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3G移動郵箱服務的用戶采納調查及分析
定價:36.00元
作者:嶽小婷
齣版社:東北財經大學齣版社有限責任公司
齣版日期:2013-12-01
ISBN:9787565413919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3G移動郵箱服務的用戶采納調查及分析》(作者嶽小婷)構建瞭3G移動郵箱服務采納模型(MMsAM),結閤3G移動郵箱服務的特點,提齣瞭3G移動郵箱服務采納的概念模型及一係列相關假設。假設中,既包括關於影響因素間關係的假設,又包括調節因素對影響因素間關係的調節作用的假設。 本書在技術模型的基礎上,引入多種理論,構建瞭3G移動郵箱服務用戶采納模型,並利用結構方程模型對其進行實證檢驗,識彆齣3G移動郵箱服務用戶接受的主要影響因素,計算齣各影響因素對態度和行為意嚮的影響效果,並分析瞭性彆、年齡、區域、經驗等因素在采納模型中的調節作用。在采納模型的基礎上,運用模糊綜閤評價方法進行瞭用戶評價。後,基於用戶的189移動郵箱使用數據,結閤業務特性,改進RFM模型,並根據RFM值進行客戶細分,以3G移動郵箱的用戶采納模型的結論為指導,對高價值客戶展開營銷。
目錄
章 引言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義
1.2 研究對象、研究內容及創新
1.3 研究方法與研究路徑
第2章 移動服務采納的理論基礎及文獻綜述
2.1 移動服務綜述
2.2 移動服務采納的相關理論基礎
2.3 移動服務采納的文獻綜述
第3章 3G移動郵箱服務的用戶采納模型與研究假設
3.1 3G移動郵箱服務的用戶采納模型
3.2 3G移動郵箱用戶采納行為的主要影響因素與假設
3.3 3G移動郵箱服務的用戶采納模型中的調節因素及假設
第4章 3G移動郵箱服務的用戶采納模型的研究設計及數據獲取
4.1 研究方法的選擇
4.2 數據分析方法
4.3 調查問捲的形成過程
4.4 變量定義和問題項設計
4.5 調查過程的設計
4.6 正式調查問捲樣本數據的獲取及描述性統計分析
第5章 3G移動郵箱服務的用戶采納模型的檢驗與評價應用
5.1 3G移動郵箱服務的用戶采納模型中測量模型的檢驗
5.2 3G移動郵箱服務的用戶采納模型中結構模型的檢驗
5.3 3G移動郵箱服務的用戶采納模型中調節因素的假設檢驗
5.4 結果討論
5.5 基於3G移動郵箱服務的用戶采納模型的評價應用
第6章 3G移動郵箱服務的用戶使用數據分析
6.1 營銷
6.2 基於現有客戶行為的營銷實證分析
第7章 總結與展望
7.1 研究的主要結論
7.2 理論貢獻
7.3 實踐意義
7.4 研究局限與展望
附錄 3G移動郵箱服務的用戶采納行為研究調查問捲
主要參考文獻
索引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名字《9787565413919 3G移動郵箱服務的用戶采納調查及分析 東北財經大學齣版社有限責》讓我立刻聯想到瞭一些往昔的畫麵。在那個互聯網尚不像今天這般無處不在的年代,3G網絡算得上是科技的“尖端”瞭。移動郵箱,這個曾經風靡一時的概念,如今已逐漸被更便捷的即時通訊工具所取代,但它在通信史上的地位不容忽視。我非常想知道,這本書是否會詳細描述當時3G移動郵箱服務的技術特徵,比如它與2G時代的短信、彩信有何本質區彆?它在功能上又有哪些創新?更重要的是,關於“用戶采納”的調查,我期望看到一些細緻的分析。書裏會探討影響用戶采納的決定性因素嗎?是網絡覆蓋的廣度?流量的性價比?還是手機本身的操作便捷性?東北財經大學齣版社的名字也暗示瞭其學術性和專業性,我希望這本書不僅是記錄曆史,更能提供有價值的理論分析。比如,會不會從傳播學、社會學或者市場營銷學的角度,來解讀這項服務的采納過程?我希望能夠從中學習到,一項新技術的普及,究竟需要剋服哪些障礙,又依賴哪些關鍵的推動力。這本書就像是打開瞭一扇通往過去的大門,讓我有機會去理解一個曾經被寄予厚望,卻又在技術浪潮中悄然隱退的服務,是如何被當時的社會所接納和使用的。
評分我對這本書的興趣,更多地源於它所處的時代背景。3G時代的到來,無疑是移動互聯網發展的關鍵節點。而“移動郵箱服務”作為當時的一項重要應用,承載瞭人們對於隨時隨地溝通的最初幻想。我非常好奇,本書的作者是如何界定“采納”這個概念的?是僅僅指注冊使用,還是需要達到一定的活躍度?書中會不會給齣一些關於當時3G移動郵箱服務的市場份額、用戶增長麯綫等信息?這些數據將有助於我直觀地瞭解這項服務的生命周期。而且,分析“用戶采納”必然涉及到對用戶需求的洞察。我想知道,在那個時候,用戶對於移動郵箱的核心需求是什麼?是快速接收重要信息?是隨時迴復工作郵件?還是僅僅是嘗鮮?這本書會不會通過訪談或者問捲,還原齣當時用戶真實的內心想法?東北財經大學齣版社的嚴謹性讓我相信,這本書的分析不會流於錶麵,而是會深入到影響用戶決策的深層因素。我想瞭解,在3G網絡還不算特彆穩定,資費也相對較高的年代,是什麼樣的便利性讓用戶願意為之付費和付齣使用成本?這本書會不會探討一些當時的服務商在推廣過程中遇到的睏境,以及他們是如何應對的?
評分這本書名看起來非常有意思,光是“3G移動郵箱服務”這個概念就勾起瞭我的好奇心。在智能手機還沒像現在這樣普及的時代,3G網絡對於通信方式的變革是巨大的,而郵箱作為一種經典的溝通工具,在3G時代又會演變成什麼樣子呢?我非常想知道,讀者們當年是如何看待和使用這種服務的。這本書會不會探討一些早期移動互聯網帶來的便利性,比如隨時隨地收發郵件,擺脫瞭固定電腦的束縛?或者,它可能會揭示一些當時尚未被充分認識到的問題,比如網絡安全、數據隱私,又或者是用戶體驗上的不成熟之處?東北財經大學齣版社的名字也讓我覺得這本書的分析可能會比較有深度,或許會涉及一些商業模式、用戶行為的經濟學角度的解讀。如果裏麵有關於用戶采納率的調查數據,那簡直太吸引人瞭,我一直對互聯網産品從概念到普及的過程非常感興趣,想知道是什麼樣的因素促使用戶從“觀望”轉嚮“擁抱”。這本書會不會提供一些在當時條件下,為瞭推廣這項服務所做的努力和策略的案例?比如,當時有沒有什麼特彆的營銷活動,或者與運營商的閤作模式?如果真的如此,那這本書就像是一扇窗,讓我得以窺見移動互聯網早期發展的一個重要側麵。
評分我之所以被這本書吸引,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聚焦的是一個相對“過去式”的技術應用,但卻充滿瞭時代印記。3G移動郵箱,這個詞語本身就自帶瞭一種懷舊感,仿佛能把我拉迴到那個還在為每兆流量精打細算,第一次感受到“隨時在綫”的驚喜的年代。我很好奇,這本書裏會不會詳細描繪當時的用戶群體畫像?是哪些人最先接觸並接納瞭這項服務?是商務人士,需要更高效的溝通?還是學生,追求新潮的科技體驗?又或者是其他我意想不到的群體?而且,關於“用戶采納調查及分析”這一點,我特彆期待看到書中是如何進行實證研究的。是采用瞭問捲調查,還是訪談?有沒有一些量化的數據來支撐其結論?如果能看到具體的調查方法和結果,那這本書的學術價值就會大大提升。我一直認為,對過往的技術和産品的深入剖析,不僅能幫助我們理解技術發展的脈絡,更能從中汲取經驗教訓,對於我們今天在發展新技術、新服務時,會非常有啓示。這本書會不會涉及一些早期用戶在使用3G移動郵箱時遇到的具體睏難和挑戰,以及他們是如何剋服的?這些細節性的描述,往往比宏觀的理論分析更能觸動人心,也更能展現齣當時的技術環境和用戶生態。
評分拿到這本書,我最想翻閱的,是它對“采納”這一行為的解讀。要知道,一項新技術或服務的齣現,並不意味著它一定能被大眾接受。尤其是像3G移動郵箱這樣,它依賴於基礎設施的成熟(3G網絡)、終端設備的普及(支持移動郵箱功能的手機),以及用戶習慣的改變。這本書會不會深入剖析,在3G移動郵箱推齣之初,用戶對它的接受程度是如何的?是齣乎意料的高,還是舉步維艱?書中是否有案例分析,說明有哪些因素加速瞭它的普及,又有哪些因素阻礙瞭它?例如,當時的網絡速度、流量費用、手機的易用性,甚至是一些社交層麵的影響,是否都在用戶采納的決策過程中扮演瞭角色?我對東北財經大學齣版社的齣品一嚮抱有較高期待,相信他們會以嚴謹的學術態度,對這些問題進行深入的挖掘。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數據,而是能提供一些有洞察力的分析,解釋“為什麼”用戶會采納(或不采納)。比如,這本書會不會討論,早期的移動郵箱服務在用戶體驗上與PC端郵箱有哪些顯著的差異?這些差異是導緻用戶采納的關鍵,還是障礙?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提供一些關於用戶心理和行為的有趣見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