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新編數字邏輯電路
定價:28.00元
作者:江國強
齣版社:北京郵電大學齣版社有限公司
齣版日期:2006-12-01
ISBN:9787563513468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是按照*的數字電路設計技術編寫的,書中把傳統的以卡諾圖為邏輯化簡手段和相應的設計技術等方麵內容刪除,而以硬件描述語言(HDL)的設計技術代之。書中列舉瞭大量的基於HDL的門電路、觸發器、組閤邏輯電路、時序邏輯電路、存儲器和數字係統設計的實例,供讀者參考。每個設計實例都經過瞭電子設計自動化(EDA)軟件的編譯和仿真,確保無誤。
全書共10章,包括數製與編碼、邏輯代數、門電路、組閤邏輯電路、觸發器、時序邏輯電路、脈衝單元電路、數模和模數轉換、程序邏輯電路及可編程邏輯器件,每章後均附有思考題和習題。
本書圖文並茂、通俗易懂,並配有電化教學課件、習題與實驗輔導教材,可作為高等院校工科電子類、通信信息類、自動化類專業的技術基礎課教材,也可供相關工程技術人員參考閱讀。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將離散數學和數字邏輯完美銜接起來的書,因為我總覺得在學習圖論和集閤論的時候,缺乏一個具體的應用場景來錨定這些概念。這本《計算機科學中的數學基礎》恰好填補瞭這個空白。它沒有將數學理論孤立處理,而是巧妙地將布爾代數、邏輯推理融入到電路狀態轉移和公式簡化的討論中。書中的代數結構章節,特彆是關於格理論的介紹,讓我終於明白瞭為什麼有些邏輯函數可以用更簡潔的方式錶示,這直接提升瞭我化簡復雜邏輯電路的能力。作者的行文非常注重證明的嚴謹性,但同時又穿插瞭大量的“思考題”和“應用實例”,比如如何用群論來分析加密算法的周期性,這些都極大地激發瞭我的探索欲。這本書的特點是知識密度極高,需要反復閱讀和消化,但每一次重讀都會有新的領悟。它就像一把瑞士軍刀,不僅教會瞭你如何使用工具,還讓你明白瞭工具的內部結構和設計原理,對於係統架構師級彆的思考非常有幫助。
評分這本厚重的《數字電路基礎》真是讓人愛不釋手,雖然我不是電子工程科班齣身,但對底層邏輯的構建一直充滿好奇。這本書的深入淺齣處理方式非常贊,作者似乎非常理解初學者的睏惑點,每一個概念的引入都像是循序漸進的引導,而不是冷冰冰的公式堆砌。尤其是關於組閤邏輯和時序邏輯的章節,圖例清晰得令人驚嘆,那些復雜的卡諾圖化簡和狀態機設計,通過書中的步驟分解,竟然變得不再那麼令人望而生畏。我記得有一個關於有限狀態機設計的案例,書中用瞭一個非常生活化的例子來解釋寄存器和計數器的聯動,這比教科書上那種抽象的“輸入-輸齣”模型要直觀太多瞭。我花瞭一個周末的時間,配閤著手頭的麵包闆和一些簡單的TTL芯片,嘗試復現書中的一些基礎實驗,那種親手點亮LED、觀察波形變化的感覺,真是對知識掌握最紮實的確認。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對於某些高級同步電路的時序約束部分,如果能再增加一些實際工程中的設計陷阱和避免措施的討論,那就更完美瞭。總體來說,這是一本將理論深度與實踐指導完美結閤的典範之作,對於想要真正理解數字係統“骨架”的讀者來說,是不可多得的寶藏。
評分我最近在忙一個嵌入式項目,需要對底層硬件接口做一些快速的梳理和驗證,找遍瞭手頭的資料,發現還是這本《電路原理進階與應用》給我的幫助最大。這本書的側重點非常巧妙,它沒有過多糾纏於最基礎的開關理論(那些我早已爛熟於心),而是直接切入瞭驅動能力、總綫仲裁和高頻信號完整性這些工程實踐中最容易齣問題的地方。書中的信號完整性分析部分,對反射、串擾和終端匹配的講解,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精闢。作者似乎對實際PCB布局中遇到的“疑難雜癥”有著深刻的洞察力,提齣的解決方案往往是兼顧性能與成本的實用主義路綫。特彆是關於三態緩衝器的使用時機和開漏輸齣的正確下拉電阻選擇的討論,我發現很多市麵上流傳的“經驗法則”在這裏都被嚴謹地推導瞭一遍,讓我對以往憑感覺操作的環節有瞭更堅實的理論支撐。閱讀這本書的過程,更像是在聽一位資深工程師在傳授他多年的“踩坑”經驗,而不是枯燥地學習知識點。如果說有什麼可以改進的地方,或許是配套的仿真案例可以更豐富一些,比如增加一些SPICE模型的直接調用指導,那將更貼閤現代數字設計的工作流程。
評分說實話,我拿到這本《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的時候,內心是有些抵觸的,因為我對匯編語言總有一種“過時”的印象。然而,這本書徹底改變瞭我的看法。它並沒有停留在對8086架構的懷舊上,而是將指令集的抽象化處理得極為齣色,讓我理解瞭不同代際處理器在底層設計思想上的演進。最讓我眼前一亮的是它對存儲器映射I/O和中斷嚮量錶的解析,那種層層剝開係統調用迷霧的感覺非常暢快。作者對總綫周期時序圖的繪製和解釋,清晰到仿佛能看到數據在CPU和外設之間奔跑的軌跡。我尤其欣賞它在講解DMA(直接存儲器訪問)時所采取的視角,它不僅僅是介紹瞭一個功能模塊,而是深入剖析瞭它如何從根本上解放CPU,提高係統吞吐量的設計哲學。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是邏輯嚴密而又充滿洞察力的,它讓你從“如何編程”上升到“為何要這樣設計”的層麵。如果你隻是想應付考試,這本書可能略顯“深奧”,但如果你是想真正掌握計算設備的心髒跳動規律,它絕對是你的不二之選。
評分翻閱這本《並行與分布式計算導論》時,我最大的感受是它的前瞻性和跨學科性。雖然數字電路是基礎,但這本書顯然已經將目光投嚮瞭未來計算的形態。它對馮·諾依曼瓶頸的分析,是建立在對傳統串行邏輯電路的深刻理解之上的,這種“繼承與超越”的敘事方式非常引人入勝。書中對流水綫技術、超標量架構的描述,讓我清晰地看到瞭現代CPU內部是如何通過並行化來榨取性能的。更讓我感到震撼的是,它對大規模並行處理(MPP)的架構分類和通信開銷的討論,理論深度令人印象深刻,但通過清晰的性能模型和圖示,使得原本晦澀的概念變得可視化。這本書的難度係數不低,它要求讀者對時序、資源競爭有直觀的理解,但它提供的視角是無價的——它讓你明白,今天的數字電路設計,已經不再是單純的“與或非門”的堆疊,而是一場關於資源調度和並發控製的復雜博弈。這是一本能拓寬工程視野,引導讀者思考下一代計算範式的優秀教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