学习计划也犯法
第四节 不能随便教训孩子
第五节 激励孩子与大人争辩
第六节 认真倾听孩子的话
第七节 大人也应向孩子认错
第八节 孩子早恋也要尊重
第九节 “德国的孩子也挨打”
第四章 爱他,就送他去“德式磨难营”
和其他国家的孩子相比,德国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是出了名的强。那么德国的父母是如何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的呢?“磨难营”是德国孩子的法宝——让孩子参加一些近乎残酷的训练活动。或许你会觉得德国的父母这么做很残忍,而他们却觉得这是对孩子的一种爱。爱孩子,就要让孩子懂得坚强。这也就是为什么德国孩子比中国孩子要独立坚强的原因,更是中国父母应该学习的地方。
节 德国流行“残酷教育”
第二节 不近人情的儿童家务法
第三节 爱他,就送他去“磨难营”
第四节 饭菜一口没动就被“没收”了
第五节 给孩子多提供尝试机会
第六节 检讨自己孩子的不足
第七节 旅行忘带吃的就饿着
第八节 衣服穿多了容易感冒
第五章 宽而不纵,德式教子魔法中的规则意识
如何才能有效地教育孩子?俗话说:无规矩,难成方圆。但中国父母的做法是不断地说教,聪明的德国父母则喜欢给孩子立规矩,从小让孩子树立规则意识。他们往往喜欢和孩子协商,制订一些规则,并且让孩子遵守这些规则。就像一个国家通过制定法律来约束国民的行为一样。显然,这比说教来得更加有效、更加容易,又能给孩子提供一个宽松的成长环境。
节 从小给孩子树立规则意识
第二节 自己动手,是一种深规则
第三节 与孩子的约法三章
第四节 理性的行为源于规则
第五节 先到者先得
第六节 晚上八点半必须睡觉
第七节 礼仪课从“敲门”教起
第六章 德国好孩子,源于“种树式”放养法
在德国父母的眼中,每一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都必然成为一棵大树。而在树的成长过程中,园丁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比如,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培养孩子的好性格与好习惯、给孩子鼓励、培养孩子的自我精神、主动表现精神等。
节 自理能力要从小培养
第二节 从“两小” 抓起培养好性格
第三节 培养孩子“宽容待人”的品格
第四节 飞越大海的是笨海鸥
第五节 给孩子鼓励的雨露与阳光
第六节 重视培养孩子的自我精神
第七节 让孩子学会主动表现自我
第七章 崇尚独立,多给孩子自由的空间
在德国父母的眼中,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既不附属于家长,也不依赖于家长。他们有自己独立的空间,也具备独立独特的思维。所以,德国的孩子多以自我独立的发展为成长目标。而作为父母,只要给予孩子自由的空间即可。
节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
第二节 不要将孩子和别的孩子比较
第三节 培养孩子的个性化方案
第四节 多给孩子自由的空间
第五节 尽情玩小蚂蚁的孩子
第六节 多给孩子自由选择的权利
第八章 富而不奢,让孩子从小学理财
德国人很富有,但是不,所以每年德国人的人均消费都不会很高,这主要得益于德国父母从小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在这样的教育下,德国孩子从小就养成了一个非常好的理财习惯:不乱用零花钱、随时去银行存钱,即便玩游戏的时候,也要有节 约精神。
节 前总理给孩子的零花钱很少
第二节 旧货集市上的孩子们
第三节 玩游戏也要节 约
第四节 为孩子开设银行账户
第五节 买额外的东西要记账
第六节 让孩子记住乱花钱的教训
第七节 去银行存钱时请带上孩子
作者介绍
赵丽荣,女,专职从事儿童教育研究和文字工作,对中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有独到的见解,以传播先进的家教育儿理念为己任,在海内外多家专业媒体发表多篇论文。
其作品内涵丰富,思想成熟,语言文字真挚感人,内容实用性强,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与实践性,能为孩子的父母或教育工作才提供*的教育理念与方法。
文摘
序言
作为一名长期关注教育话题的读者,我接触过不少育儿书籍,但坦白说,很多都停留在理论层面,读起来枯燥乏味。这本书却完全不同,它充满了生活的“烟火气”。作者似乎非常懂得如何将抽象的教育概念,融入到日常琐碎的生活场景中去。读到关于“自然教育”的那几章,我仿佛能闻到泥土的芬芳,感受到阳光的温暖。德国妈妈们那种将户外活动视为日常的一部分,而不是一项“任务”的态度,对我触动很大。我们现代的家长太容易把时间填满各种“有意义的”课程,却常常忽略了孩子最本质的需求——自由玩耍和接触自然。这本书像一剂清醒剂,提醒我教育的本质,有时候越简单、越贴近生活,效果反而越好。它不仅是给父母看的,也许孩子读了也会有所感悟。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吸引人,色彩明快,充满活力,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一直对亲子教育,特别是跨文化教育很感兴趣,所以毫不犹豫地就买了。拿到书后,我立刻沉浸在阅读的海洋里。作者的文笔流畅自然,娓娓道来,把德国妈妈们的育儿理念和生活点滴描绘得淋漓尽致。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提到了很多具体的、可操作的教育方法,而不是空泛的理论。比如,他们如何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感等等。读完第一部分,我就感觉自己像是参加了一场生动的德国育儿研讨会,收获满满。这本书不仅仅是提供知识,更像是一种思维的碰撞和启发,让我重新审视自己对“好父母”的定义。它让我意识到,教育孩子不是一味地给予,而是要学会放手,让孩子在探索中成长。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极其接地气,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感,更像是邻家一位经验丰富的妈妈在跟你分享她的“育儿秘籍”。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引用德国专家的观点时,总是能适当地穿插一些幽默的点评或者自己的亲身经历,使得整本书读起来轻松愉悦,毫无压力。有很多段落,我忍不住会心一笑,因为那正是我在教育孩子时常遇到的“囧事”。书中对“失败”的定义也刷新了我的认知。它把每一次小小的失误都看作是学习和进步的机会,这种积极的视角转化,对我个人心态的调整非常有帮助。它让我明白,教育的旅程是一场马拉松,保持积极的心态比追求暂时的完美更重要。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更具韧性的育儿哲学。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巧妙,逻辑清晰,循序渐进地将复杂的育儿理念拆解成一个个易于理解的篇章。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规则与自由”的探讨。在很多家庭教育中,我们常常在“严厉管教”和“完全放纵”之间摇摆不定,而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平衡的视角。它强调了建立清晰的规则是给孩子安全感的基础,而在这个框架内,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去探索和犯错,才是真正的爱。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结合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反思。书中提到的那些看似“反常识”的教育方式,比如让孩子自己处理小挫折,或者放任孩子弄脏衣服,背后都有着深刻的教育哲学。这让我这个平时比较焦虑的妈妈,找到了一个更加从容和智慧的应对方式。它不是教你怎么做“完美父母”,而是教你如何成为一个更“真实”的父母。
评分深入阅读这本书后,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提供了一种“去中心化”的育儿视角。过去我总习惯于把孩子放在家庭的绝对中心,事事替她操办。这本书通过展示德国家庭中孩子们的自主性和参与感,让我看到了另一种可能性——让孩子成为自己生活的主人。书中关于时间管理和家务分配的讨论尤其精彩,它巧妙地将生活技能教育融入到家庭合作中,让孩子在贡献中建立自我价值感。我尝试着在家里推行书里提到的一些小改变,比如让孩子自己整理书包、参与简单的备餐过程,虽然初期有些小摩擦,但长期来看,孩子的独立性和责任感确实有了显著的提升。这本书的深刻之处在于,它不是在教你怎么“管理”孩子,而是在教你怎么“赋能”孩子,让他们为未来的人生做好准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