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集成电路制造工艺技术体系
定价:98.00元
作者:严利人,周卫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2-01
ISBN:9787030501578
字数:
页码:
版次:31
装帧:圆脊精装
开本:128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导语_点评_推荐词
内容提要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理论深度和广度,远超我之前阅读过的任何相关领域的基础教材。它没有停留在对基本概念的简单罗列和解释上,而是深入到了每一个工艺步骤背后的物理机制和化学反应的本质。我特别欣赏作者团队对“体系”二字的诠释,他们不是孤立地介绍光刻、刻蚀或者薄膜沉积,而是将这些技术点串联起来,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制造链条。书中对不同工艺参数对最终器件性能影响的定量分析部分,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展示,充满了严密的逻辑推导和数据支持。对于我们这些一线工程师来说,这种深入骨髓的解析,比那些停留在表层的操作指南要宝贵得多,它教会我们的是“为什么”会这样,而不是仅仅“怎么做”。
评分坦率地说,这本书的阅读门槛确实不低,初次接触这个领域的读者可能会感到有些吃力,因为它默认读者已经具备了扎实的半导体物理基础。但对于有一定经验的工程师或研究生而言,它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更深层次理解的大门。我发现自己经常需要对照着以前的实验数据和模拟结果来反思书中的论述,每次重读,都会有新的领悟。比如,关于先进封装技术那几个章节,作者对异构集成中的热管理和应力控制的论述,结合了最新的行业动态,看得出作者团队在信息收集和提炼上做了大量的辛苦工作,确保了内容的与时俱进。这种挑战性,恰恰是我最欣赏的一点,因为它迫使我持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库。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极为清晰且结构化的知识地图。在信息碎片化严重的今天,能够拥有一本将如此庞大复杂的制造流程梳理得井井有条的参考书,是极大的幸运。我经常在遇到项目瓶颈时,翻到书中的对应章节,通过作者构建的逻辑框架,迅速定位问题的关键环节所在。它不是一本用来消遣阅读的书,而是一把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利器。无论是进行工艺流程的优化设计,还是撰写技术报告,这本书中的专业术语和规范化的描述,都成了我信手拈来的权威依据。它真正体现了“集大成”的意义,值得所有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珍藏并时常翻阅。
评分如果非要说一点“不足”,那可能就是书中对某些新兴、还未完全成熟的颠覆性技术(比如全新的量子点材料应用或者类脑芯片的制造挑战)的讨论相对谨慎,更多地聚焦在当前主流CMOS工艺的优化和演进上。但这其实也是这本书稳健性的体现,它选择了将最可靠、最被广泛验证的知识体系进行系统化的梳理,而不是掺杂过多的前沿猜想。对于构建坚实的技术基石而言,这种“重稳固、轻浮躁”的取向是完全正确的。我更希望未来能看到作者们在续集中,能够用这种严谨的态度,专门开辟一卷来讨论这些未来技术的制造障碍和可能的解决方案,那将是另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一绝,封面采用了一种磨砂质感的硬壳,手感沉甸甸的,拿在手里就感觉分量十足,透着一股专业和严谨的气息。特别是那个书名和作者信息的排版,简约而不失大气,那种深沉的藏蓝色调配上银灰色的字体,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内容的深度。我喜欢这种低调但又不失格调的设计风格,完全符合我对自己书架上工具书的要求——实用、耐看、有质感。而且,翻开内页,纸张的厚度适中,墨迹清晰锐利,即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这对于需要反复查阅技术细节的专业书籍来说,简直是太友好了。这种对细节的把控,看得出出版社在制作过程中确实下了不少功夫,让人在阅读内容之前,就已经对这本书的专业性有了初步的肯定和期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